瘫痪病人下肢可调渐进式自动锻炼器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49125发布日期:2020-09-25 18:23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瘫痪病人下肢可调渐进式自动锻炼器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腿部瘫痪病人自主康复训练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瘫痪病人下肢可调渐进式自动锻炼器材。



背景技术:

瘫痪是神经、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疾病所致的运动功能减低或丧失疾病,长期卧床缺乏锻炼,又会使腿部病情加重,造成恶性循环。康复治疗是病、伤、残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在康复医生/治疗师的指导下,按运动处方进行定量锻炼,可以有效改善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状态,维持和改善组织器官的正常形态和功能,促进和加强机体的代偿功能,增强内脏器官功能状态,改善机体病理生理过程,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腿部有残疾的病人,往往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现有的病床往往不能使病人的腿部得到很好的训练,或者不具有自主运动功能,或者自主运动耗费体力太大,瘫痪病人本身行动不便,且精神受挫意志力不强,如果因自主运动消耗太多体力,会导致大部分患者放弃康复治疗。大部分患者都期望能够自主地进行下肢进行简单运动的装置,以便减轻陪护人员的负担。事实上,有很多患者因负担过大而放弃去医院或专业的康复机构进行康复治疗。目前,在我国普通家庭基本上是选择家人进行护理,并对患者的患肢进行被动运动的康复治疗,而瘫痪的病症是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是在对患者的下肢进行康复训练时,患者不能自主运动,陪护人员需要很大的体力才能完成,因此亟需一种高效的腿部瘫痪病人自主康复运动器械。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目前缺乏有效的腿部瘫痪病人自主康复运动器械,导致腿部瘫痪病人不能有效持续进行康复训练而影响自身健康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瘫痪病人下肢可调渐进式自动锻炼器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瘫痪病人下肢可调渐进式自动锻炼器材,包括矩形框支架和驱动机构,该矩形框支架的前端固定有交替驱动机构,交替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为竖向轴,安装有水平主轮,水平主轮上缠绕套装有水平往复带或链,同时在该矩形框支架的两侧纵梁上各设置有渐进式卡槽组,两侧渐进式卡槽组的对应卡槽内横向匹配套装有平移支撑轴,平移支撑轴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往复动滑轮,所述的水平往复带或链的两个末端分别连接有往复拉绳,两侧往复拉绳分别套装在对应的往复动滑轮的沟槽内,两侧往复拉绳绕过对应的往复动滑轮后其末端下垂部分固定连接腿套;设置有用于控制交替驱动机构正反转的按键或操纵杆。

在所述水平主轮外侧匹配套装有水平防护套,水平往复带或链缠绕套装于水平主轮后被水平防护套包围。

在所述往复动滑轮外侧匹配套装有滑轮防护套,套装在对应往复动滑轮上的往复拉绳被滑轮防护套包围。

所述的交替驱动机构为步进电机,或者为普通电机与减速器组合形成的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控制交替驱动机构对应电机正反转工作的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各按键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对应连接,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分别连接在接收到相应交替驱动机构的控制端,控制器在接收到相应按键命令后,发出对应的控制信号用于驱动,采用控制器还通过记忆上一步骤的移动幅度并通过记忆按键实现对上一步骤运动幅度的自动重复运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控制实现瘫痪病人双腿交错升降运动,实现两腿在一定高度基础上交错升降运动和在不同高度基础上的交错升降运动。

本实用新型实现瘫痪病人双腿交错升降运动的过程:通过水平主轮的往复运动,带动水平往复带或链的往复运动,进而带动横向往复拉绳段及竖向往复拉绳段的往复运动,即将腿套与病人双腿分别套装后,能够使病人两腿交替升降运动,实现对病人双腿交替升降运动功能。在该过程中,平移支撑轴被约束在某一位置,所以往复动滑轮一和往复动滑轮二是在原位置实现横向往复拉绳段和竖向往复拉绳段的往复导向作用。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病人家属对平移支撑轴进行调节,使其位于合适的卡槽内。通过对平移支撑轴的调节能够改变吊环高度,从而适用于不同病人,以及在同一病人不同康复周期进行渐进式增加强度的训练,甚至在同一天内的训练初期、中期和末期进行不同强度的调节。该调节方式简单方便,不需要反复改变往复绳的长度,只需要平移一下平移支撑轴即可实现。

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瘫痪病人双腿的各种程度锻炼,对于同一病人来说,通过腿套对脚踝部位的牵引、对小腿肚部位牵引,对大腿部位牵引的高度是不同的,所以在将平移支撑轴向前移动时,会导致腿套自动下落以适应病人腿部不同部位的高度提升。其操控简单,能由病人自主控制完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配合合理,成本较低,实用性强,容易被广大腿部瘫痪病人和家属接受,经济效益显著,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升降驱动机构控制健身运动过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控制器连接框图。

图4是与图3配合的控制面板正面按键示意图。

图中标号:1为矩形框支架,11为末端横梁,12为两侧纵梁,13为下辅架,21为交替驱动机构,22为水平主轮,23为水平往复带或链,24a为横向往复拉绳段,24b为竖向往复拉绳段,25为腿套,26为平移支撑轴,27a为往复动滑轮一,27b为往复动滑轮二,28为渐进式卡槽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适用于瘫痪病人下肢可调渐进式自动锻炼器材,该器材如图1所示,是在一个矩形框支架1的基础上增加驱动机构和控制部分来实现的。具体地,该矩形框支架1包括四周各支腿,上部和中部分别有横梁和纵梁。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矩形框支架1前端的下方设置了下辅架13用于固定安装交替驱动机构21。

如图1中,矩形框支架1的前端的下辅架13内固定有交替驱动机构21,该交替驱动机构21为步进电机,或者为普通电机与减速器组合形成的驱动机构,通过控制面板(独立的操作面板或遥控器)对该驱动机构进行控制。交替驱动机构21的输出轴为竖向轴,安装有水平主轮22。

水平主轮22(为带轮或链轮)上缠绕套装有水平往复带(带齿带)或链(链条)。为防止该水平往复带或链23从水平主轮22上脱落,又在水平主轮22外侧匹配套装有水平防护套,水平往复带或链23缠绕套装于水平主轮22后被水平防护套包围。水平防护套为弧形槽状,可以固定在矩形框支架1或下辅架13上。

同时,在矩形框支架1的两侧纵梁12上各设置有渐进式卡槽组28,如图1所示是在矩形框支架1两侧纵梁12后侧上部一段位置,该段位于腿部上方。两侧渐进式卡槽组的对应卡槽内横向匹配套装有平移支撑轴26,平移支撑轴26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往复动滑轮。

在上述的平移支撑轴26两侧对称安装有两个往复动动滑轮。水平往复带或链23的两个末端分别连接有往复拉绳后,两侧往复拉绳分别套装在对应的往复动滑轮的沟槽内。两侧往复拉绳绕过对应的往复动滑轮后其末端下垂部分固定连接腿套25,腿套25为环状,可以伸缩调节以便于改变腿套的大小以适应不同病人使用,对于同一病人来说,腿套以大腿部位相适应即可,无需反复调整。但对于横向往复拉绳段24a和竖向往复拉绳段24b中部也设置长度可调整的部件,例如类似于背包带的收放结构,这种调整是针对使用者的初期一次性调整即可,使用过程可以微调以达到最佳长度,使用过程中主要依靠改变平移支撑轴26的位置来改变运动强度,基本不用考虑横向往复拉绳段24a和竖向往复拉绳段24b的长度问题。为防止该出往复拉绳(横向往复拉绳段24a和竖向往复拉绳34段24b)从水平主轮22上脱落,又在往复动滑轮外侧匹配套装有滑轮防护套,套装在对应往复动滑轮上的往复拉绳被滑轮防护套包围。

通过以上结构方案,控制水平主轮22的往复运动能够带动水平往复带或链23的往复运动,进而带动横向往复拉绳段24a及竖向往复拉绳34段24b的往复运动,即将腿套25与病人双腿分别套装后,能够使病人两腿交替升降运动,实现对病人双腿交替升降运动功能。在该过程中,平移支撑轴2626被约束在某一位置,所以往复动滑轮一27a和往复动滑轮二27b是在原位置实现横向往复拉绳段24a和竖向往复拉绳段24b的往复导向作用,如图2所示,腿套横移程度决定了其被提升程度,通过横向改变平移支撑轴26位置能够改变腿套每次交替提升的高度,有时候需要将病人前后移动以适应该运动器械,但大部分时间不需要移动病人,其原因是对于同一病人来说,通过腿套对脚踝部位的牵引、对小腿肚部位牵引,对大腿部位牵引的高度是不同的,所以在将平移支撑轴26向前移动时,会导致腿套自动下落以适应病人腿部不同部位的高度提升。

本实施例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控制器连接方式,并通过如图4所示的控制面板向控制器发送操控命令,该控制器实现方式简单,可以通过单片机就能完成由按键到控制电机工作的功能。各按键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对应连接,控制器的控制输出端分别连接在接收到相应交替驱动机构21的控制端,控制器在接收到相应按键命令后,发出对应的控制信号用于驱动对应电机正反转工作,采用控制器还可以通过记忆上一步骤的移动幅度并通过记忆按键实现对上一步骤运动幅度的自动重复运动。由于控制电路很简单,所以本实施例甚至不通过控制器也能实现其健身运动的操控功能,即通过控制面板分别操控两个电机的正反转和停止,以及可以通过遥控杆操作。

本实施例不仅可以通过病人家属对平移支撑轴26进行调节,使其位于合适的卡槽内。通过对平移支撑轴26的调节能够改变吊环高度,从而适用于不同病人,以及在同一病人不同康复周期进行渐进式增加强度的训练,甚至在同一天内的训练初期、中期和末期进行不同强度的调节。该调节方式简单方便,不需要反复改变往复绳的长度,只需要平移一下平移支撑轴26即可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