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腔内皮瓣多功能支撑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8339发布日期:2020-09-11 22:41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口腔内皮瓣多功能支撑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口腔内皮瓣多功能支撑引流器。



背景技术:

部分口腔手术后,会在口腔安置引流装置,口内引流条、自制口内纱布枕头填塞、吸唾器等技术运用于外科手术中及术后护理中,以避免积血积液及咬伤皮瓣等;口内引流条,创腔引流管,及口内寸垫等只能解决单方面问题,同时因材质留置方法和时间原因会造成患者更多不适感,口内自制纱球脱落甚至可造成病人呼吸道阻塞甚至质疑等并发症。不但影响呼吸道通畅和皮瓣的观察,还可能增加感染机会,继发皮瓣坏死,皮瓣肿胀期病人口腔活动等都可能咬伤皮瓣,造成皮瓣缺血坏死,故其存在功能单一、留置困难、咬合时易移位、脱落危险性高、病人不适感强、不易管理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口腔内皮瓣多功能支撑引流器及其使用方法,可根据皮瓣不同位置形状改变调整位置、形状,咬合、清洗、更换方便,可在术后皮瓣存活恢复生长长期内适用,同时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口腔内皮瓣多功能支撑引流器,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内具有引流通道,所述引流通道内穿设有钢丝,所述引流管由两层结构组成,包括聚氯乙烯内层和包裹在聚氯乙烯内层外侧的硅胶层,所述引流管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连接,其连接后呈“y”字型;所述第三管道靠近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一端设有咬合块,所述第三管道的另一端设有连接负压装置的连接件;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侧壁上设有沿其周向均匀分布的引流孔,所述引流孔与所述引流通道连通。

使用时,根据患者皮瓣及牙齿形状,将引流器调整为相应形状,将引流器放置于口腔内肿胀皮瓣的对侧,使肿胀皮瓣与牙齿咬合面之间保持距离,避免咬伤新植皮瓣,第一管道放置于一头牙齿内部,第二管道放置于同一头牙齿与脸颊部之间,引流孔位于口腔内低水平位,有利于口内血水分泌物引流,咬合块置于患者上下牙齿之间;若脸颊部肿胀严重,分泌物多,则将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分别放置于牙齿外侧面的低凹处,长直管的端部外接负压引流装置,在血水分泌物较多时可方便吸引。

本实用新型设计所述引流管由两层结构组成,包括聚氯乙烯内层和包裹在聚氯乙烯内层外侧的硅胶层,聚氯乙烯质地稍硬,结合钢丝可根据不同口内皮瓣位置结构塑形,适当变换位置;可通过放置位置引流吸引出口腔内的渗血渗液,还可以通过咬合口腔皮瓣支撑多功能引流器避免咬伤皮瓣,防止皮瓣缺血坏死,可提高皮瓣存活率,因其可塑行强,可根据皮瓣不同位置形状改变调整位置、形状,且具有咬合,清洗、更换方便等特点,可在术后皮瓣存活恢复生长长期内适用,同时提高病人的舒适度;而对于口腔较轻症病人(单纯拔牙、正畸等),口腔内皮瓣多功能支撑引流器不仅能吸除口内分泌物,同时咬合舒适度高、位置固定不易脱落。

优选的,所述引流管的直径为6.2±0.2mm,所述引流通道的直径为5.2±0.2mm,所述钢丝的直径为1±0.2mm。

优选的,所述钢丝为不锈钢材质。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的远离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呈球缺形。

优选的,所述第三管道的长度为100±0.2mm,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长度均为50±0.2mm。

优选的,所述引流孔为圆形或圆台形中任意一种。

优选的,所述引流孔分布在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上的长度为14±0.2mm。

优选的,所述咬合块为25mm×20mm×20mm的矩形块,所述咬合块的一对相对侧面上均设有牙齿放置槽。

优选的,所述咬合块为医用硅胶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计所述引流管由两层结构组成,包括聚氯乙烯内层和包裹在聚氯乙烯内层外侧的硅胶层,聚氯乙烯质地稍硬,结合钢丝可根据不同口内皮瓣位置结构塑形,适当变换位置;可通过放置位置引流吸引出口腔内的渗血渗液,还可以通过咬合口腔皮瓣支撑多功能引流器避免咬伤皮瓣,防止皮瓣缺血坏死,可提高皮瓣存活率,因其可塑行强,可根据皮瓣不同位置形状改变调整位置、形状,且具有咬合,清洗、更换方便等特点,可在术后皮瓣存活恢复生长长期内适用,同时提高病人的舒适度;而对于口腔较轻症病人(单纯拔牙、正畸等),口腔内皮瓣多功能支撑引流器不仅能吸除口内分泌物,同时咬合舒适度高、位置固定不易脱落;

(2)所述引流管的直径为6.2±0.2mm,所述引流通道的直径为5.2±0.2mm,便于渗血渗液的流出,所述钢丝的直径为1±0.2mm,不会堵塞引流通道;

(3)所述钢丝为不锈钢材质,不锈钢钢丝不易生锈,使用寿命长,且不会产生有害物质;

(4)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的远离所述第三管道的一端呈球缺形,头端圆滑避免划伤皮瓣口内黏膜;

(5)所述第三管道的长度为100±0.2mm,便于外接负压引流装置,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的长度均为50±0.2mm,适配于患者口腔,避免过长引起患者不适;

(6)所述引流孔为圆形或圆台形中任意一种,便于吸引;

(7)所述引流孔分布在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上的长度为14±0.2mm,避免过长导致血液外流;

(8)所述咬合块为25mm×20mm×20mm的矩形块,所述咬合块的一对相对侧面上均设有牙齿放置槽,尺寸适于患者口腔大小,牙齿放置槽便于患者咬合;

(9)所述咬合块为医用硅胶材料,无毒、安全,不易移位、方便咬合、适用不同牙齿形状的病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引流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直流管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咬合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引流管,101-聚氯乙烯层,102-硅胶层,2-引流通道,3-钢丝,4-第一管道,5-第二管道,6-第三管道,7-咬合块,8-连接件,9-引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口腔内皮瓣多功能支撑引流器,包括引流管1,所述引流管1内具有引流通道2,所述引流通道2内穿设有钢丝3,所述引流管1由两层结构组成,包括聚氯乙烯内层和包裹在聚氯乙烯内层外侧的硅胶层102,所述引流管1包括第一管道4、第二管道5和第三管道6,所述第一管道4和第二管道5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道6的一端连接,其连接后呈“y”字型;所述第三管道6靠近第一管道4和第二管道5的一端设有咬合块7,所述第三管道6的另一端设有连接负压装置的连接件8;所述第一管道4和第二管道5的侧壁上设有沿其周向均匀分布的引流孔9,所述引流孔9与所述引流通道2连通。

使用时,根据患者皮瓣及牙齿形状,将引流器调整为相应形状,将引流器放置于口腔内肿胀皮瓣的对侧,使肿胀皮瓣与牙齿咬合面之间保持距离,避免咬伤新植皮瓣,第一管道4放置于一头牙齿内部,第二管道5放置于同一头牙齿与脸颊部之间,引流孔9位于口腔内低水平位,有利于口内血水分泌物引流,咬合块7置于患者上下牙齿之间;若脸颊部肿胀严重,分泌物多,则将第一管道4和第二管道5分别放置于牙齿外侧面的低凹处,长直管的端部外接负压引流装置,在血水分泌物较多时可方便吸引。

本实用新型设计可通过放置位置引流吸引出口腔内的渗血渗液,还可以通过咬合口腔皮瓣支撑多功能引流器避免咬伤皮瓣,防止皮瓣缺血坏死,可提高皮瓣存活率,因其可塑行强,可根据皮瓣不同位置形状改变调整位置、形状,且具有咬合,清洗、更换方便等特点,可在术后皮瓣存活恢复生长长期内适用,同时提高病人的舒适度;而对于口腔较轻症病人(单纯拔牙、正畸等),口腔内皮瓣多功能支撑引流器不仅能吸除口内分泌物,同时咬合舒适度高、位置固定不易脱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管1的直径为6.2±0.2mm,所述引流通道2的直径为5.2±0.2mm,便于渗血渗液的流出,所述钢丝3的直径为1±0.2mm,不会堵塞引流通道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丝3为不锈钢材质,不锈钢钢丝3不易生锈,使用寿命长,且不会产生有害物质。

实施例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管道4和所述第二管道5的远离所述第三管道6的一端呈球缺形,头端圆滑避免划伤皮瓣口内黏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管道6的长度为100±0.2mm,便于外接负压引流装置,所述第一管道4和第二管道5的长度均为50±0.2mm,适配于患者口腔,避免过长引起患者不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引流孔9为圆形或圆台形中任意一种,便于吸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流孔9分布在所述第一管道4和所述第二管道5上的长度为14±0.2mm,避免过长导致血液外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咬合块7为25mm×20mm×20mm的矩形块,所述咬合块7的一对相对侧面上均设有牙齿放置槽,尺寸适于患者口腔大小,牙齿放置槽便于患者咬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咬合块7为医用硅胶材料,无毒、安全,不易移位、方便咬合、适用不同牙齿形状的病人。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