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电子打火式拔罐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35215发布日期:2020-07-10 16:07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新型电子打火式拔罐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保健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子打火式拔罐器。



背景技术:

拔罐疗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辉煌的成就。传统的拔罐是拔火罐,它是一种充血疗法,利用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紧吸在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现象,从而产生治疗作用。

但是,传统拔罐存在安全隐患。在使用过程中不够安全,因为传统火罐在使用时须现将一直燃烧物(一般采用酒精棉球点燃),使得火罐内产生负压,并趁热将火罐扣在患处。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烧伤皮肤,而且火罐扣在皮肤上之后,由于负压作用在取火罐时也比较困难。对于长发患者来说,进行火罐点燃,极有可能误将头发点燃,这是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1)技术问题

因此,如何解决传统拔罐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2)技术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是提供一种新型电子打火式拔罐器。

一种新型电子打火式拔罐器,包含有主罐体、与主罐体卡接的副罐体、与副罐体卡接的罐盖。

所述主罐体呈敞口状,所述主罐体包含有包含有内层、外层和内盖。所述副罐体是包含有上沿、下沿和圆台的一体结构。

所述罐盖是包含有罐面和边沿的一体结构。所述罐面中央设置有预留孔,用于安装推动杆;所述罐面设置有充气孔;所述罐面的内部中央设置有推动杆固定槽二。所述边沿的外侧设置有一圈凹陷,用于与所述副罐体卡接。

新型电子打火式拔罐器,还包含有点火器、推动杆和储气装置。

优选的,所述内层和外层通过一圆环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内盖卡接于所述内层顶端。所述内层的顶端设置有预留孔一和预留孔二。所述预留孔一用于安装储气装置的出气阀,所述预留孔二用于安装点火器的点火线。所述内盖顶部中央设置有预留孔三,所述预留孔三用于联通空气。所述外层的底部外侧设置有一圈内陷,用于卡接所述副罐体。所述外层的侧壁设置有通气阀,所述通气阀采用硅胶一体成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沿用于与所述主罐体的外层底部卡接,所述圆台上表面的中央设置有点火器固定环,所述点火器固定环一侧设置有条形缺口,点火器贯穿所述圆台的点火器固定环,所述条形缺口用于容纳点火器的点火线。所述点火器固定环的条形缺口一侧设置有储气装置固定位,所述储气装置固定位中央设置有预留孔。所述圆台的上表面还设置有两端弧形挡片。所述圆台的下表面设置有推动杆固定槽和储气装置固定槽,所述推动杆固定槽位于所述点火器固定环的正下方,所述储气装置固定槽位于所述储气装置固定位的正下方。所述下沿底部的内侧设置有一圈内陷,用于卡接所述罐盖。所述推动杆固定槽与所述罐盖的推动杆固定槽二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推动杆固定槽的外径大于所述点火器固定环的外径,所述点火器固定环的内径大于所述点火器外径2-4mm。所述推动杆固定槽的内径等于所述推动杆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点火器,包含有点火线、点火按钮、点火主体、火石。所述火石的下端嵌于所述点火主体内部,所述火石的顶端与所述主罐体内层的底面相接触。所述点火按钮的顶端通过伸缩弹簧嵌于所述点或主体的内部。所述点火线电连接于处于点火主体内部的火石。

优选的,所述推动杆,包含有推柄、伸缩弹簧、卡位环、推杆主体,所述推杆主体为空心筒状结构,所述推杆主体顶端呈倾斜状,所述推杆主体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顶片。所述点火器的点火按钮与所述推杆主体的顶片相接触。所述推动杆推柄与推杆主体螺纹连接,所述卡位环套接于所述推杆主体。

优选的,所述储气装置包含有气室、出气管、出气口。所述气室为长方框状,其内部设置有密封杆,密封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穿透气室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密封杆为顶杆、中间杆和底杆组成的一体结构;所述顶杆顶部设置有帽形封头;所述顶杆位于气室内的部分包裹有伸缩弹簧,该伸缩弹簧的顶端与所述气室顶端内壁接触,该伸缩弹簧的底端与所述中间杆的顶面相接触。所述气室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孔,孔的直径大于密封杆顶杆直径1-2mm。所述顶杆通过结构胶固定粘结有推动件,所述推动件呈“l”形状。所述出气管底部设置有孔,该孔的直径大于顶杆直径1-2mm。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出气管顶端,所述出气口与所述出气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顶杆和底杆直径相同,所述中间杆直径大于所述顶杆直径;所述帽形封头直径大于所述顶杆直径。

优选的,所述点火线的末端位于所述出气口旁。

新型电子打火式拔罐器采用的燃料采用液化气,所述副罐体2与所述罐盖3之间的空间、和所述气室内的空间为液化气的存在空间。

当推动推动杆的推柄51使得点火器的点火按钮按动过程中,由于点火按钮位于点火器的底部,按动点火按钮时,点火主体和火石不会发生移动,因此安装于点火主体的点火线41不会发生移动,始终保持了点火线与出气口的相对位置,以保证顺利打火。

(3)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打火装置与火罐一体化设计,在拔罐前无需准备打火机酒精棉等繁琐的准备工作,方便医护操作者使用,同时消除了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破碎等问题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副罐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副罐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打火器结构示意图,图5是推动杆结构示意图,图6是储气装置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推动推杆即打火状态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主罐体,11是内层,12是,外层,13是内盖,14是圆环,15是预留孔一,16是预留孔二,17是预留孔三,18是通气阀;2是副罐体,21是上沿,22是下沿,23是圆台,231是点火器固定环,232是储气装置固定位,2321是预留孔,233是推动杆固定槽,234是储气装置固定槽,235是弧形挡片;3是罐盖,31是罐面,311是充气孔,312是推动杆固定槽二,32是边沿;4是点火器,41是点火线,42是点火按钮,43是点火主体,44是火石;5是推动杆,51是推柄,52是伸缩弹簧,53是卡位环,54推杆主体,541是顶片;6是储气装置,61是气室,62是出气管,63是出气口,64是密封杆,641是顶杆,642是中间杆,643是底杆,65是帽形封头,66是推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电子打火式拔罐器,包含有主罐体1、与主罐体卡接的副罐体2,还包含有罐盖3。

所述主罐体1呈敞口状,所述主罐体1包含有内层11、外层12和内盖13。所述内层11和外层12通过一圆环14形成一体结构,为一体注塑结构,所述内盖13卡接于所述内层11顶端。所述内层11的顶端设置有预留孔一15和预留孔二16。所述预留孔一15用于安装储气装置的出气阀,所述预留孔二16用于安装点火器的点火线。所述内盖13顶部中央设置有预留孔三17。所述预留孔三17用于联通空气。所述外层12的底部外侧设置有一圈内陷,用于卡接所述副罐体2。所述外层12的侧壁设置有通气阀18。所述通气阀采用硅胶一体成型结构。

如图2-3所示,所述副罐体2是包含有上沿21、下沿22和圆台23的一体结构。所述上沿21用于与所述主罐体的外层底部卡接,所述圆台23上表面的中央设置有点火器固定环231,所述点火器固定环231一侧设置有条形缺口;点火器4贯穿所述圆台的点火器固定环231,所述条形缺口用于容纳点火器的点火线。所述点火器固定环231的条形缺口一侧设置有储气装置固定位232,所述储气装置固定位232中央设置有预留孔2321。所述圆台23的下表面设置有推动杆固定槽233和储气装置固定槽234,所述推动杆固定槽233位于所述点火器固定环231的正下方,所述推动杆固定槽233的外径大于所述点火器固定环231的外径,所述点火器固定环231的内径大于所述点火器外径2-4mm。所述推动杆固定槽233的内径等于所述推动杆的外径。所述圆台23的上表面还设置有两端弧形挡片235。所述储气装置固定槽234位于所述储气装置固定位232的正下方。所述下沿22底部的内侧设置有一圈内陷,用于卡接所述罐盖3。所述推动杆固定槽233与所述罐盖的推动杆固定槽二相接触。

所述罐盖3是包含有罐面31和边沿32的一体结构。所述罐面31中央设置有预留孔,用于安装推动杆5;所述罐面31设置有充气孔311;所述罐面31的内部中央设置有推动杆固定槽二312。所述边沿32的外侧设置有一圈凹陷,用于与所述副罐体卡接。

如图4所示,所述点火器4,包含有点火线41、点火按钮42、点火主体43、火石44。所述火石44的下端嵌于所述点火主体43内部,所述火石44的顶端与所述主罐体内层11的底面相接触。所述点火按钮42的顶端通过伸缩弹簧嵌于所述点或主体的内部。所述点火线41电连接于处于点火主体内部的火石。所述点火器的点火原理与市面上打火机的点火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所述推动杆5,包含有推柄51、伸缩弹簧52、卡位环53、推杆主体54,所述推杆主体54为空心筒状结构,所述推杆主体54顶端呈倾斜状,所述推杆主体54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顶片541。所述点火器4的点火按钮与所述推杆主体的顶片541相接触。所述推动杆推柄51与推杆主体螺纹连接,所述卡位环53套接于所述推杆主体,将推杆主体从上至下传入所述罐盖的预留孔,再套入卡位环53,然后套入伸缩弹簧52,最后旋紧推柄,并将卡位环53与所述罐盖之间的缝隙采用结构胶粘结密封。

如图6所示,所述储气装置6包含有气室61、出气管62、出气口63,所述气室61为长方框状,其内部设置有密封杆64,密封杆6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穿透气室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密封杆64为顶杆641、中间杆642和底杆643组成的一体结构,所述顶杆641和底杆643直径相同,所述中间杆642直径大于所述顶杆641直径;所述顶杆641顶部设置有帽形封头65,所述帽形封头65直径大于所述顶杆641直径。所述顶杆641位于气室内的部分包裹有伸缩弹簧,该伸缩弹簧的顶端与所述气室顶端内壁接触,该伸缩弹簧的底端与所述中间杆的顶面相接触。所述气室61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孔,孔的直径大于密封杆顶杆直径1-2mm。所述顶杆通过结构胶固定粘结有推动件66,所述推动件66呈“l”形状。所述出气管62底部设置有孔,该孔的直径大于顶杆直径1-2mm。所述出气口63位于所述出气管62顶端,所述出气口63与所述出气管62连通。所述点火线41的末端位于所述出气口63旁。所述推动件受到推动杆的顶部的推动力后,带动密封杆向上移动,此时密封杆的帽形封头脱离出气管底端,帽形封头不再起密封作用,液化气沿缝隙进入由出气管经出气口释放,完成打火。

该新型电子打火式拔罐器采用的燃料优选液化气,但不限于。所述副罐体2与所述罐盖3之间的空间、和所述气室内的空间为液化气的存在空间。

该新型电子打火式拔罐器的主罐体、副罐体和罐盖均为一体成型的注塑结构,在组装该新型电子打火式拔罐器时,先将点火器置于推动杆主体的空心处,再将储气装置、推动杆卡入对应的固定槽中,其中将储气装置向上推入副罐体圆台的储气装置固定位预留孔后,将推动杆采用结构胶胶粘于位于气室外部上方的顶杆上。推动杆安装好之后,点火器的点火线穿过主罐体内层的预留孔二,手动调节点火线末端的位置,使点火线末端位于储气装置的出气口旁边。再将固定盖帽采用结构胶粘在副罐体圆台的上表面加以固定。在罐盖的外部,将推动杆的底部再套入卡位环,然后套入伸缩弹簧,最后旋紧推柄,并将卡位环与所述罐盖之间的缝隙采用结构胶粘结密封。所述主罐体于副罐体之间,所述副罐体与罐盖之间通过凹陷卡接。

如图7所示,在使用该新型电子打火式拔罐器时,将组装好的新型电子打火式拔罐器置于需要拔罐的位置,用手推动推动杆的推柄51,伸缩弹簧52受力收缩,推动杆主体上移,其中顶片541推动点火器4的点火按钮42,同时,推动器最顶部的尖端位置推动储气装置的推动件66上移,使得推动件66带动密封杆64向上移动,此时密封杆的帽形封头65脱离出气管底端,帽形封头不再起密封作用,液化气沿缝隙进入由出气管经出气口释放,在点火按钮按动的同时完成打火。打火完成后,拔罐器的主罐体内部形成负压,进行拔罐。当点火完成后,松开推动杆的推柄51,伸缩弹簧52回复伸张状态,此时,推动杆主体复位,同时点火器的点火按钮、储气装置的推动件也均复位,回复图1所示的状态。在拔罐完成后,拔开通气阀18,使得主罐体内的负压消失,使得罐体脱离皮肤表面。当点火不成功时,说明副罐体内的液化气不足,需要通过充气孔311向副罐体内部冲入新的液化气。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还在于,当推动推动杆的推柄51使得点火器的点火按钮按动过程中,由于点火按钮位于点火器的底部,按动点火按钮时,点火主体和火石不会发生移动,因此安装于点火主体的点火线41不会发生移动,始终保持了点火线与出气口的相对位置,以保证顺利打火。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