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下一次性穿刺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70696发布日期:2020-08-14 19:46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皮下一次性穿刺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刺引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皮下一次性穿刺引流管。



背景技术:

术后皮下积液范围较广,传统的引流管只有一个引流孔,待引流孔周围组织封闭后,引流管就不能起到引流作用,致使其余部位的积液仍然存在,需要反复穿刺。对于脓肿的穿刺引流,传统引流管引流孔小,侧孔少,容易引起引流管堵塞,影响引流效果,其次特别对于乳腺炎引起的脓肿,往往脓腔有分隔,单一的引流孔无法达到最佳的引流效果。

且普通的引流管管壁较薄,不适合过高强度负压装置的吸引,容易出现管壁相互贴合的现象,导致引流不如预期的顺畅。

所以,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引流管容易堵塞,不能满足实际引流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皮下一次性穿刺引流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引流管容易堵塞,不能满足实际引流需求的技术问题;达到引流管可以皮下引流,且引流持久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皮下一次性穿刺引流管,所述穿刺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主体,所述引流管主体内具有一个容置腔,且所述容置腔为三通式容置腔,相对于所述引流管主体具有三个贯通的端口,分别为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以及第三端口;插针,所述插针上设置有针体,所述针体从第一端口进入,并贯穿容置腔从第二端口穿出;第一管体,中空,所述第一管体上设置有若干个引流孔;所述第一管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端口的外侧,且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径大于所述针体的外径,使得所述第一管体套设在针体的外侧;以及第二管体,中空,所述第二管体设置在所述第三端口的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位于一直线上。

作为优选,所述插针还包括:针柄,所述针柄设置在所述针体的一端,且所述针柄位于所述引流管主体的外侧,并通过所述针柄使所述针体相对于第一管体伸缩。

作为优选,所述针柄和所述引流管主体之间可拆卸式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管体的长度小于所述针体可穿设出第二端口的最大长度,且所述第一管体相对于针体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上设置有限位孔,通过所述限位孔使所述针体穿出。

作为优选,所述针体包括:第一针体;第二针体,所述第二针体位于第一针体的前端,且所述第二针体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针体的外径;其中,所述限位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针体的外径,且限位孔的孔径大于等于所述第二针体的外径,通过所述限位孔使所述第一管体限制在所述第一针体的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为一整体。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管体的内部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卡设在第一管体和第二端口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引流管主体相对于插针设置一密封塞头,针体穿设过密封塞头,所述密封塞头位于容置腔内,且所述密封塞头位于容置腔的三通交口到第一端口的部分内,并通过所述密封塞头使所述容置腔朝第一端口的通道被限制。

作为优选,所述引流管主体的外侧相对于第二管体设置有限位兜,所述限位兜包覆所述第二管体。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1、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插针来帮助第一管体便捷的置入皮下,且可以帮助第一管体可以便捷的穿过脓腔;然后利用第一管体将脓肿液收集吸附,通过第二管体上加设负压,来将第一管体内的脓肿液引流到外侧;此外,插针还可以帮助疏通第一管体,疏通容置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引流管容易堵塞,不能满足实际引流需求的技术问题;达到引流管可以皮下引流,且引流持久的技术效果。

2、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的设计,使得第一管体在置入皮下,在穿过脓腔时,限制第一管体位于顶端的限位部的位置,保证第一管体不会被外力压拢,避免使用时第一管体的内腔局部缩小或贴合。

3、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过滤网,一是保证第一管体内不会进入大颗粒物体,避免第一管体内被堵塞,二是过滤网采用优选质硬材质,如金属材质,使得第一管体的形态更加稳定,减少压弯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皮下一次性穿刺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皮下一次性穿刺引流管的局部省略示意图;

图3为图2状态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皮下一次性穿刺引流管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管体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引流管主体;11、保护套;12、限位兜;2、插针;21、针体;211、第一针体;212、第二针体;22、针柄;3、第一管体;31、引流孔;32、限位部;321、限位孔;33、过滤网;4、第二管体;5、吸附头。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皮下一次性穿刺引流管,通过设置插针2来帮助第一管体3便捷的置入皮下,且可以帮助第一管体3可以便捷的穿过脓腔;然后利用第一管体3将脓肿液收集吸附,通过第二管体4上加设负压,来将第一管体3内的脓肿液引流到外侧;此外,插针2还可以帮助疏通第一管体3,疏通容置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引流管容易堵塞,不能满足实际引流需求的技术问题;达到引流管可以皮下引流,且引流持久的技术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皮下一次性穿刺引流管,穿刺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主体1、插针2、第一管体3、第二管体4、保护套11以及吸附头5。

引流管主体1,引流管主体1内具有一个容置腔,且容置腔为三通式容置腔,相对于引流管主体1具有三个贯通的端口,分别为第一端口,第二端口以及第三端口;其中,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位于一直线上,引流管主体1相对于插针2设置一密封塞头,针体21穿设过密封塞头,密封塞头位于容置腔内,且密封塞头位于容置腔的三通交口到第一端口的部分内,并通过密封塞头使容置腔朝第一端口的通道被限制。

插针2,插针2用来穿透皮肤,便于第一管体3留置在皮下,可以不断的穿刺脓腔,使得脓肿液可以不断的被引流而出,避免对皮肤的二次穿刺,插针2包括:

针体21,针体21从第一端口进入,并贯穿容置腔从第二端口穿出;针体21分为第一针体211和第二针体212,以配合第一管体3,保证第一管体3的状态。其中,第二针体212位于第一针体211的前端,且第二针体212的外径小于第一针体211的外径。此外,优选第一针体211和第二针体212为一整体,第二针体212具有一个尖端。

针柄22,针柄22设置在针体21的一端,且针柄22位于引流管主体1的外侧,并通过针柄22使针体21相对于第一管体3伸缩。针柄22和引流管主体1之间可拆卸式连接,如卡接,如螺纹连接

第一管体3,中空,第一管体3上设置有若干个引流孔31,材质可选用医用硅胶或医用聚酯氨;第一管体3设置在第二端口的外侧,且第一管体3的内径大于针体21的外径,使得第一管体3套设在针体21的外侧;且为了保护第一管体3,可以设置一保护套11,套设在第一管体3的外侧,并连接固定在引流管主体1上。

具体来说,第一管体3的长度小于针体21可穿设出第二端口的最大长度,且第一管体3相对于针体21设置有限位部32,限位部32由后向前为收拢状,便于随针体21穿刺过皮肤和脓腔;也便于第一管体3卡设在针体21上,使得第一管体3的其他部分可以设计的尺寸更大,可以增大第一管体3的内劲,便于引流。限位部32上设置有限位孔,限位孔的孔径小于第一针体211的外径,且限位孔的孔径大于等于第二针体212的外径,通过限位孔使第一管体3限制在第一针体211的外侧。

具体来说,第一管体3的内部上设置有过滤网33,过滤网33卡设在第一管体3和第二端口之间。其中,过滤网33优选为金属材质,如铝,如不锈钢,过滤网33为封闭环状。

第二管体4,中空,第二管体4设置在第三端口的外侧。引流管主体1的外侧相对于第二管体4设置有限位兜12,限位兜12包覆第二管体4。

吸附头5,设置在第二管体4的末端,便于连接负压源,来引导吸附脓肿液体。

工作原理:

插针2刺入皮肤和脓腔,带动第一管体3位于脓肿液体集中区域,将插针2从第一端口外拔,使得第一管体3的内部空间增大。然后固定好引流管主体1相对于皮肤的位置。接着通过第一管体3上的引流孔31,利用第二管体4来连接负压,并沿第一管体3、引流管主体1、第二管体4的方向引导脓肿液体外排。

在脓腔封闭后,插针2可以在从引流管主体1的第一端口置入,再次刺穿脓腔,便于继续收集并引流脓肿液体。

技术效果:

1、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插针来帮助第一管体便捷的置入皮下,且可以帮助第一管体可以便捷的穿过脓腔;然后利用第一管体将脓肿液收集吸附,通过第二管体上加设负压,来将第一管体内的脓肿液引流到外侧;此外,插针还可以帮助疏通第一管体,疏通容置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引流管容易堵塞,不能满足实际引流需求的技术问题;达到引流管可以皮下引流,且引流持久的技术效果。

2、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的设计,使得第一管体在置入皮下,在穿过脓腔时,限制第一管体位于顶端的限位部的位置,保证第一管体不会被外力压拢,避免使用时第一管体的内腔局部缩小或贴合。

3、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过滤网,一是保证第一管体内不会进入大颗粒物体,避免第一管体内被堵塞,二是过滤网采用优选质硬材质,如金属材质,使得第一管体的形态更加稳定,减少压弯的可能。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