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旋转抗分离微型髓内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0079发布日期:2020-07-04 01:13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可控旋转抗分离微型髓内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折固定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细管径骨体骨折的可控旋转抗分离微型髓内钉。



背景技术:

成人股骨骨折或上臂骨折的固定方式可以采用钢板固定和髓内钉固定,髓内钉采用闭合及微创技术,带锁髓内钉可以防止骨折旋转畸形、降低了内置物断裂的风险,减少了手术感染率,促进骨折愈合率高;但成人股骨骨折或上臂骨折所采用的髓内钉直径较大,通过在较粗骨腔中安置较大直径的髓内钉,大直径髓内钉的近端和远端分别有锁定孔,通过相应的锁定钉分别依据瞄准器进行钻孔锁定。

然而对于成人细管径骨体例如前臂尺桡骨骨折如图1所示或者儿童骨折,不仅骨腔细小,骨折后出现错位,手术固定方式不像股骨骨折或上臂骨折,骨腔细小必须采用钢板固定或者利用微型髓内钉,微型髓内钉直径细小不易设置锁孔和进行锁孔操作,锁孔会造成操作困难和髓内钉远端锁定困难等问题。现有非扩髓非带锁髓内钉是常用的微型髓内钉,例如10岁儿童前臂尺桡骨干不稳定骨折采用直径为2.5mm的弹性髓内钉(ten)。由于微型髓内钉直径细小无法再做锁定孔,通常直接将其插入前臂尺桡骨骨折两端而没有被固定,可见,现有微型髓内钉只能将骨折两端同轴串联和对接,但无法防止骨折两端发生转动,错位和分离,所以仍然需要外加石膏绷带固定,石膏长时间固定后会造成皮肤表面瘙痒,患者经常导致石膏移动,影响连接部位的稳定性,延长康复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对细管径骨体骨折的固定方式存在各种弊端问题,本实用新型研制一种适合于四肢长、短管状骨骨折的可控旋转抗分离微型髓内钉,锁定操作简单有效,创伤小,手术效率高。

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可控旋转抗分离微型髓内钉,包括微型髓内钉体,在该钉体的侧面开有一系列凹平槽,各凹平槽的底面为平面或斜面,并配有与该凹平槽配合安装的锁定钉,锁定钉固定在骨体中时,锁定钉的侧面与凹平槽的底面贴合,能够防止微型髓内钉体转动和滑动。

其中,一系列凹平槽中的各槽口向上时为上平槽,或部分槽口向下时为下平槽,或部分槽口位于侧面时为侧平槽。其中上平槽与下平槽位于微型髓内钉体的正上方和正下方,侧平槽位于微型髓内钉体的侧面且与上平槽或下平槽垂直。

所采用的各锁定钉为矩形体锁钉、或者为圆柱体或圆锥体锁钉、或者为侧平面锁钉、或者为棱柱锁钉。或者以上各钉的组合使用。

另外,还可以在一系列凹平槽中,至少设计出三个一组的凹平槽组,其槽底平面的投影组成三角形,例如正三角形,从而当对应的锁定钉固定于该凹平槽组后,各锁定钉投影为正三角形。

进一步的,可以设计使各凹平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锁定钉的直径或宽度。

所述的微型髓内钉包括较粗部分和细径部分,较粗部分能够允许沿径向开设锁定孔,并安装锁定丝,其余较细的部分位于骨腔中,在微型髓内钉体较细部分的侧面开有一系列所述凹平槽。

还可以在微型髓内钉两侧对称设置有凹平槽,叉状锁钉穿过骨体后卡装于对应的凹平槽内。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对细管径骨体例如前臂尺桡骨中的微型髓内钉体进行有效锁定,通过锁定钉对微型髓内钉体侧面锁定,即对其侧面的凹平槽锁定,将微型髓内钉体压迫于髓腔内壁,多个锁定钉同时作用于骨折两侧的骨体时,能够将微型髓内钉体分别固定于骨折两侧的骨体上,从而能够防止骨折两段的骨体相对转动、防止两段分离以及防止微型髓内钉体在骨腔内滑动,能够牢固地对前臂尺桡骨等细管径骨体进行固定,使得微型髓内钉体起到主要固定约束作用,可以省去外部石膏固定,或者仅以石膏短期辅助固定。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利用锁定钉侧面压迫微型髓内钉体凹平槽的底平面,在任一锁定钉作用下,微型髓内钉体不能再转动。由于微型髓内钉体的背侧(相对于凹平面的一侧)支撑在骨腔内壁(为弧面内壁),从而微型髓内钉体的凸点与骨腔内壁凹点接触,使得微型髓内钉体不能再骨腔内上下滑动。从而,在多个锁定钉同时对微型髓内钉体固定的情况下,微型髓内钉体在骨腔中能达到不以任何形式运动的目的。然而,仍然可以设计各凹平槽的宽度略大于锁定钉的直径或宽度,从而仅允许前臂尺桡骨的骨折两端相对于微型髓内钉体有适量轴向移动性,以利于和促进骨折面康复。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骨腔中心微型髓内钉固定能够将髓内钉应力分散至细管径骨体,锁定方式简单高效,效果好,能够使再骨折发生率降低,符合微创原则。

附图说明

图1是前臂尺桡骨骨折导致错位示意图。

图2是通过本实用新型微型髓内钉对前臂尺桡骨复位并固定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微型髓内钉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微型髓内钉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是微型髓内钉侧面凹平槽布置方式示意图之一。

图7是微型髓内钉侧面凹平槽布置方式示意图之二。

图8是微型髓内钉侧面凹平槽布置方式示意图之三。

图9是凹平槽内锁定钉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是凹平槽内锁定钉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1是凹平槽内锁定钉剖面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2是凹平槽内锁定钉剖面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13是微型髓内钉在骨腔内横断面示意图之一。

图14是微型髓内钉在骨腔内横断面示意图之二。

图15是锁定钉安装进入端标注示意图。

图16是叉状锁钉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微型髓内钉体,2为凹平槽,21为上平槽,22为侧平槽,23为下平槽,3为锁定钉,31为矩形体锁钉,32为圆柱体或圆锥体锁钉,33为侧平面锁钉,34为棱柱锁钉,35为矩形叉状锁钉,36为圆柱叉状锁钉,4为前臂尺桡骨,5为骨腔,6为进入端标注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成人细管径骨体例如前臂尺桡骨骨折的手术方式不像股骨骨折或上臂骨折,股骨骨折或上臂骨折可以通过在较粗骨腔中安置较大直径的髓内钉,以及含有近端和远端分别有锁定孔,通过相应的锁定钉分别依据瞄准器进行钻孔锁定。但对于细管径骨体骨折或儿童骨折的手术时,由于骨腔细小必须采用微型髓内钉或者利用钢板固定,现有常用非扩髓非带锁髓内钉例如弹性髓内钉(ten),直径仅有2.5mm左右,还需要外加石膏绷带固定。本实施例采用一种如图4所示的微型髓内钉,在微型髓内钉体1的侧面开有一系列凹平槽2。其中,各凹平槽的底面为平面或斜面,同时还需要配有与该凹平槽配合安装的锁定钉3,锁定钉3的侧面与凹平槽的底面贴合。手术时将微型髓内钉体1从前臂尺桡骨根端插入贯穿骨折两端和对接后,再利用锁定钉分别对微型髓内钉体1两端固定如图2和图3所示,最终达到可控旋转和抗分离作用。

其中,位于微型髓内钉体1侧面的一系列凹平槽中,所有凹平槽或部分凹平槽的槽口向上构成上平槽,或部分槽口向下构成下平槽,分别如图6和图8所示。根据槽口方向便于选择固定位置,以及通过一侧或两侧压紧固定。

实施例2:在实施例1基础上,位于微型髓内钉体1侧面的一系列凹平槽中,部分凹平槽的槽口向上构成上平槽,同时有部分槽口位于侧面构成侧平槽。而且要求满足上平槽与下平槽位于微型髓内钉体1的正上方和正下方,侧平槽位于微型髓内钉体1的侧面且与上平槽或下平槽垂直。

以上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调整前臂尺桡骨4及其内部微型髓内钉,使上平槽朝向正上方,从而侧平槽朝向水平方向,通过c臂的x光分别从上侧和侧面投射,确定微型髓内钉各凹平槽位于臂尺桡骨内对应位置,并在将要钉入位置标注,如图15所示。利用工具(例如气钉枪)将锁定钉沿进入端标注点6沿竖向或横向钉入对应的凹平槽中。

利用锁定钉侧面压迫微型髓内钉体1凹平槽的底平面,微型髓内钉体1凹平槽的底平面被对应的锁定钉3固定(底平面被阻止),不能再转动。如图13所示,由于微型髓内钉体1的背侧凸点支撑在骨腔内壁凹点上,从而微型髓内钉体1不能再骨腔内上下滑动。

在多个锁定钉3同时对微型髓内钉体1固定的情况下,微型髓内钉体1在骨腔中能达到不以任何形式运动的目的。

以上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涉及的锁定钉3可以为如图9所示的矩形体锁钉,或者为如图10所示的圆柱体或圆锥体锁钉,或者为如图11所示的侧平面锁钉,或者为如图12所示的棱柱锁钉等。以及还可以选择螺钉,通过电动螺丝工具将其旋拧进入对应的凹平槽内。

实施例3: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基础上,还进一步设计各凹平槽的宽度略大于锁定钉的直径或宽度,从而仅允许前臂尺桡骨的骨折两端相对于微型髓内钉体1有适量轴向移动性,以利于和促进骨折面康复。

实施例4: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基础上,进一步地,在一系列凹平槽中,至少存在三个凹平槽,其槽底平面的投影组成等腰三角形。

实施例5: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基础上,图5所示的微型髓内钉,其根部较粗的部分位于关节附近位置的轴向钻孔中,根部较粗的部分能够允许沿径向开设锁定孔,并安装锁定丝。其余较细的部分位于骨腔中,在微型髓内钉体1较细部分的侧面开有一系列凹平槽2。凹平槽的底面为如图9所示的平面或者为如图12所示的斜面。配有与凹平槽配合安装的锁定钉3,锁定钉3选择安装在部分凹平槽内,通常位于靠近骨折部位两侧。

锁定钉的侧面与凹平槽的底面贴合,如图13和图14所示的两种锁定钉,图13为圆柱体锁定钉,图14为圆锥体锁定钉,都能与凹平槽的底面贴合。

实施例6: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基础上,微型髓内钉两侧对称设置有凹平槽,通过如图16所示的矩形叉状锁钉或圆柱叉状锁钉穿过骨体后卡装于对应的凹平槽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