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内科用呼吸道清洁排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17310发布日期:2020-10-17 00:51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内科用呼吸道清洁排痰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呼吸内科用呼吸道清洁排痰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械技术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呼吸道清洁排痰器是一种排痰的治疗仪器,通过震动产生震荡波,使其依附在呼吸道的痰松动,进而排除体外。

现有的一些呼吸道清洁排痰器不能将排除体外的痰及时处理,容易回流到病人是口腔内部,给病人带来不便。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呼吸内科用呼吸道清洁排痰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排除的痰及时处理,防止排除的痰回流到病人的口腔内部的一种呼吸内科用呼吸道清洁排痰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呼吸内科用呼吸道清洁排痰器包括挡圈、框架结构、震动结构和容器结构,所述框架结构固定在所述挡圈的一端,所述框架结构包括透气孔、顶板、外壳和咬合圈,所述咬合圈固定于所述挡圈的一端,所述外壳固定于所述咬合圈的一端,所述顶板固定于所述外壳的顶端,所述透气孔设于所述顶板的内部,所述震动结构安装于所述框架结构的内部,所述震动结构包括浮球和震动板,所述震动板固定于所述框架结构的内部,所述浮球设于所述震动板的表面所述容器结构安装于所述框架结构的底端。

优选的,所述震动板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且所述震动板的形状呈漏斗形。

优选的,所述容器与所述外壳之间转动连接,且所述容器呈圆形。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形状为l形,且所述外壳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浮球。

优选的,所述咬合圈的直径小于所述外壳一端的直径,所述咬合圈的直径也小于所述挡圈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浮球的直径远小于所述外壳一端的内径,所述震动板底端的直径小于所述浮球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容器结构包括容器和螺纹,所述容器安装于所述外壳的底端,所述螺纹设于所述容器的一端。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内科用呼吸道清洁排痰器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呼吸内科用呼吸道清洁排痰器,将所述挡圈的一端放入病人口中,使病人的牙齿咬合在所述咬合圈的侧壁,让病人正常的呼吸,在呼出气的时候,由所述挡圈入口处进入所述框架结构内部,使安装在所述框架结构内部的震动结构产生震动,通过所述震动结构的震感,传到所述框架结构,再由所述所述框架结构接收的震感,从所述框架结构的一端传播到病人的口腔部,再从病人的口腔的震感传播到喉部,使其黏在喉部的痰液松动,进而通过病人咳速,将痰液从病人的喉部排除,通过口腔从所述挡圈的一端排进所述框架结构的内部,所述框架结构的最底端安装有所述容器结构,痰液排进所述框架结构后,由于所述容器结构在所述框架结构的最低端,所以排除的痰液便会运动到所述容器结构的内部,使所述痰液不会倒回运动到病人的口腔内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内科用呼吸道清洁排痰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容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框架结构,11、透气孔,12、顶板,13、外壳,14、咬合圈,2、挡圈,3、容器结构,4、震动结构,41、浮球,42、震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呼吸内科用呼吸道清洁排痰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外壳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容器结构示意图,可呼吸内科用呼吸道清洁排痰器包括:挡圈2、框架结构1、震动结构4和容器结构3,所述框架结构1固定在所述挡圈2的一端,所述框架结构1包括透气孔11、顶板12、外壳13和咬合圈14,所述咬合圈14固定于所述挡圈2的一端,所述外壳13固定于所述咬合圈14的一端,所述顶板12固定于所述外壳13的顶端,所述透气孔11设于所述顶板12的内部,所述震动结构4安装于所述框架结构1的内部,所述震动结构4包括浮球41和震动板42,所述震动板42固定于所述框架结构1的内部,所述浮球41设于所述震动板42的表面所述容器结构3安装于所述框架结构1的底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述,所述震动板42安装于所述外壳13的内壁侧,且所述震动板42的形状呈漏斗形,使呼出的气集中一处,将所述浮球41顶起。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述,所述容器结构3与所述外壳13之间转动连接,且所述容器结构3呈圆形,可以便利的拆卸所述容器结构3,进行清理。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述,所述外壳13的形状为l形且所述外壳13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浮球41,使病人排出的痰,流向所述容器31内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述,所述咬合圈14的直径小于所述外壳13一端的直径,所述咬合圈14的直径也小于所述挡圈2的直径,在病人呼吸的过程中排痰器不会滑出口腔内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述,所述浮球41的直径远小于所述外壳14一端的内径,所述震动板42底端的直径小于所述浮球41的直径,使所述浮球41运动完毕后回归原位。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述,所述容器结构3包括容器31和螺纹32,所述容器31安装于所述外壳13的底端,所述螺纹32设于所述容器31的一端,方便回收病人排出的痰液。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呼吸内科用呼吸道清洁排痰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将所述挡圈2的一端从病人的口部放入,使整个所述挡圈2都在病人口腔内部,然后使病人牙齿咬住所述咬合圈14,使排痰器在排痰时不会被咳出口腔,然后让病人正常的呼吸,用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呼出的气,从所述挡圈2的内部运动到咬合圈14的内部,再从所述咬合圈14运动到所述外壳13的内部,因为在所述外壳13的内部安装有所述震动板42,且所述震动板42呈漏斗形,在所述震动板42的内侧壁设有浮球41,使其所述外壳13的内部成为封闭的空间,呼出的气排不出去,呼出的气就会相互挤压,集中在所述震动板42的底端,呼出的气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将所述浮球41挤出所述震动板42的内侧壁,在所述外壳13的一端安装有所述顶板12,所述顶板12内部设有所述透气孔11,通过所述震动板42底端的气就会从所述排气孔11排出,所述浮球41挤向所述顶板12运动,所述浮球41接触到所述顶板12就将所述浮球41反弹回来,使所述浮球41与所述震动板42碰撞,产生震感,震感通过所述震动板42传播到所述外壳13,所述外壳13将接收的震感传播到所述咬合圈14,所述咬合圈14将接收的震感传播到所述挡圈2,所述挡圈2将接收的震感传播到病人的口腔,然后通过口腔传播到病人的喉部,使其黏在病人喉部的痰液松动,然后病人通过咳速的方式将松动了的痰液从喉部排出到口腔内部,再从口腔内部运动从所述挡圈2的内部运动到所述外壳13内部,因为所述外壳13底端是一个小斜面,所以痰液会从所述外壳13的内部的一端运动到安装在所述外壳13最底端的容器31内部,使其痰液不会回流运动到病人口腔内部,排痰结束后,将所述容器31与所述外壳13拆开分离,将所述容器31里与排痰器里排除的痰液清理干净,下次再使用。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内科用呼吸道清洁排痰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呼吸内科用呼吸道清洁排痰器,将所述挡圈2的一端放入病人口中,使病人的牙齿咬合在所述咬合圈14的侧壁,让病人正常的呼吸,在呼出气的时候,由所述挡圈2入口处进入所述框架结构1内部,使安装在所述框架结构1内部的震动结构4产生震动,通过所述震动结构4的震感,传到所述框架结构1,再由所述所述框架结构1接收的震感,从所述框架结构1的一端传播到病人的口腔部,再从病人的口腔的震感传播到喉部,使其黏在喉部的痰液松动,进而通过病人咳速,将痰液从病人的喉部排除,通过口腔从所述挡圈2的一端排进所述框架结构1的内部,所述框架结构1的最底端安装有所述容器结构3,痰液排进所述框架结构1后,由于所述框架结构底端为一个小斜面,且所述容器结构3安装在所述框架结构1的最低端,所以排除的痰液便会运动到所述容器结构3的内部,使所述痰液不会倒回运动到病人的口腔内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