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用夹板安装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2250发布日期:2020-09-29 09:28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用夹板安装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用夹板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骨科用夹板安装紧固装置。



背景技术:

骨科是各大医院最常见的科室之一,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这一系统的正常形态与功能。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更,骨科伤病谱有了明显的变化,例如,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小儿麻痹症等疾病明显减少,交通事故引起的创伤明显增多。骨科伤病谱的变化,这就需要骨科与时俱进了。

为了便于断骨的生长,需要用夹板将伤处固定住。操作人员用固定带穿过夹板,使夹板与伤者伤处位置固定。但是现有的夹板紧固装置,只是固定带穿过夹板,是夹板敷衍的放置在伤者伤处表面,但是夹板位置不易固定,夹板易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骨科用夹板安装紧固装置,具有提高夹板由于固定带之间牢固强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骨科用夹板安装紧固装置,包括夹板,夹板的一侧开设有若干第一通孔,若干所述第一通孔沿着所述夹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每个所述第一通孔内部均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固定块及两个螺杆,两个所述固定块沿着所述夹板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夹板的顶部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内部,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二通孔螺纹连接,所述螺杆与所述固定块位置相对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带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操作人员旋转螺杆,螺杆沿着第二通孔的中心轴所在直线方向运动。螺杆朝着固定块的方向运动,螺杆与固定块将固定带固定在螺杆与固定块之间。至此将夹板与固定带固定连接在一起。增强了固定带与夹板之间的牢固强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通孔内壁底部中心处设置有球形块,所述夹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部的一端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与所述球形块的外形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球形块上到第一通孔内壁底部的最大垂直距离是固定块顶部到第一通孔内壁底部距离的1.3倍。固定带穿过螺杆与固定块及球形块与弧形板之间。固定带在第一通孔内部形成一段波段线的形状,提高了固定带与夹板之间的联系程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夹板的顶部开设有若干个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内部穿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外周面缠绕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内壁顶部相固定,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滑动杆的外周面相固定,所述第一通孔内壁底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滑动杆的数量与位置相对应,所述滑动杆分别位于所述球形块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滑动杆的一端位于第一凹槽内部。当固定带位于第一通孔内部时,固定带被滑动杆带到第一凹槽内部,进一步使固定带与夹板固定程度。由于弹簧的弹性恢复力,当滑动杆不受外力工作时,滑动杆一直处于第一凹槽内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弧形板与所述球形块相贴合的一侧均设置有防滑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固定带位于球形块与弧形板之间,由于球形块与弧形板开设有防滑纹的一侧均与固定带固定。固定带在夹板上的位置不易变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螺杆及所述第二螺杆位于所述夹板外部的一端均固定有旋钮,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二螺杆均穿过所述夹板的同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钮方便操作人员轻松转动螺杆及第二螺杆。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若干所述螺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杆与固定块相接触时,橡胶块受到固定块与螺杆的工作作用力时,橡胶块挤压变形,增加了橡胶块与固定带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夹板远离所述旋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海绵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夹板与伤者皮肤贴合时,海绵层作为缓冲层。因夹板自身质地坚硬,避免夹板对伤者造成损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夹板、第一通孔、固定块及螺杆等,使夹板与固定带牢固固定在一起。

2.通过第二螺杆、弧形板、球形块、滑动杆、弹簧及第一凹槽等,进一步的加强了夹板与夹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夹板;11、第一通孔;2、固定组件;21、固定块;22、螺杆;12、第二通孔;3、球形块;13、第三通孔;31、第二螺杆;32、弧形板;14、第四通孔;4、滑动杆;41、弹簧;42、第一凹槽;5、防滑纹;6、旋钮;7、橡胶垫;8、海绵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参照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骨科用夹板1安装紧固装置,包括夹板1,夹板1的一侧开设有三个第一通孔11,三个第一通孔11均沿着夹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三根固定带分别穿过三个第一通孔11。为了使夹板1与固定带固定在一起,第一通孔11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组件2。

参照图3,固定组件2包括两个固定块21及两个螺杆22,两个固定块21沿着第一通孔11的宽度方向设置,且固定块21的一侧与夹板1的一侧相平齐。夹板1的顶部开设有六个第二通孔12,螺杆22穿设在第二通孔12内部,螺杆22与第二通孔12螺纹连接。螺杆22与固定块21的位置相对应。当固定块21穿过第一通孔11内部时,螺杆22边转动边沿着第二通孔12所在直线方向运动,螺杆22与固定块21将固定带固定在第一通孔11内部。为了进一步加强螺杆22及固定块21对固定带的牢固强度。螺杆22位于第一通孔11内部的一端胶水粘接有橡胶块。当橡胶块受到螺杆22与固定块21的共同挤压,橡胶块开始变形,使橡胶块与固定带之间的摩擦力增大。

参照图3,为了进一步增强固定带与夹板1之间的牢固程度,第一通孔11内壁底部中心处胶水粘接有球形块3。夹板1的顶部开设有三个第三通孔13,第三通孔13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31,第二螺杆31位于第一通孔11内部的一端胶水粘接有弧形板32,且弧形板32与球形块3的部分外形相适配。当第二螺杆31转动时,第二螺杆31带动弧形板32朝向第一通孔11内部方向运动。固定带位于弧形板32与球形块3之间。弧形板32与球形块3相贴合的一侧加工有防滑纹5。弧形板32与球形块3加强了固定带与夹板1之间的连接牢固程度。螺杆22与固定块21及弧形板32与球形块3之间共同配合,球形块3上到第一通孔11内壁底部的最大垂直距离是固定块21顶部到第一通孔11内壁底部距离的1.3倍。固定带在第一通孔11内部形成一端波段线的形状,提高了固定带与夹板1之间的牢固程度。

参照图3,为了方便操作人员轻松转动螺杆22及第二螺杆31,螺杆22与第二螺杆31位于夹板1外部的一端胶水粘接有旋钮6。

参照图3,夹板1的顶部开设有六个第四通孔14,第四通孔14内部穿设有滑动杆4,滑动杆4的外周面缠绕有弹簧41。每个第一通孔11内壁底部开设有两个第一凹槽42。弹簧41处于自然状态时,滑动杆4的一端位于第一凹槽42内部。且在一个第一通孔11内部时,两个滑动杆4分别位于球形块3的两侧。由于弹簧41的弹性恢复力,固定带位于滑动杆4与第一通孔11内壁底部之间,且滑动杆4将固定带部分带入第一凹槽42内部。

参照图3,固定块21、螺杆22;第一凹槽42及滑动杆4;球形块3与弧形板32共同作用下,固定带位于第一通孔11内部形成两端波浪线,使固定带与夹板1的连接程度更加紧密。

参照图3,当夹板1与伤者皮肤贴合时,因夹板1自身质地坚硬,避免夹板1对伤者造成损伤。夹板1远离所述旋钮6的一侧胶水粘接有海绵层8。

特别说明的是,第一通孔11内部设置有两个固定块21、两个螺杆22、两个滑动杆4、两个第一凹槽42。一个第二螺杆31、一个弧形板32及一个球形块3。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根据伤者伤处的体形大小,选择数量适当的夹板1,操作人员将固定带穿过第一通孔11。

首先操作人员拉动滑动杆4,使弹簧41处于压缩状态,固定带穿过滑动杆4与第一通孔11内壁底部之间。接着操作人员松开滑动杆4,在弹簧41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弹簧41带动滑动杆4运动,滑动杆4将固定带部分带入第一凹槽42内部。

操作人员转动螺杆22,螺杆22边旋转边沿着第二通孔12所在直线方向运动,螺杆22与固定块21夹住固定带。接着操作人员接着转动旋钮6,旋钮6带动第二螺杆31转动,第二螺杆31带动弧形板32运动,由于弧形板32与球形块3部分外形相适配,所以无论第二螺杆31怎么转动,弧形板32始终与球形块3相适配。

当固定带与夹板1紧固连接在一起,操作人员将固定带绑在伤者的断骨处。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