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融合器及植入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10235发布日期:2020-08-18 19:38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椎体融合器及植入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椎体融合器及植入工具。



背景技术:

在脊柱外科领域,针对退行性滑脱、外伤性滑脱、节段不稳定、椎间盘源性腰痛以及急性椎间盘突出伴脊髓或神经损害、陈旧性脊椎损伤伴脊髓压迫症等病症,使用椎体融合器进行脊椎节段融合是目前广泛被采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椎体融合器具有支撑、抗压、均分载荷等功能,能较好地恢复椎间间隙高度和脊柱生理曲度,同时通过植入自体或异体骨颗粒可获得可靠的骨性融合,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大量临床研究证实。

目前,为了加快椎体与椎体融合器的融合,常会在手术中将椎体端面的终板打磨,终板在打磨后能够更快的与椎体融合器植骨腔中的填充物结合,从而加快椎体与椎体融合器的融合。但是,现在一般的操作方法是,在植入椎体融合器之前对椎体的终板进行打磨,难以控制打磨区域的形状与融合器植骨腔的开口完全吻合,容易造成终板打磨过度或者终板打磨面积不够,不能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椎体融合器植入套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植入椎体融合器之前对椎体的终板进行打磨,难以控制终板打磨区域的形状与植骨腔的开口完全吻合,容易造成终板打磨过度或者终板打磨面积不够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椎体融合器,包括:

一种椎体融合器,包括:

融合器主体,用于植入两椎体之间,设有分别用于与两个所述椎体抵接的两个抵接端面以及一个前侧面,所述融合器主体设有贯穿两个所述抵接端面的植骨腔,所述前侧面上设有与所述植骨腔连通的填入口,所述填入口用于使骨锉进入所述植骨腔;以及

第一连接结构,设于所述融合器主体上,用于与植入工具可拆卸连接,并使所述填入口与所述植入工具的对接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贴合面,设于所述融合器主体的前侧面上,用于与所述植入工具贴合;以及

第一卡接结构,设于所述融合器主体上,用于与所述植入工具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为设于所述融合器主体外壁上并用于与所述植入工具的第二卡接结构卡接的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融合器主体设有用于使锁定螺钉穿过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卡槽连通,并用于使所述锁定螺钉插入所述卡槽内以将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从所述卡槽内推出。

进一步地,所述融合器主体设有用于使固定杆穿过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的内壁上设有解锁导槽,所述解锁导槽与所述卡槽连通,并用于将所述固定杆上的解锁凸起导入所述卡槽内以将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从所述卡槽内推出。

进一步地,所述椎体融合器还包括:

固定杆,为自由状态下呈弧形的弹性构件,前端用于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并与椎体固定,后端用于滞留于所述第二固定孔内并被所述第二固定孔的内壁挤压变形;以及

解锁凸起,凸出于所述固定杆的侧面,用于沿所述解锁导槽滑入所述卡槽内以将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从所述卡槽内推出。

进一步地,所述椎体融合器还包括:

盖板,与所述融合器主体可拆卸连接,用于封盖所述填入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椎体融合器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椎体融合器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植入工具连接,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植入工具将本实用新型的椎体融合器先植入两椎体之间,然后通过填入口与所述植入工具的对接口连通,可以将骨锉通过植入工具伸入植骨腔内,利用骨锉按照植骨腔在抵接端面上的开口形状对椎体的终板进行打磨,使得终板打磨的区域与植骨腔的开口完全吻合,使手术达到更佳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植入工具,包括:

工具主体,设有贯穿两端且用于使骨锉通过的操作通道,所述操作通道在所述工具主体的两端面上分别形成置入口和对接口;以及

第二连接结构,设于所述工具主体上,用于与上述的椎体融合器的第一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并使所述对接口与所述椎体融合器的填入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入工具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植入工具可以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椎体融合器连接,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植入工具将椎体融合器先植入两椎体之间,然后通过对接口与填入口的连通,可以将骨锉通过操作通道伸入植骨腔内,利用骨锉按照植骨腔在抵接端面上的开口形状对椎体的终板进行打磨,使得终板打磨的区域与植骨腔的开口完全吻合,使手术达到更佳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植入工具,包括,

工具主体,设有贯穿两端且用于使骨锉通过的操作通道,所述操作通道在所述工具主体的两端面上分别形成置入口和对接口;以及

第二连接结构,设于所述工具主体上,用于与上述的椎体融合器的第一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并使所述对接口与所述椎体融合器的填入口连通;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

第二贴合面,设于所述工具主体设有所述对接口的端面上,用于与所述第一贴合面贴合;以及

第二卡接结构,设于所述工具主体上,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为设于所述工具主体设有所述对接口的一端上并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卡接的卡钩。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入工具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植入工具可以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椎体融合器连接,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植入工具将椎体融合器先植入两椎体之间,然后通过对接口与填入口的连通,可以将骨锉通过操作通道伸入植骨腔内,利用骨锉按照植骨腔在抵接端面上的开口形状对椎体的终板进行打磨,使得终板打磨的区域与植骨腔的开口完全吻合,使手术达到更佳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植入工具利用第二卡接结构与第一卡接结构卡接实现植入工具和椎体融合器的连接,同时通过第二贴合面与所述第一贴合面贴合,保证植入工具和椎体融合器连接的稳定性,使得在椎体融合器植入椎体之间后,能够通过植入工具将椎体融合器牢牢固定,防止椎体融合器在打磨终板、向植骨腔填入填充物、将椎体融合器与锥体固定等操作过程中发生移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椎体融合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椎体融合器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椎体融合器的固定杆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椎体融合器的装配状态立体图;

图6为图5中的椎体融合器除去盖板后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植入工具的立体图;

图8为图7中b处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植入工具与椎体融合器装配状态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中植入工具与椎体融合器的侧视图;

图11为图10中c-c处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椎体融合器的俯视方向的剖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融合器主体;11-植骨腔;12-填入口;13-卡槽;14-第一贴合面;15-第一固定孔;16-第二固定孔;161-解锁导槽;17-固定杆;171-解锁凸起;18-盖板;2-工具主体;21-操作通道;22-对接口;23-置入口;24-第二贴合面;25-卡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椎体融合器植入套件进行说明。一种椎体融合器包括融合器主体1和第一连接结构。

融合器主体1用于植入两椎体之间,设有分别用于与两个椎体抵接的两个抵接端面以及一个前侧面,融合器主体1设有贯穿两个抵接端面的植骨腔11,前侧面上设有与植骨腔11连通的填入口12,填入口12用于使骨锉进入植骨腔11。

第一连接结构设于融合器主体1上,用于与植入工具可拆卸连接,并使填入口12与植入工具的对接口22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椎体融合器可以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植入工具连接,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植入工具将本实用新型的椎体融合器先植入两椎体之间,然后通过允许骨锉进入的填入口12与植入工具的对接口22连通,可以将骨锉通过植入工具伸入植骨腔11内,利用骨锉按照植骨腔11在抵接端面上的开口形状对椎体的终板进行打磨,使得终板打磨的区域与植骨腔11的开口完全吻合,使手术达到更佳的效果。

具体地,融合器主体1在植入脊柱上后,融合器主体1的上下两端分别用于与两个椎体抵接,融合器主体1的上下两端面分别为抵接端面。植骨腔11沿上下方向贯穿融合器主体1,植骨腔11在融合器主体1的前侧面上开放形成允许骨锉进入的填入口12,整体来看设有植骨腔11的融合器主体1可以是成u形。填入口12的大小可以设置成允许骨锉通过,进一步地可以设置成也能够允许打孔器通过。打孔器用于在椎体的终板上打出小孔,以利于植骨腔11中的填充物与椎体终板融合。

第一连接结构采用卡接或者是螺纹连接等可拆卸连接形式与植入工具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结构与植入工具连接后,植入工具的对接口22与融合器主体1上的填入口12连通。

使用时,骨锉可以采用由电机驱动的电动锉或者手动的锉片,通过将电动锉或者锉片穿过操作通道21,使电动锉或者锉片进入到植骨腔11中,然后对椎体的终板进行打磨;之后,通过操作通道21将填充物从填入口12填入植骨腔11内,最后将椎体融合器与椎体固定。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椎体融合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贴合面14和第一卡接结构。

第一贴合面14设于融合器主体1的前侧面上,用于与植入工具贴合。

第一卡接结构设于融合器主体1上,用于与植入工具连接。

具体地,通过第一卡接结构与植入工具的第二卡接结构卡接,使得第一贴合面14与植入工具的第二贴合面24贴合,从而使椎体融合器与植入工具连接固定,可以通过植入工具将椎体融合器植入两椎体之间,也在进行打磨终板、向植骨腔11填入填充物、将椎体融合器与锥体固定等操作时,通过植入工具固定椎体融合器的位置,避免椎体融合器跑位。第一贴合面14和第二贴合面24可以是平面。第一贴合面14可以是融合器主体1前侧面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将融合器主体1的前侧面整体设置成与第二贴合面24相吻合的形状而形成。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以及图5、图6和图1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椎体融合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卡接结构为设于融合器主体1外壁上并用于与植入工具的第二卡接结构卡接的卡槽13。

具体地,融合器主体1可以设有两个卡槽13,两个卡槽13分别设置在前侧面两侧的左右侧面上。更具体地,卡槽13可以是圆柱形的凹槽,用于与植入工具的卡钩25卡接。

请一并参阅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椎体融合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融合器主体1设有用于使锁定螺钉穿过的第一固定孔15,第一固定孔15与卡槽13连通,并用于使锁定螺钉插入卡槽13内以将第二卡接结构从卡槽13内推出。可以在锁定螺钉将融合器主体1与椎体固定的同时,通过锁定螺钉将第二卡接结构从卡槽13内推出,使得椎体融合器与植入工具分离。

具体地,第一固定孔15倾斜设置在融合器主体1上,第一固定孔15前端开口设置在融合器主体1的前侧面上,第一固定孔15的后端与卡槽13底部连通,锁定螺钉从第一固定孔15前端穿入,并从卡槽13的底部穿入卡槽13中,从而将第二卡接结构从卡槽13内推出,更具体地是将植入工具的卡钩25从卡槽13内推出。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以及图5和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椎体融合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融合器主体1设有用于使固定杆17穿过的第二固定孔16,第二固定孔16的内壁上设有解锁导槽161,解锁导槽161与卡槽13连通,并用于将固定杆17上的解锁凸起171导入卡槽13内以将第二卡接结构从卡槽13内推出。可以在固定杆17将融合器主体1与椎体固定的同时,通过固定杆17上的解锁凸起171将第二卡接结构从卡槽13内推出,使得椎体融合器与植入工具分离。

具体地,第二固定孔16为长直孔并倾斜的设置在融合器主体1上,第二固定孔16前端开口设置在融合器主体1的前侧面上。解锁导槽161沿第二固定孔16的轴向设置,其前端在融合器主体1的前侧面上形成开口,后端连通到卡槽13的底部。在将固定杆17逐渐插入第二固定孔16的过程中,固定杆17后端上的解锁凸起171进入解锁导槽161,并被解锁导槽161从卡槽13的底部导入卡槽13内,从而将第二卡接结构从卡槽13内推出,使得椎体融合器与植入工具分离,具体地第二卡接结构可以是植入工具的卡钩25。更具体地,第二固定孔16的横截面可以是扁平状,可以使横截面为扁平状的固定杆17穿过,在使用时能够防止固定杆17转动,控制固定杆17前端插入椎体中的位置,也可以避免解锁凸起171难以进入解锁导槽161。

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椎体融合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椎体融合器还包括固定杆17和解锁凸起171。

固定杆17为自由状态下呈弧形的弹性构件,前端用于穿过椎体融合器的第二固定孔16并与椎体固定,后端用于滞留于第二固定孔16内并被第二固定孔16的内壁挤压变形。

解锁凸起171凸出于固定杆17的侧面,用于沿解锁导槽161滑入卡槽13内以将第二卡接结构从卡槽13内推出。

固定杆17呈弧形,在穿过第二固定孔16的过程中,固定杆17被挤压变直,固定杆17的前端穿出第二固定孔16后恢复弧形,从而呈弧形的插入椎体中,与锥体形成一定的钩接。固定杆17的后端滞留于第二固定孔16内并被第二固定孔16的内壁挤压变形,固定杆17后端的回弹力使得固定杆17后端与第二固定孔16内壁的压力增大,使得固定杆17后端与第二固定孔16内壁的摩擦力增大。通过上述使得固定杆17能够将融合器主体1与椎体固定的更加牢固。

具体地,解锁凸起171的凸起方向垂直于固定杆17弧形轴所在的平面。在固定杆17沿第二固定孔16插入时,解锁凸起171沿解锁导槽161滑入卡槽13内,从而将第二卡接结构从卡槽13内推出,即将植入工具的卡钩25从卡槽13内推出。固定杆17垂直于弧形轴的横截面可以是呈扁平状,在使用时能够防止固定杆17转动,更加容易控制固定杆17前端插入椎体中的位置,也可以避免解锁凸起171难以进入解锁导槽161。更具体地,固定杆17由可以植入人体的弹性金属材质制作。

请一并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椎体融合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椎体融合器还包括盖板18。盖板18与融合器主体1可拆卸连接,用于封盖填入口12。

具体地,封盖可以是板状结构,封盖通过贴合在融合器主体1的前侧面,将融合器主体1的填入口12封闭,盖板18可以是通过螺钉与融合器主体1前侧固定。封盖的大小可以是能够从植入工具的操作通道21内通过。更具体地,盖板18上设有与第二固定孔16连通的锁紧孔,用于使固定杆17穿过锁紧孔插入第二固定孔16中。融合器主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固定孔16,相应的盖板18上设有两个与第二固定孔16一一对应的锁紧孔,两个锁紧孔的轴线不平行,使得两个固定杆17分别插入两个第二固定孔16中后,两个固定杆17的后端留在两个锁紧孔中,从而将盖板18与融合器主体1固定。

请一并参阅图7至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植入工具包括工具主体2和第二连接结构。

工具主体2设有贯穿两端且用于使骨锉通过的操作通道21,操作通道21在工具主体2的两端面上分别形成置入口23和对接口22。

第二连接结构设于工具主体2上,用于与上述椎体融合器的第一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并使对接口22与椎体融合器的填入口12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植入工具可以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椎体融合器连接,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植入工具将椎体融合器先植入两椎体之间,然后通过对接口22与允许骨锉进入的填入口12的连通,可以将骨锉通过操作通道21伸入植骨腔11内,利用骨锉按照植骨腔11在抵接端面上的开口形状对椎体的终板进行打磨,使得终板打磨的区域与植骨腔11的开口完全吻合,使手术达到更佳的效果。

具体地,工具主体2可以是呈长直的管状,其内腔形成操作通道21,通过第二连接结构将椎体融合器固定在前端上,使用时,可以把持工具主体2的后端,通过工具主体2的前端将椎体融合器植入两椎体之间。操作通道21的截面形状可以是与填入口12的形状相同,或者操作通道21的截面略大于填入口12,使得更多的工具能够通过操作通道21,从填入口12进入植骨腔11。操作通道21的截面大小可以是设置成允许骨锉、打孔器、盖板18、固定杆17和解锁凸起171、锁定螺钉等通过。打孔器用于在椎体的终板上打出小孔,以利于植骨腔11中的填充物与椎体终板融合。

第二连接结构采用卡接或者是螺纹连接等可拆卸连接形式与椎体融合器的第一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连接后,植入工具的对接口22与融合器主体1上的填入口12连通。

使用时,骨锉可以采用由电机驱动的电动锉或者手动的锉片,通过将电动锉或者锉片穿过操作通道21,使电动锉或者锉片进入到植骨腔11中,然后对椎体的终板进行打磨;之后,通过操作通道21将填充物从填入口12填入植骨腔11内,最后将椎体融合器与椎体固定。

请一并参阅图7至图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植入工具包括工具主体2和第二连接结构。

工具主体2设有贯穿两端且用于使骨锉通过的操作通道21,操作通道21在工具主体2的两端面上分别形成置入口23和对接口22。

第二连接结构设于工具主体2上,用于与上述椎体融合器的第一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并使对接口22与椎体融合器的填入口12连通。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二贴合面24和第二卡接结构。

第二贴合面24设于工具主体2设有对接口22的端面上,与椎体融合器的第一贴合面14相吻合。

第二卡接结构设于工具主体2上,用于与椎体融合器的第一卡接结构卡接并使第二贴合面24与第一贴合面14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植入工具可以通过第二连接结构与椎体融合器连接,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植入工具将椎体融合器先植入两椎体之间,然后通过对接口22与允许骨锉进入的填入口12的连通,可以将骨锉通过操作通道21伸入植骨腔11内,利用骨锉按照植骨腔11在抵接端面上的开口形状对椎体的终板进行打磨,使得终板打磨的区域与植骨腔11的开口完全吻合,使手术达到更佳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植入工具利用第二卡接结构与第一卡接结构卡接实现植入工具和椎体融合器的连接,同时通过第二贴合面24与第一贴合面21贴合,保证植入工具和椎体融合器连接的稳定性,使得在椎体融合器植入椎体之间后,能够通过植入工具将椎体融合器牢牢固定,防止椎体融合器在打磨终板、向植骨腔11填入填充物、将椎体融合器与锥体固定等操作过程中发生移位。

具体地,第一贴合面14和第二贴合面24可以是平面。第二贴合面24可以是工具主体2前端面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将工具主体2的前端面整体设置成与第一贴合面14相吻合的形状而形成。

请一并参阅图8至图1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植入工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卡接结构为设于工具主体2设有对接口22的一端上并用于与椎体融合器的第一卡接结构卡接的卡钩25。

具体地,椎体融合器的第一卡接结构可以是设置在融合器主体1左右侧面上的卡槽13。工具主体2的前端可以设置两个相对的卡钩25,使用时两个卡钩25分别卡入融合器主体1左右侧面上的两个卡槽13内。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