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艾叶挥发油软胶囊及其疗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86486发布日期:2020-05-08 18:52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天然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艾叶挥发油软胶囊及其疗法。
背景技术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asthma,简称哮喘)的英文名称“asthma”起源于古希腊文“aazein”,意指“急促的呼吸”。哮喘属于异质性疾病,其主要特点在于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包含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呼吸道症状病史,如喘息、气短、胸闷、咳嗽,同时具有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这些症状经常反复发作,持续多时,并可能导致肺功能严重受损。哮喘的症状包括喘息、胸闷、气促和咳嗽等,发作时间和程度因人而异。患者的哮喘症状控制水平直接影响着急性发作概率和预后,以及发作引起的生理及经济负担。哮喘治疗药物主要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两大类。控制药物:常规持续使用药物,用于减轻气道炎症状态,控制临床表现,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发作风险,并有利于稳定肺功能,皮质类固醇激素(ics)对变应性哮喘治疗反应较好;缓解药物:主要用于喘息或气促症状加重时,包括哮喘急性发作或慢性期间断加重等。多为短期用药,可以抑制多种因素诱发的支气管痉挛,降低和减少控制用药的剂量;持续重症患者和严重哮喘患者大多需要叠加治疗药物,包括增加多重用药种类或累加相关药物用量等。艾叶是中医临床常用药之一,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的干燥叶。艾叶是我国一种应用历史悠久、用途十分广泛的药用民俗药材。从古至今,我国历代医药著作均有关于艾的相关记载,千百年来一直备受名医大家的青睐。艾叶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类、黄酮类、桉叶醇类、三萜类等,挥发油是艾叶的主要药效成分群之一。大量的药理研究证明,艾叶油具有平喘、镇咳、祛痰和抗过敏性休克的疗效,还能对抗肾上腺素和组胺引起的心肌收缩,达到降低心脏收缩力的目的;艾叶油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作用。艾叶油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所以能明显舒缓氯化钡引起的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的痉挛;通过雾化给药能明显延长豚鼠的引喘潜伏期,对乙酰胆碱和组胺诱发的豚鼠哮喘具有抑制作用。艾叶挥发油中含有α-萜品烯醇,此成分能够作用于中枢,通过调节气管达到祛痰、平喘、镇咳的作用,从而治疗药物性哮喘,使组胺和乙酰胆碱引起哮喘的潜伏期延长,从而减少抽搐。研究证明,艾叶挥发油还具有抗炎作用,高剂量、低剂量艾叶油对二甲苯致炎的小鼠肿胀均匀显著抑制作用。艾叶挥发油成分主要含单贴及其衍生物、倍半萜及其衍生物,也有少量的醛、酮、酚化合物;其挥发性成分已经由最初十几种到现在检测出来的多达100多种,主要有α-蒎烯、β-蒎烯、芹烯、柠檬烯、1,8-桉叶素、蒿醇、龙脑、樟脑、石竹烯、氧化石竹烯、丁香酚、香苇醇、蓝桉醇、青蒿酮、侧柏酮、薄荷醇等。其中艾叶油中含量丰富的1,8-桉叶素,具有止咳作用;左旋龙脑具有通窍、止痛的作用;樟脑具有强心、局部刺激和杀菌消炎的作用。艾叶挥发油的药理作用广泛,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和细胞水平,是当今的研究热点,并在其提取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证实了艾叶挥发油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的一种的天然抗菌药物,但进一步开拓市场还需解决一系列问题。例如,艾叶挥发油易挥发,且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成分,在一般制剂中性质不稳定、不易溶于水、配制成水溶液浓度低,降低了药效。因此,为了充分发挥艾叶挥发油的平喘、止咳祛痰、抗炎、抗菌等功效,研制艾叶挥发油新剂型,提高其稳定性,并提供一种易于定向给药的配套治疗方法,对缓解支气管哮喘发作,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艾叶挥发油软胶囊及其疗法。该疗法以电子加热器为给药工具,将艾叶挥发油制备成软胶囊后置于电子加热器的加热腔内,利用加热器内的针孔刺破软胶囊,释放出内含的艾叶挥发油,通过加热使药物分子汽化,经口鼻吸入呼吸道,直达气管、支气管病灶部位,从而发挥定向给药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艾叶挥发油软胶囊及其疗法,所述艾叶挥发油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制得,步骤如下:称取一定量的干燥艾叶置于圆底烧瓶中,按照料液比1:10-20加入蒸馏水,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浸泡12h,置电热套中回流加热提取5h,停止加热,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收集挥发油,称重,4℃保存备用。从提高挥发油的稳定性、降低其刺激性、控制用药剂量的准确性等方面综合考察,软胶囊可以满足以上条件,故本发明将艾叶挥发油制备为软胶囊剂型,所述艾叶挥发油软胶囊的制备方法如下:s1.制备内料液:内料液包括:艾叶挥发油1%-10%、大麻蜡质10%-20%、0.1%-1%冰片、0.1-1%薄荷冰、余量为溶剂,以重量计。将溶剂加热至50-60℃,加入大麻蜡质,溶解后冷却至室温,加入冰片、薄荷冰使其溶解,再加入艾叶挥发油搅拌均匀,得内料液。s2.制备明胶液:以医用明胶、甘油、纯净水为囊壳材料,重量比例为明胶:甘油:水=2~4:1~2:2~4。先用80%量的纯净水将明胶浸泡溶胀,再将剩余纯净水与甘油混合注入溶胶罐中,加热搅拌至75℃左右,再加入明胶液,继续搅拌30分钟后放冷静置,真空脱泡,得到囊壳材料胶液。s3.制片压丸:将上述囊壳材料明胶液放入预先保温在60℃的贮胶桶中,胶液在60℃保温消泡静置4小时后,保持在60℃下压制胶片;将制成合格的胶片及s1制得的内容物通过自动旋转制囊机压制成软胶囊。自动旋转制囊机生产过程中,控制压丸温度在25-35℃,滚模转速3转/分左右;控制室内温度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40%下;控制每丸装料量0.4~0.5g。s4.压丸成型:将压制成的软胶囊于网机内20℃下吹风定形,定形4小时。s5.洗丸、晾丸:用70~95%乙醇洗去胶囊表面油层,并于25~40℃,相对湿度25~40%的条件下,干燥12~24h,即得艾叶挥发油软胶囊。进一步的,步骤s1所述的大麻蜡质,是工业大麻花叶经超临界co2提取所得浸膏,经冬化脱蜡,所得的脱蜡蜡质;所述溶剂为:医用甘油。一种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艾叶挥发油软胶囊及其疗法,所述疗法为:以艾叶挥发油为药效成分,将艾叶挥发油制备成软胶囊剂型,以电子加热器为给药工具,将艾叶挥发油软胶囊置于电子加热器的加热腔内,利用加热器的机械结构破坏软胶囊,释放出内含的艾叶挥发油,打开电子加热器开关,精确设定加热温度,当温度超过挥发油中化合物的沸点时,药物分子汽化,经口鼻吸入呼吸道,直达气管、支气管等病灶部位,从而发挥定向治疗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腔设置温度范围为300~1000℃。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腔中还包括一种填料,所述填料为30~50目的艾叶粉末。进一步的,所述破坏软胶囊的机械结构为针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以艾叶挥发油作为药效成分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可有效减少传统治疗中激素类药物的剂量,减少其副作用。(2)本发明所述疗法作为一种呼吸道定向给药方式,通过加热使艾叶挥发油中药物分子汽化,经口鼻吸入,可深入直达下呼吸道,具有明显的速效性和定位性,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具有疗效显著、用药剂量小、见效快、副作用小和使用方便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给药途径。(3)本发明艾叶挥发油以软胶囊剂型使用,可防止挥发油的挥发,提高其稳定性,降低其刺激性、并控制用药剂量的准确性。(4)艾叶资源丰富,价值低廉,艾叶挥发油为纯天然植物成分,平喘、止咳祛痰、抗菌、抗炎等效果明显,且提取简单,值得深度开发利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1.艾叶挥发油的提取一种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艾叶挥发油软胶囊及其疗法,所述艾叶挥发油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制得,步骤如下:称取200g干燥艾叶,置于圆底烧瓶中,加入2000ml蒸馏水,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时为止,浸泡12h,置电热套中回流加热提取5h,停止加热,开启测定器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收集挥发油,称重,艾叶挥发油的提取率为0.60%(w/w)。2.艾叶挥发油软胶囊的制备按100g软胶囊内料液,100g明胶液制备,步骤如下:s1.制备内料液:内料液配方量:1g艾叶挥发油、10g大麻蜡质、0.1g冰片、1g薄荷冰、87.9g甘油。将甘油加热至50℃,加入大麻蜡质,溶解后冷却至室温,加入冰片、薄荷冰使其溶解,再加入艾叶挥发油搅拌均匀,得含1%艾叶挥发油的内料液。s2.制备明胶液:准确称取40g明胶、20g甘油、40g纯净水。先用80%量的纯净水将明胶浸泡溶胀,再将剩余纯净水与甘油混合注入溶胶罐中,加热搅拌至75℃左右,再加入明胶液,继续搅拌30分钟后放冷静置,真空脱泡,得到囊壳材料胶液。s3.制片压丸:将上述囊壳材料明胶液放入预先保温在60℃的贮胶桶中,胶液在60℃保温消泡静置4小时后,保持在60℃下压制胶片;将制成合格的胶片及s1制得的内容物通过自动旋转制囊机压制成软胶囊。自动旋转制囊机生产过程中,控制压丸温度在30℃,滚模转速3转/分左右;控制室内温度在22℃,空气相对湿度30%;控制每丸装料量0.5g。s4.压丸成型:将压制成的软胶囊于网机内20℃下吹风定形,定形4小时。s5.洗丸、晾丸:用75%乙醇洗去胶囊表面油层,并于30℃,相对湿度30%的条件下,干燥20h,即得艾叶挥发油软胶囊。实施例2艾叶挥发油的体外抑菌作用1.1材料供试菌种: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绿脓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1.2方法采用杯碟法和双层平板法,通过测定软胶囊中艾叶挥发油对供试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先倒底层平板,再吸取10ml制好的菌液,混入冷却至45℃左右90ml培养基中,使最终菌液浓度为106~107cfu/ml,制备上层带菌平板。凝固后在平板上对称放置无菌牛津杯,向牛津杯中加入100μl实施例1软胶囊中取出的艾叶挥发油,进行3次平行实验,以无菌水为空白对照。37℃培养24~36h,十字交叉法测量抑菌圈的大小,结果取平均值。1.3测定结果以抑菌圈大小判定抑菌活性,判定标准为:直径>20mm,极敏;15~20mm,高敏;10~14mm,中敏;7~9mm,低敏;直径<7mm,不敏感,结果见表1。结果表明,艾叶挥发油对供试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尤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假单胞菌的抑制效果最强,达极敏效果,对沙门氏菌和链球菌抑制能力稍弱。表1艾叶挥发油对供试菌的抑菌效果供试菌抑菌圈直径/mm空白对照大肠杆菌28.6±1.00绿脓假单胞菌25.6±0.80沙门氏菌12.8±0.50金黄色葡萄球菌31.5±1.20链球菌13.4±0.30实施例3艾叶挥发油的抗炎作用1.1实验分组空白对照组:0.5%吐温-80生理盐水,按20ml/kg剂量灌胃。给药组:取实施例1制备的艾叶挥发油软胶囊,将软胶囊内容物取出,按低剂量1ml/kg、高剂量3ml/kg灌胃给药。阳性对照组:地塞米松,按5mg/kg剂量灌胃。1.2方法取体重25.0±1.0g小白鼠40只,雌雄各半,每组10只。在正常词喂的基础上,空白对照组灌胃0.5%吐温-80生理盐水(20ml/kg),给药组每天灌胃给药一次(低剂量1ml/kg、高剂量3ml/kg),阳性对照组灌胃地塞米松(5mg/kg),连续给药5天。末次给药1h后,各组每只小鼠左耳廓相同位置内、外侧各均匀涂抹30μl二甲苯致炎,右耳不涂作为对照。致炎1h后颈椎脱白处死小鼠,用直径8mm打孔器在每只小鼠两耳的相同部位打下耳片,分析天平精确称重,以左右耳重量差表示小鼠耳肿胀成度,肿胀度、炎症抑制率按下面公式计算,结果见表2。肿胀度=右耳片质量—左耳片质量。炎症抑制率(%)=(空白对照组耳肿胀度—用药组耳肿胀度)/空白对照组耳肿胀度×100%。表2艾叶挥发油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结果表明(表2),二甲苯致炎1小时后,小鼠左耳明显肿胀。艾叶挥发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可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抑制率分别为53.86%,74.36%,呈一定的量效关系。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的抑制率相当。说明艾叶挥发油有较好的抗炎效果。实施例4典型病例张某,女性,56岁,支气管哮喘患者,胸闷气短,心悸多汗,昼夜不能平卧。给予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艾叶挥发油软胶囊,通过电子加热装置汽化后吸入治疗,20分钟后上述症状减轻,可以平卧。李某,男性,42,患有支气管哮喘,胸闷、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给予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艾叶挥发油软胶囊,通过所述电子加热装置汽化后吸入治疗,1粒软胶囊/次,1-2次/天,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胸闷和呼吸困难症状减轻,无咳嗽、咳痰情形。王某,女性,23岁,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经常发作,胸闷、胸痛。给予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艾叶挥发油软胶囊,通过电子加热装置汽化后吸入治疗,以1粒软胶囊/次,1-2次/天,5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胸闷症状减轻。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发明予以解释说明,而非对其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未脱离本发明技术精神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或变更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