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转变为助行架的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91402发布日期:2020-07-24 16:38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转变为助行架的担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救援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转变为助行架的担架。



背景技术:

在突发灾难急救过程中,担架、助行架等是必要的急救物资,尤其是在救援初期,需运送大量的担架到救援现场。

目前的急救物资运送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对于突发灾难事件,担架的储备数量并没有那么多,短时间内无法快速调集所需数量的担架;第二,现有的担架大多数为形状固定的成品,运送时会占用较大的空间,一定程度上会增加运送车辆;第三,在度过黄金救援期后,担架的使用率会大大下降,而此时又需运送大量的助行架、拐杖等供伤员使用。可见,现有的救援过程存在一定的物资浪费和运送效率不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转变为助行架的担架,能够快速地将担架转变为助行架,从而节约物资资源、提高运送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转变为助行架的担架,包括:第一抬杆,第二抬杆,支撑杆;所述第一抬杆和第二抬杆横向设置;所述支撑杆纵向设置于第一抬杆和第二抬杆之间;所述第一抬杆由第一杆体、第二杆体、第三杆体依次可拆卸连接组成;所述第二抬杆由第四杆体、第五杆体、第六杆体、第七杆体、第八杆体依次可拆卸连接组成;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端连接于第一杆体,第一支撑杆下端可拆卸地连接于第四杆体与第五杆体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端连接于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的连接处,第二支撑杆下端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五杆体与第六杆体的连接处;所述第三支撑杆上端连接于第二杆体与第三杆体的连接处,第三支撑杆下端可拆卸地连接于第六杆体与第七杆体的连接处;所述第四支撑杆上端连接于第三杆体,第四支撑杆下端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七杆体与第八杆体的连接处;所述支撑杆上均设有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五杆体、第六杆体和第七杆体;所述支撑杆、第五杆体、第六杆体、第七杆体均为伸缩杆。

优选地,所述第一杆体、第二杆体、第二支撑杆之间采用四通接头连接;所述第二杆体、第三杆体、第三支撑杆之间采用四通接头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四杆体、第五杆体、第一支撑杆之间采用三通接头连接;所述第五杆体、第六杆体、第二支撑杆之间采用三通接头连接;所述第六杆体、第七杆体、第三支撑杆之间采用三通接头连接;所述第七杆体、第八杆体、第四支撑杆之间采用三通接头连接。

优选地,所述三通接头和所述四通接头均为pvc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三杆体均为伸缩杆。

优选地,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三杆体、所述支撑杆均为弹珠调节型伸缩杆。

优选地,所述第五杆体、第六杆体、第七杆体均为旋转调节型伸缩杆。

优选地,所述第一抬杆、第二抬杆、支撑杆均为铝合金材质。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端焊接于第一杆体;所述第四支撑杆上端焊接于第三杆体。

进一步地,还包括:担架布;所述担架布铺设于所述支撑杆上方;所述担架布一端与第一支撑杆可拆卸连接,担架布另一端与第四支撑杆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转变为助行架的担架,将组成担架的杆体设计为可拆卸连接的结构,并最大程度地在担架结构中保留了助行架的结构,使得将担架转变为助行架时,只需调整部分杆体的安装位置。同时,支撑杆的可伸缩性可方便地调整助行架的高度,以适应不同伤员的身高;第五至第七杆体的可伸缩性保证了其在各个支撑杆之间的稳固安装。可见,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使担架快速地转变为助行架,并且,在运送救援物资时,可只运送各部分杆体,相比于运送成型的担架,占用的运送空间更少,提高了运送效率。在救援工作后期,担架使用率下降、而助行架使用率上升时,可直接将担架拆装为助行架,而不需要再另外调集助行架运送,大大节约了物资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变为助行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变为助行架并安装上万向轮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四通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三通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第一杆体,2为第二杆体,3为第三杆体,4为第四杆体,5为第五杆体,6为第六杆体,7为第七杆体,8为第八杆体,9为第一支撑杆,10为第二支撑杆,11为第三支撑杆,12为第四支撑杆,13为支撑杆上的安装孔,14为四通接头,15为三通接头,141为四通接头的第一接口,142为四通接头的第二接口,143为四通接头的第三接口,144为四通接头的第四接口,151为三通接头的第一接口,152为三通接头的第二接口,153为三通接头的第三接口,16为杆体上的定位孔,17为万向轮,18为万向轮的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抬杆,第二抬杆,支撑杆;所述第一抬杆和第二抬杆横向设置;所述支撑杆纵向设置于第一抬杆和第二抬杆之间;所述第一抬杆由第一杆体1、第二杆体2、第三杆体3依次可拆卸连接组成;所述第二抬杆由第四杆体4、第五杆体5、第六杆体6、第七杆体7、第八杆体8依次可拆卸连接组成;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9、第二支撑杆10、第三支撑杆11和第四支撑杆12;所述第一支撑杆9上端连接于第一杆体1,第一支撑杆9下端可拆卸地连接于第四杆体4与第五杆体5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支撑杆10上端连接于第一杆体1与第二杆体2的连接处,第二支撑杆10下端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五杆体5与第六杆体6的连接处;所述第三支撑杆11上端连接于第二杆体2与第三杆体3的连接处,第三支撑杆11下端可拆卸地连接于第六杆体6与第七杆体7的连接处;所述第四支撑杆12上端连接于第三杆体3,第四支撑杆12下端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七杆体7与第八杆体8的连接处;所述支撑杆上均设有安装孔13,用于安装所述第五杆体5、第六杆体6和第七杆体7;所述支撑杆9,10,11,12、第五杆体5、第六杆体6、第七杆体7均为伸缩杆。

为了在最简单的结构下实现快速地组装和拆卸,所述第一杆体1、第二杆体2、第二支撑杆10之间采用四通接头14连接;所述第二杆体、第三杆体、第三支撑杆之间也采用四通接头14连接。同时,所述第四杆体4、第五杆体5、第一支撑杆9之间采用三通接头15连接;所述第五杆体5、第六杆体6、第二支撑杆10之间采用三通接头15连接;所述第六杆体6、第七杆体7、第三支撑杆11之间采用三通接头15连接;所述第七杆体7、第八杆体8、第四支撑杆12之间采用三通接头15连接。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中所用的四通接头14和三通接头15均为pvc材质。并且,四通接头中的第一接口141和第二接口142为直通,用于连接第一杆体1、第二杆体2和第三杆体3,使其连接后形成新的杆体,即第一抬杆;四通接头中的第三接口143与第一接口141、第二接口142位于同一平面,且与第一接口141和第二接口142所形成的直通垂直,两个四通接头的第三接口分别用于连接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和第三支撑杆的上端;四通接头中的第四接口144与第一接口141、第二接口142、第三接口143所形成的平面垂直,用于在将担架转变为助行架的过程中连接第一杆体和第三杆体。四通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图1中,四通接头的第四接口144位于整个担架的背面。

如图5所示,三通接头中的第一接口151和第二接口152为直通,用于连接第四杆体、第五杆体、第六杆体、第七杆体和第八杆体,使其连接后形成新的杆体,即第二抬杆;三通接头中的第三接口153与第一接口151、第二接口152位于同一平面,且与第一接口151和第二接口152所形成的直通垂直。图5中四个三通接头的第三接口分别用于连接第一支撑杆下端、第二支撑杆下端、第三支撑杆下端、第四支撑杆下端。在担架转变为助行架的过程中,四个三通接头、第四杆体和第八杆体会作为备用部件被另外存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体1、所述第三杆体3均为伸缩杆。在将担架转变为助行架后,可调整第一杆体和第三杆体的长度,以更加符合助行架的结构,方便伤员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杆体1、所述第三杆体3、所述支撑杆9,10,11,12均为弹珠调节型伸缩杆,此类型的伸缩杆非常适合调节装置的高度,如现有的高度可调型拐杖就是采用弹珠调节。弹珠调节型伸缩杆为现有结构,其调节原理为,将杆体分为两部分,一个杆体杆体上设置定位孔16,另一个杆体上设置弹簧型弹珠,通过将弹珠卡在定位孔中实现两个杆体的固定连接。按压弹珠后,另一个杆体可在设置定位孔的杆体中伸缩,通过设置不同的定位孔来调整伸缩程度,以达到调节长度或高度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杆体5、第六杆体6、第七杆体7均为旋转调节型伸缩杆。此类型的伸缩杆为现有结构,其通过内置弹簧,并通过弹簧的恢复力来实现杆体在两个对立面上的固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抬杆、第二抬杆、支撑杆9,10,11,12均为铝合金材质。铝合金材质是一种较轻的材质,有利于运送、组装,也使组装后的担架或助行架更加方便伤员使用。

为了使担架转变为助行架的过程更加便捷,所述第一支撑杆9上端焊接于第一杆体1;所述第四支撑杆12上端焊接于第三杆体3。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担架布;所述担架布铺设于所述支撑杆上方;所述担架布一端与第一支撑杆9可拆卸连接,担架布另一端与第四支撑杆12可拆卸连接。所述担架布为帆布材质,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牢固、舒适。在将担架转变为助行架的过程中,可将帆布取下,作为备用部件另外存储。

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变为助行架的方法为:将四个三通接头15、第四杆体4、第八杆体8拆下另外存储;将第一杆体1从第一个四通接头14的左端接口拆下,安装至第一个四通接头的第四接口上;将第三杆体3从第二个四通接头14的右端接口拆下,安装至第二个四通接头的第四接口上;由于第一支撑杆9与第一杆体1焊接,第四支撑杆12与第三杆体3焊接,因此第一支撑杆9与第四支撑杆12会随着第一杆体1和第三杆体3一起转变方向。之后,将第五杆体5的两端分别插装至第一支撑杆9和第二支撑杆10的安装孔13中,并通过调节第五杆体5的长度来实现稳固安装。第六杆体按照同样的方法安装至第二支撑杆10与第三支撑杆11之间;第七杆体按照同样的方法安装至第三支撑杆11与第四支撑杆12之间。最后,通过弹珠调节,将第一杆体1和第三杆体3调至最短状态;同样通过弹珠调节,根据伤员的身高将四个支撑杆的高度调节至方便伤员使用的状态。组装后的助行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为了方便不同的伤员使用,还可以在图2所示的助行架上安装万向轮17,如图3所示。四个万向轮安装于第五杆体和第七杆体上,每个杆体上安装两个。并且,万向轮的连接杆18也设计为弹珠调节型伸缩杆。当不需要万向轮助行时,将万向轮的连接杆缩短,此时只采用四个支撑杆来助行;当需要万向轮助行时,将万向轮的连接杆伸长,此时只采用四个万向轮来助行。此外,还可根据实际需要,缩短后排的两个万向轮连接杆而伸长前排的两个万向轮连接杆,此时采用的是万向轮与支撑杆相结合的助行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转变为助行架的担架,将组成担架的杆体设计为可拆卸连接的结构,并最大程度地在担架结构中保留了助行架的结构,使得将担架转变为助行架时,只需调整部分杆体的安装位置。同时,支撑杆的可伸缩性可方便地调整助行架的高度,以适应不同伤员的身高;第五至第七杆体的可伸缩性保证了其在各个支撑杆之间的稳固安装。可见,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使担架快速地转变为助行架,并且,在运送救援物资时,可只运送各部分杆体,相比于运送成型的担架,占用的运送空间更少,提高了运送效率。在救援工作后期,担架使用率下降、而助行架使用率上升时,可直接将担架拆装为助行架,而不需要再另外调集助行架运送,大大节约了物资资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