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ICC用保温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7599发布日期:2020-10-17 00:52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PICC用保温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icc用保温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是一支极细极细的、柔软可弯曲的导管,适用于长期输入高渗性及刺激性药物,通常由上臂血管置入,最终达到上腔静脉,能够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加上大静脉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冲稀化疗药物,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避免各种药物对血管内皮的损伤,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确保输液安全,减少化疗药物渗出所致的周围血管坏死的危险,能够辅助轻松完成各项静脉输液治疗;同时,picc导管维护方便、留置时间长、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已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应用。

目前,医院picc维护一般在病房病床或picc门诊操作台对患者进行维护护理,对一些基层医院,基础条件差,室温比较低,使用、维护过程中患者手臂因外漏温度过低,使患者感受差,输液时,输液管路内的输送液温度低,易使患者产生不适,且输液管易缠绕、弯折,造成输液管不通或接头脱出等意外事故的发生;此外,野战条件下,环境气温复杂多变,要求救护装备操作简便、携带方便、功能齐全、展收迅速,常规的picc操作维护难以适应现代野战条件下对患者治疗的要求。

因此,开发一种在picc维护过程中对肢体及输液管路保温、防护的picc用保温防护装置,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实用新型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picc用保温防护装置,以解决目前在picc使用、维护过程中,不具备对患者肢体及输液管路保温、防护功能以及输液管路易缠绕、弯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picc用保温防护装置,包括前臂护筒和上臂护筒,所述前臂护筒与所述上臂护筒柔性连接,且所述前臂护筒和所述上臂护筒由外而内均依次包括防护外壳、聚氨酯泡沫塑料层、保温棉层和无纺布层;

所述前臂护筒包括支撑底座、前臂下筒体和前臂上筒体,所述前臂下筒体与所述支撑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前臂上筒体与所述前臂下筒体一侧铰接相连,所述前臂上筒体与所述前臂下筒体另一侧扣合,且通过第一扣合连接结构相连,所述前臂护筒处于扣合状态时,所述前臂下筒体和前臂上筒体形成用以容纳人体前臂的第一容纳腔;

所述上臂护筒包括上臂下筒体、上臂左筒体和上臂右筒体,所述上臂左筒体、所述上臂右筒体分别与所述上臂下筒体的两侧铰接相连,所述上臂左筒体和所述上臂右筒体的相邻侧扣合,且通过第二扣合连接结构相连,所述上臂护筒处于扣合状态时,所述上臂下筒体、所述上臂左筒体和所述上臂右筒体形成用以容纳人体上臂的第二容纳腔。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前臂护筒和所述上臂护筒之间设有松紧连接带,所述前臂护筒和所述上臂护筒通过所述松紧连接带相连接。

作为一种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松紧连接带为上部开口结构,且所述松紧连接带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前臂下筒体、所述上臂下筒体相连。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底座与所述前臂下筒体一体成型,且所述支撑底座的两侧均设有抽屉。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扣合连接结构包括若干第一连接带和第一魔术贴,若干所述第一连接带和第一魔术贴沿所述前臂护筒的轴向对应排列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前臂上筒体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带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一魔术贴的毛面,所述第一魔术贴的刺面固定设于所述前臂下筒体的另一侧,所述前臂上筒体与所述前臂下筒体另一侧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带、所述第一魔术贴扣合相连。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扣合连接结构包括若干第二连接带和第二魔术贴,若干所述第二连接带和第二魔术贴沿所述上臂护筒的轴向对应排列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上臂左筒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带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二魔术贴的毛面,所述第二魔术贴的刺面固定设于所述上臂右筒体上,所述上臂左筒体与所述上臂右筒体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带、所述第二魔术贴扣合相连。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前臂下筒体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一输液管卡槽,所述前臂上筒体的另一侧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输液管卡槽相对应的第二输液管卡槽,所述前臂护筒处于扣合状态时,所述第一输液管卡槽和所述第二输液管卡槽形成用以铺设输液管路的输液管通道。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输液管卡槽于所述前臂下筒体另一侧的所述聚氨酯泡沫塑料层开设,所述第二输液管卡槽于所述前臂上筒体另一侧的所述聚氨酯泡沫塑料层开设。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无纺布层与所述保温棉层间设有第三魔术贴,所述无纺布层通过所述第三魔术贴与所述保温棉层拆卸式连接。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设有的该picc用保温防护装置,具有良好的保温功能,能够实现对患者手臂及输液管路的良好保温,确保低温环境下picc带管患者在使用、维护过程中的舒适性,且能够实现picc导管留置位置及患者手臂的整体防护,此外,对picc导管位置进行维护操作时,仅需将上臂左筒体和上臂右筒体向两侧打开即可,在方便维护的同时,不影响手臂的保温、防护,方便实用。

2、该装置由外而内层状结构的设置,防护外壳起到有效的防护功能,聚氨酯泡沫塑料层具有良好的保温性、柔软性及耐磨性,且化学稳定性好,能够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保温棉层在具备保暖性能的同时,较柔软,佩戴舒适性好,无纺布层具有防潮、透气、柔韧等特点,与人体皮肤接触,能够完全满足患者长时间的佩戴需求。

3、设有的该支撑底座,能够使得该装置放置平稳,避免其随意滚动或晃动对患者手臂的影响,尤其在对picc导管进行维护时,其良好的平稳性能够有效防止患者手臂随意摆动而影响维护操作,而通过松紧连接带实现前臂护筒和上臂护筒间柔性连接的连接结构,不会对患者手臂的屈伸造成限制,防止患者佩戴疲劳。

4、支撑底座两侧设有的抽屉,可在抽屉内放置picc导管维护时常用的棉球、消毒碘液瓶、输液贴等常用小物品,以便对picc导管维护时随时取用、放置,为picc导管的维护提供了便利。

5、设有的该第一扣合连接结构和第二扣合连接结构,通过第一连接带和第一魔术贴实现前臂护筒扣合时的连接,通过第二连接带和第二魔术贴实现上臂护筒扣合时的连接,使得护筒打开及扣合后的连接操作简单方便,为该装置的佩戴以及医护人员对picc导管的维护提供了便利,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对picc导管维护时的维护效率。

6、前臂护筒上开设的第一输液管卡槽和第二输液管卡槽,患者通过picc导管进行输液时,可将输液管路铺设到第一输液管卡槽内,该前臂护筒扣合后,第一输液管卡槽和第二输液管卡槽形成的输液管通道能够实现对输液管路的有效限位,避免输液管路因患者不留意而发生缠绕、弯折造成输液管不通或接头处脱出等意外事故的发生;此外,铺设在前臂护筒内的输液管路,能够对其起到一定的预热作用,使得输送的药液温度与人体体温相近,有效避免因输液管路内的输送液温度低而造成患者输液不适。

7、无纺布层通过第三魔术贴与保温棉层拆卸式连接的结构,便于定期对无纺布层进行更换,确保该装置使用卫生性,同时避免了不同患者使用时可能造成的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picc维护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臂护筒的径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i部位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前臂护筒的轴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前臂护筒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前臂护筒;101-支撑底座;102-前臂下筒体;103-前臂上筒体;104-第一连接带;105-第一魔术贴;106-抽屉;2-上臂护筒;201-上臂下筒体;202-上臂左筒体;203-上臂右筒体;204-第二连接带;205-第二魔术贴;3-松紧连接带;4-第一容纳腔;5-第二容纳腔;6-聚氨酯泡沫塑料层;601-第一输液管卡槽;602-第一输液管卡槽;7-保温棉层;8-无纺布层;9-第三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picc用保温防护装置,包括前臂护筒1和上臂护筒2,前臂护筒1与上臂护筒2柔性连接,且前臂护筒1和上臂护筒2由外而内均依次包括防护外壳、聚氨酯泡沫塑料层6、保温棉层7和无纺布层8。

本实施例中,防护外壳可采用高分子增强塑料注塑成型,不但强度高,重量轻,且制作成本低,便于定期的对其进行有效清洁、消毒,以便多次使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层6可选用软质的聚氨酯泡沫塑料,柔软性及缓冲性能好。

如图1、图2和图3共同所示,前臂护筒1包括支撑底座101、前臂下筒体102和前臂上筒体103,前臂下筒体102与支撑底座101固定连接,前臂上筒体103与前臂下筒体102一侧利用铰接轴铰接相连,前臂上筒体103与前臂下筒体102另一侧扣合,且通过第一扣合连接结构相连,前臂护筒1处于扣合状态时,前臂下筒体102和前臂上筒体103形成用以容纳人体前臂的第一容纳腔4。

本实施例中,支撑底座101为与前臂下筒体102一体成型结构;设有的该支撑底座101,能够使得该装置放置平稳,避免其随意滚动或晃动对患者手臂的影响,尤其在对picc导管进行维护时,其良好的平稳性能够有效防止患者手臂随意摆动而影响维护操作。

本实施例中,支撑底座101的两侧均设有抽屉106,抽屉106安装方式可采用现有的常规安装结构,可在抽屉106内放置picc导管维护时常用的棉球、消毒碘液瓶、输液贴等常用小物品,以便对picc导管维护时随时取用、放置,为picc导管的维护提供了便利。

本实施例中,第一扣合连接结构包括若干第一连接带104和第一魔术贴105,若干第一连接带104和第一魔术贴105沿前臂护筒1的轴向对应排列设置,第一连接带104的一端与前臂上筒体103的另一侧固定连接,第一连接带104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魔术贴105的毛面,第一魔术贴105的刺面固定设于前臂下筒体102的另一侧,前臂上筒体103与前臂下筒体102另一侧通过第一连接带104、第一魔术贴105扣合相连。

如图3和图4共同所示,前臂下筒体102的另一侧开设有第一输液管卡槽,前臂上筒体103的另一侧开设有与第一输液管卡槽相对应的第二输液管卡槽,前臂护筒1处于扣合状态时,第一输液管卡槽和第二输液管卡槽形成用以铺设输液管路的输液管通道。

本实施例中,第一输液管卡槽于前臂下筒体102另一侧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层6开设,第二输液管卡槽于前臂上筒体103另一侧的聚氨酯泡沫塑料层6开设。

前臂护筒1上开设的第一输液管卡槽和第二输液管卡槽,患者通过picc导管进行输液时,可将输液管路铺设到第一输液管卡槽内,该前臂护筒1扣合后,第一输液管卡槽和第二输液管卡槽形成的输液管通道能够实现对输液管路的有效限位,避免输液管路因患者不留意而发生缠绕、弯折造成输液管不通或接头处脱出等意外事故的发生;此外,铺设在前臂护筒1内的输液管路,能够对其起到一定的预热作用,使得输送的药液温度与人体体温相近,有效避免因输液管路内的输送液温度低而造成患者输液不适。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上臂护筒2包括上臂下筒体201、上臂左筒体202和上臂右筒体203,上臂左筒体202、上臂右筒体203分别与上臂下筒体201的两侧利用铰接轴铰接相连,上臂左筒体202和上臂右筒体203的相邻侧扣合,且通过第二扣合连接结构相连,上臂护筒2处于扣合状态时,上臂下筒体201、上臂左筒体202和上臂右筒体203形成用以容纳人体上臂的第二容纳腔5。

本实施例中,第二扣合连接结构包括若干第二连接带204和第二魔术贴205,若干第二连接带204和第二魔术贴205沿上臂护筒2的轴向对应排列设置,第二连接带204的一端与上臂左筒体202固定连接,第二连接带204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魔术贴205的毛面,第二魔术贴205的刺面固定设于上臂右筒体203上,上臂左筒体202与上臂右筒体203通过第二连接带204、第二魔术贴205扣合相连。

该装置设有的第一扣合连接结构和第二扣合连接结构,通过第一连接带104和第一魔术贴105实现前臂护筒1扣合时的连接,通过第二连接带204和第二魔术贴205实现上臂护筒2扣合时的连接,使得护筒打开及扣合后的连接操作简单方便,为该装置的佩戴以及医护人员对picc导管的维护提供了便利,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对picc导管维护时的维护效率。

为实现前臂护筒1与上臂护筒2间的柔性连接,前臂护筒1和上臂护筒2之间设有松紧连接带3,前臂护筒1和上臂护筒2通过松紧连接带3相连接;通过松紧连接带3实现前臂护筒1和上臂护筒2间柔性连接的连接结构,不会对患者手臂的屈伸造成限制,防止患者佩戴疲劳。

本实施例中,松紧连接带3为上部开口结构,且松紧连接带3的两端分别与前臂下筒体102、上臂下筒体201相连;松紧连接带3上部开口,便于该装置于患者手臂上的穿戴。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无纺布层8与保温棉层7间设有若干第三魔术贴9,且第三魔术贴9的刺面固定缝合于保温棉层7上,第三魔术贴9的毛面缝合于无纺布层8上,无纺布层8通过第三魔术贴9与保温棉层7拆卸式连接;无纺布层8通过第三魔术贴9与保温棉层7拆卸式连接的结构,便于定期对无纺布层8进行更换,确保该装置使用卫生性,同时避免了不同患者使用时可能造成的交叉感染,更换时,直接将无纺布层8撕下,然后更换上新的无纺布层8即可。

为确保患者佩戴该装置时的舒适性,患者佩戴后,患者手臂与该装置内侧贴合,且能够活动。

基于上述结构的该picc用保温防护装置,具有良好的保温功能,能够实现对患者手臂及输液管路的良好保温,确保低温环境下picc带管患者在使用、维护过程中的舒适性,且能够实现picc导管留置位置及患者手臂的整体防护,此外,对picc导管位置进行维护操作时,仅需将上臂左筒体202和上臂右筒体203向两侧打开即可,在方便维护的同时,不影响手臂的保温、防护,方便实用。

该picc用保温防护装置由外而内层状结构的设置,防护外壳起到有效的防护功能,聚氨酯泡沫塑料层6具有良好的保温性、柔软性及耐磨性,且化学稳定性好,能够起到较好的保温效果,保温棉层7在具备保暖性能的同时,较柔软,佩戴舒适性好,无纺布层8具有防潮、透气、柔韧等特点,与人体皮肤接触,能够完全满足患者长时间的佩戴需求。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意欲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