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性好的手术电极回路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7314发布日期:2020-06-30 19:59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电性好的手术电极回路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电性好的手术电极回路垫。



背景技术:

目前,在使用高频手术电刀对病人进行手术操作时,实现将手术电刀通过人体与电刀高频发生器构成高频电流回路的方式主要有:一种为传统的负极板方式,另一种为电容型回路垫方式。

使用电容型回路垫手术时,由手术电刀将电刀高频发生器产生的高频电流,经由病人身体和回路垫中金属布导电极板形成一个高频电流回路,以用来进行手术切割和凝固组织。而电容型回路垫因具有不需选择固定部位且不易产生皮肤灼伤的优越性,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手术中。

目前手术电极回路垫的结构包括电容极板引出线、注塑件和电极回路垫主体,电容极板引出线一端通过铜片与电极回路垫主体一角上的电极片连接、另一端连接电源,使电极回路垫主体能够通电;注塑件通过电极回路垫主体一角上的定位孔安装在电极回路垫主体上,其作用是保护电容极板引出线,使铜片、电极片、电线不与外界接触,防止漏电。

目前常用的电容极板引出线的铜片直径为5~6mm、其直接铆接在电极片下方,此方式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铜片与电极片接触面积小、导致导电过程中大量的电流被用来克服未接触面的电阻,从而影响手术电极回路垫的导电性能;二是铜片与电极片接触不牢固、极易出现铜片与电极片分离的情况,从而出现漏电、短路的情况,导致手术电极回路垫发热、不工作甚至出现安全事故,进而影响手术进行、严重的更会导致病人的二次受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电性好的手术电极回路垫,其结构有效的增加了铜片与电极片的接触面积,同时,将铜片稳定的固定、使其不会与电极片发生分离,保证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导电性好的手术电极回路垫,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回路垫主体、电容极板引出线和注塑件;其中,所述电极回路垫主体的一角固定两个直径相同的电极片、电极片与电极回路垫主体内的导电线连接,所述电极片中心有一电极装配孔,所述电极片周围、所述电极回路垫主体上分布至少两个定位孔;所述电容极板引出线数量与电极片数量一致、均由电线与铜片组成,所述电线一端与所述铜片连接、另一端连接电源,所述铜片由下铜片、圆筒形铜柱、上铜片组成,所述下铜片与上铜片中心处有一小孔,下铜片、上铜片的小孔分别与圆筒形铜柱上、下端连接;所述下铜片安装在所述电极片下端,所述上铜片安装在所述电极片上端,所述圆筒形铜柱穿过所述电极装配孔分别连接上铜片与下铜片;所述注塑件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其内部相对于所述定位孔分别分布定位销与带孔定位柱,用于注塑件扣合、从而将注塑件固定在电极回路垫主体上。

进一步,为了将铜片牢靠的固定在电极回路垫主体上,所述上铜片、下铜片的小孔内圈带有螺纹,所述圆筒形铜柱的上、下端外圈有与上铜片、下铜片的内圈所对应的螺纹。

进一步,所述电极片的直径大于所述铜片直径;所述铜片直径为13.5~15mm。

进一步,所述圆筒形铜柱壁厚与所述上铜片、下铜片厚度均一致。

进一步,所述圆筒形铜柱外壁直径比所述电极装配孔直径小0.05~0.1mm。

通过上、下铜片以及圆筒形铜柱的设计,既起到固定铜片的作用,又增加了铜片与电极片的接触面积,保证手术电极回路垫的导电性,也避免了漏电、短路的情况发生;同时,利用结构设计,在移动、拖拽手术电极回路垫,铜片始终有一定的面积与电极片接触,避免手术过程中手术电极回路垫突然断电、影响手术进行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为确保注塑件的安装强度,保证注塑件不会出现晃动、掉落等现象;所述定位孔、带孔定位柱、定位销至少为四个;每个定位孔、带孔定位柱、定位销大小相同。

由于注塑件保护铜片、电极片不与空气接触,所以增加注塑件的安装强度进一步防止铜片与电极片出现相对位移,从而保证铜片与电极片的有效接触面积大,避免电极回路垫主体过热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电性好的手术电极回路垫,其采用横截面为“工字形”的铜片结构组合,既确保铜片固定在电极回路垫主体牢靠、稳定,不会轻易出现掉落或相对位移,又增加了铜片与电极片间的接触面积,使手术电极回路垫不会有漏电、短路等安全隐患存在;本实用新型结构提高了手术电极回路垫的导电性,使其在手术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导电效率以及稳定的导电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术电极回路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术电极回路垫主体的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术电极回路垫主体的安装结构的局部发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铜片与电极片安装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铜片与电极片安装结构俯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注塑件上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注塑件下部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1、电极回路垫主体;11、电极片;12、定位孔;2、电容极板引出线;21、电线;22、铜片;221、上铜片;222、圆筒形铜柱;223、下铜片;3、注塑件;31、定位销;32、带孔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一种导电性好的手术电极回路垫,如图1-8所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回路垫主体1、电容极板引出线2和注塑件3;其中,所述电极回路垫主体1的一角固定两个直径相同的电极片11、电极片11与电极回路垫主体1内的导电线连接,所述电极片11中心有一电极装配孔,所述电极片11周围、所述电极回路垫主体1上分布至少两个定位孔12。

所述电容极板引出线2数量与电极片11数量一致、均由电线21与铜片22组成,所述电线21一端与所述铜片22连接、另一端连接电源,所述铜片22由下铜片223、圆筒形铜柱222、上铜片221组成,所述电极片11的直径大于所述铜片22直径;所述铜片22直径为13.5~15mm;所述下铜片223与上铜片221中心处有一小孔,下铜片223、上铜片221的小孔分别与圆筒形铜柱222上、下端连接;所述下铜片223安装在所述电极片11下端,所述上铜片221安装在所述电极片11上端,所述圆筒形铜柱222穿过所述电极装配孔分别连接上铜片221与下铜片223,所述圆筒形铜柱222上端超出所述上铜片221的上表面、其下端超出所述下铜片223的下表面,且所述圆筒形铜柱222上、下端不与注塑件3接触;为了将铜片牢靠的固定在电极回路垫主体上,所述上铜片221、下铜片223的小孔内圈带有螺纹,所述圆筒形铜柱22的上、下端外圈有与上铜片221、下铜片223的内圈所对应的螺纹;所述圆筒形铜柱222壁厚与所述上铜片221、下铜片223厚度均一致,所述圆筒形铜柱222外壁直径比所述电极装配孔直径小0.05~0.1mm。

所述注塑件3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其上部内部相对于所述定位孔12分布定位销31、其下部相对于所述定位孔12分布带孔定位柱32,用于注塑件3扣合、从而将注塑件3固定在电极回路垫主体1上;为确保注塑件的安装强度,保证注塑件不会出现晃动、掉落等现象;所述定位孔12、带孔定位柱32、定位销31至少为四个、优选为四个;每个定位孔12、带孔定位柱32、定位销31大小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术电极回路垫,其结构确保使用和移动过程中,铜片22与电极片11始终保持接触且接触面积较大,从而不会发生漏电、短路以及电流过大导致电极片11处产生热量的现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