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CT引导下穿刺万向体表角度引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8486发布日期:2020-02-18 13:03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CT引导下穿刺万向体表角度引导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ct引导下穿刺万向体表角度引导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ct(computertomography)扫描机的普及,经皮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因其创伤小、定位精确、手术简单快捷,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级临床医疗机构。凭借此项技术,能够对靶病灶组织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的活检或组织培养确定病因,也能够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靶病灶的局部治疗。而此手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其如何提高一次性到达靶病灶的成功率及穿刺并发症一直是临床研究和改进的焦点。在术中,穿刺进针点以及穿刺角度是保证一次性成功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进针点的选择可以通过术前研究既往ct检查图像并利用体表栅栏及ct扫描仪激光定位进行精确选取,但进针角度则多由术者的经验判断,特别是对于较小病灶、深部病灶时,进针初始角度稍有偏差即将导致穿刺无法准确到达既定病灶目标穿刺点(靶点),需退回穿刺针重新调整后再次穿刺,而反复穿刺是各类并发症发生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为:提供一种进针角度准确的简易ct引导下穿刺万向体表角度引导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简易ct引导下穿刺万向体表角度引导器,包括底座、褶皱伸缩管、穿针管;所述的底座呈板体结构;所述的底座中间设有贯穿其上下两端的穿刺孔;所述的褶皱伸缩管的下端固定在底座的穿刺孔的上端四周;所述的穿针管的下端固定在褶皱伸缩管的上端;所述的穿针管、褶皱伸缩管、底座上的穿刺孔依次自上而下连通。

进一步,还包括锁定机构;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下移动柱、下套接筒、下转动轴、上定位柱、上转动轴、上连接柱、上旋转伸缩螺杆;所述的底座一侧设有滑动槽;所述的下移动柱的下端滑动卡接在底座的滑动槽内;所述的下套接筒下端通过下转动轴转动连接在下移动柱的上端;所述的下套接筒的上端设有内螺纹槽;所述的上定位柱的一端固定在穿针管的外部一侧;所述的上连接柱上端通过上转动轴转动连接在上定位柱的另一端;所述的上连接柱内设有滑动空腔;所述的上旋转伸缩螺杆上端设有旋转滑动卡接板;所述的上旋转伸缩螺杆的上端通过旋转滑动卡接板旋转滑动卡接在上连接柱的滑动空腔内;所述的上旋转伸缩螺杆的下端从上连接柱的下端穿出并且向下延伸;所述的上旋转伸缩螺杆的下端螺纹旋转连接在下套接筒的内螺纹槽内。

进一步,所述的滑动空腔呈圆柱形空腔结构;所述的旋转滑动卡接板呈圆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的底座为长宽各为3cm的矩形板。

进一步,所述的底座中间的穿刺孔呈圆形结构;所述的穿刺孔的直径为3mm。

进一步,所述的褶皱伸缩管为圆管结构;所述的褶皱伸缩管的长度为5mm;所述的褶皱伸缩管的最小直径为5mm。

进一步,所述的穿针管为圆管结构;所述的穿针管的长度为12mm;所述的穿针管的内径为3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是将底座通过医用胶带固定于既定体表穿刺点处,将麻醉所使用的普通注射器针头置入穿针管内,利用褶皱伸缩管的万向调节功能,调整针头方向,利用测量针头的行径方向及其会在ct扫描下产生与进针方向一致的放射状伪影从而判断导航管方向是否与既定病灶靶点一致,并可进行横轴与纵轴任意方向的微调,确定方向后测量经体表致病灶靶点的距离。穿刺活检针即可沿褶皱伸缩管的既定角度及深度快速准确的到达病灶靶穿刺点,使得穿刺针在侵入人体后能一次性到达靶点,从而减少手术时间,减少反复穿刺所带来的并发症。

2.本实用新型增加了锁定机构,通过上旋转伸缩螺杆的转动配合下套接筒的转动和移动;使得上旋转伸缩螺杆的下端螺纹旋转连接在下套接筒的内螺纹槽内,稳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位于人体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增加了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增加了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技术实现要素:
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一种简易ct引导下穿刺万向体表角度引导器,包括底座1、褶皱伸缩管2、穿针管3;所述的底座1呈板体结构;所述的底座1中间设有贯穿其上下两端的穿刺孔11;所述的褶皱伸缩管2的下端固定在底座的穿刺孔的上端四周;所述的穿针管3的下端固定在褶皱伸缩管2的上端;所述的穿针管3、褶皱伸缩管2、底座1上的穿刺孔11依次自上而下连通。进一步,所述的底座1为长宽各为3cm的矩形板。进一步,所述的底座1中间的穿刺孔11呈圆形结构;所述的穿刺孔11的直径为3mm。进一步,所述的褶皱伸缩管2为圆管结构;所述的褶皱伸缩管2的长度为5mm;所述的褶皱伸缩管2的最小直径为5mm。进一步,所述的穿针管3为圆管结构;所述的穿针管3的长度为12mm;所述的穿针管3的内径为3mm。

实施例2

如图3和4所示,本实施例参照实施例1,不同在于增加了锁定机构7;所述的锁定机构7包括下移动柱71、下套接筒73、下转动轴72、上定位柱74、上转动轴75、上连接柱76、上旋转伸缩螺杆77;所述的底座1一侧设有滑动槽12;所述的下移动柱71的下端滑动卡接在底座1的滑动槽12内;所述的下套接筒73下端通过下转动轴72转动连接在下移动柱71的上端;所述的下套接筒73的上端设有内螺纹槽731;所述的上定位柱74的一端固定在穿针管3的外部一侧;所述的上连接柱76上端通过上转动轴75转动连接在上定位柱74的另一端;所述的上连接柱76内设有滑动空腔761;所述的上旋转伸缩螺杆77上端设有旋转滑动卡接板771;所述的上旋转伸缩螺杆77的上端通过旋转滑动卡接板771旋转滑动卡接在上连接柱76的滑动空腔761内;所述的上旋转伸缩螺杆77的下端从上连接柱76的下端穿出并且向下延伸;所述的上旋转伸缩螺杆77的下端螺纹旋转连接在下套接筒73的内螺纹槽731内。进一步,所述的滑动空腔761呈圆柱形空腔结构;所述的旋转滑动卡接板771呈圆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根据术前准备,确定穿刺进针点,将底座1中心穿刺孔11置于已消毒、并局部麻醉后的穿刺进针点处并使用医用胶布固定。将局部麻醉使用的针头4置于穿针管3内,并转动调整褶皱伸缩管2以确定大概的进针方向进行ct扫描。测量针头4方向及产生的与针头4方向一致的放射伪影进行深部延生,确定穿刺角度正确,并测量体表与病灶靶点6的距离。取出穿针管3内的针头4,使用穿刺针或切割针沿褶皱伸缩管2的方向按照预先测量的深度进行穿刺。再次扫描确认穿刺针或切割针在病灶既定靶点6后进行抽吸取细胞或切割组织,取得病灶细胞或组织成份用于进一步病理学检查或病原学培养。此引导器全部为塑料材质,可通过一次性成型制作,成本低廉,使用方法简单易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