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灸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24493发布日期:2021-02-23 20:52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灸刮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养生保健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灸刮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0003]
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0004]
很多家庭在艾灸时效果不佳。目前,医学界常采用灸刮的方式解决,就是先用刮痧板对背部或四肢的经络进行范围性刮痧,然后再利用艾灸盒(装艾条)进行热敷,不仅能够发挥艾灸的效果,而且可以产生刮痧的作用,二者联合,疗效更佳。但是,现在的灸刮方式刮痧和艾灸先后进行,治疗时间长,效果不佳,而且需要利用到刮痧板和艾灸盒,使用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灸刮装置,其解决了传统灸刮装置只能艾灸不能刮灸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灸刮装置,包括一根两端通透的中空管,壁厚为0.5cm到1cm,内孔直径为1cm到5cm,所述中空管内在距离其中一端的端面(灸刮端面)0.5cm到2cm位置径向设有隔网,所述中空管的内腔经该隔网划分为隔热腔和艾条填装腔。
[0007]
进一步的,所述灸刮装置在儿童使用时,中空管内径为1cm,所述隔网的密度为80目到100目。
[0008]
进一步的,所述灸刮装置在四肢上使用时,中空管内径3cm。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灸刮装置在后背上使用时,中空管内径为5cm。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灸刮装置外形设为长条形棒状,该棒长为6cm到12cm。
[0011]
进一步的,在所述中空管的外周与艾条填装腔相对应的部分设有手持部。
[0012]
进一步的,所述手持部为设置在所述中空管外侧的花纹或橡胶圈,所述中空管的长度为10cm,所述隔网距离中空管一端的端面1cm,所述手持部的长度为8cm到9cm。
[0013]
进一步的,所述灸刮装置外形设为椭圆形罐状,该中空管侧面设有两个对称的耳柄,该中空管的高度为4cm到8cm。
[0014]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0015]
1.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灸刮装置,包括一根圆柱形两端通透的中空管,和设置在中空管内的隔网,隔网将中空管分割为两个腔,分别是隔热腔和艾条填装腔,其中艾条
填装腔用于装填点燃的艾条,隔热腔可以拉远人体和艾条的距离,防止艾条点燃端距离人体太近,而造成烫伤,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在使用过程中,中空管的端面在移动过程中与皮肤之间来回摩擦进行刮痧,艾条填装腔内的艾条进行艾灸,因此能对人体四肢及腹背的经络进行灸刮,能起到“刮痧”和“艾灸”一样的联合作用,效果更佳。
[0016]
2.本实用新型在中空管内设有隔网,能够防止艾灰掉落到皮肤,以此减少了烫伤皮肤的发生;中空管外部还设有手持部,手持部具有隔热功能,用户在长时间使用灸刮装置情况下,也不会因为灸刮装置过热,而中断艾灸的进行,增加了艾灸的养生效果和使用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8]
图1是棒状灸刮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0019]
图2是棒状灸刮装置的剖视图;
[0020]
图3是罐状灸刮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实施例一,请参见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灸刮装置,包括一根圆柱形两端通透的中空管1,壁厚为0.5cm到1cm,内孔直径为1cm到5cm,所述中空管1内在距离其中一端的端面(灸刮端面)0.5cm到2cm位置径向设有隔网2,所述中空管1的内腔经该隔网2划分为隔热腔3和艾条填装腔4。壁厚的最佳长度为0.8cm,内孔的直径根据不同的需要来设置,隔网距离皮肤的最佳位置为1cm。使用时,利用所述中空管一端的端面(灸刮端面)对皮肤进行刮痧,同时所述艾条填装腔4内的艾条进行艾灸。
[0022]
本实施例中,隔热腔3可以控制艾条到人体皮肤的距离,防止烫伤。艾条填装腔4可以填装燃烧的艾条,所以中空管1采用耐高温材料制成。
[0023]
本实施例中,隔网2距离中空管1灸刮端面的距离固定为1cm。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隔网2到中空管1灸刮端面的距离可以根据艾条的粗细及燃烧的状况调整。
[0024]
本实施例中,点燃的艾条放置在艾灸填装腔内,艾条的燃烧端靠近隔网2,燃烧的烟雾和热量顺着隔热腔3到达灸刮端面,进而散出灸刮装置,从灸刮装置散出来的烟雾及热量能够对人体穴位和经络产生作用。
[0025]
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在艾灸时可以随意移动艾灸点的位置,相对于传统固定式艾灸棒来说,使用更加灵活,更能够容易找准穴位进行艾灸,对于穴位定位不准确的用户来说,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0026]
本实施例中,所述灸刮装置在儿童使用时,中空管1内径为1cm,所述隔网2的密度为80目到100目。
[0027]
本实施例中,所述灸刮装置在四肢上使用时,中空管1内径3cm。
[0028]
本实施例中,所述灸刮装置在后背上使用时,中空管1内径为5cm。
[0029]
本实施例中,当灸刮装置应用在四肢和腹背的时候,其隔网2的密度也要采用80目到100目。隔网2的材料宜采用的铁丝网,不容易损坏,寿命更长。
[0030]
本实施例中,所述灸刮装置外形设为长条形棒状,该棒长为6cm到12cm。
[0031]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中空管1的外周与艾条填装腔4相对应的部分设有手持部。
[0032]
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持部为设置在所述中空管外侧的花纹或橡胶圈,所述中空管的长度为10cm,所述隔网距离中空管一端的端面1cm,所述手持部的长度为8cm到9cm。10cm长的中空管是棒状灸刮装置的最佳长度。手持部的最佳长度为8cm。棒状灸刮装置体积小、重量轻、适用范围广。
[0033]
实施例二,请参见图3所示,作为区别于实施例一,所述灸刮装置外形设为椭圆形罐状,也就是中空管外形为椭圆形罐状,该罐体侧面设有两个对称的耳柄5,所述罐体的高度为4cm到8cm,最佳高度为6cm。罐体的两个耳柄用来绑绳带,将两绳带的另外一端绕过身体上需要艾灸的部位并绑在一起。罐状灸刮装置支撑面较大,放置稳固,并且可以通过绳带固定在身体,增加了使用的方便性。附图中只是展示了罐状灸刮装置的其中一个形态,除此之外,罐状灸刮棒还有很多形态,比如缸形,葫芦形等。
[0034]
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灸刮装置,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