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转变为助行架的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91402发布日期:2020-07-24 16:3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转变为助行架的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抬杆,第二抬杆,支撑杆;所述第一抬杆和第二抬杆横向设置;所述支撑杆纵向设置于第一抬杆和第二抬杆之间;所述第一抬杆由第一杆体(1)、第二杆体(2)、第三杆体(3)依次可拆卸连接组成;所述第二抬杆由第四杆体(4)、第五杆体(5)、第六杆体(6)、第七杆体(7)、第八杆体(8)依次可拆卸连接组成;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9)、第二支撑杆(10)、第三支撑杆(11)和第四支撑杆(12);所述第一支撑杆(9)上端连接于第一杆体(1),第一支撑杆(9)下端可拆卸地连接于第四杆体(4)与第五杆体(5)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支撑杆(10)上端连接于第一杆体(1)与第二杆体(2)的连接处,第二支撑杆(10)下端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五杆体(5)与第六杆体(6)的连接处;所述第三支撑杆(11)上端连接于第二杆体(2)与第三杆体(3)的连接处,第三支撑杆(11)下端可拆卸地连接于第六杆体(6)与第七杆体(7)的连接处;所述第四支撑杆(12)上端连接于第三杆体(3),第四支撑杆(12)下端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七杆体(7)与第八杆体(8)的连接处;所述支撑杆上均设有安装孔(13),用于安装所述第五杆体(5)、第六杆体(6)和第七杆体(7);所述支撑杆(9,10,11,12)、第五杆体(5)、第六杆体(6)、第七杆体(7)均为伸缩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变为助行架的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1)、第二杆体(2)、第二支撑杆(10)之间采用四通接头(14)连接;所述第二杆体、第三杆体、第三支撑杆之间采用四通接头(1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转变为助行架的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杆体(4)、第五杆体(5)、第一支撑杆(9)之间采用三通接头(15)连接;所述第五杆体(5)、第六杆体(6)、第二支撑杆(10)之间采用三通接头(15)连接;所述第六杆体(6)、第七杆体(7)、第三支撑杆(11)之间采用三通接头(15)连接;所述第七杆体(7)、第八杆体(8)、第四支撑杆(12)之间采用三通接头(1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转变为助行架的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接头(15)和所述四通接头(14)均为pvc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变为助行架的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1)、所述第三杆体(3)均为伸缩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转变为助行架的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1)、所述第三杆体(3)、所述支撑杆(9,10,11,12)均为弹珠调节型伸缩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变为助行架的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杆体(5)、第六杆体(6)、第七杆体(7)均为旋转调节型伸缩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变为助行架的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抬杆、第二抬杆、支撑杆(9,10,11,12)均为铝合金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变为助行架的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9)上端焊接于第一杆体(1);所述第四支撑杆(12)上端焊接于第三杆体(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转变为助行架的担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担架布;所述担架布铺设于所述支撑杆上方;所述担架布一端与第一支撑杆(9)可拆卸连接,担架布另一端与第四支撑杆(12)可拆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转变为助行架的担架,包括:两个抬杆,支撑杆;第一抬杆由第一至第三杆体可拆卸连接组成;第二抬杆由第四至第八杆体可拆卸连接组成;第一支撑杆上端连接于第一杆体,下端可拆卸地连接于第四与第五杆体连接处;第二支撑杆上端连接于第一与第二杆体连接处,下端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五与第六杆体连接处;第三支撑杆上端连接于第二与第三杆体连接处,下端可拆卸地连接于第六与第七杆体连接处;第四支撑杆上端连接于第三杆体,下端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七与第八杆体连接处;支撑杆上设有安装孔;支撑杆、第五至第七杆体均为伸缩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快速地将担架转变为助行架,从而节约物资资源、提高运送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向小娜;何红晨;刘岩;余曦;蒋红英;何成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6.12
技术公布日:2020.07.2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