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07192发布日期:2020-09-23 01:29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
背景技术
:支气管内导管,置于左或右主支气管,实施肺隔离和单肺通气的人工气道统称为支气管内导管。分为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堵塞导管和双腔支气管导管。现有的支气管球囊导管,在插管处置时,需要进行按处置需求通过管路充气或加样品,如药品溶液等,如果断开与支气管球囊导管的连接端,则会出现气流泄漏、样品逆流溢出等情况,则处置人员在进行充气或加样品时需长时间手持加样装置或充气装置。现有的支气管球囊导管中,存在于连接端增设一个手动可拆装的堵头的设计。即在断开加样装置或充气装置后,需要手动安装堵头;并且在需要再次连接加样装置或充气装置时拆卸下堵头、再与连接加样装置或充气装置连接。这种支气管球囊导管操作复杂,极易使支气管球囊导管在处置手术过程中由于拆装出现逆流溢出或泄漏的情况,并且反复多次拆装操作存在污染管路的风险,造成手术失败的情况。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包括:内管,以及套设于所述内管外侧的外管;所述外管包括第一充气管路和与所述第一充气管路连通的球囊部;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设有密封的气体腔,以便于基于所述气体腔由通过所述第一充气管路向所述球囊部充气;所述第一充气管路上设有充气端口,以及与所述充气端口连接且与充气源可拆装连接的单向阀组件;所述单向阀组件包括止逆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组件在与所述充气源连接时,所述止逆单向阀开启并且所述充气源通过所述第一充气管路向所述球囊部充气;在所述单向阀组件与所述充气源断开后,所述止逆单向阀关闭。优选地,所述单向阀组件还包括进入接口管;所述进入接口管与所述止逆单向阀可拆装连接;所述进入接口管用于与所述充气源的进气输送管路连接;在所述进入接口管与所述止逆单向阀连接时,所述止逆单向阀开启并且所述充气源基于所述进气输送管路通过所述第一充气管路向所述球囊部充气;在所述单向阀组件与所述止逆单向阀的连接断开后,所述止逆单向阀关闭。优选地,所述止逆单向阀包括顶端入口、弹性堵头和基座;所述弹性堵头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顶端入口的内径与所述进入接口管的外径相适配;在所述进入接口管与所述止逆单向阀连接时,所述进入接口管插入所述顶端入口并抵接至所述弹性堵头,使所述弹性堵头发生形变,所述止逆单向阀开启;在所述进入接口管与所述止逆单向阀断开连接时,所述进入接口管离开所述顶端入口,所述弹性堵头结束形变还原成原有状态,堵塞所述顶端入口,所述止逆单向阀关闭。优选地,所述基座设有能使进入所述止逆单向阀的物料或气流单向流动的单向膜。优选地,所述基座设有网眼,以便于使由所述顶端入口进入的物料或气流穿过所述止逆单向阀。优选地,所述止逆单向阀包括顶端入口和弹性闭合组件;所述弹性闭合组件包括至少两个搭接后使所述止逆单向阀内封闭的弹性封闭单元;所述顶端入口的内径与所述进入接口管的外径相适配;在所述进入接口管与所述止逆单向阀连接时,所述进入接口管插入所述顶端入口并穿过搭接封闭的所述弹性闭合组件,使所述弹性封闭单元发生形变,所述止逆单向阀开启,以便于物料或气体能穿过所述进入接口管穿过所述止逆单向阀;在所述进入接口管与所述止逆单向阀断开连接时,所述进入接口管离开所述顶端入口,所述弹性封闭单元结束形变还原成原有状态,互相搭接封闭所述止逆单向阀,堵塞所述顶端入口,所述止逆单向阀关闭。优选地,所述止逆单向阀中包括有多组所述弹性闭合组件;在所述止逆单向阀关闭时,所述弹性闭合组件将所述止逆单向阀内部分成多个封闭的独立腔体。优选地,所述进入接口管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环状突起。优选地,所述内管远离所述外管的所述球囊部的一端设有一个或多个处置端口;所述处置端口设有如上述所述的单向阀组件。优选地,还包括防损伤插管机构;所述防损伤插管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外管外侧壁的滚轮组件;所述滚轮组件包括凸设于所述外管外侧壁表面的轮架,以及与所述轮架连接的行动滚轮,以便于所述行动滚轮能基于所述轮架旋转;其中,所述行动滚轮的轴向与所述外管的轴向相垂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包括:内管,以及套设于内管外侧的外管;外管包括第一充气管路和与第一充气管路连通的球囊部;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设有密封的气体腔,以便于基于气体腔由通过第一充气管路向球囊部充气;第一充气管路上设有充气端口,以及与充气端口连接且与充气源可拆装连接的单向阀组件;述单向阀组件包括止逆单向阀;单向阀组件在与充气源连接时,止逆单向阀开启并且充气源通过第一充气管路向所述球囊部充气;在单向阀组件与充气源断开后,止逆单向阀关闭。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外管的第一充气管路设置止逆单向阀组件,以便于在处置时按照手术需要进行充气源的连接过断开,而保证其管路内部不会出现逆流溢出或泄漏的情况,为处置人员的插管处置工作提供了方便,操作简单且避免了多次操作造成的管路污染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实施例二和三中单向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实施例三中的具有单向膜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实施例三中的具有网眼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实施例四中止逆单向阀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实施例四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实施例四中的进入接口管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实施例五中包括防损伤插管机构和气撑机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实施例五中气撑机构收缩状态的侧向剖面示意图;图10为本申请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实施例五中气撑机构舒张状态的侧向剖面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实施例五中包括防损伤插管机构和气撑机构的前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申请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实施例五中防损伤插管机构和气撑机构与充气装置的连接示意图;图13为本申请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实施例五中防损伤插管机构和气撑机构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申请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实施例五中防损伤插管机构和气撑机构组合的斜向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申请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实施例五中防损伤插管机构和气撑机构组合的正向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申请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实施例五中防损伤插管机构和气撑机构组合的侧向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申请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实施例五中防损伤插管机构和气撑机构组合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申请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实施例五中防损伤插管机构和气撑机构组合的环状气流腔体的气流流动示意图。附图标记: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内管1网眼231e轮架311处置端口11弹性闭合组231f行动滚轮312外管2弹性封闭单元231fa轮轴313第一充气管路21独立腔体231g气撑机构4充气端口22进入接口管232气撑弹性部件41单向阀组件23环状突起232a充气空间41a止逆单向阀231球囊部24第二充气管路42顶端入口231a前端口24a充气装置43弹性堵头231b气体腔25环状气流腔体44基座231c防损伤插管机构3气管壁5单向膜231d滚轮组件31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包括:内管1,以及套设于所述内管1外侧的外管2;所述外管2包括第一充气管路21和与所述第一充气管路21连通的球囊部24;所述外管2与所述内管1之间设有密封的气体腔25,以便于基于所述气体腔25由通过所述第一充气管路21向所述球囊部24充气;所述第一充气管路21上设有充气端口22,以及与所述充气端口22连接且与充气源可拆装连接的单向阀组件23;所述单向阀组件23包括止逆单向阀231;所述单向阀组件23在与所述充气源连接时,所述止逆单向阀231开启并且所述充气源通过所述第一充气管路21向所述球囊部24充气;在所述单向阀组件23与所述充气源断开后,所述止逆单向阀231关闭。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是一种作为支气管内导管进行支气管插管的装置,可用于经支气管镜(高压)球囊扩张术、保护性的肺泡灌洗等支气管处置手术。其中,支气管插管是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经声门置入气管或支气管内的方法,为呼吸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等提供最佳条件,是抢救呼吸功能障碍患者的重要措施。上述,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是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是利用支气管镜向支气管肺泡内注人生理盐水并随即吸出,收集肺泡表面有效液体,检查其细胞成分和可溶性物质的一种方法。有全麻下经卡伦双腔管行一侧全肺灌洗、经纤维支气管镜灌洗两种方法。临床用于诊断多种肺部疾病,如肺泡炎、肺纤维化、石棉肺、肺癌、肺囊虫病、肺泡蛋白沉积症等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研究肺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评价疗效和预后等。上述,外管2中包括有球囊和第一充气管路21,两部分组成整体,与内管1之间的空间形成气体腔25,在进行插管处置时,通过第一充气管路21向气体腔25中充气,实现对于球囊部24分充气的作用,从而使球囊根据插管需要达到形变并膨大的效果,形成对于支气管的阻塞作用,可防止内部气体和血液等体液的外溢,形成封闭状态。上述,第一充气管路21上设有充气端口22,充气端口22用于通过充气源进行充气的作用。充气源可以为电动的充气装置43,也可以为手动的充气气球或气囊或打气筒等类似充气装置43。上述,充气端口22的端部设有一单向阀组件23,其中包括有止逆单向阀231,即充气端口22处连接有止逆单向阀231,并且与充气源实现连接。在进行充气时,止逆单向阀231可与充气源连接,从而使充气源中的气体单向的向第一充气管路21中流动,并且阻止气体腔25中的气体反向留回充气源。而在其中气体达到一定量,符合插管处置需要,即球囊达到一定饱和状态,形成阻塞效果后,可停止充气,解除充气源与单向阀组件23的连接,此时止逆单向阀231关闭,内部气体同样不可以逆向流出止逆单向阀231,达到了封闭内部气体腔25内气体的目的,实现了控制气体腔25内气体保持一定量而不外泄的作用。充气源与单向阀组件23之间为可拆装连接,即可在插管处置过程中,可实现按需进行安装并充气,或者随时断开连接而保持内部气压。此外,在外管2上可设置压力表,从而在进行充气时实时获取到充气状态的情况数据,当压力达到一定阈值时停止充气,防止由于气体过量,导致充气的球囊发生形变膨大至超出患者支气管内径的一定尺寸,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机械损伤。此外,压力表也可以为压力传感器,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在内部压力达到一定阈值时,进行报警或停止充气源的气体供应或者自动断开充气源与单向阀组件23的连接等。本实施例通过在外管2的第一充气管路21设置止逆单向阀231组件23,以便于在处置时按照手术需要进行充气源的连接过断开,而保证其管路内部不会出现逆流溢出或泄漏的情况,为处置人员的插管处置工作提供了方便,操作简单且避免了多次操作造成的管路污染的情况。实施例2:参考图1-2,本实施例提供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基于上述实施例1,所述单向阀组件23还包括进入接口管232;所述进入接口管232与所述止逆单向阀231可拆装连接;所述进入接口管232用于与所述充气源的进气输送管路连接;在所述进入接口管232与所述止逆单向阀231连接时,所述止逆单向阀231开启并且所述充气源基于所述进气输送管路通过所述第一充气管路21向所述球囊部24充气;在所述单向阀组件23与所述止逆单向阀231的连接断开后,所述止逆单向阀231关闭。上述,止逆单向阀231与充气端口22可拆装连接,即该单向阀可按照需要与充气端口22进行安装或拆卸,可实现多次使用的目的。此外,外管2和内管1中可分别实现充气或注射药品的作用,止逆单向阀231也可以按照处置需要安装至内管1和外管2上。实施例3:参考图2-4,本实施例提供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基于上述实施例2,所述止逆单向阀231包括顶端入口231a、弹性堵头231b和基座231c;所述弹性堵头231b设于所述基座231c上;所述顶端入口231a的内径与所述进入接口管232的外径相适配;在所述进入接口管232与所述止逆单向阀231连接时,所述进入接口管232插入所述顶端入口231a并抵接至所述弹性堵头231b,使所述弹性堵头231b发生形变,所述止逆单向阀231开启;在所述进入接口管232与所述止逆单向阀231断开连接时,所述进入接口管232离开所述顶端入口231a,所述弹性堵头231b结束形变还原成原有状态,堵塞所述顶端入口231a,所述止逆单向阀231关闭。上述,弹性堵头231b即为具有一定弹性伸缩形变功能的部件,例如可以为弹簧或橡胶等。设于基座231c上的弹性堵头231b,可以在未发生弹性形变时,堵塞住顶端入口231a,实现防止气流、液体外泄或逆向流动的作用。进入接口管232,为与充气源连接的接口管,其与止逆单向阀231的顶端入口231a相适配,即进入接口管232的外径小于顶端入口231a的内径,可实现进入接口管232插入顶端入口231a并接触至弹性堵头231b,并使弹性堵头231b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原本堵塞的顶端入口231a的弹性堵头231b松脱,同时进入接口管232与顶端入口231a在插接时实现密封,实现内部气体腔25的气体不会由于弹性堵头231b的形变导致气体或液体的逆流溢出。上述,在充气源与止逆单向阀231断开,即与充气源的管路连接的进入接口管232与止逆单向阀231断开时,进入接口管232拔出顶端入口231a,从而使原有的弹性堵头231b由发生形变状态恢复为原有状态,即由于弹性堵塞至顶端入口231a,从而实现充气源与单向阀组件23之间的可拆装连接,而保证内部的气体或液体不会反向流动而溢出,并且保持内部的压力不变。进一步的,所述基座231c设有能使进入所述止逆单向阀231的物料或气流单向流动的单向膜231d。上述,止逆单向阀231设有外壳,基座231c与弹性堵头231b连接并将弹性堵头231b固定于止逆单向阀231的外壳上,从而一方面起到固定作用,另一方面实现内部液体或气流的单向流动的限制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基座231c处采用单向膜231d,从而使内部的液体流动或气体流动实现单向流动的作用。单向膜231d可以为单向透水膜或者单向透气膜。进一步的,所述基座231c设有网眼231e,以便于使由所述顶端入口231a进入的物料或气流穿过所述止逆单向阀231。上述,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基座231c中设有网眼231e,从而使内部的气体或液体流经网眼231e,而同时保持固定支持的作用。实施例4:参考图5-7,本实施例提供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基于上述实施例2,所述止逆单向阀231包括顶端入口231a、弹性堵头231b和基座231c;进一步的,所述止逆单向阀231包括顶端入口231a和弹性闭合组231f件;所述弹性闭合组231f件包括至少两个搭接后使所述止逆单向阀231内封闭的弹性封闭单元231fa;所述顶端入口231a的内径与所述进入接口管232的外径相适配;在所述进入接口管232与所述止逆单向阀231连接时,所述进入接口管232插入所述顶端入口231a并穿过搭接封闭的所述弹性闭合组231f件,使所述弹性封闭单元231fa发生形变,所述止逆单向阀231开启,以便于物料或气体能穿过所述进入接口管232穿过所述止逆单向阀231;在所述进入接口管232与所述止逆单向阀231断开连接时,所述进入接口管232离开所述顶端入口231a,所述弹性封闭单元231fa结束形变还原成原有状态,互相搭接封闭所述止逆单向阀231,堵塞所述顶端入口231a,所述止逆单向阀231关闭。上述,在本实施例中,止逆单向阀231包括多个部分,分别包括顶端入口231a和弹性闭合组231f件。其中,顶端入口231a用于与进入接口管232相配合,例如可实现插入后卡接。通过对于尺寸的限定,可实现进入接口管232插入顶端入口231a内并卡接。上述,一个弹性闭合组231f件中包括多个弹性封闭单元231fa,弹性封闭单元231fa之间通过搭接实现对于止逆单向阀231内部的封闭和隔离,从而实现内部腔体由于多个弹性封闭单元231fa的搭接隔离为单独封闭的空间。例如,两个或三个弹性封闭单元231fa互相搭接。进入接口管232的长度,要长于搭接的弹性封闭单元231fa在止逆单向阀231内的位置,在进入接口管232插入顶端入口231a后,进入接口管232插入所述顶端入口231a并穿过搭接封闭的所述弹性闭合组231f件,使弹性封闭单元231fa发生形变,并且进入接口管232的长度长于弹性闭合组231f件,从而在止逆单向阀231中使管路与止逆单向阀231的另一端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止逆单向阀231中包括有多组所述弹性闭合组231f件;在所述止逆单向阀231关闭时,所述弹性闭合组231f件将所述止逆单向阀231内部分成多个封闭的独立腔体231g。上述,在止逆单向阀231内,可设置多组弹性闭合组231f件,每个组件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通过设置多组弹性闭合组231f件,使内部空间被划分为多个封闭密封的独立腔体231g。多个弹性闭合组231f件的设置,可进一步的使止逆单向阀231实现多层的封闭作用,从而提高封闭效果,增加密闭性,另一方面提高与进入接口管232之间的摩擦力,使插管时的连接方式更加牢固。进一步的,所述进入接口管232的外表面设有多个环状突起。在本实施例中,进入接口管232的管身,设有多个环状突起232a,环状突起232a可以进一步增加管身与止逆单向阀231内的每个弹性闭合组231f件的弹性封闭单元231fa的接触面积,通过环状突起232a与弹性闭合单元之间的搭接提高密闭性,另一方便增加摩擦力,使进入结构管不会自行脱出止逆单向阀231。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基于本实施例或上述其他实施例,所述内管1远离所述外管2的所述球囊部24的一端设有一个或多个处置端口11;所述处置端口11设有如上述所述的单向阀组件23。内管1设有至少一个处置端口11,该处置端口11用于插入深入支气管的内部处置取样、药品注射、内部液体或气体提取的管路。在球囊部24的远端,可设置三通或多通,并且设置一个或多个处置端口11,从而可实现多管路和多功能的使用。在进行每个管路的插拔,为实现防止倒流或逆流泄出,避免处置人员长时间手持与管路连接的器械,所以在处置端口11处设置单向阀组件23。每个单向阀组件23,可以与连接的管路实现可拆装连接,并且另一端连接的处置器械也可以实现可拆装连接,例如注射器、充气泵、吸取设备等等。在断开与单向阀组件23的连接后,可实现单向阀自动关闭,以防止内部气体或液体的溢出,保持内部的压力。此外,单向阀组件23内的止逆单向阀231,也可以为电磁控制,通过接触式插接,实现通过电磁控制开关,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拆装的便利性,为处置人员的插管提供了方便。实施例5:参考图8-18,本实施例提供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基于上述实施例1,所述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外管2的球囊部24前端口24a处的防损伤插管机构3;所述防损伤插管机构3包括设置于所述外管2外侧壁的滚轮组件31;所述滚轮组件31包括凸设于所述外管2外侧壁表面的轮架311,以及与所述轮架311连接的行动滚轮312,以便于所述行动滚轮312能基于所述轮架311旋转;其中,所述行动滚轮312的轴向与所述外管2的轴向相垂直。上述,外管2包括前端的球囊部24和后端的第一充气管路21;而球囊部24的前端,即前端口24a处,为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的最前端的位置,为进行插管时首先进入患者气管的区域。上述,滚轮组件31设置在外管2的前端口24a处的外侧壁上。具体的,轮架311由外侧壁表面凸设,行动滚轮312与轮架311之间连接。其连接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方式:所述行动滚轮312通过穿设于行动滚轮312其中的轮轴313架设于两端的所述轮架311上,以便于所述行动滚轮312能基于所述轮轴313于两端的轮架311上旋转。行动滚轮312与轮轴313,可以为一体成型的整体,也可以为分体式设计的两个部件组合,轮轴313穿设于行动滚轮312中。此外,轮轴313和轮架311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而行动滚轮312套设于轮轴313上能基于轮轴313旋转。一组滚轮组件31中可以包括两个轮架311,由两个轮架311架设起中间的一个行动滚轮312。此外,也可以为单一一侧设有轮架311,由单侧的轮架311对行动滚轮312连接,实现对于行动滚轮312的支撑作用。优选的,为行动滚轮312两端各设有一个轮架311,提高了行动滚轮312的稳定性,以及确保行动滚轮312滚动方向与插管方向相同,防止由于单侧的轮架311造成行动滚轮312偏移,以至于滚动路线偏移,在插管使造成气管内壁的损伤。行动滚轮312的长度,可以与外管2的直径相适应,从而能确保行动滚轮312在插管过程中不会由于长度方向的两端对气管内壁造成损伤。行动滚轮312,能相对于轮架311进行旋转,即相对于外管2进行旋转。从而,在插管过程中,行动滚轮312与气管的外侧壁接触并由于插管的深入移动,使行动滚轮312发生沿气管内壁的滚动旋转。需要理解的是,气管插管是指将一特制的气管内导管经声门置入气管的技术称为气管插管,这一技术能为气道通畅、通气供氧、呼吸道吸引和防止误吸等提供最佳条件。而紧急气管插管的指征之一即为患者存在有上呼吸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管瘘等影响正常通气者;这其中当患者出现呼吸道损伤、狭窄等等指证时,气管壁5内表面则存在一定的损伤或其他因素导致的形变,例如炎症导致的肿胀,从而造成气管内空间一定程度的狭窄。而此时进行必要的插管处置时,现有的气管插管装置进入气管中,其管外侧壁避免不了的会经过狭窄处或狭窄区域,则会出现外侧壁表面与狭窄处的损伤或肿胀患处(或区域)两个面之间的接触,且在深入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相对的滑动摩擦,极易出现由于气管插管装置对于狭窄处的损伤或肿胀患处接触或摩擦造成狭窄处的损伤或肿胀破损;并且在气管插管处置时,狭窄处也会为气管插管造成困难,造成气管插管装置无法深入进行插管的问题。现有的气管插管方法中,在插管装置前端设置成为圆弧形管头,防止管头对气管内壁或患处的损伤;或者在插管装置外侧表面涂抹润滑剂进行润滑。但此种方法所所基于的插管原理,依然是通过插管装置前端直接进入气管并经过气管的狭窄处发生滑动摩擦,且加入不同成分的润滑剂,尽管不会造成对患者生命造成影响,但润滑剂的气味、成分均可能会对患者的气管造成刺激或不适感,且部分具有一定敏感体质的患者无法使用润滑剂。本实施例中,在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的外管2球囊部24前端口24a处设置防损伤插管机构3,其中该机构中包括设置于外管2外侧壁的滚轮组件31,滚轮组件31中的行动滚轮312通过轮架311的固定,从而能基于轮架311实现滚动旋转。以便于在气管插管处置时,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进入气管后,前端口24a处的凸设的轮架311上的行动滚轮312,能随着插管深入,沿着气管内侧壁向气管内滚动前进,并且在遇到狭窄处时,滚动前进经过该狭窄处,由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大大减少了由于前端口24a与气管内侧壁或气管的狭窄处的接触,由于滑动经过内壁而造成对于气管内侧壁的损伤和对患者的产生的不适感,使插管处置顺利进行。进一步的,所述防损伤插管机构3包括多个滚轮组件31;优选地,所述滚轮组件31的数量为2,且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外管2外侧壁的上下两端。滚轮组件31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且圆周均布于外管2的外侧壁,多个滚轮组件31的设置,可进一步的使插管使行动滚轮312的数量增多,使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的前端口24a处能够大大减少与气管内壁的摩擦,从而大大提高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的效果,减少对于气管内壁的损伤。优选的,本实施例中为设置对称的两组滚轮组件31。通过设置两组滚轮组件31,且对称设置,可使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在插入气管后,行进过程中上下两端的端口处均有可以与气管内壁接触的行动滚轮312,一方面更加稳定,另一方面更好的减少摩擦力。进一步的,在所述气体腔25内设有气撑机构4;所述气撑机构4包括贯穿所述外管2且与对应的上下两端的轮架311连接的气撑弹性部件41,以及通过第二充气管路42与所述气撑弹性部件41连接的充气装置43;所述行动滚轮312内的轮轴313和所述轮架311内均为中空结构,所述气撑弹性部件41内设有充气空间41a;所述充气空间41a与所述轮轴313、所述轮架311内的中空结构的空间相连通,组成一环状气流腔体44;所述外管2的球囊部24前端口24a的为弹性材质的前端口24a;所述气撑弹性部件41能随所述充气装置43的充气,发生形变;在所述充气装置43未充气时,所述气撑弹性部件41未发生形变,处于收缩状态;在所述充气装置43通过所述第二充气管路42充气时,该气体进入所述环状气流腔体44内,上下两个行动滚轮312之间的两个所述气撑弹性部件41同时发生形变达到舒张状态,使上下两个行动滚轮312之间距离增大且使所述外管2的球囊部24前端口24a的口径扩大。需要说明的是,在插管过程中,气管内壁由于病理原因具有肿胀、炎症、囊肿等等因素形成狭窄,一方面可能对于可拆装支气管球囊导管装置的插管造成阻碍,无法深入,另一方面由于气管狭窄引起气体的输送量小,导致呼吸不畅,插管效果差的问题。且现有的气管插管装置前端头遇到狭窄处只能继续用力深入插管,无法对于当前狭窄处进行扩张,极易造成狭窄处的损伤。本实施例中,在球囊部24前端口24a处,外管2内且在内管1外侧之间的气体腔25内,设置两个气撑机构4,分别连接上下两端的行动滚轮312的相对应的轮架311上,从而形成一行动滚轮312、两边轮架311,中间两个用于连接的气撑机构4组成的方形的结构。并且其中,行动滚轮312内的轮轴313与轮架311均为中空结构,与气撑机构4内的充气空间41a连通,从而形成一方形的环状气流腔体44,该气体腔25为封闭结构,唯一进气口通过第二充气管路42连接在充气装置43上。充气装置43,可以为通过第二充气管路42连接的电动或手动的装置,例如手动的按压可回弹的充气气球,或者电控的充气电机等等。充气装置43通过第二充气管路42充气时,气体由第二充气管路42进入环状气体腔25内,从而使充气空间41a内充满气体形成压力,导致气撑弹性部件41发生形变而达到舒张状态,进而由于气撑弹性部件41舒张,引起气撑弹性部件41由原有的长度变大,从而使与其连接的上下两端的行动滚轮312之间的间距相对变大,同时外管2的前端口24a由于弹性扩张变大。本实施例通过扩大上下行动滚轮312之间的间距,从而可在插管过程中,遇到阻碍、狭窄或病变处,通过充气扩大行动滚轮312的间距,可在确保行动滚轮312接触狭窄处避免损伤的前提下扩张当前气管狭窄处的内径,使插管更加顺利,避免由于狭窄处内径过小导致插管失败或插管过程对于狭窄处内壁造成损伤;另一方面,球囊部24前端口24a处为弹性材质,能随气撑弹性部件41的舒张而发生形变,随之扩大口径,由于内管1和外管2之间的密封连接关系,内管1的前端口24a处也随之扩大,从而也进一步提高了气体的流通量,扩大了气体流通的空间。此外,在球囊部24前端口24a处可设置多组气撑机构4,以及对应的设置多组对应的防损伤插管机构3,并且每组气撑机构4包括两个单独的与上下两个行动滚轮312之间的轮架311连接的气撑弹性部件41,以及单独与该组气撑机构4连接的充气装置43,从而可按照插管处置人员的需求下进行分别充气,实现不同区域的气管内壁扩张操作。申请人声明,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和功能,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和功能,即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必须依赖上述详细结构和功能才能实施。所属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改进,对本实用新型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结构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