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腔镜手术用注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66059发布日期:2020-07-14 16:51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腹腔镜手术用注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腹腔镜手术用注气装置。



背景技术:

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过程中,部分手术是在后腹腔或腹膜外腔隙进行,这些原本没有空间腔隙的手术区,需要在手术开始的时候,通过人工注气囊的方法,撑开并建立后腹腔或者腹腔外间隙,从而更好的进行下一步手术操作。

目前大多数的后腹腔或者腹腔外间隙的建立是通过人工自制扩张气囊完成的,气囊通常用医用手套的中指或手掌部分套在扩张气囊管上,再用丝线扎紧,然后注入600-1000ml气体。注气过程中,由于是单向管路,为防止气体回流,一般需要两位手术参与者,协调配合才能完成。每次注气过程,先由第一位操做者用注射器抽气,加压注入扩张气囊管内,注气结束后,另一手术操做者迅速用血管钳夹闭扩张气囊管,扩张气囊管可以是引流管或导尿管,防止扩张气囊管内的气体回流,第一操做者再次抽气,开始进行下一次注气操作,需要重复这种注气操作10-20次。一般从制作人工气囊到注气建立手术空间,大约需要10-15分钟。

现有建立手术空间的方法及使用的器具,存在以下缺点:1.浪费手术操做者的人力及时间;2.由于传统方法注气时,两位操作者在配合过程中,如果有不熟练,可以导致注气量不准确;3.患者此时已处于麻醉状态,延长了建立手术空间的时间,由于延长患者的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减少人力及缩短操作时间、工艺简单及价格低廉的腹腔镜手术用注气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腹腔镜手术用注气装置,包括三通注气管,所述三通注气管包括注气管本体;

所述注气管本体上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

所述第一开口设有第一气体止逆装置,所述第一气体止逆装置用于连接扩张气囊管;

所述第二开口设有第二气体止逆装置,所述第二气体止逆装置用于向所述注气管本体内注入气体;

所述第三开口用于连接抽吸气装置。

采用本发明的注气三通管,通过操作第三开口的抽吸气装置,从第二开口注入气体经三通注气管到抽吸气装置中,再经抽吸气装置打气,通过第一出口注入到扩张气囊管中,本发明可以连续快速从第二开口注入气体到扩张气囊管中,简化了腹腔镜手术中注气过程的步骤,减少了操作时间,缩短了患者术前麻醉状态下的准备时间;可一人完成操作,减少了人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腹腔镜手术用注气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腹腔镜手术用注气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腹腔镜手术用注气装置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三通注气管,2注气管本体,3第一开口,4第二开口,5第三开口,6第一气体止逆装置,7第二气体止逆装置,8锥型头,9带通气孔的凹槽板,10滚珠,11筛板,12抽吸气装置,13通气孔,14乳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参见图1,一种腹腔镜手术用注气装置,包括三通注气管1,三通注气管1包括注气管本体2;

注气管本体2上设有第一开口3、第二开口4和第三开口5;

第一开口3设有第一气体止逆装置6,第一气体止逆装置6用于连接扩张气囊管;

第二开口4设有第二气体止逆装置7,第二气体止逆装置7用于向注气管本体2内注入气体;

第三开口5用于连接抽吸气装置12。

本发明通过第三开口的抽吸气装置抽气,第二气体止逆装置打开,第一气体止逆装置关闭,气体从第二开口输入到三通管,再到抽吸气装置中,抽吸气装置再进行送气,第二气体止逆装置关闭,第一气体止逆装置打开,气体通过第一出口注入到扩张气囊管中,采用本发明的三通管,简化了腹腔镜手术中注气过程的步骤,从而减少了操作时间,进一步缩短了患者术前麻醉状态下的准备时间,减少了手术风险;此操作可一人完成操作,同时减少了人力。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气体止逆装置6的一端连接有锥型头8,锥型头8用于连接扩张气囊管。

设置锥型头,在开口端设计呈锥型,方便扩张气囊管的连接。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便于制作,减少组装与漏气,注气管本体2与锥型头8为一体结构。

为了防止套入的气囊脱落,锥型头8上设有防滑纹。可以在锥型头的外表面间隔距离设有一道道凸起,作为防滑纹。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锥型头8一端的直径为3-3.3mm,另一端的直径为6.7-8.7mm。

本发明锥型头8的窄端的直径大小为3-3.3mm,宽端的直径大小为6.7-8.7mm,选择本发明的直径范围,可满足不同手术操作者在选择不同直径扩张气管囊的需求。即使用本发明一种规格的三通注气管,可满足现有任何尺寸扩张气管囊的连接需求。

优选地,为了便于气体的输入,注气管本体2一端设有第一开口3;另一端设有第三开口5,第一开口3与第三开口5的注气管本体上设有第二开口4。

参见图1,第一气体止逆装置6和/或第二气体止逆装置7为单向阀。

第二开口的单向阀用于将气体送入注气管本体内,第一开口的单向阀用于将注气管本体内的气体送入气囊中。使用单向阀,在实现上述功能的同时,具有安装简单易实现的优点。

参见图2,第一气体止逆装置6包括带通气孔的凹槽板9、滚珠10和筛板11;第一开口3内从外及内依次设有筛板11、滚珠10和带通气孔的凹槽板9。

气体从注气管本体内进入扩张气囊管内,经过带通气孔的凹槽板、滚珠和筛板,滚珠靠近筛板,此设计简单易行,在不需要气体通过时,滚珠位于带通气孔的凹槽板的凹槽上,将其上的通气孔13封堵,防止气体通过。制作时,带通气孔的凹槽板和筛板可以制作成与注气管本体为一体结构,减少组装的工序,提高使用的牢靠性。

进一步地,第二气体止逆装置7包括带通气孔的凹槽板9、滚珠10和筛板11;第二开口4内从外及内依次设有带通气孔的凹槽9、滚珠10和筛板11。

第二气体止逆装置与第一气体止逆装置的结构相同,只是安装方式不同,

气体经进入注气管本体进入抽吸气装置内,同样经过带通气孔的凹槽板、滚珠和筛板,气体从通气孔13进入,从滚珠与凹槽的间隙进入筛板的孔中,再从筛板的孔进入注气管本体,最终进入抽吸气装置内,当抽吸气装置内的气体被输出时,第二气体止逆装置的滚珠位于带通气孔的凹槽板的凹槽内,封堵凹槽板上的通气孔13,防止气体泄漏。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注气管本体2为塑料注气管;所述抽吸气装置为注射器,可选用一次性医用注射器;第三开口5内设有通孔,注射器的前端的乳头能够通过所述通孔插入所述注气管本体内,乳头和通孔外壁完全切合,防止漏气;气体通过乳头经注气管本体进出注射器的腔体。

使用塑料管,价格低廉,使用一次性医用注射器抽吸气进行充气,可一次性使用,避免交叉感染,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可选用普通医用50ml注射器,对于需要精确注气量的部分手术,可以达到注气量的精确要求。

参见图3,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注射器与注气管本体2为一体结构。

抽吸气装置12为注射器,注射器与注气管本体的材质均为塑料,两者在制备时,可制备成固定连接方式,将注射器前端与针栓连接的乳头14的直接制备成与注气管本体一端的直径相同,即采用直径为6.7-8.7mm,乳头14与注气管本体制备成一体的连体结构,两者直接的连接无空隙,避免了在接头处有气体泄漏,也避免了组装的工序,使用时,只需在锥型头处接上扩张气囊管即可实现给扩张气囊管充气的目的,在制备时,可使用现有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只需将乳头加工成和注气管本体直径一致,两者一体完成注塑。

参见图1,本发明的工作过程:

本发明通过建立三通注气管1,实现一个人操作,即可实现给连接在第一开口3的扩张气囊管充气的目的。一次性医用注射器与第三开口5固定连接,从第三开口5抽气,第二开口4的单向阀打开,允许气体通过,第一开口3的单向阀关闭,不允许气体外泄,气体被抽吸入三通注气管1,再到一次性医用注射器中;然后一次性医用注射器从第三开口5打气,第二开口4的单向阀关闭,不允许气体通过,第一开口3的单向阀打开,允许气体通过,气体被输送到锥型头8连接的扩张气囊管中,这样快速连续注气;如此往复,实现给扩张气囊管的充气。

本发明的注气三通管,尤其适合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使用,工艺简单、价格低廉,能方便快捷的在手术前建立后腹腔或腹腔外间隙,同时采用本发明的注气三通管,整个注气过程为密封状态,因此注气量比较准确,确保术者根据患者体型要求准确注入气体量,建立符合术者要求的腹腔镜手术空间。保障手术的顺利有效进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