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甲状腺术后病人用围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9365发布日期:2020-03-24 14:21阅读:9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甲状腺术后病人用围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医疗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甲状腺术后病人用围脖。



背景技术:

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气管之一,每年因患甲状腺的患者数不胜数,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对于甲状腺患者而言,手术后对其的护理直接影响着甲状腺治疗后的功能,对于患者的术后而言,脖颈处不能够过大幅度的运动和转动,由于人体本体的惯性习惯的原因,常常会低头或者仰头以缓解颈部的疲劳,对于术后甲状腺的恢复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患者颈部的支撑对甲状腺患者术后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在现有技术中,目前的甲状腺颈部的维护和支撑装置多为固定尺寸的结构,对于不同体型的患者需要选购不同尺寸的设备进行备用,加大医护设备的费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甲状腺术后病人用围脖,其方便第一围脖和第二围脖连接后顶部和底部的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对患者的头部起到支撑和限位的作用,能有效的避免患者头部大幅度的转动,从而避免患者的脖颈进行大幅度的运动,观测装置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便于观察和维护术后伤口的可调节透明窗,方便对术后的观察和进一步的治疗,连接装置和调节装置之间的可调节结构,为使用者的穿戴提供了方便,以便于不同体型使用者的穿戴和稳定的使用,满足不同体型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甲状腺术后病人用围脖,包括第一围脖和第二围脖,所述第一围脖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围脖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一支撑环,并且第一围脖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围脖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支撑环,所述第一围脖的正面设置有观测装置,并且第一围脖与所述第二围脖的表面上设置有连接装置,所述第一围脖与所述第二围脖上设置有调节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围脖和第二围脖连接后顶部和底部的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对患者的头部起到支撑和限位的作用,能有效的避免患者头部大幅度的转动,从而避免患者的脖颈进行大幅度的运动,观测装置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便于观察和维护术后伤口的可调节透明窗,方便对术后的观察和进一步的治疗,连接装置和调节装置之间的可调节结构,为使用者的穿戴提供了方便,以便于不同体型使用者的穿戴和稳定的使用,满足不同体型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围脖与所述第二围脖均为半圆形围脖,并且第一围脖与所述第二围脖对称分布且相互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围脖和第二围脖之间形成一个圆形的安装孔,刚好可以围在患者的脖子上,第一围脖和第二围脖之间形成可拆分的结构,方便患者的穿戴和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观测装置包括滑动孔,所述滑动孔的开设于所述第一围脖的正面,并且滑动孔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滑动连接有观测板,所述滑动孔的内部位于所述观测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辅助限位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孔的背面开设有与观测板相适配的观测口,通过观测板和观测口可以清楚的观察到穿戴围脖的患者的术后伤口,从而在不拆下围脖的情况下可以及时的了解患者的情况并作出及时的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限位板上开设有辅助孔,所述观测板为透明的结构,并且观测板位于辅助孔的背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动块,所述滑动孔内壁的背面设置有与所述观测板相适配的限位橡胶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开启观测板对患者的手术处进行维护时,只需要向左调节推动块,推动块可以带动观测板同步向左滑动,并且收入辅助限位板背面的位置上,当观测板完全收入辅助限位板的背面时,观测口暴露且可以更直观的观察到患者的术后位置并且可以对患者的术后伤口进行维护和清理,当清理完成后,只需要将推动块向右推动,推动块同步带动观测板向右滑动,当观测板的表面与限位橡胶块的表面接触时,观测板与限位橡胶块之间存在摩擦阻力,松开推动块后观测板被固定在限位橡胶块的表面,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术后观察和及时的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带,所述连接带固定于所述第一围脖的侧面,并且第一连接带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所述第二围脖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相适配的限位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围脖与第二围脖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接装置,两个连接装置分别位于第一围脖的两侧,连接带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围脖上,连接带上的多个连接孔可以与限位装置进行连接固定,根据使用者不同体型的使用需求可以通过连接孔的连接位置对第一围脖与第二围脖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螺纹轴,所述限位螺纹轴的表面螺纹连接有限位调节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连接孔的安装位置时,优先将限位调节块从限位螺纹轴的表面拧下,并且根据患者的使用需求将连接带上的指定的连接孔套入限位螺纹轴的表面,并且将拧下的限位调节块拧紧在限位螺纹轴上,以便于通过连接带上的连接孔对第一围脖和第二围脖之间的安装距离进行调节,用以满足不同体型患者的使用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多个调节气囊,多个所述调节气囊分别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一围脖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围脖的内表面,所述第一围脖和所述第二围脖上分别设置有单向充气口和泄气阀,所述单向充气口与所述第一围脖内部的调节气囊相连通,所述泄气阀与所述第二围脖内部的泄气阀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气囊的尺寸受内部气压变换而变化,同时气囊采用柔软的橡胶进行制作,第一围脖上调节气囊与第二围脖上的调节气囊均为弧形的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围脖与所述第二围脖的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围脖内部的调节气囊和所述第二围脖内部的泄气阀之间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围脖上调节气囊与第二围脖上的调节气囊之间通过连接管进行连接,当通过单向充气口对第一围脖上的调节气囊进行充气时,第二围脖上的调节气囊通过连接管同步进气且鼓起,伴随着调节气囊内部气压的逐渐增加,调节气囊相对的一侧之间的内径逐渐减小,从而对调节后的第一围脖和第二围脖之间进行微调节,以便于围脖在患者的脖颈位置上更加稳定,可以根据不同体型的患者进行最舒适的调节和固定,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围脖的张紧度可以根据调节气囊内部的气压进行调节,当调节气囊内部的气压较大时,可以通过泄气阀对围脖的张紧度进行调节,调节简单,使用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第一围脖和第二围脖连接后顶部和底部的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对患者的头部起到支撑和限位的作用,能有效的避免患者头部大幅度的转动,从而避免患者的脖颈进行大幅度的运动,观测装置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便于观察和维护术后伤口的可调节透明窗,方便对术后的观察和进一步的治疗,连接装置和调节装置之间的可调节结构,为使用者的穿戴提供了方便,以便于不同体型使用者的穿戴和稳定的使用,满足不同体型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整体的三维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第一围脖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第一围脖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部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第二围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围脖;2、第二围脖;3、第一支撑环;4、第二支撑环;5、观测装置;51、滑动孔;52、观测板;53、辅助限位板;54、推动块;55、限位橡胶块;6、连接装置;61、连接带;62、连接孔;63、限位装置;631、限位螺纹轴;632、限位调节块;7、调节装置;71、调节气囊;72、单向充气口;73、泄气阀;74、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甲状腺术后病人用围脖,如图1-5所示,包括第一围脖1和第二围脖2,所述第一围脖1的顶部与所述第二围脖2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一支撑环3,并且第一围脖1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围脖2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二支撑环4,所述第一围脖1的正面设置有观测装置5,并且第一围脖1与所述第二围脖2的表面上设置有连接装置6,所述第一围脖1与所述第二围脖2上设置有调节装置7。

第一围脖1和第二围脖2连接后顶部和底部的第一支撑环3和第二支撑环4对患者的头部起到支撑和限位的作用,能有效的避免患者头部大幅度的转动,从而避免患者的脖颈进行大幅度的运动,观测装置5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便于观察和维护术后伤口的可调节透明窗,方便对术后的观察和进一步的治疗,连接装置6和调节装置7之间的可调节结构,为使用者的穿戴提供了方便,以便于不同体型使用者的穿戴和稳定的使用,满足不同体型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较佳地,所述第一围脖1与所述第二围脖2均为半圆形围脖,并且第一围脖1与所述第二围脖2对称分布且相互适配。

第一围脖1和第二围脖2之间形成一个圆形的安装孔,刚好可以围在患者的脖子上,第一围脖1和第二围脖2之间形成可拆分的结构,方便患者的穿戴和使用。

较佳地,所述观测装置5包括滑动孔51,所述滑动孔51的开设于所述第一围脖1的正面,并且滑动孔51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滑动连接有观测板52,所述滑动孔51的内部位于所述观测板5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辅助限位板53。

滑动孔51的背面开设有与观测板52相适配的观测口,通过观测板52和观测口可以清楚的观察到穿戴围脖的患者的术后伤口,从而在不拆下围脖的情况下可以及时的了解患者的情况并作出及时的处理。

较佳地,所述辅助限位板53上开设有辅助孔,所述观测板52为透明的结构,并且观测板52位于辅助孔的背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推动块54,所述滑动孔51内壁的背面设置有与所述观测板52相适配的限位橡胶块55。

当需要开启观测板52对患者的手术处进行维护时,只需要向左调节推动块54,推动块54可以带动观测板52同步向左滑动,并且收入辅助限位板53背面的位置上,当观测板52完全收入辅助限位板53的背面时,观测口暴露且可以更直观的观察到患者的术后位置并且可以对患者的术后伤口进行维护和清理,当清理完成后,只需要将推动块54向右推动,推动块54同步带动观测板52向右滑动,当观测板52的表面与限位橡胶块55的表面接触时,观测板52与限位橡胶块55之间存在摩擦阻力,松开推动块54后观测板52被固定在限位橡胶块55的表面,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术后观察和及时的处理。

较佳地,所述连接装置6包括连接带61,所述连接带61固定于所述第一围脖1的侧面,并且第一连接带61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孔62,所述第二围脖2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连接孔62相适配的限位装置63。

第一围脖1与第二围脖2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接装置6,两个连接装置分别位于第一围脖1的两侧,连接带6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围脖1上,连接带61上的多个连接孔62可以与限位装置63进行连接固定,根据使用者不同体型的使用需求可以通过连接孔62的连接位置对第一围脖1与第二围脖2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

较佳地,所述限位装置63包括限位螺纹轴631,所述限位螺纹轴631的表面螺纹连接有限位调节块632。

调节连接孔62的安装位置时,优先将限位调节块632从限位螺纹轴631的表面拧下,并且根据患者的使用需求将连接带61上的指定的连接孔62套入限位螺纹轴631的表面,并且将拧下的限位调节块632拧紧在限位螺纹轴631上,以便于通过连接带61上的连接孔62对第一围脖1和第二围脖2之间的安装距离进行调节,用以满足不同体型患者的使用需求。

较佳地,所述调节装置7包括多个调节气囊71,多个所述调节气囊71分别均匀设置于所述第一围脖1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围脖2的内表面,所述第一围脖1和所述第二围脖2上分别设置有单向充气口72和泄气阀73,所述单向充气口72与所述第一围脖1内部的调节气囊71相连通,所述泄气阀73与所述第二围脖2内部的泄气阀73相连通。

调节气囊71的尺寸受内部气压变换而变化,同时气囊采用柔软的橡胶进行制作,第一围脖1上调节气囊71与第二围脖2上的调节气囊71均为弧形的结构。

所述第一围脖1与所述第二围脖2的相对的一侧之间设置有连接管74,所述连接管74的内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围脖1内部的调节气囊71和所述第二围脖2内部的泄气阀73之间相连通。

第一围脖1上调节气囊71与第二围脖2上的调节气囊71之间通过连接管74进行连接,当通过单向充气口72对第一围脖1上的调节气囊71进行充气时,第二围脖2上的调节气囊71通过连接管74同步进气且鼓起,伴随着调节气囊71内部气压的逐渐增加,调节气囊71相对的一侧之间的内径逐渐减小,从而对调节后的第一围脖1和第二围脖2之间进行微调节,以便于围脖在患者的脖颈位置上更加稳定,可以根据不同体型的患者进行最舒适的调节和固定,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围脖的张紧度可以根据调节气囊71内部的气压进行调节,当调节气囊71内部的气压较大时,可以通过泄气阀73对围脖的张紧度进行调节,调节简单,使用方便。

工作原理:该甲状腺术后病人用围脖,第一围脖1和第二围脖2连接后顶部和底部的第一支撑环3和第二支撑环4对患者的头部起到支撑和限位的作用,能有效的避免患者头部大幅度的转动,从而避免患者的脖颈进行大幅度的运动,观测装置5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便于观察和维护术后伤口的可调节透明窗,方便对术后的观察和进一步的治疗,连接装置6和调节装置7之间的可调节结构,为使用者的穿戴提供了方便,以便于不同体型使用者的穿戴和稳定的使用,满足不同体型使用者的使用需求,通过观测板52和观测口可以清楚的观察到穿戴围脖的患者的术后伤口,从而在不拆下围脖的情况下可以及时的了解患者的情况并作出及时的处理,当需要开启观测板52对患者的手术处进行维护时,只需要向左调节推动块54,推动块54可以带动观测板52同步向左滑动,并且收入辅助限位板53背面的位置上,当观测板52完全收入辅助限位板53的背面时,观测口暴露且可以更直观的观察到患者的术后位置并且可以对患者的术后伤口进行维护和清理,当清理完成后,只需要将推动块54向右推动,推动块54同步带动观测板52向右滑动,当观测板52的表面与限位橡胶块55的表面接触时,观测板52与限位橡胶块55之间存在摩擦阻力,松开推动块54后观测板52被固定在限位橡胶块55的表面,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术后观察和及时的处理,调节连接孔62的安装位置时,优先将限位调节块632从限位螺纹轴631的表面拧下,并且根据患者的使用需求将连接带61上的指定的连接孔62套入限位螺纹轴631的表面,并且将拧下的限位调节块632拧紧在限位螺纹轴631上,以便于通过连接带61上的连接孔62对第一围脖1和第二围脖2之间的安装距离进行调节,用以满足不同体型患者的使用需求,第一围脖1上调节气囊71与第二围脖2上的调节气囊71之间通过连接管74进行连接,当通过单向充气口72对第一围脖1上的调节气囊71进行充气时,第二围脖2上的调节气囊71通过连接管74同步进气且鼓起,伴随着调节气囊71内部气压的逐渐增加,调节气囊71相对的一侧之间的内径逐渐减小,从而对调节后的第一围脖1和第二围脖2之间进行微调节,以便于围脖在患者的脖颈位置上更加稳定,可以根据不同体型的患者进行最舒适的调节和固定,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围脖的张紧度可以根据调节气囊71内部的气压进行调节,当调节气囊71内部的气压较大时,可以通过泄气阀73对围脖的张紧度进行调节,调节简单,使用方便。

使用方法:使用时,根据患者的使用需求,优先将靠近连接管74一侧的连接带61进行调节,将限位调节块632从限位螺纹轴631的表面拧下,并且根据患者的使用需求将连接带61上的指定的连接孔62套入限位螺纹轴631的表面,并且将拧下的限位调节块632拧紧在限位螺纹轴631上,将第一围脖1和第二围脖2套入患者的脖颈处,并且将观测板52对准患者的术后伤口处,将另一侧的连接带61固定在另一侧的限位螺纹轴631上并且固定,通过单向充气口72对第一围脖1上的调节气囊71进行充气时,第二围脖2上的调节气囊71通过连接管74同步进气且鼓起,伴随着调节气囊71内部气压的逐渐增加,调节气囊71相对的一侧之间的内径逐渐减小,根据患者的感觉,当调节气囊71之间的内径达到患者最佳的使用舒适度时,停止向调节气囊71内部注入气压,围脖可以根据患者的使用需求进行尺寸的调节,满足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求,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