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椎体复位和椎体前移的辅助螺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1159发布日期:2020-09-29 09:26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椎体复位和椎体前移的辅助螺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用于椎体复位和椎体前移的辅助螺钉。



背景技术:

自从寰枢椎后路侧块螺钉技术(goel-harms技术)问世后,由寰椎螺钉联合枢椎螺钉组成的短节段钉棒固定,已成为寰枢椎后路固定的首选方法。由于该技术分别在寰椎、枢椎独立置钉,不仅具有置钉方便、螺钉进钉角度小、适用人群广、固定强度高等优势,而且能够发挥术中钉棒提拉复位等功效,使得寰枢椎脱位的治疗效果、安全性得以明显提高。

然而,目前寰枢椎脱位使用的钉棒固定器械并非为寰枢椎脱位单独设计,而是颈椎后路通用的钉棒固定器械,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的器械,在临床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操作过程中均发现其设计存在多种不足,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必要,为此,需要对现有的钉棒固定器械进行改进。如目前钉棒固定器械系统中,在复位过程中作为复位支点的螺钉和下压固定棒起到提拉复位的提拉螺钉,均是同一种螺钉,螺钉钉槽的高度规格一致,其u型钉槽的底部一般为2-5mm。对脱位较为严重的患者,复位时由于支点螺钉和提拉螺钉的钉槽间的落差较小,而导致不能完全复位,复位效果差。

另外,新近出现的椎体前移技术,用于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造成的重度胸椎管狭窄时,通过将骨化节段的椎板切除、切断双侧肋骨和松解骨化节段上下邻近的椎间盘,利用螺钉螺纹不完全拧入骨化节段椎体的方法,增加与上、下两端正常椎体的完全拧入的螺钉之间的高度差,然后通过拧紧两端螺钉的螺母使固定棒下压未完全拧入的螺钉实现椎体前移,从而在不需要切除骨化的后纵韧带的情况下,实现脊髓彻底减压,不仅大大降低了手术难度,而且大大提升了手术安全性。但依靠的方法却是螺钉不完全拧入,不仅增加了螺钉的应力集中,容易出现后期断钉,而且前移的距离仅仅依靠目测,可控性差,不能精确把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椎体复位和椎体前移的辅助螺钉,提高了复位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椎体复位和椎体前移的辅助螺钉,包括:用于与椎体固定的钉部和用于与复位器械固定的尾部,所述钉部外部设有外螺纹,所述尾部设有u型钉槽,所述u型钉槽内设有内螺纹,所述尾部的设有增高层。

对于椎体复位时,传统的结构中,支点螺钉与提拉螺钉的钉槽底部高度是一致的,本申请的设计,使得所述辅助螺钉的钉槽底部的整体高度(增加了所述增高层)较传统的支点高度加厚,这一设计,源于部分病人脱位情形较为严重,传统的厚度对于复位提拉的距离小,此时,如需要提拉较大距离,则需要折弯固定棒使其形成一定的角度,这一操作的难度大,而且不易固定,非常容易对患者造成损伤,所述增高层的设计,能够在其他结构不做调整的情况下,提拉距离实现相应的增加,提升复位提拉的效果,降低操作风险。

对于椎体前移时,传统的结构中,前移椎体的螺钉的钉槽底部高度与正常椎体的螺钉是一致的,需将螺钉螺纹不完全拧入前移椎体来增加高度差从而实现椎体前移,但存在应力集中,精确度和可控性差。本申请的设计,增加了所述增高层,使得所需前移椎体的辅助螺钉的钉槽底部的整体高度,较正常椎体的传统螺钉加厚,这一设计,可将辅助螺钉螺纹完全拧入骨组织,避免了应力集中,而且可根据所需要的前移距离选择相应增高层的螺钉,前移距离精准、可控。

作为优选的,所述增高层的厚度为1-15mm。

作为优选的,所述增高层与所述钉槽底部一体成型,整体结构稳定。

作为优选的,所述增高层与所述钉槽底部的总高度达到3-20mm。

作为优选的,所述辅助螺钉既可以单轴螺钉,也可以是多轴螺钉。

作为优选的,所述辅助螺钉即可以是短臂螺钉,也可以是长臂螺钉。

作为优选的,所述辅助螺钉既可以是双u形钉槽螺钉,也可以是自带横连槽螺钉。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用于椎体复位和椎体前移的辅助螺钉,通过所述增高层的设计,能够在其他结构不做调整的情况下,提拉或推移距离实现相应的增加,提升复位的效果,降低操作风险;且可以适应多种复位效果需求:前脱位复位、后脱位复位、椎体前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椎体复位和椎体前移的辅助螺钉与传统螺钉的结构对比示意图,其中2为传统螺钉,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椎体复位和椎体前移的辅助螺钉;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辅助螺钉与传统螺钉复位椎体前脱位的效果对比图:左边为使用传统螺钉的复位效果,右边为使用本实用的辅助螺钉的复位效果;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辅助螺钉与传统螺钉复位椎体后脱位的效果对比图:左边为使用传统螺钉的复位效果,右边为使用本实用的辅助螺钉的复位效果;

图4为使用传统螺钉进行椎体前移的前后对比示意图,上方为椎体前移之前示意图,下方为椎体前移之后示意图;

图5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螺钉进行椎体前移的前后对比示意图,上方为椎体前移之前示意图,下方为椎体前移之后示意图。

1辅助螺钉;110尾部;111u型钉槽;112增高层;120钉部;2传统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椎体复位和椎体前移的辅助螺钉,包括用于与椎体固定的钉部120和用于与现有的复位器械固定的尾部110,钉部120外部设有外螺纹,外螺纹用于将用于辅助螺钉拧入椎骨,尾部110设有u型钉槽111,u型钉槽111内设有内螺纹,内螺纹配合现有的复位器械进行组合装配的作用,尾部110的底部设有增高层112;传统的结构中,支点螺钉与现有的提拉螺钉的钉槽底部高度是一致的,部分病人脱位情形较为严重,传统的厚度对于复位提拉的距离小,此时,如需要提拉较大距离,则需要折弯固定棒使其形成一定的角度,这一操作的难度大,而且不易固定,非常容易对患者造成损伤,本实用新型用于椎体复位和椎体前移的辅助螺钉由于增高层112的设计,使得尾部110的整体高度较传统的高度加厚,针对上述情况可以在不折弯固定棒形状的前提下,增加提拉的距离。

进一步的,增高层112的厚度为1-15mm,以1mm为增幅逐渐加高,可以精确控制复位和前移幅度,可以使本实用新型用于椎体复位和椎体前移的辅助螺钉应用于更广的范围,椎体错位严重时可以选用增高层112厚度更厚的辅助螺钉用于椎体复位以满足实际的需求,反之椎体错位距离较小时可以选用增高层112厚度较薄的辅助螺钉用于椎体复位;于此同时增高层112与所述u型钉槽111底部的总高度达到3-20mm,相比于传统的螺钉本实用新型用于椎体复位和椎体前移的辅助螺钉具有更高的尾部110,使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更好的起到支点的效果,同时在复位过程中可以在不折弯固定棒形状的情况下,提拉距离实现相应的增加,提升复位提拉的效果,降低操作难度。

进一步的,增高层112与所述u型钉槽111底部一体成型,使本实用新型用于椎体复位和椎体前移的辅助螺钉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力均匀、稳固不易发生增高层112与u型钉槽111之间的断裂,提升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本实用一种用于椎体复位和椎体前移的辅助螺钉可以是长臂螺钉或者是短臂螺钉,短臂螺钉由于增高层112的设置可以实现提拉距离的提升;长臂钉槽为加高了u型钉槽111的高度,在错位复位时放入固定棒之后,直接旋紧螺母无须压棒或提钉压棒装置即可进行复位的工作,相比于短臂螺钉,在椎体错位程度较大时,长臂钉槽进行复位操作更加便捷,无需压棒;

进一步的,辅助螺钉的钉部120为固定在尾部110的尖端呈锥形螺纹的单轴螺钉或多轴螺钉;对于多轴螺钉的连接方式,采用的是在尾部110的u型钉槽111底部打孔,然后让多轴螺钉穿过即可。

进一步的,尾部110可以设置u形钉槽111,也可以是自带横连槽螺钉,均是与现有复位器械的连接棒进行连接固定。

该辅助螺钉的应用有三种情况:椎体前脱位、椎体后脱位、椎体前移;以下就使用过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椎体前脱位复位的效果示意图,使用时配合现有的复位器械,根据椎骨脱位的程度选择尾部110高度合适的辅助螺钉,将该辅助螺钉的钉部120拧入正常椎骨中,增加与滑脱椎体的椎弓根螺钉的钉槽底部的高度落差,再将现有的复位器械配合该辅助螺钉进行组装,在组装完成后,先拧紧正常椎体椎弓根的本实用辅助螺钉的螺母,再拧紧前脱位椎体的椎弓根螺钉的螺母,进行提拉时由于增高层112的设计,通过连接棒将更大的提拉复位力量传递至脱落椎体上的螺钉,能够在其他结构不做调整的情况下,提拉距离实现相应的增加,使脱位椎骨更准确的复位到理想位置,提升复位提拉的效果,且降低操作难度。

如图3所示,椎体后脱位复位的效果示意图,使用时配合现有的复位器械,根据椎骨脱位的程度选择尾部110高度合适的辅助螺钉,将该辅助螺钉的钉部120拧入后脱位椎体的椎弓根上,增加与正常椎体的椎弓根螺钉的钉槽底部的高度落差,再将现有的复位器械配合辅助螺钉进行组装,在组装完成后,先拧紧正常椎体的椎弓根螺钉的螺母,再拧紧后脱位椎体椎弓根的辅助螺钉的螺母,进行复位时由于增高层112的设计,通过连接棒将更大的推移复位力量传递至后脱位椎体上的螺钉,使脱位椎骨更准确的复位到理想位置。

如图4所示,使用传统的螺钉进行椎体前移时,是靠将需要前移椎体处的螺钉不完全拧入骨组织,外露一部分螺纹与正常椎骨处正常拧入的螺钉形成高度差,进而实现椎体推移,这种方法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容易发生螺钉形变断裂等情况出现,而且因为是将螺钉未完成拧入来实现推移,只能凭肉眼目测距离,没有精确的距离把握的手段。

如图5所示,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螺钉进行椎体前移的效果示意图,使用时配合现有的复位器械,根据椎体需要前移的幅度选择尾部110高度合适的辅助螺钉,将该辅助螺钉的钉部120完全拧入需要前移椎体的椎弓根上,增加与上、下两端正常椎体的椎弓根螺钉的钉槽底部的高度落差,再将现有的复位器械配合辅助螺钉进行组装,在组装完成后,先拧紧上、下两端正常椎体椎弓根螺钉的螺母,再拧紧需要前移椎体椎弓根的辅助螺钉的螺母,进行推移时由于增高层112的设计,可根据实际需要的前移距离,选择相应增高层112的辅助螺钉,通过连接棒将更精准的推移力量传递至需要前移椎体上的螺钉,使需要前移椎体更准确的前移到理想位置;

相比于传统的螺钉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螺钉,可以根据需要前移距离,选择相应增高层112的辅助螺钉,可进行精准的推移距离控制,且由于增高层112的设置,可以将辅助螺钉完全拧入骨组织,避免了应力集中,导致螺钉形变或者断裂等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