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甲状腺手术术前体位锻炼充气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24324发布日期:2020-08-28 16:46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甲状腺手术术前体位锻炼充气枕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甲状腺手术术前体位锻炼充气枕。



背景技术:

甲状腺病人在手术之前要执行颈仰过伸位,目前大多数情况是直接采用睡觉用的枕头或者被子把病人的肩背部抬高,使颈部处于后仰位,每日锻炼3到5次,直到可以保持固定体位1-2小时。锻炼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重量和颈部的长度不一样,被子或者枕头经常会变形,就需要医护人员重复的调整被子或者枕头的高度和宽度,而且被子和枕头变形会影响术前的锻炼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的甲状腺手术术前体位锻炼充气枕。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甲状腺手术术前体位锻炼充气枕,包括两个相对的“l”形的支撑板,在支撑板的竖直边开设竖直的条形孔,在两个支撑板下边缘之间设置基板,在两个支撑板的竖直边之间设置水平的柱状的颈部充气垫,在颈部充气垫的两端设置长度方向与颈部充气垫端面相平行的卡杆,卡杆与颈部充气垫转动连接,两个卡杆分别穿过其所对的条形孔,条形孔的宽度小于卡杆的长度且大于卡杆的宽度,在颈部充气垫的底部连接设置粘布,在两个支撑板的水平边之间设置肩部充气垫,在粘布的上表面和肩部充气垫的下表面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魔术贴,在基板的位于支撑板竖直边下方的端部可拆卸架设有保护膜支杆,在基板的位于支撑板水平边下方的端部的下表面开设有截面为矩形的凹槽,凹槽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支撑板,还包括可与凹槽插接的夹杆,夹杆由两个截面为矩形的插杆构成,两个插杆沿着长度方向铰接,还包括带有卷膜芯的保护膜,保护膜的卷膜芯套设在保护膜支杆的外部、自由端与夹杆可拆卸连接,还包括两个分别与颈部充气垫和肩部充气垫连接的打气乳胶球。

优选地:在颈部充气垫的上表面设置平行于颈部充气垫长度方向的增高垫,增高垫与颈部充气垫连通,增高垫的端部上边缘与同侧的颈部充气垫的端部上边缘通过拉链连接。

优选地:在一个支撑板竖直边的下边缘固设带有与保护膜支杆相配合的穿孔的支板,在基板的端面且与另一个支撑板竖直边相邻的位置开设有截面为倾倒的“u”形插槽,插槽贯穿与其相邻的支撑板,在插槽的底面开设有向下延伸的限位槽,还包括“l”形的活动板,在活动板竖直面上开设有与保护膜支杆相配合的穿孔,在活动板穿孔外侧和支板的穿孔外侧均对接结构固定帽,活动板的水平面与限位槽插接且活动板水平面的宽度小于插槽顶底面的间距,在插槽的外端铰接设置有可与插槽插接的闭合塞,当闭合塞与插槽插接时闭合塞与限位槽在水平方向有交集,当保护膜支杆与基板连接且活动板与限位槽插接时保护膜支杆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固定帽内。

优选地:颈部充气垫的中部上表面开设有弧形承托槽。

优选地:在两个插杆相对的表面设置橡胶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颈部充气垫和肩部充气垫的组合,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节充气垫的高度、颈部充气垫与肩部充气垫的距离,提高患者锻炼的舒适度,使身体处于正确的锻炼姿势,从而达到更好的术前锻炼效果;保护膜的设置可降低充气垫的清洁次数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支撑板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颈部充气垫;2-增高垫;3-支撑板;4-肩部充气垫;5-保护膜;6-条形孔;7-卡杆;8-打气乳胶球;9-夹杆;10-凹槽;11-拉链;12-粘布;13-基板;14-保护膜支杆;15-活动板;16-插槽;17-限位槽;18-闭合塞;19-固定帽。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相对的“l”形的支撑板3,在支撑板3的竖直边开设竖直的条形孔6,在两个支撑板3下边缘之间设置基板13,在两个支撑板3的竖直边之间设置水平的柱状的颈部充气垫1,在颈部充气垫1的两端设置长度方向与颈部充气垫1端面相平行的卡杆7,卡杆7与颈部充气垫1转动连接,两个卡杆7分别穿过其所对的条形孔6,条形孔6的宽度小于卡杆7的长度且大于卡杆7的宽度,在颈部充气垫1的底部连接设置粘布12,在两个支撑板3的水平边之间设置肩部充气垫4,在粘布12的上表面和肩部充气垫4的下表面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魔术贴,在基板13的位于支撑板3竖直边下方的端部可拆卸架设有保护膜支杆14,在基板13的位于支撑板3水平边下方的端部的下表面开设有截面为矩形的凹槽10,凹槽10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支撑板3,还包括可与凹槽10插接的夹杆9,夹杆9由两个截面为矩形的插杆构成,两个插杆沿着长度方向铰接,还包括带有卷膜芯的保护膜5,保护膜5的卷膜芯套设在保护膜支杆14的外部、自由端与夹杆9可拆卸连接,还包括两个分别与颈部充气垫1和肩部充气垫4连接的打气乳胶球8。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时将肩部充气垫4置于背部、颈部充气垫1放置在脖颈下,通过打气乳胶球8调节两个充气垫的高度,其中打气乳胶球8为充气的常规技术手段,例如血压计的乳胶球,其靠近乳胶球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放气旋钮和止气珠,颈部充气垫1和肩部充气垫4之间的距离可调,肩部充气垫4的下表面铺设魔术贴,其任一位置均可与粘布12粘接,以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颈部充气垫1与支撑板3的竖直边滑动连接,即颈部充气垫1的位置相对固定,不会在使用过程中轻易发生偏移,颈部充气垫1与肩部充气垫4粘接亦可防止肩部充气垫4移动,当需要拆卸时,转动卡杆7使其长度方向与条形孔6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即可取下颈部充气垫1。考虑到本实用新型非一次性使用,若每位患者使用后都需消毒清洁,则会增大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可在使用时在两个充气垫上表面铺设保护膜5,使用完毕后丢弃保护膜5即可,降低充气垫的清洁次数,保护膜5与支撑板3为连接状态,将成卷的保护膜5的卷膜芯(结构类似于带芯的卷纸)插于保护膜支杆14上,在使用前将保护膜5的自由端夹于两个插杆之间,然后将保护膜5缠绕在夹杆9外部几圈,再将夹杆9插入凹槽10内,夹杆9为立方体结构且与凹槽10相配合,因此不会发生转动,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充气垫的升高,保护膜5的卷膜芯转动,延长保护膜5。

本实施例中,考虑到若患者颈部高度超出平均标准,颈部充气垫1的高度仍不能满足患者使用要求,那么在颈部充气垫1的上表面设置平行于颈部充气垫1长度方向的增高垫2,增高垫2与颈部充气垫1连通,增高垫2的端部上边缘与同侧的颈部充气垫1的端部上边缘通过拉链11连接。在不使用时,增高垫2未打开,“隐藏”在颈部充气垫1的表面,需要继续增大颈部充气垫1的高度时,将拉链11打开,增高垫2得到“释放”,颈部充气垫1的可充气空间变大。

本实用新型中,当保护膜5使用完毕后,需拆下保护膜支杆14,取下卷膜芯,再安装全新的保护膜5,保护膜支杆14具体的可拆卸结构为:在一个支撑板3竖直边的下边缘固设带有与保护膜支杆14相配合的穿孔的支板,在基板13的端面且与另一个支撑板3竖直边相邻的位置开设有截面为倾倒的“u”形插槽16,插槽16贯穿与其相邻的支撑板3,在插槽16的底面开设有向下延伸的限位槽17,还包括“l”形的活动板15,在活动板15竖直面上开设有与保护膜支杆14相配合的穿孔,在活动板15穿孔外侧和支板的穿孔外侧均对接结构固定帽19,活动板15的水平面与限位槽17插接且活动板15水平面的宽度小于插槽16顶底面的间距,在插槽16的外端铰接设置有可与插槽16插接的闭合塞18,在闭合塞18的外表面设置把手,当闭合塞18与插槽16插接时闭合塞18与限位槽17在水平方向有交集,当保护膜支杆14与基板13连接且活动板15与限位槽17插接时保护膜支杆14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固定帽19内。拆卸步骤为:打开闭合塞18,上移活动板15使活动板15的水平边脱离限位槽17,然后从插槽16取下活动板15,保护膜支杆14的两端脱离固定帽19即可实现拆卸,闭合塞18的设置是考虑到当充气垫升高时,保护膜5需延长,施予保护膜5的卷膜芯一个促进其转动的力,防止在此力的作用下使活动板15的水平边自限位槽17中脱离,提高保护膜支杆14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患者颈部的舒适性,颈部充气垫1的中部上表面开设有与脖颈弧度相配合的弧形承托槽。为了提高插杆对保护膜5的夹持力,在两个插杆相对的表面设置用于增大摩擦的橡胶垫。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