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胃窦炎的壮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33309发布日期:2020-06-09 20:18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胃窦炎的壮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慢性胃窦炎是一种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隐痛不适,或伴有嗳气、反酸、烧灼感、脘腹胀满或恶心呕吐、纳少、大便不爽等为主要症状,病理可见胃窦周围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的胃黏膜炎症性疾病。本病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难治愈、易复发的特点,其发病的主要病因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失治、误治易转变为胃癌,是威胁中老年健康的疾病之一,如何根治hp,预防慢性胃窦炎癌变,保障中老年健康应当成为目前研究的重要热点。

目前,西医治疗慢性胃窦炎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铋剂、2种抗生素组合而成四联疗法,临床疗效肯定,但四联用药中铋剂的临床安全性仍存在较大争议。短期服用常规剂量铋剂会产生头晕、恶心、黑便等不良反应,长期大剂量使用则会出现铋性脑病、急性肾衰竭及其他系统的损坏。因此,寻找治疗效果更好、根治率更高、耐药性更低、副作用更少的治疗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传统医学治疗慢性胃窦炎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就目前积累的经验而言,传统医学在治疗慢性胃窦炎上已经找到了正确的方向,采用传统医学的方法治疗慢性胃窦炎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慢性胃窦炎的壮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对慢性胃窦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该药物组合具有清热毒、除湿毒、调气补虚、祛瘀止痛之功效,能清利谷道湿热之毒,疏通龙路火路之瘀滞,补益人体正气,调节天地人三气复归同步,从而达到治疗慢性胃窦炎的目的,是一种有效治疗慢性胃窦炎的壮药组合物。

壮医在慢性胃窦炎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壮医基础理论指出,毒虚致百病。因此,从壮医角度来看,慢性胃窦炎的主要致病原因—hp当属致病之毒的一种。慢性胃窦炎病程一般较长,病情反复,人体正气与hp之毒斗争,迁延日久,则正气多虚,由此该病应属于毒虚夹杂(毒盛为主)之病,其病变主要发生于谷道。壮医认为,该病的病因病机主要为hp之毒随饮食进入人体谷道,得谷道水谷精微滋养,留滞不去,耗损人体正气,日久人体正气虚弱,正气无以制毒,谷道受损,人体三气失调,而发为本病。壮医治疗本病遵循解毒、补虚、祛瘀、调气的原则,以解毒为主,辅以补虚、祛瘀,调节人体三气复归同步,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并由此总结出了较多的临床经验方剂。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胃窦炎的壮药组合物,所述壮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原料药制备而成:救必应3~8份、黄连2~5份、白英3~6份、白花蛇舌草3~6份、半枝莲2~4份、元胡2~4份、莪术2~4份、田七3~8份、太子参3~5份、甘草2~4份。

进一步地,所述壮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原料药制备而成:救必应5份、黄连3份、白英4份、白花蛇舌草5份、半枝莲3份、元胡4份、莪术5份、田七5份、太子参3份、甘草2份。

进一步地,所述壮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原料药制备而成:救必应5份、黄连4份、白英3份、白花蛇舌草5份、半枝莲3份、元胡4份、莪术4份、田七3份、太子参5份、甘草2份。

本发明提供壮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按重量份分别称取上述原料,田七打粉单独放置,将其余原料水煎2次,合并药汁,待药汁温度降至37~40℃时,将田七粉放入调匀即得。

进一步地,所述水煎2次的具体方法为:将原料加水浸泡.5~1小时;头煎:武火煎煮至药液沸腾,改用文火再煎煮20~25分钟,将药汁滤出;二煎:药锅中重新加入常温水至高出药材平面1~2厘米,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20分钟,将药汁滤出。

本发明提供壮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慢性胃窦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药物,所述药物的有效成分为上述的壮药组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药物中还包括医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进一步地,所述药物的剂型为汤剂。

本发明壮药组合物所包括的原料的特性:

救必应:壮名为maexndeihmeij;冬青科植物铁冬青llexrotundathunb.的树皮。性味:味苦,性寒;功效:清热毒,利湿毒,调谷道。主治:感冒、发热、泄泻、咽痛、肝炎、急性胃肠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烧烫伤等。

黄连: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chinensisfranch.的根茎;性味:味苦,性寒。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湿热泻痢、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痈肿疖疮、目赤牙痛、消渴,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等。

白英:壮名为gaeubwnhgauh;茄科植物白英solanumlyratumthunb.的全草。性味:味甘,性寒;功效:清热利湿,消肿解毒;主治:湿热黄疸、胆囊炎、胆石症、肾炎水肿、风湿关节痛、妇女湿热带下、小儿高热惊厥、痈肿疮疡、湿疹瘙痒、带状疱疹等。

白花蛇舌草:壮名为nyarinngoux,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diffusawilld的全草;性味:味苦、甜,性寒;功效:通龙路,解热毒,除湿毒,散结消肿。主治:癌肿、黄疸、淋证、痢疾、瘰疬、疳积、咽痛、带下、毒蛇咬伤、痈疮等。

半枝莲:壮名为nomjsoemzsaeh,唇形科植物半边莲scutellariabarbatad.don的全草。性味:味辛、苦,性寒。功效:清热毒,通调水道,调龙路、火路,散瘀止血。主治:吐血衄血、淋证、便血、瘰疬、痈疮、痈肿、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等。

元胡:罂粟科延胡索corydalisyanhusuow.t.wangexz.y.suetc.y.wu的根茎。性味:味辛、苦,性温。功效: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主治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症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损伤等。

莪术:壮名为guighunh;姜科植物莪术curcumaaeruginosaroxb.的根茎。性味:味辣、苦,性热;功效:通龙路,调谷道,止痛。主治:胃痛、食滞、闭经、痛经、跌打损伤等。

田七:壮名为godienzcaet;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exc.chow的根。性味:味甜,性热;功效:调龙路、火路,补血,止血,散瘀止痛。主治:产后血虚、胃痛、吐血、衄血、便血、崩漏、胸痛、胃痛、跌打损伤、痛经、产后腹痛等。

太子参:石竹科太子参pseudostellaria植物;性味:味甘、微苦,性平。功效:补益脾肺,益气生津;主治:脾虚食少、倦怠乏力、心悸自汗、肺虚咳嗽、津亏口渴等。

甘草: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的干燥根;性味:味甘,性平;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还可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据报道,经用200种单味中药做经体外对hp的抑菌试验,结果发现38种中药对hp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以黄芩、黄连、大黄等抑菌作用最明显,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延胡索、厚朴、枳实、三七、白芍、甘草等均能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另有研究将救必应、白英等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发现两者均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因此,方中救必应、黄连、白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可清热解毒,能够有效杀灭或抑制幽门螺旋杆菌之毒,是为主药。元胡、莪术、田七具有活血化瘀之效,淤血去则新血生,从而促进胃黏膜修复;太子参、甘草补虚扶正,气旺则血行,胃功能得以恢复,另外,甘草可增加胃酸浓度,促进胃泌素正常释放,改善胃内环境,抑制hp寄生和繁殖,共为帮药。全方主帮合用,共凑解毒、补虚、祛瘀止痛之功,以达调节人体三气复归同步之效。

本发明具有以下功效:

具有明确的清热毒、除湿毒、调气补虚、祛瘀止痛等功效,能清利谷道湿热之毒,疏通龙路火路之瘀滞,补益人体正气,调节天地人三气复归同步,从而达到治疗慢性胃窦炎的目的,是一种有效治疗慢性胃窦炎的壮药组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购自常规生化试剂公司。

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胃窦炎的壮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原料药制备而成:

救必应3~8份、黄连2~5份、白英3~6份、白花蛇舌草3~6份、半枝莲2~4份、元胡2~4份、莪术2~4份、田七3~8份、太子参3~5份、甘草2~4份。

本发明的壮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按重量份分别称取上述原料,田七打粉单独放置,将余原料净选,倒入药锅,加水以浸没药材并超过药材2~3厘米为度,浸泡0.5~1小时;头煎:武火煎煮至药液沸腾,改用文火再煎煮20~25分钟,将药汁滤出;二煎:药锅中重新加入常温水至高出药材平面1~2厘米,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20分钟,将药汁滤出;将头煎与二煎所得药汁合并,根据田七“生打熟补”的原理(“打”是指生田七能止血活血、消肿散瘀;“补”是指熟田七能补血理血、补益健身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待汤药温度降至37~40℃时,将田七粉放入调均即可。

实施例1

本发明的壮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原料药制备而成:

救必应5份、黄连3份、白英4份、白花蛇舌草5份、半枝莲3份、元胡4份、莪术3份、田七5份、太子参3份、甘草2份。

本发明的壮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按重量份分别称取上述原料,田七打粉单独放置,将其余原料净选,倒入药锅,加水以浸没药材并超过药材3厘米为度,浸泡0.5小时;头煎:武火煎煮至药液沸腾,改用文火再煎煮20分钟,将药汁滤出;二煎:药锅中重新加入常温水至高出药材平面2厘米,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分钟,将药汁滤出;将头煎与二煎所得药汁合并,待汤药温度降至38℃时,将田七粉放入调均即可。所述壮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汤剂。

本发明的壮药组合物的用药方式:口服,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典型病例:

唐某某,男,47岁,百色市人,反复胃痛3年,伴上腹饱胀、泛酸嗳气、恶心欲吐、食欲不振,小便调,大便溏烂,寐差,舌暗淡,苔白腻,脉弦滑。胃镜见黏膜表现出红白相间、以白色为主,血管网明显可见,黏膜伴有糜烂出血,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窦炎;碳14-尿素呼气试验提示hp(+)。按上述方法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壮药组合物后上述症状基本缓解,偶有大便溏烂,无其他不良症状发生,胃镜复查病症基本消失,黏膜无充血症状;碳14-尿素呼气试验提示hp(-)。

黄某某,女,63岁,河池市人,反酸2年余年,时有上腹部烧灼感,纳呆犯恶,口干口苦,大便干,舌暗红,苔黄,脉滑,碳14-尿素呼气试验提示hp(+)。按上述方法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壮药组合物后无反酸,纳可,口中和,大便调。复查碳14-尿素呼气试验提示hp(-)。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壮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原料药制备而成:

救必应5份、黄连4份、白英3份、白花蛇舌草5份、半枝莲3份、元胡4份、莪术4份、田七3份、太子参5份、甘草2份。

本发明的壮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按重量份分别称取上述原料,田七打粉单独放置,将其余原料净选,倒入药锅,加水以浸没药材并超过药材3厘米为度,浸泡0.5小时;头煎:武火煎煮至药液沸腾,改用文火再煎煮20分钟,将药汁滤出;二煎:药锅中重新加入常温水至高出药材平面2厘米,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分钟,将药汁滤出;将头煎与二煎所得药汁合并,待汤药温度降至38℃时,将田七粉放入调均即可。所述壮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汤剂。

本发明的壮药组合物的用药方式:口服,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典型病例:

吴某某,男,62岁,南宁市人,反复胃脘部隐痛2年,胃脘嘈杂、怕冷,口干,时有口腔溃疡,大便溏滞不爽,舌淡红,苔黄白相间,脉弦细。碳14-尿素呼气试验提示hp(+)。按上述方法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壮药组合物后胃脘部隐痛消失,胃脘怕冷症状较前明显改善,口中和,大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平。碳14-尿素呼气试验提示hp(-)。

张某某,女,73岁,桂林市人,反复上腹部疼痛5年,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嗳气、打嗝,小便调,大便时干时烂,寐差,面色苍黄,上腹部轻压痛,舌暗淡,苔白,碳14-尿素呼气试验提示hp(+)。按上述方法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壮药组合物后上述症状明显好转。碳14-尿素呼气试验提示hp(-)。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壮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原料药制备而成:

救必应3份、黄连2份、白英5份、白花蛇舌草3份、半枝莲2份、元胡3份、莪术2份、田七6份、太子参4份、甘草3份。

本发明的壮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按重量份分别称取上述原料,田七打粉单独放置,将其余原料净选,倒入药锅,加水以浸没药材并超过药材3厘米为度,浸泡45min;头煎:武火煎煮至药液沸腾,改用文火再煎煮22分钟,将药汁滤出;二煎:药锅中重新加入常温水至高出药材平面1厘米,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6分钟,将药汁滤出;将头煎与二煎所得药汁合并,待汤药温度降至37℃时,将田七粉放入调均即可。所述壮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汤剂。

本发明的壮药组合物的用药方式:口服,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实施例4

本发明的壮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各原料药制备而成:

救必应8份、黄连5份、白英6份、白花蛇舌草4份、半枝莲4份、元胡2份、莪术3份、田七8份、太子参5份、甘草4份。

本发明的壮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按重量份分别称取上述原料,田七打粉单独放置,将其余原料净选,倒入药锅,加水以浸没药材并超过药材2厘米为度,浸泡1小时;头煎:武火煎煮至药液沸腾,改用文火再煎煮25分钟,将药汁滤出;二煎:药锅中重新加入常温水至高出药材平面2厘米,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20分钟,将药汁滤出;将头煎与二煎所得药汁合并,待汤药温度降至40℃时,将田七粉放入调均即可。所述壮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汤剂。

本发明的壮药组合物的用药方式:口服,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慢性胃窦炎病症: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可表现为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感等,也可呈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体征多不明显,有时上腹轻压痛。恶性贫血者常有全身衰弱、疲软、出现明显厌食、体重减轻、贫血,一般消化道症状较少。胃镜表现:炎性病变位于胃窦部,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红白相间,表面有灰白色或灰黄色的分泌物,有时伴点状出血、平坦或隆起糜烂、粗大黏膜皱襞或胆汁反流等征象。hp(+)。

治愈标准:临床症状消失,无上腹压痛,胃镜检查胃黏膜正常,hp(-)。

有效标准: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上腹压痛减轻,胃镜检查胃黏膜较前明显好转,hp(-)或hp(+)。

无效标准:临床症状稍改善,上腹压痛无减轻,胃镜检查胃黏膜无改善,hp(+)。

应用本发明的壮药组合物共治疗慢性胃窦炎患者30例,其中,治愈4例,有效22例,无效4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