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脑科手术用鞘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7890发布日期:2020-06-20 15:06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微创脑科手术用鞘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鞘管,尤其是一种微创脑科手术用鞘管,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脑科手术中,需要对颅骨进行开孔,以便器械进行相应的操作。在颅骨开孔后,颅骨内血液会影响手术视野,降低手术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微创脑科手术用鞘管,其结构紧凑,使用方便,能有效形成操作通道,且能有效提供器械操作的手术视野,安全可靠。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微创脑科手术用鞘管,包括管座以及位于所述管座上的通道管,所述通道管内的上部设置允许器械穿置的操作单向阀;

还包括与通道管适配的进液管以及出液管,进液管的第一端、出液管的第一端位于通道管外,管座固定在颅骨上时,进液管的第二端、出液管的第二端能伸入颅骨内的颅腔内。

在所述管座上设置管座固定孔,通过置于管座固定孔内的固定螺栓能将管座与颅骨相互固定。

所述进液管的第一端从通道管的管壁穿出,且进液管的第一端设置进液接头,进液管的第二端从通道管与管座对应连接的端部穿出,进液管的第二端设置若干进液管孔,所述进液管孔贯通进液管第二端的管壁。

所述出液管的第一端从通道管的管壁穿出,且出液管的第一端设置出液接头,出液管的第二端从通道管于管座对应连接的端部穿出,出液管的第二端设置若干出液管孔,所述出液管孔贯通出液管第二端的管壁。

还包括用于密封管座与颅骨结合部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管座上或位于通道管内。

所述管座与通道管呈同轴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管座与通道管同轴分布,管座与颅骨固定后,利用通道管能形成器械操作的通道,利用进液管、出液管配合,能将颅腔内的血液排出,避免血液在颅腔内聚集影响手术视野,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密封圈与通道管配合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通道管、2-操作单向阀、3-进液管、4-出液管、5-进液接头、6-出液接头、7-头皮、8-颅骨、9-管座、10-固定螺栓、11-管座固定孔、12-进液管孔、13-出液管孔以及14-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能有效形成操作通道,且能有效提供器械操作的手术视野,本实用新型包括管座9以及位于所述管座9上的通道管1,所述通道管1内的上部设置允许器械穿置的操作单向阀2;

还包括与通道管1适配的进液管3以及出液管4,进液管3的第一端、出液管4的第一端位于通道管1外,管座9固定在颅骨8上时,进液管3的第二端、出液管4的第二端能伸入颅骨8内的颅腔内。

具体地,通道管1以及管座9均需采用符合医用标准的材料制成,具体材料的类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此处不再赘述。所述管座9与通道管1呈同轴分布,管座9位于通道管1的一端,通道管1的长度大于管座9的长度,管座9环绕通道管1的端部,当管座9与颅骨8固定时,手术器械穿置操作单向阀2后能进入颅骨8内的颅腔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通道管1内形成手术器械的操作通道,便于手术器械的定位与操作,提高手术的稳定性。操作单向阀2位于通道管1内,操作单向阀2与管座9分别位于通道管1相应的两端,手术器械穿过操作单向阀2后进入颅腔内,利用操作单向阀2能避免颅腔内的血液从通道管1内溢出,确保手术中的环境。操作单向阀2可以采用现有常用的结构形式,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液管3、出液管4与通道管1适配连接,通过进液管3能向颅腔内注入生理盐水等液体,通过出液管4能将颅腔内注入生理盐水等的液体排出,通过进液管3、出液管4配合,能实现将颅腔内的血液排出,能为手术器械在颅腔内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

进一步地,在所述管座9上设置管座固定孔11,通过置于管座固定孔11内的固定螺栓10能将管座9与颅骨8相互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座固定孔11位于通道管1的外圈,管座固定孔11贯通管座9,当在颅骨8上开口后,管座9与颅骨的开口对应,利用固定螺栓10能将管座9固定在颅骨8上,从而能实现将通道管1稳定置于颅骨8上。一般地,颅骨8上开口外的其他区域具有头皮7。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3的第一端从通道管1的管壁穿出,且进液管3的第一端设置进液接头5,进液管3的第二端从通道管1与管座9对应连接的端部穿出,进液管3的第二端设置若干进液管孔12,所述进液管孔12贯通进液管3第二端的管壁。

所述出液管4的第一端从通道管1的管壁穿出,且出液管4的第一端设置出液接头6,出液管4的第二端从通道管1于管座9对应连接的端部穿出,出液管4的第二端设置若干出液管孔13,所述出液管孔13贯通出液管4第二端的管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液管3、出液管4的长度大于通道管1的长度,进液管3的第一端、出液管4的第一端从通道管1的上部穿出,进液管3的第二端、出液管4的第二端从通道管1穿出,当管座9与颅骨8固定时,进液管3的第二端以及出液管4的第二端能伸入颅腔内。利用进液管孔12能提高进液管3内液体在颅腔内出液的稳定性,利用出液管孔13能提高颅腔内液体进入出液管4内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具体实施时,通过进液接头5能与外部液体注入的器械连接,液体注入的设备如注射针筒等,通过出液接头6能与液体收纳设备连接,液体收纳的设备如收纳袋等,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3所示,还包括用于密封管座9与颅骨8结合部的密封圈14,所述密封圈14位于管座9上或位于通道管1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密封圈14能对颅腔内的液体进行密封,避免液体从管座9与颅骨8的结合部流出,具体实施时,密封圈14可以位于管座9上,或者密封圈14位于通道管1与管座9对应的管壁上,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图3中示出了,密封圈14位于通道管1内的情况。



技术特征:

1.一种微创脑科手术用鞘管,其特征是:包括管座(9)以及位于所述管座(9)上的通道管(1),所述通道管(1)内的上部设置允许器械穿置的操作单向阀(2);

还包括与通道管(1)适配的进液管(3)以及出液管(4),进液管(3)的第一端、出液管(4)的第一端位于通道管(1)外,管座(9)固定在颅骨(8)上时,进液管(3)的第二端、出液管(4)的第二端能伸入颅骨(8)内的颅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脑科手术用鞘管,其特征是:在所述管座(9)上设置管座固定孔(11),通过置于管座固定孔(11)内的固定螺栓(10)能将管座(9)与颅骨(8)相互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脑科手术用鞘管,其特征是:所述进液管(3)的第一端从通道管(1)的管壁穿出,且进液管(3)的第一端设置进液接头(5),进液管(3)的第二端从通道管(1)与管座(9)对应连接的端部穿出,进液管(3)的第二端设置若干进液管孔(12),所述进液管孔(12)贯通进液管(3)第二端的管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脑科手术用鞘管,其特征是:所述出液管(4)的第一端从通道管(1)的管壁穿出,且出液管(4)的第一端设置出液接头(6),出液管(4)的第二端从通道管(1)于管座(9)对应连接的端部穿出,出液管(4)的第二端设置若干出液管孔(13),所述出液管孔(13)贯通出液管(4)第二端的管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脑科手术用鞘管,其特征是:还包括用于密封管座(9)与颅骨(8)结合部的密封圈(14),所述密封圈(14)位于管座(9)上或位于通道管(1)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脑科手术用鞘管,其特征是:所述管座(9)与通道管(1)呈同轴分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鞘管,尤其是一种微创脑科手术用鞘管,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微创脑科手术用鞘管,包括管座以及位于所述管座上的通道管,所述通道管内的上部设置允许器械穿置的操作单向阀;还包括与通道管适配的进液管以及出液管,进液管的第一端、出液管的第一端位于通道管外,管座固定在颅骨上时,进液管的第二端、出液管的第二端能伸入颅骨内的颅腔内。本实用新型管座与通道管同轴分布,管座与颅骨固定后,利用通道管能形成器械操作的通道,利用进液管、出液管配合,能将颅腔内的血液排出,避免血液在颅腔内聚集影响手术视野,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市中医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9.18
技术公布日:2020.06.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