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硬化的纯中草药药粉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58948发布日期:2020-05-15 17:47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肝硬化的纯中草药药粉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治疗肝硬化的纯中草药药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肝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病因复杂,发展快,表现于全身各个部分,尤其是肝功能损伤,门脉高压、脾大、腹水、贫血、甲胎蛋白升高等不同的症状,并引起各种并发症,严重者难以忍受,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正确方式、工作经济带来的极大影响,及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为解决病人的痛苦和造成的伤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肝硬化的纯中草药药粉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肝硬化的纯中草药药粉及其制备方法,按照重量的配比,具体包括以下原料:

三七2-6份、黄氏4-9份、丹参1-5份、潞党2-7份、茯苓1-4份、柴胡2-5份、虎杖2-6份、法半夏1-4份、炒牵牛籽1-5份、丹皮1-5份、白芍1-5份、川穹1-6份、甘草1-5份、茵成3-7份。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上述原料按照重量比例称取后,进行烘干;

步骤二:将烘干后的原料分别进行粉碎后在进行混合;

步骤三:过50-150目网筛后进行消毒;

步骤四:最后进行分装。

进一步的,三七2-5份、黄氏4-8份、丹参2-4份、潞党3-7份、茯苓2-4份、柴胡3-5份、虎杖3-6份、法半夏1-4份、炒牵牛籽1-5份、丹皮2-5份、白芍2-5份、川穹2-6份、甘草2-7份、茵成4-7份。

进一步的,三七3-5份、黄氏5-8份、丹参2-4份、潞党3-6份、茯苓2-3份、柴胡3-4份、虎杖3-5份、法半夏1-3份、炒牵牛籽1-3份、丹皮2-4份、白芍2-4份、川穹2-5份、甘草2-4份、茵成4-6份。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过70-120目网筛。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整体的配方原料易得,制作方法简单,对益气健脾、化瘀消积、清热利水,食欲不振、恶心便溏、疲倦乏力、纳呆腹胀、尿少浮肿、出血倾向及贫血、皮肤黄染、肝掌、面色黝黑灰暗等症状疗效显著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中为30例代偿期肝硬化病人治疗前后的症状比较;

图2为30例代偿期肝硬化病人的临床体征改变。

图3为30例代偿期肝硬化病人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图4为20例失代偿肝硬化病人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

图5为20列失代偿肝硬化病人治疗前后的体征改变;

图6为20例失代偿肝硬化病人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

图7为30例肝硬化病人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表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治疗肝硬化的纯中草药药粉及其制备方法,按照重量的配比,具体包括以下原料:

三七3份、黄氏5份、丹参2份、潞党3份、茯苓2份、柴胡3份、虎杖3份、法半夏1份、炒牵牛籽1份、丹皮2份、白芍2份、川穹2份、甘草2份、茵成4份。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上述原料按照重量比例称取后,进行烘干;

步骤二:将烘干后的原料分别进行粉碎后在进行混合;

步骤三:过50-150目网筛后进行消毒;

步骤四:最后进行分装。

实施例2:一种治疗肝硬化的纯中草药药粉及其制备方法,按照重量的配比,具体包括以下原料:

三七3-5份、黄氏5-8份、丹参2-4份、潞党3-6份、茯苓2-3份、柴胡3-4份、虎杖3-5份、法半夏1-3份、炒牵牛籽1-3份、丹皮2-4份、白芍2-4份、川穹2-5份、甘草2-4份、茵成4-6份。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上述原料按照重量比例称取后,进行烘干;

步骤二:将烘干后的原料分别进行粉碎后在进行混合;

步骤三:过100目网筛后进行消毒;

步骤四:最后进行分装。

使用方法:通过制备的药粉,使用温开水送服(饭前),一日三次。

本发明的药粉经过申请人近30年的临床使用,经过多加医院临床观察,服用病人几万例,曾经荣获程度军区卫生部、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批文,对恢复肝功、降低门脉血压,缩小脾脏,消除腹水等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

从2019年4月份以来,门诊、病房共观察肝硬化患者50例,其中代偿期30例,失代偿者20例,现将资料根据图1-图7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50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10例,年龄40-60岁,平均年龄47.1岁,代偿期30例中门诊20例,病房10例,失代偿20例中,门诊5例,病房10例。

总结:30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症状缓解率为100%,体征好转率为93.2%,肝功等复常率高达100%,余项好转率达85.5%;

20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中,症状缓解率达98.2%,体征好转率达81.2%,肝功中胆红素代谢、蛋白合成、酶的释放等指标均复常,余项好转率80%。

通常,肝硬化患者,由于肝内限位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肝窦受压,肝窦内压升高等诸多因素,导致门脉高压,进而引起肝淤血,缺氧等微循环障碍,致肝细胞功能降低,本发明采用活血化瘀、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肠蠕动,减少毒素吸收,从而降低门脉压力,促进肝细胞功能的恢复。其中症状缓解率达到100%,余项好转率达到80-85%。

(一)临床资料:参照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肝硬化的静脉高压症象,二维超声、彩多显像、肝硬化分级,具有可比性的30例门诊患者为对象。-周前使用其他药物者包括利尿等,均末被列入观察对象。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6例,男22例,女2例,年龄29-47岁,酒精性肝硬化2例,男性,年龄31-42岁,血吸虫性肝硬化2例,男性,年龄28-39岁。(二)辅助检查:被检查者除血常规、血生化外、用二维、彩多探测肝脾腹水的静脉(dpvmm)睥静脉内径(dspvmm)、脾厚度(tspmm),睥静脉血流速度(vspvm/s)、血流量(qspvm/分)。(三)用药方法:患者-般饮食、低盐,基础药维生素类、肌苷。黄七化瘀丸甲1丸(10克)每日三次,餐前服。三月后复查。

临床治疗:症状好转,精神状态基本正常,腹水消退,腹围缩小,肝功基本恢复,超声显示尚好。好转:症状改善,腹水减少,腹围缩小,肝功改善,超声显示好转。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肝功超声显示无改变。

中医认为:腹水属“积聚”(早期)“膨胀”(晚期)范畴,该症系由肝郁气滞、脾胃虚寒、水湿内停所致。黄七化瘀丸以活血化系、疏肝理气、燥湿去寒为治疗原则,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药理研制而成的中药丸剂。经临床观察与动物实验表明,该药具有改善细胞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修复、肝功能改善、所含酶活性降低,提高血浆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纠正a/c倒置,使腹水消退等作用。病理切片证实,动物肝组织浆羟脯氨基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抑制胶原蛋白合成及纤维化形成。

该药降低门静脉高压,使上消化道出血减少,腹水消退,疗效显著。我部经二维超声、彩多探测:患者的牌静脉背面探头的兰色血流,其增大的门牌静脉血管内径、血液流量、血流速度、脾大、门静脉后向阻力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0。

以上均提示,该药治疗肝硬化、降低门静脉高压,疗效确切可靠,治疗方便,且未见毒付作用,亦为患者接受的新的一代成品中药。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