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复位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03017发布日期:2020-04-07 21:22阅读:706来源:国知局
耳石复位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耳石症的治疗辅助器械,具体是一种耳石复位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人体的内耳有前庭和半规管,每侧有三个半规管,连接在椭圆囊体上,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位于半规管端部的椭圆囊内表面的耳石膜上,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半规管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

针对耳石症患者最常用的办法是耳石复位,通过体位的变换将脱落的耳石恢复到椭圆囊中,避免耳石对半规管的过度刺激,实际上耳石复位仅仅是需要达到固定的体位并严格按照动作指导做即可,只是根据熟练程度以及对半规管的掌握程度不同,复位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而因此很多患者无法在家里自行进行耳石复位操作,一些经常性耳石脱落的患者因此需要经常到医院进行复位治疗,因此耽误很多正常的工作休息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患者无法在家中自行进行耳石复位的问题,提供一种耳石复位治疗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耳石复位治疗装置,包含支架和同步演示器,所述的支架包含肩架、支撑架和束带,所述的肩架为通过连杆连接的两个“η”形的板体,肩架前侧的板带长于后侧的板带,肩架的底端设置有束带,所述的束带是条形带体,束带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肩架后侧的连杆端部、另一端通过尼龙搭扣与肩架前侧的连杆外侧面连接;肩架前侧的板带上相对应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的支撑架为三角形,支撑架的顶端向肩架的前方上侧延伸;支撑架的顶端处转动连接有同步演示器,所述的同步演示器包含第一旋转环和第二旋转环,所述的第一旋转环为圆环状,第一旋转环与支撑架的顶端转动连接,第一旋转环内部设置有第二旋转环,第二旋转环为圆环状,第二旋转环与第一旋转环转动连接,第二旋转环的表面上设置有托板和连接扣,所述的托板为正方形板体,托板数量为两个,两个托板水平相对应的固定连接在第二旋转环上,连接扣为长方形柱体,连接扣的侧面上设置有挂钩,弹性带为条状带体,弹性带的中线上等间距设置有连续的挂钩孔,弹性带通过挂钩孔与连接扣的挂钩连接;托板上设置有内耳迷路模型,内耳迷路模型外壳透明,内耳迷路模型内填充液体和演示用颗粒。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旋转环与支撑架转动连接的轴线与第一旋转环与第二旋转环转动连接的轴线互相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扣数量为四个,托板的上下各分布有两个连接扣,弹性带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连接扣上,两条弹性带组合呈“x”形。

进一步地,所述的内耳迷路模型与托板通过磁石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弹性带为条状带体,弹性带的中线上等间距设置有连续的挂钩孔,弹性带通过挂钩孔与连接扣的挂钩连接,弹性带自身带有弹性,可以绕过患者头部与第二旋转环连接并张紧,在患者头部运动时带动第二旋转环转动,使第二旋转环与患者头部同步运动,便于患者对动作是否到位进行自检。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旋转环与支撑架转动连接,第二旋转环与第一旋转环转动连接,且第一旋转环与支撑架铰接的轴线与第一旋转环与第二旋转环铰接的轴线互相垂直,连接扣数量为四个,位于托板的上下各两个,两条弹性带呈“x”形,连接不相邻的两个连接扣,弹性带可以通过头部带动同步演示器,在患者头部运动的时候同步演示器也同时做出相应的动作,通过同步演示器可以使患者自己检测自己的动作是否到位,从而自行纠正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托板上设置有内耳迷路模型,内耳迷路模型外壳透明,内耳迷路模型内填充液体和演示用颗粒,因为内耳迷路模型安装于同步演示器上,同步演示器与患者动作同步,即内耳迷路模型的位置与动作与人体的内耳位置和动作一致,患者可以通过内耳迷离模型内的演示用颗粒来对比自己耳内的耳石位置,从而做到更准确的动作,以尽快将耳石回复到位,避免患者因为对内耳不熟悉和操作不熟练而影响耳石复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耳石复位治疗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同步演示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部放大图。

附图中标号为:1为支架,2为同步演示器,3为支撑架,4为肩架,5为束带,6为内耳迷路模型,7为托板,8为第一旋转环,9为第二旋转环,10为连接扣,11为弹性带,12为连杆,13为尼龙搭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耳石复位治疗装置,包含支架1和同步演示器2,所述的支架1包含肩架4、支撑架3和束带5,所述的肩架4为通过连杆12连接的两个“η”形的板体,肩架4前侧的板带长于后侧的板带,肩架4的底端设置有束带5,所述的束带5是条形带体,束带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肩架4后侧的连杆12端部、另一端通过尼龙搭扣13与肩架4前侧的连杆12外侧面连接;肩架4前侧的板带上相对应设置有支撑架3,所述的支撑架3为三角形,支撑架3的顶端向肩架4的前方上侧延伸;支撑架3的顶端处转动连接有同步演示器2,所述的同步演示器2包含第一旋转环8和第二旋转环9,所述的第一旋转环8为圆环状,第一旋转环8与支撑架3的顶端转动连接,第一旋转环8内部设置有第二旋转环9,第二旋转环9为圆环状,第二旋转环9与第一旋转环8转动连接,第二旋转环9的表面上设置有托板7和连接扣10,所述的托板7为正方形板体,托板7数量为两个,两个托板7水平相对应的固定连接在第二旋转环9上,连接扣10为长方形柱体,连接扣10的侧面上设置有挂钩,弹性带11为条状带体,弹性带11的中线上等间距设置有连续的挂钩孔,弹性带11通过挂钩孔与连接扣10的挂钩连接,弹性带11自身带有弹性,可以绕过患者头部与第二旋转环9连接并张紧,在患者头部运动时带动第二旋转环9转动,使第二旋转环9与患者头部同步运动,便于患者对动作进行自检;托板7上设置有内耳迷路模型6,内耳迷路模型6外壳透明,内耳迷路模型6内填充液体和演示用颗粒。

所述的第一旋转环8与支撑架3转动连接的轴线与第一旋转环8与第二旋转环9转动连接的轴线互相垂直。

所述的连接扣10数量为四个,托板7的上下各分布有两个连接扣10,弹性带11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两个连接扣10上,两条弹性带11组合呈“x”形,弹性带11可以通过头部带动同步演示器2,在患者头部运动的时候同步演示器2也同时做出相应的动作,通过同步演示器2可以使患者自己检测自己的动作是否到位,从而自行纠正动作因为内耳迷路模型6安装于同步演示器2上,同步演示器2与患者动作同步,即内耳迷路模型6的位置与动作与人体的内耳位置和动作一致,患者可以通过内耳迷离模型内的演示用颗粒来对比自己耳内的耳石位置,从而做到更准确的动作,以尽快将耳石回复到位,避免患者因为对内耳不熟悉和操作不熟练而影响耳石复位。

所述的内耳迷路模型6与托板7通过磁石连接。

在使用时,患者将头由肩架4之间的空间穿过,肩架4固定在双肩上,同时拉过肩架4后侧的束带5,并粘贴在胸前的连杆12上,将肩架4固定在身体上,因为支撑架向肩架的前方上侧延伸,此时同步演示器2位于患者脸部正前方;旋转第一旋转环8和第二旋转环9,将第二旋转环9的两个托架7正对患者耳部;将弹性带11一端连接在连接扣10上,另一端由患者一侧耳部上方绕行脑后到另一侧下巴下方后连接于不相邻的连接扣10的挂钩上,调节好松紧度,两个弹性带11呈“x”形在头部和同步演示器2的第二旋转环9上张紧,使同步演示器2可以与头同步运动;取下内耳迷路模型6,根据患者耳石症的表现,确定耳石位于哪个半规管内,并翻转模型,使演示用颗粒进入到内耳迷路模型6上的对应的半规管内,然后将模型吸贴回原位,即可开始自行运动进行耳石复位。

内耳迷路模型6是人体内耳的演示模型,经常用来作为解剖教学用解剖模型或耳石复位手法中semont管石解脱法、harvey管石解脱法和epley管石复位法教学时作为演示模型;内耳迷路模型6内部填充有液体来代替淋巴液,演示用颗粒用来对应演示耳石,患者或医生可以观察其内部的演示用颗粒来对比人体内耳中的耳石运动情况。

由于同步演示器2可以与头部同步运动,内耳迷路模型6的安装位置与患者的头部位置对应,因此患者在动作时,内耳迷路模型6内的演示用颗粒可以作为耳石位置的参考,指导患者在做相应动作时自我观测是否动作到位,有助于患者的自行复位治疗。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即公开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