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点断式引流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1283发布日期:2020-04-03 14:09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点断式引流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流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点断式引流袋。



背景技术:

引流袋一般指的是手术之后身体内部或局部手术深处的渗血、积液等需要用管道引出,引流管末端接的一个专门盛引流出来液体的透明塑料袋.常用的引流袋为一次性引流袋,是手术之后身体内部或局部手术深处的渗血、积液等需要用管道引出,引流管末端接的一个专门盛引流出来液体的透明塑料袋。其制作材料为医用高分子材料,包装为低压pe袋。引流袋主要用于尿失禁患者、手术昏迷病人及行动不便者收集尿液或与其他器械配合用于伤口引流液的收集。

目前,使用的普通引流袋,不能准确记录小时引流量,在更换过程中由于断开连接会增加引流管感染的风险,也大量的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尤其以脑科引流管尤为突出,护士需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更换,否则会有发生颅内感染的风险,更换一根脑科引流管,平均耗时5-8分钟,且稍有不慎,仍有发生颅内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断式引流袋,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目前使用的普通引流袋,不能准确记录小时引流量,在更换过程中由于断开连接会增加引流管感染的风险,也大量的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尤其以脑科引流管尤为突出,护士需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更换,否则会有发生颅内感染的风险,更换一根脑科引流管,平均耗时5-8分钟,且稍有不慎,仍有发生颅内感染的风险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点断式引流袋,包括主引流管,所述主引流管的端部连通有三组支引流管,所述支引流管的外壁上均套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一侧均贯穿螺接有螺纹柱,所述支引流管的端部外壁上固定有第一圆形块,所述支引流管的端部均连通有内螺纹管,所述内螺纹管的内部均螺接有外螺纹管,所述外螺纹管的下端外壁上固定有第二圆形块,所述外螺纹管的端部均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端部分别密封连通有第一袋体、第二袋体和第三袋体,所述第一袋体和第三袋体相对的一侧均黏贴有魔术贴毛面,所述第二袋体的两侧对称黏贴有魔术贴勾面。

优选的,所述活动块的内部开设有与支引流管相匹配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螺纹柱的端部为圆弧形设置,且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与螺纹柱端部相匹配的圆弧形凹槽。

优选的,所述螺纹柱的端部固定有圆形板,所述圆形板的外壁上开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外螺纹管的外壁位于第二圆形块的顶面黏贴有硅胶密封圈,所述外螺纹管的端部螺接有与外螺纹管相匹配的管盖。

优选的,所述第一袋体、第二袋体和第三袋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从左至右进行引流可以准确的记录每日的引流量,无需对引流袋进行跟换,减小护士工作量的同时,降低更换引流袋带来的感染风险。

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圆形板转动螺纹柱,这时支引流管和连接管就会被连通进行引流,这时由医护人员通过观察第一袋体、第二袋体或第三袋体表面的刻度线,对引流量进行记录,方便医生对病情进行观察,当第一袋体引流完成以后,再通过反向转动螺纹柱使螺纹柱端部将支引流管挤压到圆弧形凹槽中进行密封,然后转动第二圆形块将第一袋体取下,通过管盖进行螺接密封,然后这样依次通过第二袋体和第三袋体进行引流,这样可以无需对引流袋进行跟换,减小护士工作量的同时,降低更换引流袋带来的感染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图。

图中:1、主引流管;2、支引流管;3、活动块;4、螺纹柱;5、第一圆形块;6、内螺纹管;7、外螺纹管;8、第二圆形块;9、连接管;10、第一袋体;11、第二袋体;12、第三袋体;13、魔术贴毛面;14、魔术贴勾面;15、通孔;16、圆弧形凹槽;17、圆形板;18、硅胶密封圈;19、管盖;20、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点断式引流袋,包括主引流管1,主引流管1的端部连通有三组支引流管2,支引流管2的外壁上均套接有活动块3,活动块3的一侧均贯穿螺接有螺纹柱4,支引流管2的端部外壁上固定有第一圆形块5,支引流管2的端部均连通有内螺纹管6,内螺纹管6的内部均螺接有外螺纹管7,外螺纹管7的下端外壁上固定有第二圆形块8,外螺纹管7的端部均连通有连接管9,连接管9的端部分别密封连通有第一袋体10、第二袋体11和第三袋体12,第一袋体10和第三袋体12相对的一侧均黏贴有魔术贴毛面13,第二袋体11的两侧对称黏贴有魔术贴勾面14。

具体的,所述活动块3的内部开设有与支引流管2相匹配的通孔15,这样可以便于活动块3进行来回的移动。

具体的,所述螺纹柱4的端部为圆弧形设置,且通孔15的内壁上开设有与螺纹柱4端部相匹配的圆弧形凹槽16,这样可以将支引流管2通过螺纹柱4挤压到圆弧形凹槽16中,便于进行密封。

具体的,所述螺纹柱4的端部固定有圆形板17,所述圆形板17的外壁上开设有防滑纹,这样可以增大与手之间的摩擦力,方便通过转动圆形板17带动螺纹柱4进行转动。

具体的,所述外螺纹管7的外壁位于第二圆形块8的顶面黏贴有硅胶密封圈18,所述外螺纹管7的端部螺接有与外螺纹管7相匹配的管盖19,这样可以保证外螺纹管7和内螺纹管6之间的密封性,方便进行拆除,同时管盖19可以便于在拆除以后进行密封保存。

具体的,所述第一袋体10、第二袋体11和第三袋体12的外壁上设置有刻度线20,这样可以便于通过刻度线20清楚的记录引流量,便于医护人员进行观察。

工作原理:使用时,第一袋体10、第二袋体11和第三袋体12处于密封状态,先通过圆形板17转动螺纹柱4,这时支引流管2和连接管9就会被连通进行引流,这时由医护人员通过观察第一袋体10、第二袋体11或第三袋体12表面的刻度线20对引流量进行记录,方便医生对病情进行观察,当第一袋体10引流完成以后,再通过反向转动螺纹柱4,使螺纹柱4端部将支引流管2挤压到圆弧形凹槽16中进行密封,然后转动第二圆形块8将第一袋体10取下,通过管盖19进行螺接在硅胶密封圈的作用下进行密封,然后将第一袋体10一侧的魔术贴毛面13从魔术贴勾面14上取下,然后这样依次通过第二袋体11和第三袋体12进行引流,这样可以无需对引流袋进行跟换,减小护士工作量的同时,降低更换引流袋带来的感染风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