3D揉捏行走靠背及其使用的按摩机芯与按摩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9017发布日期:2020-02-21 19:24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3D揉捏行走靠背及其使用的按摩机芯与按摩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摩器,特别是指一种简易3d揉捏行走靠背。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快节奏的生活,人们选择使用按摩装置进行解压、解除疲劳。市面上的保健按摩装置有很多种类,其中用以按摩后背的按摩靠背结构同样有多种,但是多数按摩靠背结构复杂,特别是将按摩靠背直接设置在按摩椅上,整体成本高,占地面积大,且搬运不便,并且使用不方便;另有一些单独设计的按摩靠背,其按摩功能太过单一,按摩感觉生硬,与人手按摩区别较大,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按摩方式多样,使用方便,并且成本相对较低的3d揉捏行走按摩靠背及其使用的按摩机芯与按摩头。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3d揉捏行走靠背,其包括:背壳及按摩机芯,按摩机芯设置在背壳内,背壳内具有同向固定设置的导轨及齿条,所述按摩机芯包括机芯壳体、电机、齿轮组及两组按摩头,所述电机及齿轮组设置在机芯壳体内,机芯壳体的底部可滑动的设置背壳的导轨上,按摩头设置在机芯壳体的顶面,所述齿轮组包括驱动双联齿轮、揉捏双联齿轮、揉捏直齿轮、一揉捏过渡齿轮、一行走双联齿轮及一行走过渡双联齿轮,驱动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啮合,揉捏双联齿轮及揉捏过度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揉捏直齿轮与揉捏过渡齿轮啮合,行走齿轮过渡齿轮与行走双联齿轮及揉捏双联齿轮啮合,行走双联齿轮与齿条啮合;两组按摩头对应安装在揉捏双联齿轮及揉捏直齿轮上,各按摩头分别包括一偏心轮、一按摩头支架、两按摩头座、两灯板、及两按摩头盖,其中一按摩头的偏心轮与揉捏双联齿的齿轮轴连接,另一按摩头的偏心轮与揉捏直齿轮的齿轮轴连接,偏心轮的另一端可转动的设置在按摩头架的偏心位置处,按摩头架的两端分别安装一按摩头座,按摩头座内设置有灯板,所述按摩头盖对应盖合在按摩头座上。

进一步,所述按摩头架的偏心位置处设有一供偏心轮的上部穿过的通孔,偏心轮的顶端穿过按摩头架的通孔后通过偏心轮套固定,使偏心轮可转动的安装在按摩头架上。

进一步,各按摩头架的一侧凸伸一导向轴,所述机芯壳体的上壳体顶面设有与按摩头的导向轴对应设置的导向架,导向架设有一纵向设置的长孔,所述导向轴凸伸至该导向架的长孔中。

进一步,该机芯壳体包括上壳体及与上壳体可拆卸的配合在一起的下壳体,下壳体对应导轨的两侧设有往外凸设的卡垣,所述齿条固定设置在背壳的一侧且齿条的底面设于卡垣的上方,所述下壳体的底面设有与导轨配合的凹槽。

进一步,所述下壳体内设有供所述齿轮组设置的多个塑胶材质的齿轮轴。

进一步,所述导轨具有两条,该背壳于导轨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挡板,挡板内配合有至少一弹性件。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3d揉捏行走靠背使用的按摩机芯,其包括:机芯壳体、电机、齿轮组及两组按摩头,所述电机及齿轮组设置在机芯壳体内,按摩头组设置在机芯壳体的顶面,所述齿轮组包括驱动双联齿轮、揉捏双联齿轮、揉捏直齿轮、一揉捏过渡齿轮、一行走双联齿轮及一行走过渡双联齿轮,驱动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啮合,揉捏双联齿轮及揉捏过度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揉捏直齿轮与揉捏过渡齿轮啮合,行走齿轮过渡齿轮与行走双联齿轮及揉捏双联齿轮啮合,行走双联齿轮与齿条啮合;两组按摩头对应安装在揉捏双联齿轮及揉捏直齿轮上。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3d揉捏行走靠背使用的按摩头,其包括一偏心轮、一按摩头支架、两按摩头座、两灯板、及两按摩头盖,偏心轮可转动的设置在按摩头架的偏心位置处,按摩头架的两端分别安装一按摩头座,按摩头座内设置有灯板,所述按摩头盖对应盖合在按摩头座上。

进一步,所述按摩头架的偏心位置处设有一供偏心轮的上部穿过的通孔,偏心轮的顶端穿过按摩头架的通孔后通过偏心轮套固定,使偏心轮可转动的安装在按摩头架上。

进一步,各按摩头架的一侧凸伸一导向轴,导向轴与一导向架相对应设置,导向架设有一纵向设置的长孔,所述导向轴凸伸至该导向架的长孔中。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3d揉捏行走靠背利用一个电机带动齿轮组可以同时实现行走、揉捏、泰式按摩多个功能,按摩头的偏心轮与按摩头支架为偏心设计,使该按摩头在正向旋转时具有空转功能,实现正传3d揉捏,反转切换为泰式按摩功能,3d按摩头揉捏舒适度高,可以有效缓解疲劳。相较于现有的按摩靠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更低,同时按摩的舒适度高,按摩方式多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按摩机芯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位本实用新型按摩机芯的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3d揉捏行走靠背,其包括背壳1及按摩机芯,按摩机芯设置在背壳1内。

背壳1内具有同向设置的导轨11及齿条12,所述导轨11具有两条,该背壳1于导轨1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挡板13,挡板13内配合有弹性件14,使按摩机芯在导轨11及齿条12上行走至两端时,增加行走的顺畅度,提高按摩舒适度。

所述按摩机芯包括机芯壳体2、电机3、齿轮组4及按摩头5,所述电机3及齿轮组4设置在机芯壳体2内,机芯壳体2的底部可滑动的设置背壳1的导轨11上,按摩头5设置在机芯壳体2的顶面。

该机芯壳体2包括上壳体21及与上壳体21可拆卸的配合在一起的下壳体22,下壳体22对应导轨11的两侧设有往外凸设的卡垣221,下壳体22的底面设有与导轨11配合的凹槽222。所述齿条12固定设置在背壳1的一侧且齿条12的底面设于卡垣221的上方,使机芯壳体2沿着导轨11滑动时,受限于齿条12而不会与导轨11脱离。该下壳体22内设有供所述齿轮组4设置的多个齿轮轴223,各齿轮轴223为塑胶材质,齿轮轴223采用塑胶材质相较于现有的铁质轴,成本更低,并且可减少加工工序。下壳体22内还设有供电机3设置的电机槽224,上壳体21的底面锁固在下壳体22的顶面,上壳体21的顶面设有供所述按摩头5设置的安装部。

所述齿轮组4包括驱动双联齿轮41、揉捏双联齿轮42、揉捏直齿轮43、一揉捏过渡齿轮44、一行走双联齿轮45及一行走过渡双联齿轮45,所述驱动齿轮41包括一斜齿轮411及一直齿轮412,所述揉捏双联齿轮42包括上齿轮421及下齿轮422,上齿轮421及下齿轮422均为直齿轮,所述揉捏过渡齿轮44为一直齿轮,所述行走双联齿轮45包括上齿轮451及下齿轮452,所述行走过渡齿轮46同样包括上齿轮461及下齿轮462。所述驱动齿轮41的斜齿轮411与电机3的输出轴31相啮合,驱动齿轮41的直齿轮412揉捏双联齿轮42的上齿轮421及揉捏过渡齿轮43相啮合,揉捏过渡齿轮44与揉捏直齿轮43相啮合,所述行走过渡齿轮46的下齿轮462与揉捏双联齿轮42的下齿轮422相啮合,行走过渡齿轮46的上齿轮461与行走双联齿轮45的上齿轮451相啮合,行走双联齿轮的下齿轮452与齿条12相啮合,驱动电机3后,电机3的输出轴31带动揉捏双联齿轮42及揉捏过渡齿轮44转动,进一步带动揉捏直齿轮43及行走双联齿轮45转动,实现按摩机芯的行走及揉捏功能。

所述按摩头5具有两个,对应安装在揉捏双联齿轮42及揉捏直齿轮43上,各按摩头5分别包括一偏心轮51、一按摩头支架52、两按摩头座53、两灯板54、及两按摩头盖55,其中一按摩头5的偏心轮51与揉捏双联齿42的齿轮轴连接,另一按摩头5的偏心轮51与揉捏直齿轮43的齿轮轴连接,按摩头架52的偏心位置处设有一供偏心轮51的上部穿过的通孔521,偏心轮51的顶端穿过按摩头架52的通孔521后通过偏心轮套56固定,使偏心轮51可转动的安装在按摩头架52上。按摩头架52的两端分别安装一按摩头座53,按摩头座53内设置有灯板54,所述按摩头盖55对应盖合在按摩头座53。各按摩头架52的一侧凸伸一导向轴522,所述机芯壳体2的上壳体21顶面设有对应按摩头5的导向轴522设置的导向架57,导向架57设有一纵向设置的长孔571,所述导向轴522凸伸至该导向架57的长孔571中。

电机3运行后带动齿轮组4运转,进一步带动按摩头5进行旋转按摩,由于按摩头5的偏心轮51及按摩头架52的通孔呈偏心设计,在按摩头5旋转时,按摩头架52上的其中一按摩头座53会进行空转,从而实现3d揉捏,反转时,则切换为泰式按摩功能。本实用新型利用单个电机3带动,可以同时实现行走、揉捏、泰式按摩多个功能,3d按摩头揉捏舒适度高,可以有效缓解疲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