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钳柄支撑的骨科复位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23893发布日期:2020-09-15 19:17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带有钳柄支撑的骨科复位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带有钳柄支撑的骨科复位钳,属于骨科复位钳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生活中,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大量先进仪器和技术的采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器械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其产品结构会不断调整,功能更加多样化,市场容量会不断扩大,骨科钳是现有医疗设施中不可缺少的器械之一,骨科钳在骨科手术中占用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使用得当时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增进功能恢复,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使用者手部力量进行施力夹取固定,由于现有的骨科复位钳在医生长时间使用时,容易造成医生手部疲劳,从而导致固定效果不理想,且增大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带有钳柄支撑的骨科复位钳,以解决现有技术由于现有的骨科复位钳在医生长时间使用时,容易造成医生手部疲劳,从而导致固定效果不理想,且增大了医生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带有钳柄支撑的骨科复位钳,包括施力钳、固定轴、受力钳、第一卡齿条、第一手指孔、第二手指孔、辅助机构和第一卡齿,所述施力钳左端与固定轴贯通连接,所述固定轴上端与受力钳贯通连接,所述受力钳左端与第一卡齿条固定成一体,所述受力钳最左侧开设有第一手指孔,所述施力钳左端开设有第二手指孔,所述第一卡齿条背部开设有第一卡齿,所述施力钳左端底部与辅助机构滑动连接,且受力钳左前端与辅助机构相固定,所述辅助机构由外框、滑槽、滑动条、滑块、第二卡齿、把手、卡片、扭力弹簧和拉杆组成,所述外框内部右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滑动条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条前端右侧与滑块固定成一体,所述滑动条右侧设置有第二卡齿,所述滑动条前端与把手固定成一体,所述第二卡齿右侧与卡片啮合作用活动连接,所述卡片中部与扭力弹簧转动连接,所述卡片右侧与拉杆相固定,所述施力钳左端底部与外框滑动连接,所述受力钳左前端与外框相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共设置有两条,结构完全相同,且滑槽长度为3cm。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表面设置有防滑橡胶层,且橡胶层厚度为1cm。

进一步地,所述卡片呈勾玉状,且卡片与第二卡齿完美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可在滑槽上滑动的最大距离为150mm。

进一步地,所述扭力弹簧底部与滑槽底部相固定,且扭力弹簧半径为50mm。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条与外框左侧的距离为4cm,且滑动条与外框右侧距离为1cm。

进一步地,所述施力钳采用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采用铝合金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带有钳柄支撑的骨科复位钳,通过设置在受力钳左下端的辅助机构,将第二手指孔下端的把手向外拉扯,在拉扯的过程中,滑块在滑槽上进行滑动,从而在滑动时滑动条上的第二卡齿与卡片啮合,持续拉动把手使得滑动条向外滑动,直到与所需要夹取的骨头合适的角度时停止移动,待不需要使用时,首先将拉杆向外拉扯,随后通过按压把手将拉出的滑动条收纳进外框内部,缓解了医生长时间使用复位钳的手部疲劳效果,且具有更好固定的效果,并大大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a结构示意图。

图中:施力钳-1、固定轴-2、受力钳-3、第一卡齿条-4、第一手指孔-5、第二手指孔-6、辅助机构-7、第一卡齿-8、外框-71、滑槽-72、滑动条-73、滑块-74、第二卡尺-75、把手-76、卡片-77、扭力弹簧-78、拉杆-7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带有钳柄支撑的骨科复位钳:包括施力钳1、固定轴2、受力钳3、第一卡齿条4、第一手指孔5、第二手指孔6、辅助机构7和第一卡齿8,施力钳1左端与固定轴2贯通连接,固定轴2上端与受力钳3贯通连接,受力钳3左端与第一卡齿条4固定成一体,受力钳3最左侧开设有第一手指孔5,施力钳1左端开设有第二手指孔6,第一卡齿条4背部开设有第一卡齿8,施力钳1左端底部与辅助机构7滑动连接,且受力钳3左前端与辅助机构7相固定,辅助机构7由外框71、滑槽72、滑动条73、滑块74、第二卡齿75、把手76、卡片77、扭力弹簧78和拉杆79组成,外框71内部右侧开设有滑槽72,滑槽72与滑动条73滑动连接,滑动条73前端右侧与滑块74固定成一体,滑动条73右侧设置有第二卡齿75,滑动条73前端与把手76固定成一体,第二卡齿75右侧与卡片77啮合作用活动连接,卡片77中部与扭力弹簧78转动连接,卡片77右侧与拉杆79相固定,施力钳1左端底部与外框71滑动连接,受力钳3左前端与外框71相固定。

其中,所述滑槽72共设置有两条,结构完全相同,且滑槽72长度为3cm,使得滑块74更好的在滑槽72中进行滑动。

其中,所述把手76表面设置有防滑橡胶层,且橡胶层厚度为1cm,有效的防止了手滑的情况。

其中,所述卡片77呈勾玉状,且卡片77与第二卡齿75完美啮合,使得卡片77能对第二卡齿75进行有效的限位。

其中,所述滑块74可在滑槽72上滑动的最大距离为150mm,使得外壳76达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其中,所述扭力弹簧78底部与滑槽72底部相固定,且扭力弹簧78半径为50mm,使得卡片77能更好的与第二卡齿75进行啮合。

其中,所述滑动条73与外框71左侧的距离为4cm,且滑动条73与外框71右侧距离为1cm,给与卡片77更大的活动空间。

其中,所述施力钳3采用不锈钢材质。

其中,所述外壳76采用铝合金材质。

根据上表所示,本实用施力钳3采用不锈钢材质,可以达到耐腐蚀性高、强度高的效果。

本专利所述的扭力弹簧78,扭力弹簧”是由于物体转动时,它的各点都做圆周运动,这些圆周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转动是常见的一种运动,当物体转动时,它的各点都做圆周运动,这些圆周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这条直线叫做“扭力弹簧”,门、窗、砂轮、电动机的转子等都有固定转轴,只能发生转动,而不能平动,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们对物体的转动作用决定于它们的力矩的代数和,若力矩的代数和等于零,物体将用原来的角速度做匀速转动或保持静止。

当使用者想使用本专利的时候,可先将复位钳带入至需要使用的地点,然后使用者需要使用时,先将复位钳进行消毒,然后再将手指套入第一手指孔5与第二手指孔6中,而后由于固定轴2将施力钳1与受力钳3固定,并且使得施力钳1与受力钳3转动配合,通过手指移动施力钳1控制复位钳的开口程度,且施力钳1与第一卡齿条4紧密贴合处设置有小凸块,用于与第一卡齿8进行啮合,防止施力过度导致复位钳张口过大的情况,待需要固定骨头时候,将第二手指孔6下端的把手76向外拉扯,在拉扯的过程中,滑块74在滑槽72上进行滑动,从而在滑动时滑动条73上的第二卡齿75与卡片77啮合,持续拉动把手76使得滑动条73向外滑动,直到与所需要夹取的骨头合适的角度时停止移动,使得使用者不在需要费力的按压控制复位钳的夹取状态,待不需要使用时,首先先将拉杆79向外拉扯,随后通过按压把手76将拉出的滑动条73收纳进外框71内部,即完成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