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鼠核磁共振检查的体位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57832发布日期:2020-05-15 17:37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大鼠核磁共振检查的体位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动物实验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鼠核磁共振检查的体位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核磁共振成像(mri)能无创地从整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变化提供诊断信息,具有较好的组织分辨率和任意层面成像的优势。四肢关节磁共振检查技术适用于关节软骨及关节周围韧带及肌腱的损伤,关节内及关节周围囊肿,关节滑膜病变,如滑膜炎等,骨缺血坏死,退行性关节病。我们在给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做mri检查过程中发现在核磁共振线圈中将大鼠固定于理想的部位非常困难。由于髋膝踝关节在麻醉状态下均处于屈曲状态,如何让大鼠位于研究者想要的理想的体位,目前市面上尚无产品可供选择。因此发明一款可以将大鼠固定于容易角度,并且可以左右下肢可以量化固定的大鼠体位固定装置在科研中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大鼠核磁共振检查的体位固定装置,该装置结构设计合理,使用简单,可以使得麻醉后的大鼠的髋膝踝关节在检查时处于要求的弯曲角度,可以将下肢固定成要求的体位,便于核磁共振的检查。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用于大鼠核磁共振检查的体位固定装置,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端设有上身固定装置,所述放置板下端左右两侧设有下肢固定装置,所述下肢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放置板下端左右两侧的连接部,左右所述连接部前端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的一端,左右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板的一端,左右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脚部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下两端和脚部支撑板的上端均开有若干个均匀设置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侧螺纹连接有左右两个限位杆,左右所述限位杆上端外侧滑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有若干个与所述螺纹孔对应的卡孔,设有用于放置大鼠下肢的下肢固定装置,下肢固定装置通过依次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脚部支撑板组成,通过将大鼠的髋膝踝关节卡在左右所述限位杆之间,使得大鼠的髋膝踝关节可以随着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脚部支撑板的变化而分别达到需要的弯曲角度。

为了进一步完善,第一支撑板后端上下两侧和脚部支撑板后端上侧均开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所述连接部和第二支撑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转动槽内侧,所述连接部和第二支撑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开有位于旋转轴外侧的通道孔,所述旋转轴下端外侧分别螺纹连接有紧固盖,设有位于螺纹连接在旋转轴外侧的紧固盖,通过旋紧紧固盖,增大紧固盖与连接部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以避免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脚部支撑板在角度调节完成之后再一次发生转动,从而使得大鼠下肢在检查时不处于要求的弯曲角度。

进一步完善,上身固定装置包括位于放置板中端前侧的上固定罩和位于放置板下端前侧的下固定罩,所述上固定罩和下固定罩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移动调节板,左右所述移动调节板后端设有开在所述放置板上的移动槽,左右所述移动调节板内侧中心位置开有第一卡接孔,所述第一卡接孔上下两端设有开在所述移动调节板上的第二卡接孔,所述第一卡接孔内侧滑动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后端固定连接有卡接在所述移动槽后端的限位板,所述固定杆前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位于移动调节板前侧的限位部,所述上身固定装置包括上固定罩和下固定罩,可以将大鼠的上半身和下半身进行固定,避免大鼠在检查时发生移动,所述上固定罩和下固定罩可以在放置板上上下移动固定,使得该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体型大小的大鼠使用,通过固定杆和限位板,来对移动调节板进行锁紧固定,使得操作过程更加的方便快速。

进一步完善,左右所述第一卡接孔和第二卡接孔前端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调节板上的锁紧部,所述锁紧部中端内侧开有与所述第一卡接孔和第二卡接孔对应的第三卡接孔,所述第三卡接孔左右两端设有开在所述锁紧部上从内向外逐渐升高的调节面,所述锁紧部左右两端设有位于调节面外侧水平设置的放置面,左右所述限位部卡接在所述放置面上端,设有固定连接在移动调节板上的锁紧部,使得固定杆带动限位板转动时在调节面的作用下逐渐抬升,从而增大限位板与锁紧部之间的压力,使得移动调节板的固定更加的牢靠。

进一步完善,放置板后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移动槽左右两端的弹性层,所述弹性层位于限位板和放置板之间,可以使得限位板在调节面上转动时弹性层收缩,使得固定杆上的限位板可以转动至放置面上端,同时也可以避免固定杆在使用时发生转动,从而使得移动调节板发生移动。

进一步完善,上固定罩上端左右两侧和下固定罩下端左右两侧分别开有用于容纳大鼠肢体的放置槽,设有放置槽,使得大鼠的四肢在放置时更加的方便,不会对大鼠造成伤害。

进一步完善,下固定罩下端设有与所述放置板接触连接的下限位板,所述放置板下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用于放置大鼠尾巴的尾部放置板,所述下限位板内侧开有放置孔,所述放置孔下端外侧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尾部放置板接触连接的尾部固定罩,设有用于固定和放置大鼠尾部的下限位板和尾部固定罩,避免大鼠的尾部发生移动,避免大鼠的尾部移动后遮挡下肢从而导致对大鼠下肢的核磁共振检查失败。

进一步完善,连接部后侧和第二支撑板上下两端后侧均设有角度刻度线,所述第一支撑板上下两端后侧和脚部支撑板上端后侧分别设有与所述角度刻度线对应的中心线,设有角度刻度线和中心线,使得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脚部支撑板之间的弯曲角度更加直观和准确,方便对大鼠下肢弯曲角度的确定,使得检查结果更加的清晰、准确。

进一步完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别包括上体和下体,所述下体上端内侧开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侧设有调节尺,所述调节尺固定连接在上体下端,所述调节孔内侧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条,左右所述限位条上均有设置有若干个卡齿,所述调节尺上下两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卡接在卡齿内侧的弹性卡接部,所述调节尺前端中心位置设有长度刻度线,若干个卡齿的位置分别与长度刻度线上的刻度对应设置,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内侧设有可以伸缩拉长的调节尺,使得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长度可以按需求进行调节,使得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长度可以与大鼠下肢的各部分实际长度相适应,在使用时,使得大鼠下肢的弯曲更加的合理和准确,使得检查结果更加的可靠,设有与刻度线相对于的卡齿,使得调节尺每拉出一个齿即为增加一个刻度线的长度,使得长度的计算更加的方便、快速。

本发明有益的效果是: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使用简单,设有用于放置大鼠下肢的下肢固定装置,下肢固定装置通过依次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脚部支撑板组成,通过将大鼠的髋膝踝关节卡在左右所述限位杆之间,使得大鼠的髋膝踝关节可以随着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脚部支撑板的变化而分别达到需要的弯曲角度,将下肢固定成要求的体位,便于核磁共振的检查,且设有上固定罩和下固定罩,可以避免大鼠清醒时发生移动,而且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可以进行伸缩调节,以满足大鼠下肢各部分的实际长度,使得各关节在弯曲时更加的准确,避免对大鼠造成损害而影响检查结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2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后视图;

图5为图4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放置板和上身固定装置的安装后的仰视图;

图7为下肢固定装置的截面图;

图8为锁紧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放置板,2、连接部,3、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5、脚部支撑板,6、螺纹孔,7、限位杆,8、固定板,9、卡孔,10、转动槽,11、旋转轴,12、通道孔,13、紧固盖,14、上固定罩,15、下固定罩,16、移动调节板,17、移动槽,18、第一卡接孔,19、第二卡接孔,20、固定杆,21、限位板,22、限位部,23、锁紧部,24、第三卡接孔,25、调节面,26、放置面,27、弹性层,28、放置槽,29、下限位板,30、尾部放置板,31、放置孔,32、尾部固定罩,33、角度刻度线,34、中心线,35、上体,36、下体,37、调节孔,38、调节尺,39、限位条,40、卡齿,41、弹性卡接部,42、长度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大鼠核磁共振检查的体位固定装置,包括放置板1,所述放置板1上端设有上身固定装置,所述放置板1下端左右两侧设有下肢固定装置,所述下肢固定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放置板1下端左右两侧的连接部2,左右所述连接部2前端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3的一端,左右所述第一支撑板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板4的一端,左右所述第二支撑板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脚部支撑板5,所述第一支撑板3的上下两端和脚部支撑板5的上端均开有若干个均匀设置的螺纹孔6,所述螺纹孔6内侧螺纹连接有左右两个限位杆7,左右所述限位杆7上端外侧滑动连接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上开有若干个与所述螺纹孔6对应的卡孔9,设有用于放置大鼠下肢的下肢固定装置,下肢固定装置通过依次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和脚部支撑板5组成,通过将大鼠的髋膝踝关节卡在左右所述限位杆7之间,使得大鼠的髋膝踝关节可以随着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和脚部支撑板5的变化而分别达到需要的弯曲角度。

如图5和7所示,第一支撑板3后端上下两侧和脚部支撑板5后端上侧均开有转动槽10,所述转动槽10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轴11,所述连接部2和第二支撑板4的上下两端分别位于转动槽10内侧,所述连接部2和第二支撑板4的上下两端分别开有位于旋转轴11外侧的通道孔12,所述旋转轴11下端外侧分别螺纹连接有紧固盖13,设有位于螺纹连接在旋转轴11外侧的紧固盖13,通过旋紧紧固盖13,增大紧固盖13与连接部2和第二支撑板4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可以避免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和脚部支撑板5在角度调节完成之后再一次发生转动,从而使得大鼠下肢在检查时不处于要求的弯曲角度。

如图1和3所示,上身固定装置包括位于放置板1中端前侧的上固定罩14和位于放置板1下端前侧的下固定罩15,所述上固定罩14和下固定罩15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移动调节板16,左右所述移动调节板16后端设有开在所述放置板1上的移动槽17,左右所述移动调节板16内侧中心位置开有第一卡接孔18,所述第一卡接孔18上下两端设有开在所述移动调节板16上的第二卡接孔19,所述第一卡接孔18内侧滑动连接有固定杆20,所述固定杆20后端固定连接有卡接在所述移动槽17后端的限位板21,所述固定杆20前端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位于移动调节板16前侧的限位部22,可以将大鼠的上半身和下半身进行固定,避免大鼠在检查时发生移动,所述上固定罩14和下固定罩15可以在放置板1上上下移动,使得该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体型大小的大鼠使用,通过固定杆20和限位板21,来对移动调节板16进行锁紧固定,使得操作过程更加的方便快速。

如图8所示,左右所述第一卡接孔18和第二卡接孔19前端设有固定连接在所述移动调节板16上的锁紧部23,所述锁紧部23中端内侧开有与所述第一卡接孔18和第二卡接孔19对应的第三卡接孔24,所述第三卡接孔24左右两端设有开在所述锁紧部23上从内向外逐渐升高的调节面25,所述锁紧部23左右两端设有位于调节面25外侧水平设置的放置面26,左右所述限位部22卡接在所述放置面26上端,设有固定连接在移动调节板16上的锁紧部23,使得固定杆20带动限位板21转动时在调节面25的作用下逐渐抬升,从而增大限位板21与锁紧部23之间的压力,使得移动调节板16的固定更加的牢靠。

如图4所示,放置板1后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移动槽17左右两端的弹性层27,所述弹性层27位于限位板21和放置板1之间,可以使得限位板21在调节面25上转动时弹性层27收缩,使得固定杆20上的限位板21可以转动至放置面1上端,同时也可以避免固定杆20在使用时发生转动,从而使得移动调节板16发生移动。

如图1所示,上固定罩14上端左右两侧和下固定罩15下端左右两侧分别开有用于容纳大鼠肢体的放置槽28,设有放置槽28,使得大鼠的四肢在放置时更加的方便,不会对大鼠造成伤害。

如图1、4和6所示,下固定罩15下端设有与所述放置板1接触连接的下限位板29,所述放置板1下端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用于放置大鼠尾巴的尾部放置板30,所述下限位板29内侧开有放置孔31,所述放置孔31下端外侧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尾部放置板30接触连接的尾部固定罩32,设有用于固定和放置大鼠尾部的下限位板29和尾部固定罩32,避免大鼠的尾部发生移动,避免大鼠的尾部移动后遮挡下肢从而导致对大鼠下肢的核磁共振检查失败。

如图4和5所示,连接部2后侧和第二支撑板4上下两端后侧均设有角度刻度线33,所述第一支撑板3上下两端后侧和脚部支撑板5上端后侧分别设有与所述角度刻度线33对应的中心线34,设有角度刻度线33和中心线34,使得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和脚部支撑板5之间的弯曲角度更加直观和准确,方便对大鼠下肢弯曲角度的确定,使得检查结果更加的清晰、准确。

如图1和2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分别包括上体35和下体36,所述下体36上端内侧开有调节孔37,所述调节孔37内侧设有调节尺38,所述调节尺38固定连接在上体35下端,所述调节孔37内侧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条39,左右所述限位条39上均有设置有若干个卡齿40,所述调节尺38上下两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卡接在卡齿40内侧的弹性卡接部41,所述调节尺38前端中心位置设有长度刻度线42,若干个卡齿40的位置分别与长度刻度线42上的刻度对应设置,在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内侧设有可以伸缩拉长的调节尺38,使得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的长度可以按需求进行调节,使得第一支撑板3和第二支撑板4的长度可以与大鼠下肢的各部分实际长度相适应,在使用时,使得大鼠下肢的弯曲更加的合理和准确,使得检查结果更加的可靠,设有与刻度线相对于的卡齿40,使得调节尺38每拉出一个齿即为增加一个刻度线的长度,使得长度的计算更加的方便、快速。

本发明在使用时,只需将麻醉后的大鼠倒放在放置板1上端,将上固定罩14固定在大鼠上肢下端胸部位置,将下固定罩15固定在大鼠下肢下端外置,将大鼠的尾部放入尾部固定罩32内侧,且使得大鼠的四肢分别位于放置槽28内,固定时,只需将固定杆20和限位板22从放置板1后端穿入第一卡接孔18和第二卡接孔19内侧,然后再通过旋转限位板22,使得限位板22在锁紧部23的调节面25上转动至放置面26锁紧,拉伸调节第一支撑部3和第二支撑部4的长度,使得第一支撑部3和第二支撑部4与大鼠下肢的各部分关节之间的长度相适应,在将限位杆7分别旋入第一支撑部3和脚部支撑部5上的螺纹孔6内,使得限位杆7夹紧大鼠的下肢关节处,最后将固定板8卡入限位杆7上端,避免大鼠的腿部从左右所述限位杆7之间脱出,最后再根据需求转动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和腿部支撑板5,使得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和腿部支撑板5之间呈现合适的角度即可。

虽然本发明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