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口腔矫治器领域,具体是一种数字化肌功能诱导矫治器。
背景技术:
传统矫治器是由不锈钢丝与树脂基托组成,通过注塑把不锈钢丝与树脂基托连接在一起。传统矫治器存在如下缺陷:1、对临床医生和技师的经验要求较高,临床、技师的操作难度较大;2、临床医生需要定期调整矫治器力度;3、固定矫治器不易清洁,长期佩戴易患龋齿;4、材料为硬质材料,矫治力度较钢性,佩戴舒适性不佳;5、附带金属丝,影响美观;
随着科技进步,数字化产品越来越丰富,口腔模型数据应用,正畸设计软件的应用,ct的精准测量,解决了临床医生判断颌骨空间、牙根骨的情况,3d打印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用热塑材料的发展和应用,结合儿童乳牙、恒牙替换时期其牙齿、牙列、牙弓、牙槽嵴的宽度、长度发育和变化生理性的规律,需要设计出符合其发展阶段的一系列数字化肌功能诱导矫治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儿童错牙合畸形的口腔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数字化肌功能诱导矫治器,能够实现对儿童牙颌骨引导生长,达到正常颌骨发育进而改善儿童颅颌面部发育,使其达到面部审美效果。患者佩戴舒适,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且能够降低医生的技术难度,简化临床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数字化肌功能诱导矫治器,所述数字化肌功能诱导矫治器为个性定制式,根据医生提供临床模型、ct数据、正畸侧位片及临床方案,技师根据儿童发育阶段设计矫治方案制作全套矫治器,
所述根据儿童发育阶段设计矫治方案制作全套矫治器是根据儿童乳牙、恒牙替换时期其牙齿、牙列、牙弓、牙槽嵴的宽度、长度发育和变化有生理性的规律,根据发育的规律,针对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儿童患者,设计符合该年龄阶段的生长、发育空间诱导矫治器,来实现引导改善颌骨发育,患儿通过佩戴以结果为导向的数字化肌功能诱导矫治器,达到正常咬合关系,同时促进或抑制颌骨发育进而改善儿童颅颌面部发育。
所述的数字化肌功能诱导矫治器,包括上颌和下颌两部分,
所述上颌由上颌颊挡、上颌唇挡和上颌牙列区组成,下颌由下颌唇挡、下颌颊挡和下颌牙列区组成,采用医用级热塑性材料,通过压膜的方式成型得到上、下颌部分,通过高温气体加热后使上下颌矫治器连接在一起。
所述上下颌是通过不同规格的标准模具,将3d打印模型放入合适规格的模具,通过注塑的方式形成矫治器。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优点在于:
1、采用数字化模拟牙列初始状态数据,到最终牙列结果的生长轨迹的数据过程,按不同时间结点产生的结果进行分解,设计精准、可控。
2、由于不需要医生去调整矫治器的矫治力度,因而降低了医生的技术难度,简化临床的操作。
3、由于采用医用级热塑性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矫治力度柔和,使患者佩戴舒适、方便,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4、儿童配戴牙套后通过唇肌、舌肌及矫治器材料弹力的作用诱导牙列往设计的方向生长,最终达到正常合的牙列。
5、矫治器的上下颌唇挡、上下颌颊挡可以很好的把牙槽弓从唇部、颊面部的肌肉中释放出来,并预留合适的生长空间,从而引导牙槽弓正常的发育。
6、必要时配合相关的肌功能训练操,训练肌肉的张力,并引导正确的舌位、正确的呼吸;避免治疗后的复发。
7、通过佩戴该矫治器能够实现对儿童牙颌骨引导生长,达到正常颌骨发育进而改善儿童颅颌面部发育,使其达到面部审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数字化肌功能诱导矫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数字化肌功能诱导矫治器的剖面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数字化肌功能诱导矫治器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数字化肌功能诱导矫治器的仰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数字化肌功能诱导矫治器的左视图。
图6是临床模型扫描数据正面视图。
图7是临床模型扫描数据侧面视图。
图8是最终模拟正常结果模型数据正面视图。
图9是最终模拟正常结果模型数据侧面视图。
图10是模拟前的牙列初始状态到最终牙列结果分解上颌俯视图。
图11是模拟前的牙列初始状态到最终牙列结果分解下颌俯视图。
图12是模拟前的牙列初始状态到最终牙列结果分解咬合正面视图。
图13是模拟前的牙列初始状态到最终牙列结果分解咬合侧面视图。
图14是矫治器压完成戴在打印模型上侧面视图。
图15是矫治器压完成戴在打印模型上正面视图。
图中标记为:上颌颊挡1、上颌唇挡2、上颌牙列区3、下颌牙列区4、下颌唇挡5、下颌颊挡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数字化肌功能诱导矫治器的一个实例,包括上颌颊挡1、上颌唇挡2、上颌牙列区3、下颌牙列区4、下颌唇挡5、下颌颊挡6;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为:
所述矫治器包括上颌和下颌两部分:上颌由上颌颊挡1、上颌唇挡2和上颌牙列区3组成;下颌由下颌唇挡5、下颌颊挡6和下颌牙列区4组成;上下颌通过高温气体加热后连接在一起。
所述上下颌注塑形成一个完整的矫治器。
所述数字化肌功能诱导矫治器为定制式,每个数字化肌功能诱导矫治器都是不同的,医生提供临床模型、ct数据、正畸侧位片及临床方案,技师根据儿童发育阶段设计矫治方案和全套矫治器的制定。
所述的数字化肌功能诱导矫治器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如图6至图7所示,医生提供临床模型和ct数据、正畸侧位片,技师通过扫描仪扫描模型获取模型数据;
2、如图8至图9所示,通过3shapeorthoanalyzer正畸设计软件根据模型情况、ct数据和患者年龄阶段牙、颌骨生长规律,模拟出该年龄阶段的牙列、颌骨的生长轨迹,最终模拟出该患者的正常牙列、颌骨、咬合关系的发育结果;
3、如图10至图13所示,在设计软件中对患者未模拟前的牙列初始状态到最终牙列结果的生长轨迹过程按不同时间结点产生的结果进行分解;
4、如图14至图15所示,通过materialisemagics22.0排版软件将前一阶段时间的生长结果模型数据与后一阶段时间的生长结果模型数据合并,进而得到一定时间内牙列生长轨迹变化的模型;
5、通过三维打印机将不同阶段的引导发育的模型打印出来;
6、采用医用级热塑性材料,通过在打印模型上压膜的方式成型得到上颌部分,通过压膜的方式成型得到上、下颌部分;
7、通过高温气体体加热后使上下颌矫治器连接在一起形成矫治器。
8、通过不同规格的标准模具,将3d打印模型放入合适规格的模具,通过注塑的方式形成矫治器。
所述的数字化肌功能诱导矫治器的使用方法:
对准患者的上、下颌位置,将所述的数字化肌功能诱导矫治器戴入口腔内,轻咬接触,嘴唇闭合,配戴时长为白天清醒时配戴1至2小时,晚上睡觉时间整晚配戴,每天清洗一次,保持清洁干净。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理念、设计原理及外观和设计方式、生产方式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