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急止血固定用绑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0119发布日期:2020-06-23 21:5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紧急止血固定用绑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紧急止血固定用绑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医疗绑带已逐渐成为当代社会医疗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具,其用于对四肢受伤的患者进行四肢固定处理,以避免患者出现伤口关节进一步恶化的现象。

然而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四肢固定时,患者的伤口部位常常会因外表皮肤的划伤而出现流血的现象,此时绑带的体积较大,则无法针对细小流血部位及时进行止血,众所周知,血液是细菌最好的培养基,若不及时进行止血救治,则会对患者造成身体上的二次伤害。

目前医疗领域中所使用的绑带和止血带为两者独立的医疗工具,医护人员常常需同时携带两者医疗工具对患者进行医疗救助,此方法费时费力,且容易因医护人员的人为疏忽,而丢失其中某项救助工具,以至于影响对患者病情的救治,而且传统的医疗绑带当患者使用完毕后,绑带上容易被血迹或药物所污染,此时由于传统绑带上连接有其他辅助结构以用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救治,而不便于医护人员对绑带进行后续的清洗工作,由此将采用直接废弃的手段对绑带进行处理,此方式不仅对财力、物力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而且在针对后续的废旧绑带存放与处理,也将耗费医护人员过多的注意力与时间。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的紧急止血固定用绑带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急止血固定用绑带,以解决现有技术止血带与绑带无法同时供医护人员携带的问题,且进一步的解决了绑带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清洗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紧急止血固定用绑带,包括绑带本体,还包括止血带本体和用于对止血带本体进行收纳的收纳组件,以及便于利用绑带本体对患者四肢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

所述收纳组件包括具有张合功能的棉布体,所述棉布体可拆卸设置于绑带本体的前侧,所述收纳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棉布体内侧用于对止血带本体进行收纳的布袋,所述收纳组件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棉布体两侧以及设置于绑带本体上靠近棉布体两侧的软胶拉链,四个所述软胶拉链相对于绑带本体呈水平分布,相邻两个软胶拉链之间至少设置有两个软胶拉链头;

所述绑带本体的两侧具有凹型结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两个连接带,两个所述连接带可拆卸设置于绑带本体两侧凹型结构的内侧,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设置在连接带上用于增强连接带和绑带本体之间连接性的挂钩绳、设置在连接带顶端和底端的子扣和设置在绑带本体凹型结构内侧与子扣相卡合的母扣,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至少六个弹力绳,三个所述弹力绳分为一组,且弹力绳共分为两组,两组弹力绳分别设置在连接带的一侧,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其中一组弹力绳一侧的第二魔术贴和设置在另外一组弹力绳一侧的调节扣。

进一步,所述绑带本体上开设有透气孔。

进一步,所述连接带上设置有用于对挂钩绳进行锁紧的孔槽块。

进一步,所述棉布体底端与棉布体内侧顶端设置有互相粘合的第一魔术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紧急止血固定用绑带,通过棉布体、软胶拉链、软胶拉链头、布袋和第一魔术贴的配合使用,可便于使用者将止血带本体连同绑带本体二者合一便捷性进行携带使用,当使用者需使用止血带本体对患者进行止血救治时,将止血带本体直接从布袋取出使用,若无需使用止血带本体时,也可通过第一魔术贴的互相粘合以及棉布体的张合功能,将止血带处于封闭式的保护状态,以避免止血带本体出现污染或损坏的现象,而当使用者需对布袋本体进行清洗时,或需将止血带本体连同收纳组件一并拆卸整理时,可直接通过软胶拉链和软胶拉链头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将止血带本体与收纳组件一并拆卸,由此,则避免了容易因医护人员的疏忽而造成医疗工具遗漏的现象。

2.该紧急止血固定用绑带,通过孔槽块、连接带、挂钩绳、子扣、母扣、弹力绳、第二魔术贴、调节扣和绑带本体两侧开口结构的相互配合,可便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实际身体体格,将第二魔术贴穿插过调节扣后再完美粘合,由此可满足不同体格的患者进行使用,使本工具具有微调伸缩的功能,同时当医护人员需对更换后的绑带本体进行清洗,以便于二次使用时,可松动母扣和子扣之间的连接,并将挂钩绳松离于孔槽块上,以达到将固定组件拆卸的目的,至此则解决了绑带上若粘有血迹和药物时,医护人员由于绑带上的其他辅助结构则而便于对绑带本体进行清洗的问题,进一步的避免了因绑带本体的直接弃用而造成的财力、物力损失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棉布体张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棉布体拆离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孔槽块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扣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绑带本体;2、固定组件;201、第二魔术贴;202、孔槽块;203、挂钩绳;204、弹力绳;205、连接带;206、调节扣;207、子扣;208、母扣;3、收纳组件;301、软胶拉链头;302、软胶拉链;303、布袋;304、棉布体;4、止血带本体;5、第一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一侧”、“另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相同”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相同,而是可以存在微小的差异。术语“垂直”仅仅是指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平行”而言更加垂直,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紧急止血固定用绑带,包括绑带本体1,还包括止血带本体4和用于对止血带本体4进行收纳的收纳组件3,以及便于利用绑带本体1对患者四肢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2;

收纳组件3包括具有张合功能的棉布体304,棉布体304可拆卸设置于绑带本体1的前侧,收纳组件3还包括设置在棉布体304内侧用于对止血带本体4进行收纳的布袋303,收纳组件3还包括分别设置于棉布体304两侧以及设置于绑带本体1上靠近棉布体304两侧的软胶拉链302,四个软胶拉链302相对于绑带本体1呈水平分布,相邻两个软胶拉链302之间至少设置有两个软胶拉链头301,此处需要强调的是棉布体304分为两节部分,因此具有张合的功能;

绑带本体1的两侧具有凹型结构,固定组件2包括两个连接带205,两个连接带205可拆卸设置于绑带本体1两侧凹型结构的内侧,固定组件2还包括设置在连接带205上用于增强连接带205和绑带本体1之间连接性的挂钩绳203、设置在连接带205顶端和底端的子扣207和设置在绑带本体1凹型结构内侧与子扣207相卡合的母扣208,(挂钩绳203顾名思义,是将挂钩和绳子融为一体进行使用的结构,此处使用挂钩绳203其目的是增强连接带205和绑带本体1之间的连接性),在挂钩绳203穿插连接带205和绑带本体1上时,挂钩绳203为固定安装在连接带205上,且连接带205的表面开设有两个可供挂钩绳203另一端迂回贯穿插入的通孔,同时绑带本体1上的凹型结构也开设有两个可供挂钩绳203另一端贯穿插入的通孔,固定组件2还包括至少六个弹力绳204,三个弹力绳204分为一组,且弹力绳204共分为两组,两组弹力绳204分别设置在连接带205的一侧,固定组件2还包括设置在其中一组弹力绳204一侧的第二魔术贴201和设置在另外一组弹力绳204一侧的调节扣206,此处需要强调的是绑带本体1的两侧为梯度状开口结构,此结构可理解为与连接带205形成相互卡合的连接方式,此处采用三个弹力绳204的连接方式,一方面可利用弹力绳204的物理弹性,提高患者在使用本器具的使用舒适度,另一方面可增强本器具对患者四肢部位的束缚力,以避免本器具出现松动的现象,更进一步的,当本器具对患者的四肢部位进行固定时,三个弹力绳204的分散性,可避免患者在使用本器具时,伤口部位出现空气堵塞不流通的现象,从而造成患者身体部位出汗等身体不适症状。

本实用新型中:绑带本体1上开设有透气孔,在绑带本体1上开设有透气孔,可促进绑带本体1周围与患者的伤口部位之间的气体交换流动性,以避免患者出现闷热、出汗等身体症状。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带205上设置有用于对挂钩绳203进行锁紧的孔槽块202,孔槽块202的外形如图6所示,孔槽块202为内部中空、顶部和左右两侧为开口结构,其目的是便于挂钩绳203的挂钩部位卡合挂至孔槽块202上,以达到挂钩绳203和孔槽块202锁紧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中:棉布体304底端与棉布体304内侧顶端设置有互相粘合的第一魔术贴5,其目的是当止血带本体4无需使用,需进行存放时,可将第一魔术贴5粘合,以避免棉布体304出现随意张开的现象,以至于对止血带本体4造成污染或损坏。

工作原理:使用前,医护人员先检查本工具局部结构的安全性,使用时,医护人员先将至少三个止血带本体4塞入布袋303的内部,并利用第一魔术贴5将分为两节的棉布体304贴紧,由此,则便于医护人员对绑带本体1和止血带本体4一同便捷携带,随后医护人员先检查患者受伤部位的情况,利用外界酒精棉等医疗工具对患者受伤部位进行局部消毒清理,若发现患者的受伤部位出现伤口流血时,可松动第一魔术贴5,将棉布体304展开,并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取出相对数量的止血带本体4,利用止血带本体4对患者的出血部位进行包扎,再将绑带本体1的背面(远离棉布体304的一面)紧贴患者受伤的四肢部位,并将第二魔术贴201贯穿插入调节扣206的内侧,并活动调节第二魔术贴201至合适的位置后,再将穿过调节扣206的局部第二魔术贴201反向贴紧未穿过调节扣206的局部第二魔术贴201上,从而利用绑带本体1达到对患者四肢固定的作用,此时的弹力绳204,利用其弹力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力,一方面得以增强对患者四肢束缚的固定性,另一方面利用其弹力提高患者的使用舒适度,减少患者对本工具的排斥感,在第二魔术贴201和弹力绳204在对患者的四肢进行固定时,挂钩绳203得以增强连接带205和绑带本体1之间的连接性,避免出现挂钩绳203脱落而导致固定组件2松动的现象,至此完成了对患者受伤四肢的固定,以及流血部位的紧急包扎处理工作,当患者需对绑带本体1进行清洗时,可先将挂钩绳203分离于孔槽块202,再将子扣207和母扣208进行分离,以达到将连接带205连同弹力绳204等结构一并于绑带本体1上拆卸的目的,此时拉动软胶拉链头301,利用软胶拉链头301在棉布体304软胶拉链302上的滑动性,逐渐将棉布体304脱离于绑带本体1的顶端,此时已达到将绑带本体1上的其余结构拆卸的目的,可便于医护人员对绑带本体1进行清理,以便日后对本工具的循环使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