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道给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7152发布日期:2020-07-07 14:30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道给药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呼吸道给药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道给药器。



背景技术:

呼吸道,是肺呼吸时气流所经过的通道。呼吸道分为上、下两部分:鼻、咽、喉合称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和肺部器官,合称为下呼吸道,或称为气管树。气管树是随着动物的进化逐渐复杂化的。

呼吸道给药往往采用一些挥发性药液注射,首先将呼吸道插管插入喉咙处,再将带有挥发性药液注射针管与呼吸道插管安装连接,进行药液注射,由于连接处传统方式通过密封塞移出开启或塞入关闭,如果操作不够迅速,容易造成外界气体混入,或者造成挥发性药液泄漏,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或者药液浪费现象发生。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道给药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通过针管连接结构能够快速开启通液处,抽出带有药液针管能够快速密封通液处过程,降低外界气体渗入或者内部药液挥发流入可能性的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道给药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道给药器包括:药囊;针管连接结构,所述针管连接结构连接于药囊,针管连接结构包括弹性套、喷头、插管、连通管和弹簧,药囊外侧面连通连通管,连通管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插管,插管的另一端连通弹性套,插管插入连通管的一端为封闭设置并且外侧面设有若干个出液孔,连通管还通过弹簧与弹性套的底部外侧壁连接,弹簧环绕在插管外侧面上,连通管连通药囊的一端内侧面设有环形通液槽;供氧气结构,所述供氧气结构连接于药囊;佩戴结构,所述佩戴结构连接于针管连接结构。

优选的,所述供氧气结构包括储氧袋、导气管和第一单向阀,药囊顶部通过导气管连通储氧袋,导气管上安装有第一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储氧袋与导气管是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佩戴结构包括滑动管、支撑管、呼吸面罩和口撑囊,呼吸面罩顶部侧面连通支撑管,支撑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滑动管,滑动管顶端与药囊底部连通,口撑囊套设滑动管的底端外侧壁上并且与滑动管外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管外侧面连接若干数量均匀设置的密封圈,支撑管内侧面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环形槽,两个相邻环形槽的间距与两个相邻密封圈的间距相等。

优选的,所述口撑囊顶部外侧面连通进气管,进气管另一端连通漏斗,进气管上安装有第二单向阀。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道给药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道给药器,通过针管连接结构能够快速开启通液处,抽出带有药液针管能够快速密封通液处过程,降低外界气体渗入或者内部药液挥发流入可能性,且直接套设连接,能够迅速使用,医生工作效率提高,供药同时提供足量氧气,保证病人正常呼吸,增加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道给药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药囊;2、针管连接结构、3、供氧气结构;4、佩戴结构;21、弹性套;22、喷头;23、环形通液槽;24、插管;25、连通管;26、弹簧;27、出液孔;31、储氧袋;32、导气管;33、第一单向阀;41、滑动管;42、支撑管;43、呼吸面罩;44、口撑囊;45、密封圈;46、进气管;47、环形槽;48、第二单向阀;49、漏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道给药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呼吸内科护理用呼吸道给药器包括:药囊1、针管连接结构2、供氧气结构3和佩戴结构4。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针管连接结构2连接于药囊1,针管连接结构2包括弹性套21、喷头22、插管24、连通管25和弹簧26,药囊1外侧面连通连通管25,连通管25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插管24,插管24的另一端连通弹性套21,插管24插入连通管25的一端为封闭设置并且外侧面设有若干个出液孔27,连通管25还通过弹簧26与弹性套21的底部外侧壁连接,弹簧26环绕在插管24外侧面上,连通管25连通药囊1的一端内侧面设有环形通液槽23,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带有挥发性药液针管插入到弹性套21的内部进行套接,手捏连通管25,注射前进行挤压插管24,使得插管24插入到连通管25另一端的内部,使得出液孔27和环形通液槽23连通,再进行挤压带有挥发性药液针管上活塞杆,能够让药液从出液孔27流入到环形通液槽23的内部,再通过环形通液槽23流入到药囊1的内部,注射完成开,直接松开其连通管25,受到弹簧26作用,能够让插管24移动远处,出液孔27与连通管25内侧面接触密封,能够快速开启通液处或密封通液处过程,降低外界气体渗入或者内部药液挥发流入可能性,迅速使用,工作效率提高,其药囊1、针管连接结构2、供氧气结构3和佩戴结构4为一次性使用,不需要二次使用清洗消毒过程,保证使用了安全性。

参考图1所示,所述供氧气结构3连接于药囊1,所述供氧气结构3包括储氧袋31、导气管32和第一单向阀33,药囊1顶部通过导气管32连通储氧袋31,导气管32上安装有第一单向阀33,能够为呼吸药液病人提供足量氧气,降低呼吸困难可能性,保证了呼吸健康安全。

所述储氧袋31与导气管32是可拆卸连接。

参考图1和图3所示,所述佩戴结构4连接于针管连接结构2,所述佩戴结构4包括滑动管41、支撑管42、呼吸面罩43和口撑囊44,呼吸面罩43顶部侧面连通支撑管42,支撑管42的内部滑动连接滑动管41,滑动管41顶端与药囊1底部连通,口撑囊44套设滑动管41的底端外侧壁上并且与滑动管41外侧壁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呼吸面罩43,将滑动管41上口撑囊44塞入病人口中,支撑管42都是采用柔软硅胶材料制成,口撑囊44作用放置病人对支撑管42进行咬合,造成支撑管42插入端封闭,影响药液正常流入。

参考图1和图3所示,所述滑动管41外侧面连接若干数量均匀设置的密封圈45,支撑管42内侧面设有若干均匀设置的环形槽47,两个相邻环形槽47的间距与两个相邻密封圈45的间距相等,能够让滑动管41插入合适长度,能够塞入口中合适位置,密封圈45和环形槽47能够保证支撑管42滑动过程摩擦力,滑动到合适位置稳定放置,还能够保证密封性。

参考图1和图3所示,所述口撑囊44顶部外侧面连通进气管46,进气管46另一端连通漏斗49,进气管46上安装有第二单向阀48,通过漏斗49可用针管将气体注射到口撑囊44的内部,能够保证了口撑囊44撑起合适大小,与嘴张开程度贴合更紧密,增加适用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