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产房助生产用产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14264发布日期:2020-05-29 13:19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妇产科产房助生产用产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妇产科技术领域,具体为妇产科产房助生产用产床。



背景技术:

妇产科,一般是一家医院诞生新生儿的科室,是迎接新生命的科室,在妇产科的病房中,一般都是伴随着痛苦的妈妈,哇哇哭叫的新生儿,妇产科一般的主要职能是妊娠、分娩,分娩一般有多种姿势,但是最为常见的分娩姿势为卧姿和站姿。

在分娩的过程中,站姿也很少被应用,由于站姿对宝妈腿部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站姿也有一定的好处,可以充分的利用新生儿的重力自然下降,不过,实际分娩时选择卧姿的比较多,卧姿分娩相对宝妈来说,可以减少腿部的压力,但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尤为显著的就是不能借助新生儿的重力分娩,需要人工挤压腹部帮助分娩。

分娩的过程中,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不断的进步,对帮助孕妇分娩的产床也在不断的完善,近几年最为常见的一种产床如图1所示,一般由底盘和安装在底盘表面的床板组成,床板通过液压结构连接靠背,靠背可以实现角度的调节,床板表面还设有小腿支撑板和脚踏板,靠背上设有手臂支撑板,床板上还设置有输液架。

对比以前的产床和分娩的姿势,两者相结合,不难得出,传统的产床功能比较单一,不能改变孕妇分娩的姿势,不能很好的利用新生儿的重力进行自然分娩,同时传统的产床不能根据孕妇不同的体型进行不同的调节,适应更多的孕妇,传统的产床在实际分娩使用过程中,由于分娩会产生大量的恶露,恶露无法收集,会造成产床比较难以清理,在分娩的过程中,新生儿一般在头部漏出阴道时,需要人工手持,一直坚持到新生儿完全分娩完成,才可以将新生儿放置在处置台上进行吸痰等后续处理。

综上所述,传统的产床问题比较突出,为了解决该问题,因此发明了一种妇产科产房助生产用产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妇产科产房助生产用产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能利用重力助产、恶露无法收集、没有接收新生儿的装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妇产科产房助生产用产床,包括底盘和活动安装在底盘上方的床板,所述床板的一角固定安装有输液架,所述床板的表面安装有升降气杆,升降气杆顶部连接靠背,靠背的前端通过转动轴与床板转动连接,所述靠背的表面两侧边对称设有手臂放置托,所述靠背的表面通过魔术贴粘接有头枕,所述床板地面一端焊接有对称的第一连接耳,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面焊接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与支撑架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其中支撑架焊接在底盘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连接耳与液压杆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其中液压杆底部与底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床板表面设置有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右端部内嵌有第一插接结构,所述第一插接结构顶部连接有床垫,所述第一滑轨左端部内嵌有第二插接结构,所述第二插接结构顶部连接有恶露收集机构,所述第二滑轨内嵌有第三插接结构,且第三插接结构顶部连接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部通过球头连接小腿放置托,所述床板的表面安装有以床板横向中心线对称的脚踏板,所述恶露收集机构通过滑动槽与滑动杆插接接收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接结构包括插杆和预留在插杆底部的腔体,所述腔体右侧边开设有通孔,通孔内插接有弹扣,所述弹扣左端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右端与弹扣中部的限位挡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接结构与第二插接结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插接结构与第三插接结构的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轨包括内腔凹陷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依次线性排列,所述插接槽的内壁设有半球状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与弹扣配合卡接

优选的,所述接收机构包括与滑动杆连接的接收托盘,所述接收托盘表面以接收托盘横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有四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内侧边开有滑道,所述滑道内嵌有滑块,且滑块可在滑道内滑动,所述滑块与托盘的侧边相连,所述托盘左端一体成型头套,所述头套内侧粘接有夹持气囊,夹持气囊有两个,所述托盘表面设有三条导流槽和半球气囊,且半球气囊与导流槽相间排列,所述接收托盘与托盘之间夹持着气囊,所述气囊一端通过进气管连接打气筒。

优选的,所述床垫表面设有与臀部相吻合的防滑槽。

优选的,所述恶露收集机构包括收集垫和开设在收集垫前端中部的半圆形的接收槽,所述接收槽两侧壁内嵌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用于插接滑动杆,所述接收槽内壁设有第二收集槽,所述第二收集槽与收集桶通过第二漏孔贯通,其中收集桶内置在收集垫中部,所述收集桶的顶部放置有可拆卸的第一收集槽,所述第一收集槽上设有与收集桶贯通的第一漏孔,所述收集桶底部连接有输液孔,所述输液孔与输液管相连,输液管与外置的废液收集装置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轨有两条,两条第一滑轨以床板横向中心线对称,所述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结构相同,且第二滑轨以床板横向中心线对称。

优选的,所述托盘与接收托盘之间的夹角为15度,所述进气管上连接有单向阀,所述半球气囊和夹持气囊均为表面光滑的弹性橡胶球体、且内腔填充有氮气,其中夹持气囊以头套中线对称。

优选的,所述第二收集槽沿着接收槽内壁周向围绕半周,所述第一收集槽沿着接收槽表面周向围绕半周,且呈半环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解决了恶露收集的问题,由于引入恶露收集机构,通过恶露收集机构,可以将在分娩过程中产生的羊水等恶露进行收集,集中在收集桶中,通过收集桶排出;

床板与底盘之间的角度可以调节,当底盘与床板之间的角度越大时,可以将分娩的姿势进行转换,可以由卧姿转换为半坐姿状态,这种姿势的转换可以利用重力进行分娩,解决了卧姿分娩带来的弊端;

接收机构的引入,可以帮助孕妇在分娩时,当新生儿头部漏出阴道时,医生短暂进行手持头部,当新生儿的肩膀漏出阴道时,既可以将新生儿放置在接收机构上,进行自然分娩,这样可以减少医生劳累,同时也可以短暂的缓解医生长时间手持新生儿的疲劳;

床垫、恶露收集机构和小腿放置托都可以调节位置,根据不同的孕妇体型,可以调节到不同的位置处,已达到可以适用更多不同体型的产妇,使用比较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产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妇产科产房助生产用产床的结构立体图;

图3为床垫和床板连接处的剖视图;

图4为床板和底盘连接结构剖视图;

图5为小腿放置托和升降杆的主视图;

图6为接收机构的俯视图;

图7为恶露收集机构的剖视图;

图8为第一收集槽俯视图;

图9为接收机构的右视图;

图10为接收机构的剖视图。

图中:1床板、101第一连接耳、102支撑板、103第二连接耳、2底盘、201液压杆、202支撑架、3接收机构、301滑动杆、302气囊、303进气管、304打气筒、305头套、306支撑杆、307滑道、308托盘、309半球气囊、310导流槽、311滑块、312夹持气囊、4床垫、401插杆、402腔体、403弹扣、404防滑槽、5恶露收集机构、501收集桶、502第一收集槽、503第一漏孔、504滑动槽、505第二收集槽、506第二漏孔、507输液孔、508输液管、509第二插接结构、510接收槽、6第一滑轨、601卡接槽、602插接槽、7脚踏板、8第二滑轨、9升降杆、901第三插接结构、10靠背、11头枕、12手臂放置托、13输液架、14小腿放置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0,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妇产科产房助生产用产床,包括底盘2和活动安装在底盘2上方的床板1,所述床板1的一角固定安装有输液架13,所述床板1的表面安装有升降气杆,升降气杆顶部连接靠背10,靠背10的前端通过转动轴与床板1转动连接,升降气杆通过手动调节可以调节靠背10的倾斜角度,当产妇躺在该产床上时,可以根据个人的需求和医嘱自由调节靠背10的倾斜角度,达到最舒适的角度,所述靠背10的表面两侧边对称设有手臂放置托12,用于放置产妇的手臂,所述靠背10的表面通过魔术贴粘接有头枕11,头枕11的位置可以调节,撕下魔术贴,既可以按照不同身高的人,调节头枕11的位置,使得头枕11位于产妇的颈部;

所述床板1地面一端焊接有对称的第一连接耳101,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有支撑板102,所述支撑板102底面焊接第二连接耳103,所述第一连接耳101与支撑架202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其中支撑架202焊接在底盘2的上表面,所述第二连接耳103与液压杆201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其中液压杆201底部与底盘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耳101围绕销轴可以转动,最大转动角度为75度,当需要转变产妇的生产姿势时,手动调节液压杆201,使得液压杆201升高和降低,液压杆201的升高和降低,可以推动第二连接耳103上升和下降,从而使得床板1实现角度的变换,进一步的实现产妇的生产姿势发送变化,这样就可以借助新生儿的重力进行生产,同时产妇是躺卧在产床上,不会对腿部造成较大的压力,有利于生产;

所述床板1表面设置有第一滑轨6和第二滑轨8,所述第一滑轨6右端部内嵌有第一插接结构,所述第一插接结构顶部连接有床垫4,床垫4在第一滑轨8内可以左右移动,通过弹扣403和卡接槽601的分合,实现锁紧和移动,所述第一滑轨6左端部内嵌有第二插接结构509,所述第二插接结构509顶部连接有恶露收集机构5,恶露收集机,5通过第二插接结构509可以在第一滑轨6中左右移动,通过第二插接结构509和卡接槽601的分合,实现锁紧和移动,所述第一滑轨6包括内腔凹陷的插接槽602,所述插接槽602依次线性排列,所述插接槽602的内壁设有半球状的卡接槽601,所述卡接槽601与弹扣403配合卡接,所述第一滑轨6有两条,两条第一滑轨6以床板1横向中心线对称,所述第一滑轨6与第二滑轨8结构相同,且第二滑轨8以床板1横向中心线对称;

所述第二滑轨8内嵌有第三插接结构901,且第三插接结构901顶部连接升降杆9,所述升降杆9的顶部通过球头连接小腿放置托14,所述升降杆9包括套筒和螺栓,螺栓螺接在套筒内,通过转动小腿放置托14,带动螺栓转动,实现小腿放置托14的上下高度调节,根据不同体型的产妇,实现小腿放置托高度的调节,达到产妇最为舒适的高度,所述床板1的表面安装有以床板横向中心线对称的脚踏板7,所述第一插接结构与第二插接结构509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插接结构与第三插接结构901的结构相同;

所述恶露收集机构5通过滑动槽504与滑动杆301插接接收机构3,所述滑动槽504为t形槽,滑动杆301端部设有限位盘,防止恶露收集机构5与接收机构3脱落,接收机构3的左右伸缩通过人工调节,手动抽拉接收机构3实现位置的调整,方便新生儿的接收;

其中,所述第一插接结构包括插杆401和预留在插杆401底部的腔体402,所述腔体402右侧边开设有通孔,通孔内插接有弹扣403,所述弹扣403左端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右端与弹扣403中部的限位挡块连接,所述床垫4表面设有与臀部相吻合的防滑槽404;由于弹扣403是半球状,卡接槽601是半球状凹槽,因此两者在结合时,只需要外力使得弹扣403向上运动,弹扣403与卡接槽601就可以实现脱落,此时弹簧处于挤压状态,当弹扣403与卡接槽601卡接时,弹簧处于松弛状态,促使弹扣403与卡接槽601卡接;

其中,所述接收机构3包括与滑动杆301连接的接收托盘,所述接收托盘表面以接收托盘横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有四个支撑杆306,所述支撑杆306内侧边开有滑道307,所述滑道307内嵌有滑块311,且滑块311可在滑道307内滑动,所述滑块311与托盘308的侧边相连,托盘308呈弧形,可以防止新生儿侧滑跌落,所述托盘308左端一体成型头套305,头套305可以防止新生儿从接收托盘的端部滑落,所述托盘308与接收托盘之间的夹角为15度,15度的仰角,可以使得新生儿在出生的那一刻,不会因为腹中液体和肺部液体进入口中后,再次呛入肺部,给新生儿造成危险,所述半球气囊309和夹持气囊312均为表面光滑的弹性橡胶球体、且内腔填充有氮气,其中夹持气囊312以头套305中线对称,所述头套305内侧粘接有夹持气囊312,夹持气囊312有两个,两个夹持气囊312可以固定新生儿的头部,新生儿在出生时,头部一般需要侧躺,有助于新生儿口腔中的黏液和唾液的排出,所述托盘308表面设有三条导流槽310和半球气囊309,且半球气囊309与导流槽310相间排列,半球气囊309可以对新生儿进行皮肤保护,防止皮肤直接接触接收托盘,造成皮肤过冷或者过热产生的应激反应,同时可以防止新生儿发送碰撞,导流槽310可以使得从新生儿身体上流下的羊水进行收集,导流进入第二收集槽505内,所述接收托盘与托盘308之间夹持着气囊302,所述气囊302一端通过进气管303连接打气筒304,所述进气管303上连接有单向阀,通过打气筒304对气囊302充气,迫使托盘308通过滑块311和滑道307的配合进行高度的升降调节,需要提升托盘308高度时,只需要对打气筒304进行打气操作,既可以实现托盘308的升高,当需要降低托盘308高度时,打开单向阀,对气囊302进行放气,既可以降低托盘308的高度,可以根据不同体型的新生儿,进行托盘的高度调节;

其中,所述恶露收集机构5包括收集垫和开设在收集垫前端中部的半圆形的接收槽510,所述接收槽510两侧壁内嵌滑动槽504,所述滑动槽504用于插接滑动杆301,所述接收槽510内壁设有第二收集槽505,所述第二收集槽505沿着接收槽510内壁周向围绕半周,所述第一收集槽502沿着接收槽510表面周向围绕半周,且呈半环形状,所述第二收集槽505与收集桶501通过第二漏孔506贯通,当托盘308上的羊水流出时,会掉落在第二收集槽505内,同时第一收集槽502内羊水溢出时,也会掉落在第二收集槽505内,第二收集槽505内的羊水通过第二漏孔506流入到收集桶501内,其中收集桶501内置在收集垫中部,所述收集桶501的顶部放置有可拆卸的第一收集槽502,所述第一收集槽502上设有与收集桶501贯通的第一漏孔503,所述收集桶501底部连接有输液孔507,所述输液孔507与输液管508相连,输液管508与外置的废液收集装置相连,使用产床后,对产床进行清洗和消毒,在清洗恶露收集机构5时,只需要用清水对第一收集槽502、第二收集槽505进行冲洗,同时第一收集槽502可以拆卸,方便清洗收集桶501,清洗后再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既可以再次使用。

床板1与底盘2之间的角度可以调节,当底盘2与床板1之间的角度越大时,可以将分娩的姿势进行转换,可以由卧姿转换为半坐姿状态,这种姿势的转换可以利用重力进行分娩,解决了卧姿分娩带来的弊端;

接收机构3的引入,可以帮助孕妇在分娩时,当新生儿头部漏出阴道时,医生短暂进行手持头部,当新生儿的肩膀漏出阴道时,既可以将新生儿放置在接收机构3上,进行自然分娩,这样可以减少医生劳累,同时也可以短暂的缓解医生长时间手持新生儿的疲劳;

床垫4、恶露收集机构5和小腿放置托14都可以调节位置,根据不同的孕妇体型,可以调节到不同的位置处,已达到可以适用更多不同体型的产妇,使用比较方便。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