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插管开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23429发布日期:2020-08-11 21:41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管插管开口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管插管开口器。



背景技术:

气管插管是指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这一技术能够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或异物,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防止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等,因此,气管插管是否及时直接关系着抢救的成功与否、患者能否安全转运及患者的预后情况。

目前医护人员在进行气管插管时,存在患者不配合张嘴、张嘴困难以及患者的舌头堵住咽喉部而无法暴露患者的气管,从而导致无法顺利进行气管插管的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有一些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8193364u一种用于清醒气管插管操作的开口器,该技术方案在上支撑垫和下支撑垫之间设有用于夹住舌头的夹舌板以及气管导管固定器,结构相对复杂,且夹舌板和气管导管固定器均是通过可调节支撑杆进行距离调节,存在结构体积较小、调节操作不易的问题;而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8838814u具有口唇保护功能的气管插管开口器,该技术方案的唇形支架通过卡夹控制开口大小,在使用时拔出卡夹即可使得上嘴唇支架和下嘴唇支架之间的开口为60°,存在开口大小调节灵活程度不够的问题;同时,以上两个技术方案均存在无法对患者口腔进行照明以更好的辅助气管插管的问题;而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7950286u一种能够辅助气管插管的口腔开口器,该技术方案虽然可对口腔进行照明,但是由于其形状为细颈花瓶状,中部膨大,难以在开始时塞入患者的口腔,尤其是对于张嘴困难的患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管插管开口器,该气管插管开口器不仅可有效打开患者的口腔,同时还可根据需要灵活调节口腔的打开程度,此外,还可对患者的口腔进行照明,从而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气管插管的效率和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管插管开口器,包括上压板、下压板、两块第一连接板和两块第二连接板,所述上压板末端的左右两端均与一第一连接板的头端一体连接,所述下压板末端的左右两端均与一第二连接板的头端一体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对称;两块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末端均开设有一第一通孔,两块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末端均开设有一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对称;

还包括开口调节构件,所述开口调节构件包括两个第一螺母、两个第二螺母和两根螺柱,两个所述第一螺母分别与两块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外侧面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螺母的螺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连通,两个所述第二螺母分别与两块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侧面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螺母的螺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连通,两根所述螺柱的末端分别依次穿过位于同一轴线上的所述第一螺母、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螺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而穿出所述下压板的外侧面,所述螺柱的头端端口连接有限位端板,所述限位端板与所述第一螺母接触,所述螺柱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垫片,所述限位垫片与所述上压板的内侧面接触;所述第二螺母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其末端的一侧之间连接有垫块,所述垫块使得所述下压板的头端朝向所述上压板的方向倾斜;

还包括照明构件,所述照明构件包括电连接的led灯、电池和开关,所述led灯与所述下压板头端内侧面的侧边连接,所述电池和所述开关均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内侧面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压板包括从左到右依次一体连接的第一左侧边、第一中部和第一右侧边,所述第一左侧边和所述第一右侧边的末端分别与两块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下压板包括从左到右依次一体连接的第二左侧边、第二中部和第二右侧边,所述第二左侧边和所述第二右侧边的末端分别与两块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中部和所述第二中部均呈向外凸起的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中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中部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上压板和所述下压板的外侧面以及边缘均贴设有一层软硅胶。

进一步的,所述螺柱的末端端口连接有转动旋钮。

由于使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首先,本实用新型的上压板与患者上唇、上门齿以及上腭接触,下压板与患者的下唇、下门齿以及舌面相接触,在使用前,通过旋转开口调节构件的螺柱使得上压板和下压板的头端接触闭合,然后打开患者的口腔,将上压板和下压板的头端伸入患者的口腔并插入到位后,旋转螺柱调节上压板和下压板打开至合适的角度,结构简单,开口过程操作方便快捷且开口大小可灵活调节,有效提升了气管插管的顺利程度。

其次,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照明构件,能够对口腔进行照明,对气管插管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对刚开始学习气管插管的新人来说可以大大减少因其操作不当对病人门齿造成损伤,也缩短喉镜放置到位、暴露声门的时间,让低年资住院医师、培训学员更好地掌握气管插管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管插管开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去掉所述开口调节构件后的分解图。

图3是图1中开口调节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图中,1-上压板,11-第一左侧边,12-第一中部,13-第一右侧边,2-下压板,21-第二左侧边,22-第二中部,23-第二右侧边,3-第一连接板,31-第一通孔,4-第二连接板,41-第二通孔,5-开口调节构件,51-第一螺母,52-第二螺母,53-螺柱,54-限位端板,55-限位垫片,56-垫块,57-转动旋钮,6-led灯,7-电池,8-开关,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一较佳实施例中,一种气管插管开口器,包括上压板1、下压板2、两块第一连接板3和两块第二连接板4,所述上压板1、所述下压板2、所述第一连接板3和所述第二连接板4均由不锈钢制成,所述上压板1包括从左到右依次一体连接的第一左侧边11、第一中部12和第一右侧边13,所述第一左侧边11和所述第一右侧边13的末端分别与两块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头端一体连接;所述下压板2包括从左到右依次一体连接的第二左侧边21、第二中部22和第二右侧边23,所述第二左侧边21和所述第二右侧边23的末端分别与两块所述第二连接板4的头端一体连接。所述上压板1位于所述下压板2的正上方,使用时,所述上压板1与患者上唇、上门齿以及上腭接触,所述下压板2与患者的下唇、下门齿以及舌面相接触,用于撑开患者的嘴口腔并压住患者的舌头以暴露患者的声门,以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气管插管;而所述第一中部12和所述第二中部22均呈向外凸起的弧形,且两者弧形凸起的幅度相同,该设置不仅使得所述上压板1和所述下压板2均形成一个牙齿咬合线条,使得患者的一口牙齿均可与所述上压板1或所述下压板2接触咬合,牙齿受力均匀,避免了传统开口方法仅有上下门牙受力而导致门牙受损的情况,而且还可使得所述第二中部22和所述第一中部12之间形成一个类圆柱形的空隙,更利于医护人员通过该空隙进行气管插管。

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中部22位于所述第一中部12的正下方,且所述第二中部22的宽度和所述第一中部12的宽度相等,但所述第二中部22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中部12的长度,与人体口腔形状相匹配,可完整的压住患者的舌头,避免患者舌头后坠而挡住声门的情况;同时,所述上压板1和所述下压板2的边缘均呈钝性的弧形设置,且两者的外侧面以及边缘均贴设有一层软硅胶,不仅可有效避免所述上压板1和所述下压板2对患者口腔内壁的伤害,而且还可提升开口器放置的稳定性,从而有效提高了患者使用开口器的舒适度。

两块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末端均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延伸,两块所述第二连接板4与两块所述第一连接板3对称,该设置不仅利于医护人员操作,而且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所述第一连接板3和所述第二连接板4受外力滑入患者的口腔导致患者口腔受伤的现象发生。两块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末端均开设有一第一通孔31,两块所述第二连接板4的末端均开设有一第二通孔41,且所述第一通孔31和所述第二通孔41对称。

请一并参阅图3,本实施例的开口器还包括开口调节构件5,所述开口调节构件5用于调节所述上压板1和所述下压板2之间的开口大小,其包括两个第一螺母51、两个第二螺母52和两根螺柱53,所述螺柱53与所述第一螺母51和所述第二螺母52可匹配螺纹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螺母51分别与两块所述第一连接板3的外侧面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螺母51的螺孔与所述第一通孔31对应连通,两个所述第二螺母52分别与两块所述第二连接板4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母52的螺孔与所述第二通孔41对应连通,且所述第二螺母52和所述第二连接板4靠近其末端的一侧之间连接有垫块56,即所述第二螺母52通过所述垫块56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垫块56使得所述下压板2的头端朝向所述上压板1的方向倾斜,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开口器呈头端开口小于末端开口的结构,符合人体口腔开口结构,患者使用舒适度高;两根所述螺柱53的末端分别依次穿过位于同一轴线上的所述第一螺母51、所述第一通孔31、所述第二螺母52和所述第二通孔41而穿出所述下压板2的外侧面,所述螺柱53的末端端口连接有转动旋钮57,用于医护人员握住施力转动所述螺柱53;所述螺柱53的头端端口连接有限位端板54,所述限位端板54与所述第一螺母51接触,所述螺柱53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垫片55,所述限位垫片55与所述上压板1的内侧面接触,所述限位端板54和所述限位垫片55对所述上压板1的位置进行了限定。即在转动所述转动旋钮时57,所述螺柱53开始转动,此时,所述限位端板54、所述第一螺母51、所述上压板1和所述限位垫片55作为一个整体相对所述螺柱53的位置不变,而所述第二螺母52带着所述下压板2随着所述螺柱53转动而相对所述下压板1向下或向上移动,从而达到改变所述上压板1和所述下压板2开口大小的目的。

本实施例的开口器还包括照明构件,所述照明构件包括电连接的led灯6、电池7和开关8,即所述led灯6、所述电池7和所述开关8通过电线(未在图中标示)连接形成一个回路,所述led灯6与所述下压板2头端内侧面的侧边连接,所述电池7和所述开关8均与所述第二连接板4内侧面的侧边连接,既不影响插管又不影响照明。在进行气管插管过程中,需要口腔照明时,按下所述开关8,使得所述led灯6与所述电池7连通,此时所述led灯6开始发亮,发出的光照向患者暴露的声门,利于辅助医护人员顺利插管;当无需照明或插管结束后,再次按下所述开关8,断开所述led灯6与所述电池7的连接,此时所述led灯6灯光灭掉。

上述气管插管开口器的使用方法如下:

(1)先旋转所述转动旋钮57转动所述螺柱53,使所述下压板2朝向所述上压板1移动至所述下压板2的头端与所述上压板1的头端接触闭合;

(2)打开患者的口腔,将所述上压板1和所述下压板2接触闭合的头端伸入患者的口腔并使得所述下压板1压住患者的舌头,插入到位后,旋转所述转动旋钮57带动所述螺柱53转动,从而带动所述下压板2逐渐朝向远离所述上压板1的方向移动,进而逐渐打开了患者的口腔,当口腔打开至合适位置时,停止转动所述转动旋钮57;

(3)按下所述开关8,启动所述led灯6开始照明,即可开始进行气管插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气管插管开口器不仅可有效打开患者的口腔,同时还可根据需要灵活调节口腔的打开程度,此外,还可对患者的口腔进行照明,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气管插管的效率和效果,实用性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