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中医神经外科护理的保护性约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9351发布日期:2020-03-24 14:21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中医神经外科护理的保护性约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护理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中医神经外科护理的保护性约束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外科是外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在外科学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应用独特的神经外科学研究方法,研究人体神经系统,如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附属机构,如颅骨、头皮、脑血管脑膜等结构的损伤、炎症、肿瘤、畸形和某些遗传代谢障碍或功能紊乱疾病,如:癫痫、帕金森病、神经痛等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探索新的诊断、治疗、预防技术。神经外科是主治由于外伤导致的脑部、脊髓等神经系统的疾病,例如脑出血出血量危及生命,车祸致脑部外伤,或脑部有肿瘤压迫需手术治疗等。

采用中医方法对神经外科患者进行护理是近年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护理的方式包括针灸、推拿、中药药包热敷等,通过对神经外科患者施加上述中医护理,达到减轻患者症状的效果。然而,神经外科的患者通常较为躁动,在施加上述中医护理时,躁动的患者肢体容易对护理过程产生干扰,甚至在极度躁动的情况下患者有伤害自身的情况。因此,在施加上述中医护理活动时必须对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约束其肢体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

现有的保护性约束带只能对病人的一部分肢体进行约束(如手臂、腿部等),无法对患者的大部分躯体进行同步约束,这导致约束带的约束效果不能满足要求,在患者处于极度躁动的情况下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导致中医护理的过程不易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对患者肢体固定效果好的用于中医神经外科护理的保护性约束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中医神经外科护理的保护性约束装置包括对手臂进行固定的两个腕部固定带、对腿部进行固定的两个腿部固定带和对腰部进行固定的一个腰部固定带,两个腕部固定带与腰部固定带均采用连接带连接,两个腿部固定带之间采用连接带连接;腕部固定带包括腕第一侧片、腕第二侧片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腕支架组件;在腕第一侧片的外侧面设有腕第一粘带,在腕第二侧片的内侧面设有与腕第一粘带配合的腕第二粘带,在腕第一侧片的外侧面还设有腕绑带,在腕第二侧片的外侧面还设有腕插扣;在腕第一侧片与腕第二侧片两者内侧的上部之间形成腕第一缺口、内侧的下部之间形成腕第二缺口,在腕第二缺口内设有腕夹带;腿部固定带包括腿第一侧片、腿第二侧片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腿支架组件;在腿第一侧片的外侧面设有腿第一粘带,在腿第二侧片的内侧面设有与腿第一粘带配合的腿第二粘带,在腿第一侧片的外侧面还设有腿绑带,在腿第二侧片的外侧面还设有腿插扣;在腿第一侧片与腿第二侧片两者内侧的上部之间形成缺口且在该缺口内设有腿第一补片、内侧的下部之间形成缺口且在该缺口内设有腿第二补片;腰部固定带包括腰带本体,在腰带本体一端的外表面设有腰第一粘带、另一端的外表面设有与腰第一粘带配合的腰第二粘带,在腰带本体上还设有分别与两个腕部固定带的腕插扣对接连接的腰第一插扣、腰第二插扣;连接带包括位于中部的带本体,在带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带第一插扣和带第二插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的用于中医神经外科护理的保护性约束装置,与现有的约束带装置相比,本技术方案中的保护性约束装置以组合体的形式出现,分别用于对患者的两个手臂、腰部和两腿进行固定,通过在腕部固定带和腿部固定带上设置绑带,便于将整个组合体向病床栏杆上进行绑紧固定。通过在腕部固定带、腰部固定带和腿部固定带上均插扣并设置腰部固定带与两个腕部固定带之间采用带有插扣的连接带连接、设置两个腿部固定带之间采用带有插扣的连接带连接,令整个保护性约束装置的各分体部件之间便于串联连接和拆卸,提升使用的便捷性。通过设置腕部固定带、腰部固定带和腿部固定带各自采用粘带封闭连接,便于本约束装置适用不同肢体尺寸的患者并可以便捷地进行松紧调节。通过在腕部固定带上设置两个缺口并在位于下方的缺口内设置腕夹带,便于在患者的腕部进行诸如输液等治疗(避免对扎针位置的占用),同时可以向腕夹带上夹持固定带有中药膏剂的贴片,该贴片与患者腕部的穴位对正,产生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如加入具有镇静安眠作用的中药膏剂作用于患者腕部的大陵穴)。

优选地:腕支架组件包括位于中部的腕基座,在腕基座的顶部设有成v形布置的两个腕第一支杆、底部设有成v形布置的两个腕第二支杆;腿支架组件包括位于中部的腿基座,在腿基座的顶部设有成v形布置的两个腿第一支杆、底部设有成v形布置的两个腿第二支杆。

优选地:腕基座包括腕基座本体以及扣合连接在腕基座本体上的腕盖板,在腕基座本体的上部和下部各设有两个腕轴孔,两个腕第一支杆的下端以及两个腕第二支杆的上端均具有转轴,两组转轴分位于两组腕轴孔内,在腕基座本体和腕盖板两者的相应位置设有多个腕销孔,在各组腕销孔内设有腕销轴;腿基座包括腿基座本体以及扣合连接在腿基座本体上的腿盖板,在腿基座本体的上部和下部各设有两个腿轴孔,两个腿第一支杆的下端以及两个腿第二支杆的上端均具有转轴,两组转轴分位于两组腿轴孔内,在腿基座本体和腿盖板两者的相应位置设有多个腿销孔,在各组腿销孔内设有腿销轴。

优选地:腕部固定带的主体部分由前后两个“8”字形的无弹力布片缝合得到,缝合线位于边缘位置以及腕支架组件外侧的位置;腿部固定带的主体部分由前后两个“8”字形的无弹力布片缝合得到,缝合线位于边缘位置以及腿支架组件外侧的位置。

优选地:腕夹带包括两个贴合在一起的松紧带,松紧带的两侧与腕部固定带的主体部分缝合连接;腿第一补片和腿第二补片两者均选取为松紧带。

优选地:腰部固定带的腰带本体为无弹力的帆布材质,腰第一粘带与腰第二粘带两者均缝合固定在腰带本体上。

优选地:腕部固定带的腕插扣、腿部固定带的腿插扣以及腰部固定带的腰第一插扣、腰第二插扣均为母扣,连接带的带第一插扣、带第二插扣均为子扣,子扣插接连接在母扣内。

优选地:连接带的带第一插扣、带第二插扣的后端均设有并列的两个条形孔,带本体的端部由外侧条形孔穿入、之后穿过内侧条形孔后回弯并由外侧条形孔穿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腕部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腕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腿部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腿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腰部固定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病床;2、床围栏;3、人体;4、腕部固定带;4-1、腕绑带;4-2、腕第一粘带;4-3、腕第一侧片;4-4、腕第一缺口;4-5、腕基座;4-5-1、腕盖板;4-5-2、腕轴孔;4-5-3、腕销孔;4-5-4、腕销轴;4-6、腕第一支杆;4-7、腕第二侧片;4-8、腕第二粘带;4-9、腕插扣;4-10、腕第二支杆;4-11、腕第二缺口;4-12、腕夹带;5、连接带;5-1、带第一插扣;5-2、带本体;5-3、带第二插扣;6、腰部固定带;6-1、腰第一插扣;6-2、腰带本体;6-3、腰第一粘带;6-4、腰第二粘带;6-5、腰第二插扣;7、腿部固定带;7-1、腿绑带;7-2、腿第一粘带;7-3、腿第一侧片;7-4、腿第一补片;7-5、腿基座;7-5-1、腿盖板;7-5-2、腿轴孔;7-5-3、腿销孔;7-5-4、腿销轴;7-6、腿第一支杆;7-7、腿第二侧片;7-8、腿第二粘带;7-9、腿插扣;7-10、腿第二支杆;7-11、腿第二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中医神经外科护理的保护性约束装置包括对手臂进行固定的两个腕部固定带4、对腿部进行固定的两个腿部固定带7和对腰部进行固定的一个腰部固定带6,两个腕部固定带4与腰部固定带6均采用连接带5连接,两个腿部固定带7之间采用连接带5连接。如图中所示,整个保护性约束装置是以组合体的状态存在和使用的,患者躺在病床1上,四肢伸展开,将两个腕部固定带4固定在患者两手臂的腕部,将腰部固定带6固定在患者的腰部位置,将两个腿部固定带7固定在患者的小腿下方的位置(脚踝上方),采用连接带5将腕部固定带4与腰部固定带6之间连接,将两个腿部固定带7连接,再将两个腕部固定带4绑定在病床1的床围栏2上,将两个腿部固定带7绑定在病床1的床围栏2上,患者的人体3即被固定在了病床1上,之后可以施加中医护理。

根据实际的护理经验,躁动的患者其手臂和腿部更容易乱动,对护理过程的影响也最大(如手臂挥舞无法进行输液、碰落针灸和中药贴剂等等),因此本保护性约束装置主要用于将患者的手臂、腿部进行固定,同时在患者肢体中心的腰部位置提供一个中心点的固定,腰部固定带6没有向病床1上直接固定,而是在两侧由两个腕部固定带4固定后的横向牵拉作用来固定患者的腰部。本保护性约束装置未对患者的腹部以上的肢体进行固定,避免令患者产生不适,由上述分析也知道,对患者的上部躯体进行进一步固定也不是必须的,当护理过程中发生上部躯体的躁动扭动时,可以由患者的家人或者护理人员进行扶持,无需本约束装置来完成这个工作,因此对患者的手臂、腰部和腿部进行“五点式”固定是合理的。

请参见图2和图3,可以看出:腕部固定带4包括腕第一侧片4-3、腕第二侧片4-7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腕支架组件,其中腕支架组件用于保证整个腕部固定带4整体的刚性,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腕部固定带4过于松垮。在腕第一侧片4-3的外侧面设有腕第一粘带4-2,在腕第二侧片4-7的内侧面设有与腕第一粘带4-2配合的腕第二粘带4-8,将腕部固定带4的主体部分环绕在患者的手腕部分之后,通过将腕第一粘带4-2和腕第二粘带4-8粘接固定,令腕部固定带4固定在患者的腕部位置。

在腕第一侧片4-3的外侧面还设有腕绑带4-1,在腕第二侧片4-7的外侧面还设有腕插扣4-9。其中,腕绑带4-1用于与床围栏2绑紧固定,腕插扣4-9提供一个插接连接的功能,用于与其它部分连接。

在腕第一侧片4-3与腕第二侧片4-7两者内侧的上部之间形成腕第一缺口4-4、内侧的下部之间形成腕第二缺口4-11,在腕第二缺口4-11内设有腕夹带4-12。其中,腕第一缺口4-4用于在本腕部固定带4固定到患者的手腕上时将一定的区域空出来,避免对输液扎针等产生影响,腕夹带4-12的作用是对中药膏剂贴片(包括硬质的贴片基板,在贴片基板上涂抹中药膏剂)进行夹持固定,该贴片与患者腕部的穴位对正,产生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参考图1,本腕部固定带4固定到患者的手腕上时,腕夹带4-12的位置与手腕部的重要穴位-大陵穴靠近,将贴片固定到腕夹带4-12上之后,贴片上的中药膏剂与大陵穴位置的皮肤接触,产生镇定安眠的作用。本实施例中,腕夹带4-12包括两个贴合在一起的松紧带,两个松紧带将中药膏剂贴片(根部的未涂覆膏剂部分)夹持固定,便于对贴片进行取放。

本实施例中,腕部固定带4的主体部分由前后两个“8”字形的无弹力布片缝合得到,缝合线位于边缘位置以及腕支架组件外侧的位置,也就是在边缘处缝合,在中部缝合并将腕支架组件缝合在内部,相当于将腕支架组件固定在了中部,不会发生位置移动。构成腕夹带4-12的两个松紧带的两侧与腕部固定带4的主体部分缝合连接。腕第一粘带4-2、腕第二粘带4-8两者也是缝合连接在腕部固定带4的主体部分上。

本实施例中,腕支架组件包括位于中部的腕基座4-5,在腕基座4-5的顶部设有成v形布置的两个腕第一支杆4-6、底部设有成v形布置的两个腕第二支杆4-10,腕第一缺口4-4位于两个腕第一支杆4-6之间,腕第二缺口4-11位于两个腕第二支杆4-10之间。进一步地,腕基座4-5包括腕基座本体以及扣合连接在腕基座本体上的腕盖板4-5-1,在腕基座本体的上部和下部各设有两个腕轴孔4-5-2,两个腕第一支杆4-6的下端以及两个腕第二支杆4-10的上端均具有转轴,两组转轴分位于两组腕轴孔4-5-2内(由于是缝合在内部的,因此腕支架组件的各支杆的转轴不会从所在的腕轴孔4-5-2脱出,不过为了进一步避免脱出,可以在各转轴的内端设置圆形板,该圆形板位于腕轴孔4-5-2内端的更大直径段),在腕基座本体和腕盖板4-5-1两者的相应位置设有多个腕销孔4-5-3,在各组腕销孔4-5-3内设有腕销轴4-5-4。组装方式:将腕第一支杆4-6、腕第二支杆4-10的转轴置入上下两组腕轴孔4-5-2内,将腕盖板4-5-1扣合后向腕销孔4-5-3内钉入腕销轴4-5-4。

请参见图4和图5,可以看出:腿部固定带7包括腿第一侧片7-3、腿第二侧片7-7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腿支架组件。其中腕支架组件用于保证整个腿部固定带7整体的刚性,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腿部固定带7过于松垮。在腿第一侧片7-3的外侧面设有腿第一粘带7-2,在腿第二侧片7-7的内侧面设有与腿第一粘带7-2配合的腿第二粘带7-8,将腿部固定带7的主体部分环绕在患者的腿部(脚踝上部位置)之后,通过将腿第一粘带7-2和腿第二粘带7-8粘接固定,令腿部固定带7固定在患者的腿部上。

在腿第一侧片7-3的外侧面还设有腿绑带7-1,在腿第二侧片7-7的外侧面还设有腿插扣7-9。其中,腿绑带7-1用于与床围栏2绑紧固定,腿插扣7-9提供一个插接连接的功能,用于与其它部分连接。

在腿第一侧片7-3与腿第二侧片7-7两者内侧的上部之间形成缺口且在该缺口内设有腿第一补片7-4、内侧的下部之间形成缺口且在该缺口内设有腿第二补片7-11。由于腿部力量更大,因此在上下两个缺口内设置腿第一补片7-4和腿第二补片7-11,用于增强整体的强度。本实施例中,腿第一补片7-4和腿第二补片7-11两者均选取为松紧带,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腿部固定后的舒适性。

本实施例中,腿部固定带7的主体部分由前后两个“8”字形的无弹力布片缝合得到,缝合线位于边缘位置以及腿支架组件外侧的位置,也就是在边缘处缝合,在中部缝合并将腿支架组件缝合在内部,相当于将腿支架组件固定在了中部,不会发生位置移动。腿第一粘带7-2、腿第二粘带7-8两者也是缝合连接在腿部固定带7的主体部分上。

本实施例中,腿支架组件包括位于中部的腿基座7-5,在腿基座7-5的顶部设有成v形布置的两个腿第一支杆7-6、底部设有成v形布置的两个腿第二支杆7-10,上部的缺口位于两个腿第一支杆7-6之间、下部的缺口位于两个腿第二支杆7-10之间。进一步地,腿基座7-5包括腿基座本体以及扣合连接在腿基座本体上的腿盖板7-5-1,在腿基座本体的上部和下部各设有两个腿轴孔7-5-2,两个腿第一支杆7-6的下端以及两个腿第二支杆7-10的上端均具有转轴,两组转轴分位于两组腿轴孔7-5-2内(由于是缝合在内部的,因此腿支架组件的各支杆的转轴不会从所在的腿轴孔7-5-2脱出,不过为了进一步避免脱出,可以在各转轴的内端设置圆形板,该圆形板位于腿轴孔7-5-2内端的更大直径段),在腿基座本体和腿盖板7-5-1两者的相应位置设有多个腿销孔7-5-3,在各组腿销孔7-5-3内设有腿销轴7-5-4。组装方式:将腿第一支杆7-6、腿第二支杆7-10的转轴置入上下两组腿轴孔7-5-2内,将腿盖板7-5-1扣合后向腿销孔7-5-3内钉入腿销轴7-5-4。

请参见图6,可以看出:腰部固定带6包括腰带本体6-2,在腰带本体6-2一端的外表面设有腰第一粘带6-3、另一端的外表面设有与腰第一粘带6-3配合的腰第二粘带6-4,在腰带本体6-2上还设有分别与两个腕部固定带4的腕插扣4-9对接连接的腰第一插扣6-1、腰第二插扣6-5。本实施例中,腰部固定带6-2的腰带本体为无弹力的帆布材质,腰第一粘带6-3与腰第二粘带6-4两者均缝合固定在腰带本体6-2上。

请参见图7,可以看出:连接带5包括位于中部的带本体5-2,在带本体5-2的两端分别设有带第一插扣5-1和带第二插扣5-3。

本实施例中,腕部固定带4的腕插扣4-9、腿部固定带7的腿插扣7-9以及腰部固定带6的腰第一插扣6-1、腰第二插扣6-5均为母扣,连接带5的带第一插扣5-1、带第二插扣5-3均为子扣,子扣插接连接在母扣内。上述插扣属于现有技术的范畴,目前在书包、汽车坐垫上都有着广泛的使用。

连接带5的带第一插扣5-1、带第二插扣5-3的后端均设有并列的两个条形孔,带本体5-2的端部由外侧条形孔穿入、之后穿过内侧条形孔后回弯并由外侧条形孔穿出,这样的作用是:连接带5的总体长度是可以进行调节的,而且松紧也能实现调节。

使用方法:

(1)患者躺在病床1上,四肢伸展开;

(2)将两个腕部固定带4固定在患者两手臂的腕部,将腰部固定带6固定在患者的腰部位置,将两个腿部固定带7固定在患者的小腿下方的位置(脚踝上方),操作都是采用主体部分环住肢体的相应部位,并采用各自的粘带固定连接,制得注意的是,此处固定不能过松或者过紧,太松的话会削弱对肢体的固定效果,过紧将导致患者不舒适,一般情况下腕部固定带4、腿部固定带7以固定后能够塞入一根手指为宜,腰部固定带6以固定后能够塞入两根手指为宜;

(3)采用连接带5将腕部固定带4与腰部固定带6之间连接、将两个腿部固定带7连接;

(4)再将两个腕部固定带4绑定在病床1的床围栏2上,将两个腿部固定带7绑定在病床1的床围栏2上,

(5)调节连接带5的张紧程度(即长度),患者的人体3即被固定在了病床1上(如图1中所示的状态),之后可以施加中医护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