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孔腔镜手术用双极电凝切割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8757发布日期:2020-06-20 15:11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孔腔镜手术用双极电凝切割器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孔腔镜手术用双极电凝切割器械。



背景技术:

正常多孔腔镜手术是三角操控,手术器械和光学系统的互相干扰,在腹壁外壳中操作杆拥挤牵绊,在腹腔内难以展开。但在单孔腔镜中成为同轴效应,无原有操作三角,类似"筷子夹取",所以单孔腹腔镜手术的专用器械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常规的单孔腹腔镜手术器械由于操作空间狭小,在超大子宫或者畸形子宫的情况中,容易出现遮挡手术视野,画面立体感差,镜头在腹腔镜内外易与手术器械互相干扰,画面稳定度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术者对深度和距离的判断,使操作精度下降,从而造成手术难度加大,手术时间的增加,同时麻醉风险的加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单孔腹腔镜下超大子宫的切除术中由于手术视野暴露差而无法安全切割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孔腔镜手术用双极电凝切割器械,所述器械包括:电极、手柄、钳头、外壳、第一轴、第二轴、第三轴、轴套以及设置在外壳内部的连接件和推拉杆;

所述手柄设置在术者操作近端,所述手柄包含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且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通过第一轴转动副连接,所述第一手柄能绕着第一轴与所述第二手柄相对运动;

所述钳头包含对称设置的上刃口、下刃口,包覆在上刃口背部的上绝缘刃鞘,及包覆在下刃口背部的下绝缘刃鞘;其中,所述上刃口和下刃口形成闭合环形;所述的上刃口、下刃口分别设有导电芯;

所述电极设置在术者操作近端,且与所述导电芯连接;

所述推拉杆的近端通过第二轴与所述第一手柄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件的近端与所述推拉杆的远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的远端通过第三轴与所述上刃口和下刃口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轴外包裹有轴套,且所述轴套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较佳地,所述上刃口、下刃口均具有第一弧度,且该弧度的曲率半径大于3mm。

较佳地,所述第三轴与所述轴套能相对运动。

较佳地,所述第一手柄靠近所述第二手柄时,所述第一弧度的曲率半径增大,所述第一手柄远离所述第二手柄时,所述第一弧度的曲率半径减小。

较佳地,所述连接件能在所述外壳内相对运动,所述推拉杆能在所述外壳内做相对运动。

较佳地,所述上刃口的远端和所述下刃口的远端固定连接。

较佳地,所述导电芯为记忆钛丝。

较佳地,所述电极能连接不同功率的电源,从而切换所述钳头的功能,所述功能为切割组织或凝血。

较佳地,使用所述器械时需严格遵守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孔腔镜手术用双极电凝切割器械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孔腔镜手术用双极电凝切割器械,该器械的钳头弧度的曲率半径大于3mm,此弧度曲率便于术者在狭隘的术腔空间对较大组织进行切割和凝血,且本实用新型可实时根据变化的组织大小,通过控制手柄进而调节双极电凝钳头的曲率半径大小,快速便捷地切割超大畸形子宫,缩短超大畸形子宫切除术的时间,减低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提供的一种单孔腔镜手术用双极电凝切割器械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极、201-第一手柄、202-第二手柄、3-钳头、301-上刃口、302-下刃口、303-上绝缘刃鞘、304-下绝缘刃鞘、4-外壳、501-第一轴、502-第二轴、503-第三轴、6-轴套、7-连接件、8-推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如图1所述,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单孔腔镜手术用双极电凝切割器械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器械包括:电极1、手柄2、钳头3、外壳4、第一轴501、第二轴502、第三轴503、轴套6以及设置在外壳4内部的连接件7和推拉杆8;

所述手柄2设置在术者操作近端(即操作时靠近术者的一端),所述手柄2包含第一手柄201和第二手柄202,且第一手柄201和第二手柄202通过第一轴501转动副连接,所述第一手柄201能绕着第一轴501与所述第二手柄202相对运动;

所述钳头3包含对称设置的上刃口301、下刃口302,包覆在上刃口背部的上绝缘刃鞘303,及包覆在下刃口背部的下绝缘刃鞘304;其中,所述上刃口和下刃口形成闭合环形;所述的上刃口、下刃口分别设有导电芯;

所述电极1设置在术者操作近端,且与所述导电芯连接;电极1连接电源,所述导电芯用于切割组织;

所述推拉杆8的近端通过第二轴502与所述第一手柄201固定连接;当所述第一手柄201靠近所述第二手柄202时,可以带动第二轴502向右移动,进而带动推拉杆8向右移动。

所述连接件7的近端与所述推拉杆8的远端(即操作时远离术者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7的远端通过第三轴503与所述上刃口和下刃口固定连接;推拉杆8移动时,可以带动连接件7和第三轴503同向移动;

所述第三轴503外包裹有轴套6,且所述轴套6与所述外壳4的远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双极电凝钳头的刃口为双极导电芯,刃鞘为绝缘材料,绝缘材料可为聚四氟乙烯。背部不会损伤到组织,内部的双极导电芯可根据电极1的功率变化从而切换功能,所述功能包含切割组织和凝血。

进一步地,所述上刃口、下刃口均具有第一弧度,且该弧度的曲率半径大于3mm,此弧度曲率便于术者在狭隘的术腔空间对较大组织进行切割和凝血。

进一步地,所述上刃口的远端和所述下刃口的远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手柄201靠近所述第二手柄202时,所述第一弧度的曲率半径增大,所述第一手柄201远离所述第二手柄202时,所述第一弧度的曲率半径减小。

具体地,当按压所述第一手柄201时,第一手柄201绕着第一轴501为圆心向第二手柄202靠拢,所述第一手柄201带动第二轴502向右移动,第二轴502带动所述推拉杆8、连接件7和第三轴503同时向右移动,此时所述第二手柄202、所述外壳4、轴套6均固定不动,第三轴503带动上刃口和下刃口向右小幅移动,由于轴套6的阻挡作用,导致上刃口和下刃口产生合拢趋势,上刃口和下刃口的曲率半径增大。

具体地,当松开所述第一手柄201时,第一手柄201向上复位,所述第一手柄201绕着第一轴501为圆心偏离第二手柄202,所述第二轴502向左回弹,进而所述连接件7和所述第三轴503均向左回弹,此时所述第二手柄202、所述外壳4、轴套6均固定不动,第三轴503带动上刃口和下刃口向左小幅移动,此时上刃口和下刃口产生张开趋势,上刃口和下刃口的曲率半径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轴503能与轴套6相对运动,所述第三轴503带动所述上刃口和下刃口在所述轴套6内运动,进而相对改变所述上刃口和下刃口的曲率半径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7能在所述外壳4内相对运动,所述推拉杆8能在所述外壳4内做相对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芯为记忆钛丝。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1能连接不同功率的电源,从而切换所述钳头的功能,所述功能为切割组织或凝血。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单孔腔镜手术用可调节的双级电凝电极圈器械,其操作步骤如下:

在超大子宫切除手术中,在腹腔镜的视野下,将本实用新型的上刃口和下刃口所形成的闭合环形套住待切割的组织,随后将电极1打开,所述电极1连接不同功率的电源,从而进行切割或者凝血。操作过程中,将第一手柄201按压,第一手柄201绕着第一轴501为圆心向第二手柄202靠拢,所述第一手柄201带动第二轴502向右移动,第二轴502带动所述连接件7和第三轴503同时向右移动,此时所述第二手柄202、所述外壳4、轴套6均固定不动,第三轴503带动上刃口和下刃口向右小幅移动,由于轴套6的阻挡作用,导致上刃口和下刃口产生合拢趋势,上刃口和下刃口的曲率半径增大。当待切割组织逐渐减小时,可持续按压所述第一手柄201,进而不断地缩小上刃口和下刃口所形成的闭合环形,对不断缩小的组织进行切割。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单孔腔镜手术用双极电凝切割器械,该器械的钳头弧度的曲率半径大于3mm,此弧度曲率便于术者在狭隘的术腔空间对较大组织进行切割和凝血,且本实用新型可实时根据变化的组织大小,通过控制手柄进而调节双极电凝钳头的曲率半径大小,快速便捷地切割超大畸形子宫,缩短超大畸形子宫切除术的时间,减低手术风险。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