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43407发布日期:2020-08-14 16:46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对于重症病人,通过在呼吸道内置入气管导管,进行呼吸机机械通气是icu维持生命的常用的手段。但是,长时间机械通气会导致气管导管内部滋生细菌,大量繁殖的细菌侵入下呼吸道,容易引起患者感染。研究发现,气管导管内部细菌生物被膜形成是导致长时间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持续感染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但目前的技术除了在最初置入气管导管时注意清洁和消毒操作之外,并无有效手段预防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生物被膜(biofilm,bf)是细菌附着在生物材料表面,由于过度生长而形成的细菌复合体,主要成分包括细菌及分泌的多糖基质、脂蛋白等。不同于浮游菌,细菌一旦形成bf,则大大增强了活菌对机体免疫和抗生素的抵抗性,这直接提升了膜内细菌的存活率。有报道指出,对浮游菌和bf细菌同时进行抗菌作用最终细菌的消灭率分别为91%~93.5%和25%~26%。长时间气管插管的患者,bf内活菌可不断释放浮游菌,加重患者感染,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因此研究如何抑制bf的形成,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证明,常规的清洁和消毒无法从根本上阻止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由于生物被膜对抗生素具有抵御作用,目前的抗生素治疗并不能完全清除细菌生物被膜,因此膜内细菌可被持续释放入患者下呼吸道,导致感染迁延不愈,致使患者病情加重。目前针对气管导管内部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状况临床只能采取更换气管导管的方式来解决,但是,更换气管导管一方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另一方面新置入的导管依然有再次形成生物被膜的可能性,无法避免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感染的风险。另外,研究证明,枸橼酸钠对生物被膜(biofilm,bf)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用前,可先在气管导管置入端的外表面均附着一层浓度为4%的枸橼酸钠,再将气管导管置入,可抑制细菌形成生物被膜,降低感染;但是,此种随着气管导管滞留时间的增长,首次附着的枸橼酸钠药性失效,则还是会存在气管导管内部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管导管,能有效的防止气管导管内形成细菌生物被膜,进而降低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感染的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气管导管,包括:

管体,所述管体包括气管导管本体和内管,所述内管插设在所述气管导管本体内,内管与气管导管本体之间间隙设置且二者两端密封形成环形的容纳腔;

所述内管的两端与所述气管导管本体的内壁连接,所述气管导管本体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内管上开设有多个将所述容纳腔与所述内管内腔连通的微型连通孔,且所述微型连通孔靠近所述内管的底端;

推药机构,包括侧管、活塞和弹性件,所述侧管设置在所述气管导管本体顶端的外侧壁,并与所述容纳腔相通;所述活塞套设在所述内管上,且所述活塞与所述容纳腔可滑动的密封连接,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在所述内管的顶端,另外一端与所述活塞相连;且所述活塞截面面积大于所有的所述微型连通孔的孔径的1.5倍;

连杆,所述连杆一端与所述活塞的底面连接,另外一端从所述管体的底端密封的并能滑动的穿出;及

盖板,位于所述管体的底端的正下方,且连接在所述连杆远离所述活塞的一端,当所述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盖板与所述管体底端间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有两根,并且相对的设置在所述管体和所述盖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具有弹性。

进一步地,所述微型连通孔的直径小于0.2mm。

进一步地,所述微型连通孔内设置有滤网,且所述滤网的孔径小于0.01mm。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活塞下方的所述容纳腔内预装有枸橼酸钠药液。

进一步地,所述侧管内设置有预装防漏的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包括一弹性膜,所述弹性膜的边缘连接在所述侧管的内壁,所述弹性膜的中部开设有穿孔,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穿孔处于闭合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为球形体,且球心位于靠近管体一侧。

本发明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气管导管,包括管体、推药机构、连杆和盖板。管体包括气管导管本体和内管。在气管导管留置期间,当需要对内管底端的内壁涂抹枸橼酸钠药液时,只需通过侧管注入浓度为4%的枸橼酸钠的溶液,枸橼酸钠微小颗粒状附着在内管底端的内壁,则可对通过内管底部流过的空气进行杀毒除菌,进而有效的预防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到达降低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感染的风险的目的。

2、本发明的气管导管,在注入枸橼酸钠的过程中,枸橼酸钠液体会将推药机构的活塞向上推动,并带动盖板盖于管体的下端面,则可有效的防止在喷射过程中从管体的底端飞出到患者的呼吸道内,导致患者的不适。当注药完成后,而盖板脱离管体,在使用过程中,如内管内壁上的枸橼酸钠药液发生掉落时,会掉落到盖板上,既能防止浪费枸橼酸钠药液,也能防止枸橼酸钠药液流入呼吸道内,导致患者的不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气管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气管导管中盖板盖设与管体底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a处的局部示意图(第一实施例);

图4为图1中的a处的局部示意图(第二实施例);

附图标记:100-管体、110-气管导管本体、120-内管、121-微型连通孔、122-滤孔、130-容纳腔、200-推药机构、210-侧管、211-单向阀、220-活塞、230-弹性件、300-连杆、40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第一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管导管,包括管体100、推药机构200、连杆300和盖板400。用于防止气管导管内形成细菌生物被膜。

具体的,管体100包括气管导管本体110和内管120。气管导管本体110为现有常用的气管导管。内管120插设在气管导管本体110内,内管120的两端均为敞开状,内管120的两端与气管导管本体110的内壁连接,内管120与气管导管本体110之间形成容纳腔130。容纳腔130用于容纳枸橼酸钠药液,枸橼酸钠药液浓度优选为4%。浓度为4%的枸橼酸钠能抑制呼吸道常见致病菌的生物被膜形成,则可预防细菌感染。内管120上开设有多个将容纳腔130与内管120内腔连通的的微型连通孔121,且微型连通孔121靠近内管120的底端。

推药机构200包括侧管210、活塞220和弹性件230。侧管210设置在气管导管本体110顶端的侧壁,并与容纳腔130相通。侧管210的管径应与普通空针1的注射头的管径相适配。活塞220套设在内管120上,且活塞220密封容纳腔130。弹性件230一端连接在内管120的顶端,另外一端与活塞220相连。活塞220截面面积大于所有的微型连通孔121的孔径的1.5倍。在使用时,只有在一定压力下,枸橼酸钠药液才能通过微型连通孔121被挤入到内管120内。

连杆300一端与活塞220的底面连接,另外一端从管体100的底端密封的并能滑动的穿出。盖板400位于管体100的底端的正下方,且连接在连杆300远离活塞220的一端。当弹性件230处于自然状态时,盖板400与管体100间隔设置。当压缩弹性件230时,连杆300上移可以将盖板400盖覆到管体100的端部。盖板400与管体100间隔设置形成气流通道,能使气体在盖板400与管体100的底端之间流通。在本实施例中,连杆300有两根,并且相对的设置在管体100和盖板400之间。两根连杆300可使盖板400受力平衡。作为更优实施方式,连杆300具有弹性。即连杆300受力能弯曲力时,能变弯,则方便本气管导管在置入、取出和滞留在呼吸道内,能随着呼吸道的弯曲而变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杆300可以设置多根,且呈环形均布也可。

在使用本气管导管之前,可先将本气管导管的底端浸泡在4%的枸橼酸钠药液内,使本气管导管的底端的内外表面均附着有一层枸橼酸钠药液,随后,将本气管导管插入患者的呼吸道并固定好;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当第一浸泡的枸橼酸钠的药性降低或完全无效时,将空针1本气管导管的侧管210连接,通过空针1将新的4%的枸橼酸钠迅速的注入容纳腔130内,随着容纳腔130内枸橼酸钠药液的增加,容纳腔130内形成一定的压力,压力推动活塞220迅速的向内管120的顶端移动,同时,活塞220通过连杆300带动盖板400上移动,直至盖板400盖设在管体100的底端。

请参阅图2,当盖板400盖设在管体100的底部时,活塞220停止运动,此时,容纳腔形成封闭状,随着空针1继续注入枸橼酸钠药液,容纳腔130内的压力继续增加,此时,多余的枸橼酸钠药液通过微型连通孔121被挤入到内管120内并附着在内管120的管壁上,则可对通过内管120底部流过的空气进行杀毒除菌。同时,如果出现较大的枸橼酸钠药液颗粒,比较大的枸橼酸钠药液颗粒则可掉落到管体100底端的盖板400上。则能防止喷射的药液颗粒从导管与盖板400之间的缝隙飞出,引起患者的不适。

当内管120的枸橼酸钠药达到一定量后,停止注射,并通过空针1反向抽吸容纳腔130内的药量,在弹性件230的复原力作用下,弹性件230推动活塞220向内管120的底部移动,并通过连杆300推动盖板400下压,使盖板400与管体100的底部分离,气管导管的底部的通道处于打开状态,恢复气流的流通。

在本实施例中,微型连通孔121的直径可选0.2mm,当枸橼酸钠通过压力注入内管120内,注入的微型颗粒附着在内管120的管壁,则可对通过内管120底部流过的空气进行杀毒除菌。

此外,盖板400为球形体,且球心位于靠近管体100一侧。球形体可加大盖板400的容积,使盖板400变为盖帽形,可容纳更多的枸橼酸钠药液,同时,球形体的盖板400便于气管导管的置入,可防止在注入过程中将患者的呼吸道划伤,同时也提高在留置过程中患者的使用舒适度。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

请参阅图1和图4,微型连通孔121内设置有滤网122,且滤网122的孔径小于0.01mm。当枸橼酸钠药液通过压力注入内管120内,随后通过滤网122,呈喷雾状的喷射入内管120内,喷雾状的药液在内管120漂浮,并漂浮至内管120的上方,最终附着在整个内管120的内壁,则可使整个内管120对流入的空气进行杀毒除菌。进一步提高杀毒除菌的效果。

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

请参阅图1和图2,位于活塞220下方的容纳腔130内预装有枸橼酸钠药液液体。通过预装枸橼酸钠药液,在注入橼酸钠药液液体时,可减少容纳腔130内空气排空的时间,同时也能减少注入橼酸钠药液液体的时间,进而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橼酸钠药液液体,也可通过微型连通孔121向内管内释放少量橼酸钠药液分子,使气管导管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杀毒除菌功能,进一步进而降低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感染的风险。

侧管120内设置有预装防漏的单向阀211。单向阀211防止预装有枸橼酸钠药液倒流。单向阀211包括一弹性膜。弹性膜的边缘连接在侧管的内壁,弹性膜的中部开设有穿孔,在自然状态下,穿孔处于闭合状态。在空针1进行注入或抽吸的过程中,穿孔打开,使药液通过,而在自然状态下,单向阀处于关闭状态,能防止预装的枸橼酸钠药液倒流。

上述气管导管的使用方式:

先将本气管导管插入患者的呼吸道并固定好,到需要对内管120底端的内壁涂抹枸橼酸钠药液时,将空针1本气管导管的侧管210连接,通过空针1将4%的枸橼酸钠迅速的注入容纳腔130内,枸橼酸钠药液通过微型连通孔121被挤入到内管120内,则可对通过内管120底部流过的空气进行杀毒除菌。当内管120的枸橼酸钠药达到一定量后,停止注射,通过空针1反向抽吸容纳腔130内的药量,在弹性件230的复原力作用下,弹性件230推动活塞220向内管120的底部移动,并通过连杆300推动盖板400下压,使盖板400与管体100的底部分离,管体100的底部处于打开状态,恢复气流的流通。则可继续使用。

上述气管导管,包括管体100、盖板400、推药机构200和连杆300。管体100包括气管导管本体110和内管120。当到需要对内管120底端的内壁涂抹枸橼酸钠药液时,只需通过侧管210注入4%的枸橼酸钠药液,枸橼酸钠药液被挤入到内管120内,并附着在内管120的内壁上,则可对通过内管120底部流过的空气进行杀毒除菌,则可有效的预防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进而降低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感染的风险。

同时,在注入枸橼酸钠的过程中,枸橼酸钠液体会将推药机构200的活塞220向上推动,并带动盖板400盖于管体100的下端面,则可有效的防止注入过程中从管体100的底端飞出到患者的呼吸道内,导致患者的不适。当注药完成后,而盖板400脱离管体100,在使用过程中,比较大的枸橼酸钠药液颗粒则可掉落到管体100底端的盖板400上。则能防止喷射的药液颗粒从导管与盖板400之间的缝隙飞出,引起患者的不适。球形体的盖板400可容纳更多的枸橼酸钠药液,即便于插入气管导管,同时又能容纳一定的枸橼酸钠药液,防止在气管导管发生倾斜时,盖板400内的枸橼酸钠药液药液流出,即浪费药液,又会导致患者不适,此外,收集到的枸橼酸钠药液也能防止盖板400内侧预防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