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度可调的气管切开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07230发布日期:2020-09-23 01:29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一种长度可调的气管切开套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度可调的气管切开套管。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销售的常规型气管切开套管的气管导管长度插入深度较短,对于肥胖患者,皮肤到气管距离过长,或者大面积烧伤患者颈部水肿高峰期时不适用。例如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切开时,颈部并没有特别肿胀,普通气管切开套管是适用的,但是从伤后8小时左右开始,颈部开始逐渐水肿,约48~72小时达到水肿的高峰期,此时颈部皮下组织较为疏松,深度至少有5~6厘米,若患者液体管理不当,输液过多时,颈部皮下组织的厚度还会进一步加深,在这种情况下,原本适合尺寸的常规型气管切开套管不再适用,大部分管径会被局限和抬高在皮下组织,留在气管内的管径长度会随着肿胀的加深而逐步缩短,在个别患者的使用中甚至会出现管径完全陷入皮下组织的情况,导致气管切开套管堵管,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紧急情况下会采用气管插管替代气管切开套管,但由于气管插管的管路较长,死腔体积大,管腔细等特点对于部分患者并不适用。

另外,现有气管切开套管在固定时,需要借助工具将固定带穿过用于固定套管的固定盘两翼的孔,然后将固定带绕过颈后打结,虽然这样可以实现对气管切开套管的固定,但每次的穿孔操作比较麻烦,而且不管是新置入还是解开固定带都可能会由于固定盘晃动刺激到患者的颈部皮肤。

因此,目前亟需一种操作方便且操作时对患者颈部皮肤刺激较小的长度可调的气管切开套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度可调的气管切开套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长度可调的气管切开套管,包括由导管本体和加长导管形成的管体结构以及设置在管体结构上的固定盘;导管本体由管道a和接口组成;加长导管通过接口与导管本体无缝化连接,为一体化结构;接口与部分或全部的加长导管的外周上设置外螺纹,在固定盘的内表面设置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上述设置能使固定盘通过螺旋方式改变其在管体结构的位置,达到调节长度的目的。

所述的导管本体为常规型气管切开套管的导管本体。常规型气管切开套管的固定盘或固定翼是固定连接在导管本体上的,以使固定盘的位置可将导管本体区分为可插入患者体内的管道a和接口。由于固定盘是固定的,从而使可插入患者体内的管道a的长度是固定的,不满足临床的实际需求。本实用新型是对常规型气管切开套管的进一步改进,这种改进有利于施术者的识别和应用。

所述的加长导管的长度优选为1~15cm。以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长度可调的气管切开套管比常规型气管切开套管的管体长,且能依据实际应用需要调节气管切开套管的长度,从而有利于肥胖患者或大面积烧伤患者使用。

所述的加长导管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气管切开套管的型号进行选择。在实际使用时,对于一般儿童使用的4~6号气管切开套管,所需加长导管的长度为1~5cm,优选为5cm;对于一般成人使用的6.5~8号气管切开套管,所需加长导管的长度为6.5~8cm,优选为8cm;对于严重肥胖、重度烧伤患者或其他特殊人群使用的8.5~10号气管切开套管,所需加长导管的长度为8.5~15cm,优选为10cm。

所述的固定盘为矩形进行倒角处理得到结构、圆形结构或近似圆形结构。

所述的近似圆形结构优选为椭圆形。

所述的固定盘上设有若干固定钩。所述的固定钩具有如下作用:(1)通过固定钩与固定带一起使用,实现对固定盘的固定;具体地,将固定带穿过固定盘上的固定钩,再把固定带系于患者颈部即可实现对固定盘的固定;(2)可以直接以固定钩作为着力点,通过固定钩旋转固定盘,进而调节气管切开套管长度;避免像常规气管切开套管在固定扁带或松开扁带时,需要翘起固定盘的侧边,将扁带穿过固定盘上的小开口,导致刺激患者颈部皮肤及引起气管切开套管固定盘晃动的问题。

所述的固定钩为对称分布,即以固定盘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点,等角度比例设置。

所述的固定钩的数量至少为2个;优选为2的倍数增长;进一步优选为2~6个;更优选为4个。

所述固定钩的形状优选为弓形。

所述的固定钩的材质为金属或塑料;优选为塑料。

所述加长导管的材质为金属或塑料;优选为塑料。

所述的金属优选为银铜合金。

所述的塑料优选为聚丙烯。

上述长度可调的气管切开套管,还包括可拆卸式膜套。在使用时,可拆卸式膜套设置在外螺纹的外周。其作用如下:用于保护螺纹结构,以及避免外界污染物附着。

所述的可拆卸式的膜套优选为硅胶膜套;以保护加长导管的螺纹部分结构,避免外界污染物附着。

所述的气管切开套管,还包括负压吸引口;负压吸引口不仅可以用于连接负压,吸引气囊上方滞留的分泌物,还可以向其中注水或其他液体冲洗气囊及导管壁,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所述的气管切开套管,还包括气囊充气口和固定气囊。

所述的负压吸引口、气囊充气口和固定气囊的连接方式及连接位置与常规型气管切开套管相同。

在需要加长固定盘下部的导管长度时,先用负压吸引口吸引除去气管切开套管中滞留的分泌物,除去加长导管螺纹部分的硅胶膜套,通过气囊充气口全部抽出固定气囊内的气体,然后逆时针旋转固定盘或固定盘上的固定钩,则固定盘向上运动,固定盘下的导管将逐渐延长,顺势将新增加的导管沿原切口送入皮下组织,当气管切开套管的导管伸长到合适的位置后,通过气囊充气口给固定气囊充气,并将硅胶膜套置于加长导管外螺纹部分的合适位置,妥善固定气管切开套管。当患者颈部消肿后,先按常规方法对患者的气道吸痰,并通过负压吸引口吸引除去气管切开套管的气囊上方滞留的分泌物,然后通过气囊充气口抽取固定气囊内的气体,再顺时针旋转固定盘或固定盘上的固定钩,同时将气管切开套管的导管部分往外拉出,当气管切开套管的导管缩短到合适的位置后,通过气囊充气口给气囊充气,妥善固定气管切开套管,清洗并消毒加长导管露出患者体外的螺纹部分,套上硅胶膜套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是在常规型气管切开套管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具体是在常规型气管切开套管的导管本体上增加一段加长导管,且该加长导管与导管本体为一体化结构。由于针对不同人群的气管切开套管的气管粗细不同,从而存在不同型号的气管切开套管。本实用新型是在常规型切开套管基础上做出的改进,有利于施术者的识别和应用。加长导管与导管本体为一体化结构,不易于折断和遗留在患者体内,更为安全。

(2)本实用新型的螺纹结构使得固定盘能通过旋转方式移动其在管体结构上的位置,从而调节可插入患者体内的导管的长度,满足肥胖患者和烧伤患者的需要。具体地,当顺时针调节固定盘时,加长导管露出患者体外的长度增加,插入患者体内的导管长度减少;当逆时针调节固定盘时,加长导管露出患者体外的长度减少,插入患者体内的导管长度增加。由于旋转过程中管道受力均匀,螺纹结构的应用不受气管切开套管材质的限制,也更为安全;另外一方面,螺纹结构更有利于精细调节。

(3)本实用新型固定钩的设置不仅能使固定带便捷的穿过固定钩,还可以作为旋转固定盘的着力点,调节气管切开套管长度,避免固定或松脱扁带时刺激患者颈部皮肤及引起气管切开套管固定盘晃动的问题;硅胶膜套的设置能够保护加长导管的螺纹部分结构,避免外界污染物附着。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提供的现有技术的气管切开套管的导管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提供的现有技术的固定盘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例1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切开套管的管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盘的侧视图。

图5是实施例2提供的气管切开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管体结构、11-导管本体、111-管道a、112-接口、12-加长导管、2-吸引口的开口位、3-固定盘、4-固定钩、5-硅胶膜套、6-负压吸引口、7-气囊充气口、8-固定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常规型气管切开套管,包括如图1所示的导管本体11和如图2所示的固定盘(亦称为固定翼)。通常情况下,常规型气管切开套管的固定盘是固定连接在导管本体11上的,固定盘将导管本体11区分为可插入患者体内的管道a111和接口112。由于固定盘是固定的,从而使可插入患者体内的管道a的长度是固定的,不满足临床的实际需求。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现有常规型气管切开套管的接口112顶端一体化连接一段加长导管12,使导管本体11和加长导管12无缝化连接形成管体结构1,其中导管本体11由管道a111和接口112组成,接口112与部分或全部的加长导管12的外周上设置外螺纹,如图3所示。同时在固定盘(图中未示)的内表面设置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从而,固定盘通过螺旋方式改变其在管体结构1的位置,达到调节长度的目的,满足临床的实际需求。

现有技术的固定盘的形状一般如图2所示,为矩形进行倒角处理得到(即将矩形的棱角进行圆弧化处理)。固定盘的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开口,用于与扁带连接。在常规型气管切开套管使用时,可通过该开口和扁带,将常规型气管切开套管固定在患者的脖子上。这种固定盘在固定时扁带或松开扁带时,需要翘起固定盘的侧边,将扁带穿过固定盘上的小开口,导致刺激患者颈部皮肤及引起气管切开套管固定盘晃动的问题,不满足临床的实际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对固定盘进行了改进,如图4所示,在固定盘3上设置用于与扁带连接的固定钩4,固定钩4以固定盘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点,等角度比例设置。

实施例2

一种长度可调的气管切开套管,如图5所示,包括管体结构1和固定盘3;管体结构1包括导管本体11和与导管本体11的接口112连接的加长导管12,在导管本体11的接口112外周和加长导管12的部分外周设置外螺纹;固定盘3的内壁设置有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另外,加长导管外螺纹部分套有可拆卸式硅胶膜套5;固定盘3上设有关于固定盘中心3中心对称的4个固定钩4,所述固定钩4由塑料制成,其中两个固定钩4设置于固定盘3长轴两翼,另外两个设置于固定盘3短轴两端,这样无论固定钩4旋转到什么角度都可以非常方便的固定固定带,也可以非常便利的旋转固定盘3;另外上述气管切开套管上还设有与负压吸引口6、气囊充气口7、固定气囊8和吸引口的开口位2。

本实施例的加长导管12由塑料制成,加长导管12外壁上还设有无螺纹部分,无螺纹部分可用于与仪器,如呼吸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切开套管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在需要加长固定盘3下部的导管长度时,先除去加长导管螺纹部分的硅胶膜套5,通过气囊充气口7全部抽出固定气囊8内的气体,然后逆时针旋转固定盘3或固定盘3上的固定钩4,则固定盘3向上运动,固定盘3下的导管将逐渐延长,顺势将新增加的导管沿原切口送入皮下组织,当气管切开套管的导管伸长到合适的位置后,通过气囊充气口7给固定气囊8充气,并将硅胶套膜6置于加长导管外螺纹部分的合适位置,然后将固定带穿过固定钩4缠绕到患者颈后妥善固定气管切开套管。当患者颈部消肿后,先按常规方法对患者的气道吸痰,并通过负压吸引口6吸引除去气管切开套管的气囊上方滞留的分泌物,然后通过气囊充气口7抽取固定气囊8内的气体,再顺时针旋转固定盘3或固定盘上的固定钩4,同时将气管切开套管的导管部分往外拉出,当固定盘3到达加长导管12螺纹边缘时,通过气囊充气口7给气囊充气,妥善固定气管切开套管,清洗并消毒加长导管螺纹部分,套上硅胶膜套5即可。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