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肾脏泌尿科病患尿样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43724发布日期:2020-08-21 15:25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肾脏泌尿科病患尿样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肾脏泌尿科病患尿样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医院尿检都是使用无盖的敞口小杯子收集尿样,由于该杯子开口小,不符合女性身体构造,尿液非常容易倾洒出来,而且检测人员还得把尿样转移至试管内,转移时只能倾倒进试管内,很容易洒出来,流得到处都是,造成污染。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肾脏泌尿科病患尿样采集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收集和方便把尿样转移到试管内的肾脏泌尿科病患尿样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肾脏泌尿科病患尿样采集装置包括:入尿口;储尿筒,所述储尿筒固定于所述入尿口的底端,且所述储尿筒与所述入尿口连通;转换结构,所述转换结构安装于所述储尿筒的底端内部,所述转换结构包括卡槽、防漏圈、限位块、弹性转轴引流柱和弹簧,所述卡槽设于所述储尿筒的底端内部,所述防漏圈滑动连接于所述储尿筒的底端内部,所述引流柱固定于所述储尿筒的底端内部,且所述防漏圈的内壁与所述引流柱的底端侧壁之间滑动连接,两个所述限位块通过所述弹性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引流柱的内部,且所述限位块穿过所述防漏圈的侧壁且与之抵触,所述弹簧套合于所述防漏圈的外壁;试管,所述试管与所述卡槽之间卡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入尿口的切面呈圆弧形结构,且所述入尿口的顶上有弧形遮挡。

优选的,所述储尿筒为透明的玻璃制成。

优选的,所述引流柱呈倒置的漏斗形结构,且所述引流柱底端的直径等于所述防漏圈的内径。

优选的,所述弹簧的顶端抵触所述卡槽的顶端,所述弹簧的底端抵触所述防漏圈的底端。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肾脏泌尿科病患尿样采集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肾脏泌尿科病患尿样采集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入尿口针对被检测患者采集尿液时常遇到的问题而特殊设计,尿液进去既不会四处溅射,所述储尿筒装满之后也不会溢出来,切实有效的解决了尿液溅射等问题,而且在转移尿样时也很方便快速,大大加快了操作时间和降低了漏液的风险,只需要将所述试管口插入所述卡槽内,所述试管的顶端抵触所述防漏圈,所述试管的内壁套住所述防漏圈的外壁,而且,所述试管口在插入所述卡槽内的同时会挤压所述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绕所述弹性转轴转动,转进所述引流柱内部,原本被所述限位块固定住的所述防漏圈此时可以自由滑动,轻轻推动所述试管,所述试管推动所述防漏圈在所述储尿筒内部滑动,所述防漏圈挤压所述弹簧,由于所述引流柱上小下大,所述防漏圈上移,会使所述引流柱与试管内部连通,所述储尿筒内的尿样会顺着所述引流柱与所述防漏圈之间的缺口流进所述试管内部,所述试管装满之后,停止推动所述试管,所述弹簧会推动所述防漏圈向下滑动,所述防漏圈慢慢与所述引流柱的底端接触,之后将缺口封住,所述储尿筒内的尿样会停止流出,然后所述试管滑出所述卡槽时,即所述试管内壁不再抵触所述限位块时,所述限位块在所述弹性转轴的作用下再次回弹,穿过所述防漏圈底端的孔,限制住所述防漏圈的移动,至此整个操作结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肾脏泌尿科病患尿样采集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储尿筒的底端的仰视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号:1、入尿口,2、储尿筒,3、试管,4、转换结构,41、卡槽,42、防漏圈,43、限位块,44、弹性转轴,45、引流柱,4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肾脏泌尿科病患尿样采集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储尿筒的底端的仰视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局部放大图。肾脏泌尿科病患尿样采集装置包括:入尿口1;储尿筒2,所述储尿筒2固定于所述入尿口1的底端,且所述储尿筒2与所述入尿口1连通;转换结构4,所述转换结构4安装于所述储尿筒2的底端内部,所述转换结构4包括卡槽41、防漏圈42、限位块43、弹性转轴44引流柱45和弹簧46,所述卡槽41设于所述储尿筒2的底端内部,所述防漏圈42滑动连接于所述储尿筒2的底端内部,所述引流柱45固定于所述储尿筒2的底端内部,且所述防漏圈42的内壁与所述引流柱45的底端侧壁之间滑动连接,两个所述限位块43通过所述弹性转轴44转动连接于所述引流柱45的内部,且所述限位块43穿过所述防漏圈42的侧壁且与之抵触,所述弹簧46套合于所述防漏圈42的外壁;试管3,所述试管3与所述卡槽41之间卡合连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2所示,所述入尿口1的切面呈圆弧形结构,且所述入尿口1的顶上有弧形遮挡,可有效防止收集尿液时,尿液溅出来,或者避免尿液装满后溢出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所示,所述储尿筒2为透明的玻璃制成,为了检测人员转移尿样时方便观察剩余尿液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引流柱45呈倒置的漏斗形结构,为了引导尿样流出;且所述引流柱45底端的直径等于所述防漏圈42的内径,所述防漏圈42与所述引流柱45之间没有缝隙,尿样就不会流出。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弹簧46的顶端抵触所述卡槽41的顶端,所述弹簧46的底端抵触所述防漏圈42的底端,为了固定住所述弹簧46,让其不能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肾脏泌尿科病患尿样采集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患者对准所述入尿口1,尿液通过所述入尿口1进入到所述储尿筒2,待通过观察所述入尿口1与所述储尿筒2之间有尿液溢出,此时完成尿液采集,将保存好的尿样送给检测人员,检测人员需要将所述储尿筒2内的尿样转移至试管3内时,只需要将所述试管3口插入所述卡槽41内,所述试管3的顶端抵触所述防漏圈42,所述试管3的内壁套住所述防漏圈42的外壁,而且,所述试管3口在插入所述卡槽41内的同时会挤压所述限位块43,所述限位块43绕所述弹性转轴44转动,转进所述引流柱45内部,原本被所述限位块43固定住的所述防漏圈42此时可以自由滑动,轻轻推动所述试管3,所述试管3推动所述防漏圈42在所述储尿筒2内部滑动,所述防漏圈42挤压所述弹簧46,由于所述引流柱45上小下大,所述防漏圈42上移,会使所述引流柱45与试管3内部连通,所述储尿筒2内的尿样会顺着所述引流柱45与所述防漏圈42之间的缺口流进所述试管3内部,所述试管3装满之后,停止推动所述试管3,所述弹簧46会推动所述防漏圈42向下滑动,所述防漏圈42慢慢与所述引流柱45的底端接触,之后将缺口封住,所述储尿筒2内的尿样会停止流出,然后所述试管3滑出所述卡槽41时,即所述试管3内壁不再抵触所述限位块43时,所述限位块43在所述弹性转轴44的作用下再次回弹,穿过所述防漏圈42底端的孔,限制住所述防漏圈42的移动,至此整个操作结束。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肾脏泌尿科病患尿样采集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肾脏泌尿科病患尿样采集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入尿口1针对被检测患者采集尿液时常遇到的问题而特殊设计,尿液进去既不会四处溅射,所述储尿筒2装满之后也不会溢出来,切实有效的解决了尿液溅射等问题,而且在转移尿样时也很方便快速,大大加快了操作时间和降低了漏液的风险,只需要将所述试管3口插入所述卡槽41内,所述试管3的顶端抵触所述防漏圈42,所述试管3的内壁套住所述防漏圈42的外壁,而且,所述试管3口在插入所述卡槽41内的同时会挤压所述限位块43,所述限位块43绕所述弹性转轴44转动,转进所述引流柱45内部,原本被所述限位块43固定住的所述防漏圈42此时可以自由滑动,轻轻推动所述试管3,所述试管3推动所述防漏圈42在所述储尿筒2内部滑动,所述防漏圈42挤压所述弹簧46,由于所述引流柱45上小下大,所述防漏圈42上移,会使所述引流柱45与试管3内部连通,所述储尿筒2内的尿样会顺着所述引流柱45与所述防漏圈42之间的缺口流进所述试管3内部,所述试管3装满之后,停止推动所述试管3,所述弹簧46会推动所述防漏圈42向下滑动,所述防漏圈42慢慢与所述引流柱45的底端接触,之后将缺口封住,所述储尿筒2内的尿样会停止流出,然后所述试管3滑出所述卡槽41时,即所述试管3内壁不再抵触所述限位块43时,所述限位块43在所述弹性转轴44的作用下再次回弹,穿过所述防漏圈42底端的孔,限制住所述防漏圈42的移动,至此整个操作结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