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位人工破膜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66066发布日期:2020-07-14 16:51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位人工破膜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位人工破膜器。



背景技术:

在妇产临床上,一般产妇生产前羊水包膜会自然破裂从而羊水流出,以便胎儿顺利生产。但经常会遇到羊水包膜未自然破裂的情况(剖腹产),出现羊水过多等情况,需要终止妊娠。针对该问题,目前一般的做法是操作者手持穿刺针经阴道进入宫腔在较高位置进行人工破膜。该方法存在操作困难,易损伤组织、引起宫腔感染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位人工破膜器,该高位人工破膜器具有操作便捷,不会损伤其他组织以及羊水流出流量可控等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位人工破膜器,包括带有第一内腔的左半圆套筒,所述左半圆套筒的前端设有摄像头,所述左半圆套筒靠近摄像头的位置设有连通外界与第一内腔的针孔和羊水导流孔,所述第一内腔内设有穿刺针,所述第一内腔内设有驱动穿刺针从针孔伸出或缩回第一内腔的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内腔内设有连通羊水导流孔的流量控制组件,所述左半圆套筒的一侧设有用于吸附胎膜的吸附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附组件随左半圆套筒经阴道并且根据摄像头拍摄到的图像准确的到达需要进行破膜的位置,通过吸附组件将胎膜吸附住并将其向后牵引,增大胎膜与胎儿之间的距离,防止在穿刺过程中伤到胎儿。驱动组件驱动穿刺针从针孔中伸出并将胎膜刺破,当胎膜刺破后,胎膜内的羊水通过破口流出,经羊水导流孔流进第一内腔,位于第一内腔内的羊水通过流量控制组件排出并可控制羊水流出的速度。而穿刺针在未伸出针孔时,穿刺针位于左半圆套筒内,这样就不会在操作的过程中损伤到其他组织,从而使操作更加便捷。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附组件包括设置于左半圆套筒且带有第二内腔的右半圆套筒、设置于右半圆套筒且连通外界与第二内腔的吸嘴以及与第二内腔活塞配合的右推杆,当所述吸嘴吸附胎膜时,所述穿刺针可刺破胎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吸嘴靠近于胎膜时,医护人员推动右推杆,使第二内腔内形成负压,从而用于实现吸嘴对于胎膜的吸附,可对胎膜实现牵引操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滑移设置于第一内腔且朝向穿刺针往复运动的左推杆以及设置于第一内腔且驱动穿刺针背对针孔移动的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左推杆朝向穿刺针滑移,左推杆与穿刺针相抵并对弹簧进行压缩来驱动穿刺针从针孔中伸出;当左推杆不对穿刺针进行施力时,穿刺针在弹簧力的作用下缩回进行第一内腔,从而实现对于穿刺针的往复驱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推杆包括用于驱动穿刺针的驱动部、连接驱动部的连接部以及连接连接部的握持部,所述驱动部与第一内腔活塞配合,所述驱动部与第一内腔之间形成一连通羊水导流孔的抽液腔,所述流量控制组件包括转动套设于连接部的流量控制套筒、设置于流量控制套筒且围绕其圆心呈间隔环绕分布设置的第一环形通孔组以及设置于驱动部且连通抽液腔与第一环形通孔组的第二环形通孔组,所述流量控制套筒与驱动部之间相抵密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驱动部与第一内腔设置为活塞配合的方式,使得驱动部在移动的过程中可在抽液腔内形成瞬时的负压,从而更好地将羊水通过羊水导流孔抽进抽液腔。抽液腔内的羊水可通过第一环形通孔组与第二环形通孔组向外流出,当要控制羊水的流出速度时,通过旋转流量控制套筒,使流量控制套筒上的第一环形通孔组的位置与第二环形通孔组的位置重合或错开来控制羊水的流出速度。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握持部上连接有橡胶管,所述握持部上设有连通第一环形通孔组与橡胶管的第三环形通孔组,所述握持部与连接部之间螺纹连接用于驱动流量控制套筒抵紧密封于驱动部,所述握持部与流量控制套筒之间相抵密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持部与连接部螺纹连接,从而驱动流量控制套筒的一端抵紧于驱动部、另一端抵触于握持部,实现流量控制套筒与驱动部之间的相抵密封、流量控制套筒与握持部之间的相抵密封,使得羊水在流经第二环形通孔组与第一环形通孔组之间时、流经第一环形通孔组与第三环形通孔组时不会发生泄漏,最后通过橡胶管排出。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半圆套筒与右半圆套筒之间沿吸嘴的开口朝向滑移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为滑移的方式使得吸嘴在吸附住胎膜时,在保持左半圆套筒不动的基础上可将胎膜更好的向后拉扯,使胎膜更贴近针孔,方便穿刺操作;也能使羊水更好的流进羊水导流孔。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半圆套筒的前端面且靠近于吸嘴的位置向内收缩使该前端面形成一朝向吸嘴一侧倾斜的倾斜面,所述的摄像头、羊水导流孔与针孔均设置于该倾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吸嘴吸附胎膜并向后拉扯时,倾斜设置的倾斜面能更好的与被拉扯后的胎膜相贴合,使羊水更好的流进羊水导流孔,也方便穿刺操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倾斜面的外周设有向外延伸的壁沿,所述壁沿上形成一朝向右半圆套筒的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壁沿的设置能更好的与胎膜相贴合并在壁沿的中间区形成一个附着区,从而更好的实现附着。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嘴的形状为向外逐渐扩口的喇叭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喇叭形的吸嘴能更好的贴合胎膜并对其进行吸附。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穿刺针背对针孔的一端与抽液腔壁之间形成一插入间隙,所述驱动部朝向插入间隙的一端形成有在滑移过程中可插进插入间隙的插入斜块,当所述插入斜块插进插入间隙时,所述插入斜块驱动穿刺针伸出针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入斜块配合插入间隙使得驱动部能更好的驱动穿刺针进行运动。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具有操作便捷,不会损伤其他组织以及羊水流出流量可控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为实施例中左半圆套筒的立体图;

图5为实施例中右半圆套筒的立体图;

图6为实施例中左推杆的局部立体图;

图7为实施例中握持部的立体图;

图8为实施例中吸嘴吸附胎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中穿刺针刺破胎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中左推杆与流量控制组件的剖视图。

图中:1、第一内腔;2、左半圆套筒;3、摄像头;4、针孔;5、穿刺针;6、驱动组件;61、左推杆;611、驱动部;612、连接部;613、握持部;62、弹簧;7、流量控制组件;71、流量控制套筒;72、第一环形通孔组;73、第二环形通孔组;8、吸附组件;81、第二内腔;82、右半圆套筒;83、吸嘴;84、右推杆;9、抽液腔;10、橡胶管;11、第三环形通孔组;12、倾斜面;13、壁沿;14、开口;15、插入间隙;16、插入斜块;17、羊水导流孔;18、胎膜;19、胎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至图10,一种高位人工破膜器,包括带有第一内腔1的左半圆套筒2,左半圆套筒2的前端固定设置有摄像头3,左半圆套筒2靠近摄像头3的位置开设有连通外界与第一内腔1的针孔4和羊水导流孔17,第一内腔1内设有穿刺针5,第一内腔1内设有驱动穿刺针5从针孔4伸出或缩回第一内腔1的驱动组件6,第一内腔1内设有连通羊水导流孔17的流量控制组件7,左半圆套筒2的一侧设有用于吸附胎膜18的吸附组件8。

吸附组件8包括设置于左半圆套筒2且带有第二内腔81的右半圆套筒82、固定设置于右半圆套筒82且连通外界与第二内腔81的吸嘴83以及与第二内腔81活塞配合的右推杆84,当吸嘴83吸附胎膜18时,穿刺针5可刺破胎膜18。吸嘴83的形状为向外逐渐扩口的喇叭形,左半圆套筒2与右半圆套筒82之间沿吸嘴83的开口14朝向滑移配合且两者的形状组合形成一圆柱形。

吸嘴83固定设置于右半圆套筒82的前端面,左半圆套筒2的前端面靠近吸嘴83的位置向内收缩使该前端面形成一朝向吸嘴83一侧倾斜的倾斜面12,摄像头3、羊水导流孔17与针孔4均设置于该倾斜面12。右推杆84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橡胶头从而实现与第二内腔81之间的活塞配合;倾斜面12的外周一体设置有向外延伸的壁沿13,壁沿13上形成一朝向右半圆套筒82的开口14。

驱动组件6包括滑移设置于第一内腔1且朝向穿刺针5往复运动的左推杆61以及设置于第一内腔1且驱动穿刺针5背对针孔4移动的弹簧62,弹簧62套设于穿刺针5且一端与穿刺针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左半圆套筒2固定连接。左推杆61包括用于驱动穿刺针5的驱动部611、固定连接驱动部611的连接部612以及与连接部612螺纹的握持部613,驱动部611的材料为橡胶从而与第一内腔1实现活塞配合。驱动部611与第一内腔1之间形成一连通羊水导流孔17的抽液腔9,穿刺针5背对针孔4的一端与抽液腔9壁之间形成一插入间隙15,驱动部611朝向插入间隙15的一端形成有在滑移过程中可插进插入间隙15的插入斜块16,当插入斜块16插进插入间隙15时,插入斜块16驱动穿刺针5伸出针孔4。

流量控制组件7包括转动套设于连接部612的流量控制套筒71、开设置于流量控制套筒71且围绕其圆心呈间隔环绕分布设置的第一环形通孔组72以及设置于驱动部611且连通抽液腔9与第一环形通孔组72的第二环形通孔组73,第一环形通孔组72沿流量控制套筒71的轴向贯穿设置。

流量控制套筒71的一端与驱动部611相抵、另一端与握持部613相抵,握持部613与连接部612螺纹连接用于驱动驱动部611、流量控制套筒71和握持部613三者之间的抵紧密封并可实现流量控制套筒71的转动。握持部613上连接有橡胶管10,握持部613上开设有连通第一环形通孔组72与橡胶管10的第三环形通孔组11。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