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股骨辅助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8669发布日期:2020-06-20 15:10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股骨辅助复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骨折辅助复位装置,具体是涉及到一种股骨辅助复位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股骨骨折手术而言,准确快速的复位是整个手术的难点也是关键所在,由于股骨周围强大肌肉牵拉使的骨折后股骨短缩、旋转移位明显,且股骨为圆形冠管状骨,中段无明显骨性标记,术中要克服强大肌肉牵引而准确定位绝非易事,常使术中骨折复位反反复复,加重局部软组织损伤,常导致骨折术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目前,用于股骨骨折手术复位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术者省去了术中牵引问题,大大节省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难度,但是复位后常出现旋转及短缩畸形,缺乏对股骨复位校准的作用,复位常依赖于宏观感觉及术者手术经验做出判断,而缺乏明确判断股骨旋转力线的客观参照,主观性过强,导致术后较多患者存在股骨旋转畸形。在实际股骨粉碎性骨折病例中,术后发生旋转、短缩畸形的情况更是常见,而目前复位方法大多是结合术中x透射以及复杂计算或是依赖主观视觉判断进行复位,但是存在较大复位误差,复杂的计算在实际临床手术过程中可操作性差,主观视觉判断常常导致术后旋转及短缩畸形复位的发生。而术中常用的股骨骨折术中复位各类自制牵引器及机器人复位器可以很便捷地帮助术者复位术中股骨骨折,但是目前几乎所有的外牵引器及绝大多数机器人复位系统并不具备对旋转及短缩的客观准确矫正功能,而且机器人复位装置对医疗环境要求高、连结复杂,不宜推广使用,因此,一款可以简单操作并适合临床手术实际复位需求,且具备对骨折旋转、短缩畸形的矫正功能以满足股骨复位标准的设备以是市场迫切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股骨骨折的旋转、短缩畸形具有矫正功能的镜像股骨辅助复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包括固定组件、定位组件和对称翻转组件,所述对称翻转组件包括翻转座和设置在翻转座上的两个对称展开的能调节相互之间距离的定位臂,翻转座设置在固定组件上,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固定在一个定位臂上的平面连杆机构、设置在平面连杆机构上且突出于平面连杆机构用于定位大转子的翻转侧板所述平面连杆机构包括三根相互铰接的伸缩杆,伸缩杆的铰接处设置有用于定位胫骨粗隆的定位孔b。

更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臂的端部设置有齿轮,两个齿轮相互啮合设置在翻转座内,定位臂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定位髂前上棘的定位孔a。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横梁、设置在横梁两端的升降移动架和设置在横梁上用于连接对称翻转组件的滑块。

更进一步地,所述滑块一侧设置有轴孔,翻转座一侧设置有与轴孔配合的转轴。

更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两端设置有转动轴,升降移动架上设置有与转动轴配合的转动孔,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限位杆,升降移动架上对应限位杆设置有限位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翻转侧板的一侧设置有滑动槽,滑动槽内滑动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上设置有用于定位大转子的定位孔c。

更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端与翻转侧板连接,固定块的另一端与平面连杆机构铰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翻转侧板翻转角度的限位块。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翻转侧板限位组件,翻转侧板限位组件包括导杆和设置在翻转座一侧的滑套d,所述固定块上设置有导杆对应的连接孔,导杆一端设置在连接孔内,另一端设置在滑套d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和滑套d的轴线垂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人体骨骼镜像对称的原理,通过设置两个同步转动的定位臂定位髂前上棘,作为镜像翻转基准,再通过定位组件首先在人体健侧定位大转子和胫骨粗隆,定位完成后通过翻转座将定位组件和定位臂进行180°翻转,翻转至人体骨折的患侧,以该定位基础作为股骨骨折复位的参照,本实用新型使用简单、定位准确和反应迅速,使患侧的股骨复位手术中,长短位移和旋转位移能得到纠正,提高治疗效果,适用于人体股骨骨折尤其是股骨粉碎性骨折的复位矫正;通过设置平面连杆机构和翻转侧板,使胫骨粗隆和大转子的定位快速精确,将平面连杆机构设置为三根相互铰接的伸缩杆,以适应不同体格的患侧,三根伸缩杆相互铰接,结构稳定,调整方便,且保证定位点a和定位点b始终处于一个平面,简化定位难度。

为了便于对股骨复位手术做辅助帮助,分别在定位臂、平面连杆机构和定位板上设置有均为3mm通孔的定位孔a、定位孔b和定位孔c,在患者患侧完成定位后钻入3mm克氏针固定,对股骨起维持牵引固定作用,从而方便后续钢板或髓内钉置入手术,大大提高术中骨折复位精确性并降低手术操作难度。

两根定位臂一端齿轮啮合,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定位髂前上棘的定位孔a,其结构简单,且齿轮的同步效果好,同步精确。

通过设置横梁、滑块和升降移动架,可对定位组件和对称翻转组件的三维坐标进行调节,且调节方便,能快速将对称翻转组件和定位组件移动至人体定位部位处。

通过在翻转座上设置转轴,在滑块上设置轴孔,便于定位组件和对称翻转组件的镜像翻转。

通过在横梁上设置转动轴,在升降滑块上设置转动孔,并通过转动轴和转动孔的配合,进一步简化镜像翻转难度,在定位组件和对称翻转组件进行镜像翻转之前,将横梁转动90°,再进行镜像翻转,最后将横梁复位,完成定位,通过转动横梁,防止在定位组件和对称翻转组件进行镜像翻转时,触碰患侧,导致患侧的二次伤害和影响定位精度。

通过在翻转侧板上设置滑动槽,并在滑动槽内滑动设置定位板,以使用不同体格的患者的大转子定位。

通过设置固定块,在定位组件中的平面连杆机构完成镜像翻转后,可通过固定块对定位板板进行翻转,以达到定位板的镜像翻转。

通过设置翻转侧板限位组件,是定位板在进行定位和翻转时,保持定位板与人体骨骼的镜像平面处于平行状态,便于大转子的定位和后续的克氏针钻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翻转侧板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对称翻转组件处的局部放大图。

在图中,1固定头、2滑动立柱、3升降滑块、4限位槽、5横梁、6限位杆、7滑块、701轴孔、8翻转座、801转轴、9翻转杆、10定位臂a、11定位臂b、12定位孔a、13导向杆a、14滑套a、15导向杆b、16滑套b、17定位孔b、18导向杆c、19滑套c、20固定块、2001限位块、2002连接孔、21翻转侧板、2101滑动槽、2102导向槽、22定位板、23定位孔c、24导杆、25滑套d。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固定组件、定位组件和对称翻转组件,所述对称翻转组件包括翻转座8和设置在翻转座8上的两个对称展开的能调节相互之间距离的定位臂,两个定位臂分别为定位臂a10和定位臂b11,两个定位臂端部通过齿轮啮合连接,其打开和闭合均同步进行,用于定位髂前上棘,翻转座8转动连接设置在固定组件上,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固定在定位臂b11上的平面连杆机构、固定在平面连杆机构上且突出于平面连杆机构用于定位大转子的翻转侧板21,平面连杆机构用于定位胫骨粗隆,翻转侧板21用于定位大转子的顶点,当定位臂和定位组件分别将人体健康一侧的髂前上棘、胫骨粗隆和大转子进行定位后,通过翻转座8在固定组件上翻转180°,将三个定位处翻转至人体患侧,即股骨骨折的一侧,用于作为股骨骨折复位的参照标准。其中,所述平面连杆机构包括三根相互铰接的伸缩杆,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简化生产成本,简化伸缩杆调节难度,伸缩杆优选为导向杆和滑套的结构,三跟伸缩杆分别为导向杆a13和滑套a14、导向杆b15和滑套20以及导向杆c18和滑套23,其中,导向杆a13和滑套c19相互铰接并与定位臂b11端部铰接,该铰接处设置有用于定位髂前上棘的定位孔a12;滑套a14与滑套b16相互铰接,且该铰接处设置有用于定位胫骨粗隆的定位孔b17。

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同步转动的定位臂,实现髂前上棘的定位,通过人体骨骼镜像对称的原理,确定翻转基准点,通过设置平面连杆机构,使髂前上棘和胫骨粗隆的定位保持在一定平面上进行,简化定位难度。在进行定位时,首先调整两个定位臂的距离,并通过固定组件将定位臂调整至患者身上的两个髂前上棘骨性标志与两个定位点a12进行定位,再在人体健侧通过调节三根伸缩杆和定位板,将定位点b17和定位点c23分别与胫骨粗隆和大转子的顶点进行定位,定位完成后再将定位组件通过翻转座8镜像翻转180°至患者的患侧,翻转侧板21同时通过固定块20进行翻转,使翻转后的定位点a12、定位点b17和定位点c23作为股骨骨折复位的参照标准,并通过定位点a12、定位点b17和定位点c23在患者患侧的髂前上棘、胫骨粗隆和大转子的顶点钻入克氏针做牵引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人体健侧的股骨作为骨折后的股骨复位基准,定位准确、反应快速,使患侧的股骨复位手术中,长短位移和旋转位移得到纠正,提高治疗效果,适用于人体股骨骨折尤其是股骨粉碎性骨折的复位矫正。

其中,定位孔a12、定位孔b17和设置在定位板22上的定位孔c23均为3mm的通孔,在患者患侧完成定位后将骨折的股骨上对应的骨性标志与定位孔对齐,再用电转通过定位孔钻入3mm克氏针以固定,对股骨起维持牵引固定作用,从而方便后续钢板或髓内钉置入手术,大大提高术中骨折复位精确性并降低手术操作难度。

为了提高定位臂的运行同步率,两个定位臂的端部通过齿轮啮合连接,齿轮的模数、齿数一致,为了简化生产成本和提高结构强度,且与定位臂的端部一体成型,定位臂的另一端设置有定位孔a12。

为了简化股骨辅助复位装置的使用难度,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横梁5、设置在横梁5两端的升降移动架和设置在横梁5上的滑块7,升降移动架包括设置在手术床上的固定头1、设置在固定头1上的滑动立柱2和滑动设置在滑动立柱2上的升降滑块3,其中固定头1可以与手术床侧板相互滑动,实现股骨辅助复位装置的前后移动,横梁5设置在升降滑块3上,用于调节定位组件和对称翻转组件相对于手术床的高度,滑块7滑动设置在横梁5上,便于移动定位组件和对称翻转组件,升降移动架和滑块7便于将两根定位臂移动至人体的髂前上棘上进行定位,找到镜像翻转基准。

为了便于定位组件和对称翻转组件的翻转,如图2所述,滑块7上设置有轴孔701,所述翻转座8一侧设置有与轴孔701配合的转轴801,为了简化翻转操作,转轴801上设置有翻转杆9,滑块7上贯穿至轴孔701设置有与翻转杆9对应的翻转槽,在使用过程中,只需拨动翻转杆9,将翻转杆9沿翻转槽转动180°,翻转槽的槽壁限制翻转杆9继续翻转,翻转杆9和翻转槽的配合能快速精准的完成对称翻转组件的180°的翻转,简化了操作难度。

为了进一步简化翻转难度,所述横梁5的两端设置有转动轴,升降滑块3上设置有与转动轴对应的转动孔,转动轴与转动孔配合连接,其中,升降滑块3上设置有角度为90°的限位槽4,转动轴上设置有与限位槽4对应的限位杆6,在使用时,当定位组件和定位臂完成人体健侧的位置定位后,拨动限位杆6沿限位槽4转动,将横梁5、对称翻转组件和定位组件翻转90°,使其远离患者身体部位,在拨动翻转杆9将定位组件和对称翻转组件翻转180°,最后拨动限位杆6复位,其定位组件和定位臂落至人体患侧进行定位,通过将横梁5与升降滑块3转动连接,可在进行定位组件和对称翻转组件翻转时,减少对患侧身体的误差,即减少对患侧进行二次伤害的几率,又避免应触碰定位组件而影响到定位组件的定位精度,且通过限位槽4和限位杆6的设置,其翻转操作方便灵活。

为了提高定位精度,便于适应不同体格的患者,所述翻转侧板21上设置有滑动槽2101,滑动槽2101内滑动设置有定位板22,定位板22可在滑动槽2101内上下滑动,以适应不同体格的患者大转子顶点的定位,所述定位板22上还设置有定位孔c。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用于连接翻转侧板21的固定块20,固定块20的一端与翻转侧板21连接,另一端与导向杆b15和导向杆c18的铰接处铰接,翻转侧板21与固定块20的连接可以通过轴孔连接、铰链连接,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为轴孔连接,固定块20连接翻转侧板21处设置有轴,翻转侧板21对应轴处设置有孔,通过轴孔连接,其转动效果好,便于安装,翻转侧板21设置有与侧边铰链26宽度对应的导向槽2102,提高翻转的平稳性,所述固定块20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翻转侧板21翻转角度的限位块2001,限位块2001限制翻转侧板21在翻转前后保持与地面垂直,简化大转子的定位难度。

为了保证翻转侧板21在平面连杆机构进行调节时其平面始终保持纵向垂直状态,即与人体骨骼的镜像平面保持平行,简化大转子的定位难度,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翻转侧板限位组件,翻转侧板限位组件包括导杆24和设置在翻转座8一侧的滑套d25,导杆24优选为l型结构,导杆24一端滑动设置在固定块20的连接孔2002上,另一端滑动设置在滑套d25内,在调节平面连杆机构时,l型的导杆24限制固定块20相对于平面连杆机构的转动方向,使三根伸缩杆无论如何调节,翻转侧板21和定位板22始终与人体骨骼的镜像平面保持平行,方便大转子顶点的定位,使大转子的顶点与定位孔c相对齐,便于后续克氏针的钻入。

为了便于简化导杆24与固定块、滑套d25的安装和便于在调节三根伸缩杆时,导杆24与固定块、滑套d25的调节,所述连接孔和滑套d的轴线相互垂直,为了进一步简化调节时的过程,l型的导杆24所在的平面且与平面连杆机构的平面共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