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铆钉式血管吻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88966发布日期:2020-08-25 19:28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铆钉式血管吻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铆钉式血管吻合装置。



背景技术:

血管吻合重建对恢复器官功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血管吻合手术是现代外科手术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基本操作。在器官移植、肿瘤侵犯血管切除重建等术中快速血管吻合技术更为重要。

目前,临床上血管吻合方法主要有两种:传统的缝线吻合方式(手工缝合)和血管吻合器械的吻合方式。迄今为止,手工缝合依然是临床上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血管吻合方法。对于术者技能要求高,即使是经过长时间多次手术训练的手术技术很好的医生,手工吻合每个吻合口也需要5到30分钟不等。当手术中需要吻合的血管较多时,手术时间更长。有些血管吻合需要在体外循环下进行,长时间的体外循环会给病人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即使不需要体外循环辅助,长时间的麻醉和手术也可对病人造成较大的打击。另一方面长时间的血管吻合会使手术医生非常疲劳,医生的身体劳累和心情烦躁往往使血管吻合的失误率增加,增加手术风险。在某些手术中,血管吻合要争分夺秒。如器官移植手术,由于供体器官缺血时间不能太长,手术要争分夺秒,手术时间的长短与愈后密切相关。采用常规的手工缝合,即使在对手术医生进行强化训练缝合技术后,仍很难使手术时间大幅度缩减。传动手工缝线血管吻合手术不仅操作难度大,效率低,其施术吻合的精准度和可靠性均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随着医疗器械制造工艺的发展和新材料的出现,血管吻合器吻合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各类血管吻合器相继出现,其常见结构为针环结构,以73-2型血管吻合器为代表,给临床带来极大便利,但体内存留金属异物,影响患者以后核磁共振的检查。此后中国专利zl201310111076.7公开的一种大血管吻合器,它采用夹体和齿扣的固定方式,虽然结构相对较为简单,但操作位置的准确性较低,尤其难以保证吻合血管的贴合度,且不能保证血管吻合角度和位置的精确性,术后拆装难度也较大。再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434374.8的血管吻合器,其结构复杂,且将血管b插入血管a,用于不同管径的血管,易导致血栓形成风险。还有其他结构的血管吻合装置,其结构普遍复杂,操作不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铆钉式血管吻合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铆钉式血管吻合装置,包括:

吻合环一1,为圆筒形,其一端外侧面设置有若干凸体一2;

吻合环二4,与吻合环一1形状大小一致,其一端外侧面设置有若干凸体二6,吻合环二4带有凸体二6的一端与吻合环一1带有凸体一2的一端对合;

c型外固定一7,为半筒形状,一侧边沿有铆孔一8,另一侧边沿有铆孔二14,c型外固定一7套在对合后的吻合环一1和吻合环二4外部;

c型外固定二10,为半筒形状,一侧边沿有铆钉一11,另一侧边沿有铆钉二15,c型外固定二10套在对合后的吻合环一1和吻合环二4外部,其中,铆钉一11与铆孔一8配合,铆钉二15与铆孔二14配合,实现c型外固定二10与c型外固定一7的连接,c型外固定二10与c型外固定一7后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筒。

所述吻合环一1的侧面有便于被止血钳钳夹的凹陷部一3,吻合环二4的侧面有便于被止血钳钳夹的凹陷部二5。

所述凸体一2和凸体二6均为倒钩结构,且在对合后的吻合环一1和吻合环二4上,凸体一2和凸体二6的倒钩方向相反。

所述c型外固定一7的两端设置有挡槽一9,所述c型外固定二10的两端设置有挡槽二13,所述挡槽一9和挡槽二13均为半圆环形,挡槽一9的外沿与c型外固定一7端部内壁连接,挡槽二13的外沿与c型外固定二10端部内壁连接,c型外固定二10与c型外固定一7连接后,挡槽一9和挡槽二13之间的中心孔供血管通过。

本发明还可包括4个弧形垫片12,所述弧形垫片12垫在挡槽一9和挡槽二13的内壁处,限制吻合环一1和吻合环二4的轴向移动。

所述吻合环一1和吻合环二4对合后的两端设置有环形凸沿,所述挡槽一9和挡槽二13均为双层结构,层间为能够置入环形凸沿的槽,环形凸沿置入槽中,实现吻合环一1和吻合环二4的定位与临时固定。

所述凸体一2和/或凸体二6外侧面上设置有辅助斜刺,辅助斜刺与凸体一2或凸体二6的倾斜方向一致,但与吻合环的轴向夹角角度大于凸体一2或凸体二6与吻合环的轴向夹角角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遵循现有血管吻合原则,制作简单,操作便捷。

2.吻合装置材料为可降解生物材料,在体内留置一定时间,待血管吻合口完全愈合降解,体内不残留异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吻合环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吻合环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吻合环一或二的轴向视图(凸体放大)。

图4是本发明c型外固定一的结构示意图(为便于表达两侧结构,两侧视图为平视)。

图5是本发明c型外固定二的结构示意图(为便于表达两侧结构,两侧视图为平视)。

图6是本发明弧形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铆钉式血管吻合装置,包括:

吻合环一1,参考图1和图3,其为圆筒形,侧面有便于被止血钳钳夹的凹陷部一3,吻合环一1在其一端的外侧面设置有若干凸体一2,凸体一2可为顶端圆滑的柱状,或顶端圆滑的斜柱状(从吻合环一1该端,向外扩散),或顶端圆滑的圆台状,在吻合环一1外侧面环绕成几个圆周,其中,每个圆周上均有多个分散的凸体一2。

吻合环二4,参考图2和图3,其与吻合环一1形状大小一致,侧面有便于被止血钳钳夹的凹陷部二5,吻合环二4在其一端外侧面设置有若干凸体二6,凸体二6的分散形式、形状等均与凸体一2相同,吻合环二4带有凸体二6的一端与吻合环一1带有凸体一2的一端对合。其中,若凸体一2和凸体二6为顶端圆滑的斜柱状,即形成类似倒钩的结构,则在对合后的吻合环一1和吻合环二4上,凸体一2和凸体二6的倒钩方向相反。

c型外固定一7,参考图4,其为半筒形状,一侧边沿有铆孔一8,另一侧边沿有铆孔二14,两端设置有半圆环形的挡槽一9,挡槽一9的外沿与c型外固定一7端部内壁连接,c型外固定一7的尺寸使得其能够套在对合后的吻合环一1和吻合环二4外部。

c型外固定二10,参考图5,其为半筒形状,一侧边沿有铆钉一11,另一侧边沿有铆钉二15,两端设置有半圆环形的挡槽二13,挡槽二13的外沿与c型外固定一7端部内壁连接,c型外固定二10的尺寸使得其能够套在对合后的吻合环一1和吻合环二4外部,其中,铆钉一11与铆孔一8配合,铆钉二15与铆孔二14配合,实现c型外固定二10与c型外固定一7的连接,c型外固定二10与c型外固定一7后组成一个完整的圆筒。c型外固定二10与c型外固定一7连接后,挡槽一9和挡槽二13之间的中心孔供血管通过。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吻合环一1和吻合环二4对合后的两端(即吻合环上未设置斜刺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凸沿,挡槽一9和挡槽二13均为双层结构,层间为能够置入环形凸沿的槽,环形凸沿置入槽中,即可实现吻合环一1和吻合环二4的定位与临时固定。

根据上述结构,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用止血钳钳夹持吻合环一1上的凹陷部一3,套入一侧血管断端,并将血管断端外翻挂于凸体一2上,同样方法用止血钳钳夹吻合环二4上的凹陷部二5,套入另一侧血管断端,并将血管断端外翻挂于凸体6二上;然后将c型外固定一7置于吻合环一1和吻合环二4外侧面,松开两端血管阻断夹或阻断钳,保证没有血栓或气体,将吻合环一1和吻合环二4对合后镶嵌于c型外固定一7中,如果镶嵌紧密,则吻合环一1和吻合环二4缝隙无血液渗出;如果镶嵌不紧密,则吻合环一1和吻合环二4缝隙有血液渗出,最后将另一半c型外固定二10扣于c型外固定一7上,先使其一侧的铆钉一11与铆孔一8铆钉,然后再推挤使另一侧铆钉二15与铆孔二14铆钉,吻合环一1和吻合环二4则于c型外固定一7、c型外固定二10的环抱中,血管吻合结束。

进一步地,当设置挡槽时,挡槽一9和挡槽二13在轴向约束吻合环一1和吻合环二4的移动,为便于放置和放置后便于约束,可将如图6所示的四个c型垫片12分别放置在挡槽与吻合环之间,c型垫片12可根据需求裁剪,以保证两吻合环间无血液渗出。其中,当挡槽一9和挡槽二13均为双层结构时,能进一步利于镶嵌固定,如果不采用双层结构,在吻合环一1和吻合环二4的外壁设置一个定位柱,而c型外固定7内侧面设置一个定位孔即可实现镶嵌。

本发明中,挡槽一9及c型垫片12厚度小于吻合环一1和吻合环二4的长度,凸体一2和凸体二6及血管壁厚度不影响整体铆钉。

进一步地,还可在凸体一2和/或凸体二6外侧面上设置辅助斜刺,如图2所示,辅助斜刺与凸体一2或凸体二6的倾斜方向一致,但与吻合环的轴向夹角角度大于凸体一2或凸体二6与吻合环的轴向夹角角度,例如,辅助斜刺与凸体一2或凸体二6的夹角可为15°。设置辅助斜刺的目的在于,令血管断端外翻挂于凸体一2或凸体二6上时,一旦血管断从凸体一2或凸体二6上脱落,则辅助斜刺起到二次固定作用,即脱落的血管断端会被辅助斜刺阻挡,从而防止脱落,增强血管外翻固定性。

本发明的血管吻合装置,各部件的材质均为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或生物可降解壳聚糖或镁合金,在体内留置一定时间,待血管吻合口完全愈合降解,体内不残留异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