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的力线确定装置和应用其的关节手术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40565发布日期:2020-08-14 16:29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的力线确定装置和应用其的关节手术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的力线确定装置和应用其的关节手术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关节假体置换手术中,经常需要确定关节骨的力线位置以确保后期开髓腔孔以及安装假体位置的准确性,以踝关节为例,需要确定胫骨力线的位置,即胫骨的中心线(一般认为是胫骨的正中冠状面和正中矢状面相交的重合线)。

关节手术牵引装置用于在手术之前对人体的关节进行牵引和固定,以找到最合适的开髓腔孔的位置,以便后续假体的准确安装。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关节手术牵引装置只能实现牵引固定的功能,对于胫骨力线的确定,一般结合使用x光片并通过医生肉眼观察确定大致的力线位置,以便在该力线位置进行开髓腔孔以及安装假体的操作。

由于现有技术中只能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大致确定一个力线位置,因此确定的力线位置并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更加准确地确定力线的位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骨的力线确定装置和应用其的关节手术牵引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骨的力线确定装置,包括:用于与固定基础竖直滑动连接的第一活动基板,与第一活动基板水平滑动连接的第二活动基板,第二活动基板上形成有力线孔,第一活动基板上形成有与力线孔连通的通孔,与第一活动基板相连的水平导引杆组件,以及与第二活动基板相连的竖直导引杆组件,其中,第二活动基板相对于第一活动基板的水平滑动能够带动竖直导引杆组件在水平方向的运动,以使得竖直导引杆组件能够在骨的矢状面的至少一侧进行调整并定位以确定骨的中心矢状面;第一活动基板相对于固定基础的竖直滑动能够同时带动水平导引杆组件和竖直导引杆组件在竖直方向的运动,以使得水平导引杆组件能够在骨的冠状面的至少一个侧进行调整并定位以确定骨的中心冠状面,在骨的力线确定装置确定力线的状态下,力线孔的轴线与中心冠状面与中心矢状面的交线重合。

进一步地,水平导引杆组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骨的中心冠状面的两侧的水平导引杆,和连接两个水平导引杆的第一连接梁,各水平导引杆垂直穿过第一活动基板的第一导引孔。

优选地,各水平导引杆可设置成与第一导引孔固定连接,也可以设置成能够沿第一导引孔的轴向移动。

进一步地,两个水平导引杆中的一个水平导引杆的自由端形成有第一对准部件,另一个水平导引杆的自由端形成有与第一对准部件相对的第一空腔,其中,在水平导引杆组件确定骨的中心冠状面的状态下,第一对准部件的正投影完全容纳在第一空腔中。

进一步地,竖直导引杆组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且同时位于骨的中心矢状面的一侧的竖直导引杆,和连接两个竖直导引杆的第二连接梁,各竖直导引杆垂直穿过第二活动基板的第二导引孔。

优选地,各竖直导引杆可设置成与第二导引孔固定连接,也可以设置成能够沿第二导引孔的轴向移动。

进一步地,两个竖直导引杆中的一个竖直导引杆的自由端形成有第二对准部件,另一个竖直导引杆的自由端形成有与第二对准部件相对的第二空腔,其中,在竖直导引杆组件确定骨的中心矢状面的状态下,第二对准部件的正投影完全容纳在第二空腔中。

进一步地,第二活动基板和第一活动基板二者中的一者上形成有第一滑槽,另一者上形成有与第一滑槽配合的第一滑轨,第二活动基板上形成有用于穿过第一活动基板与第一活动基板抵接,以将第二活动基板压紧在第一活动基板上的第一锁紧装置。

优选地,第一活动基板的顶边与底边分别形成有第一开槽,第二活动基板上形成有搭接在第一开槽内的第一滑轨。

优选地,第一活动基板和固定基础二者中的一者上形成有第二滑槽,另一者上形成有与第二滑槽配合的第二滑轨,第一活动基板上形成有用于穿过第一活动基板与固定基础抵接,以将第一活动基板压紧在固定基础上的第二锁紧装置。

优选地,固定基础的两个侧边分别形成有第二开槽,第一活动基板上形成有搭接在第二开槽内的第二滑轨。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关节手术牵引装置,包括:用于对关节进行牵引固定的支撑架体组件,支撑架体组件包括用于定位关节的固定板,和与固定板相连的上述骨的力线确定装置,其中,第一活动基板与固定板的一面竖直滑动连接,固定板的另一面用于固定关节,固定板的竖直方向上形成有导引槽,水平导引杆组件的水平导引杆穿过导引槽且能够沿导引槽滑动定位。

进一步地,支撑架体组件还包括底座和能够相对于底座水平转动的侧翻支架,固定板与侧翻支架相连,以使得侧翻支架相对于底座水平转动时带动固定板侧翻。

优选地,底座的底壁和侧翻支架的底壁二者中的一者上可形成有第一环形导引槽,另一者上可形成有与第一环形引导槽配合的滑块,滑块可沿第一环形导引槽滑动,以带动侧翻支架相对于底座水平转动。

进一步优选地,侧翻支架的底壁上形成有用于穿过侧翻支架的底壁与底座的底壁抵接,以将侧翻支架的底壁压紧在底座的底壁上的第三锁紧装置。

进一步地,侧翻支架包括与底座水平转动连接的底架和连接在底架的两侧的侧架,侧架与固定板的侧壁相连,其中,支撑架体组件还包括与固定板相连的仰合支架,仰合支架位于侧架与所固定板的侧壁之间,且仰合支架与侧架转动连接,以使得仰合支架相对于侧架转动时带动固定板仰合。

优选地,侧架上可形成有第二环形导引槽,和用于穿过所述第二环形导引槽与所述仰合支架抵接,以将侧架压紧在仰合支架上的第四锁紧装置。

进一步优选地,第四锁紧装置为螺杆,仰合支架相对于所述侧架转动连接时,螺杆沿第二环形导引槽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体组件还包括沿朝向所述固定板的方向依次设置的:与所述底座的底壁固定连接的支撑座、与所述侧翻支架的底壁固定连接的辅助支撑座,以及与所述固定板相连的搭接座。

优选地,搭接座与固定板的底部水平滑动连接,搭接座包括两个相对的搭接部,两个搭接部可水平相对彼此和远离彼此运动并定位,以调节两个搭接部之间的水平距离。

进一步优选地,固定板的顶部还形成有夹持座,夹持座与固定板水平滑动连接,夹持座包括两个相对的夹持部,两个夹持部可水平相对彼此和远离彼此运动并定位,以调节两个夹持部之间的水平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骨的力线确定装置分别在骨的两侧确定骨的中心矢状面和骨的中心冠状面的位置,二者的交线可准确定位骨的力线,其所确定的力线位置更加精确;通过设置第一对准部件和第一空腔使得两个水平导引杆的端部具有不同的结构,在观察两者是否重合时,可以只观察两者不同的结构即可判断两个水平导引杆是否完全重合,即判断两个水平导引杆是否完全重合的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判断的结果也相应更加准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关节手术牵引装置可以使得固定在固定板上的人体关节实现前后翻转和左右翻转,同时由于设置了骨的力线确定装置,因此可以使用本发明的关节手术牵引装置准确地确定患者胫骨的力线所在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骨的力线确定装置的轴测图,其示出了骨的力线确定装置的前侧;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骨的力线确定装置的轴测图,其示出了骨的力线确定装置的后侧;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骨的力线确定装置安装于固定基础上的前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骨的力线确定装置安装于固定基础上的后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骨的中心矢状面与中心冠状面的示意图,中心矢状面与中心冠状面的交线为力线;

图6为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骨的力线确定装置确定力线的原理图;

图7为图1所示的a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8为图1所示的b处结构的放大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关节手术牵引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关节手术牵引装置的右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骨的力线确定装置和应用其的关节手术牵引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骨的力线确定装置100的结构,图3和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骨的力线确定装置100安装于固定基础上的安装示意图。结合图1-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骨的力线确定装置100包括:用于与固定基础5竖直滑动连接的第一活动基板1,与第一活动基板1水平滑动连接的第二活动基板2,第二活动基板2上形成有力线孔21,第一活动基板1上形成有与力线孔21连通的通孔16,与第一活动基板1相连的水平导引杆组件3,以及与第二活动基2相连的竖直导引杆组件4。其中,如图4所示,第二活动基板2相对于第一活动基板1的水平滑动能够带动竖直导引杆组件4在水平方向x的运动,以使得竖直导引杆组件4能够在如图5所示的骨的矢状面(即将骨沿骨的长度方向分成左右两部分的平面)的至少一侧进行调整并定位以确定骨的中心矢状面d(即将骨沿骨的长度方向平均分成左右两部分的平面);第一活动基板1相对于固定基础5的竖直滑动能够同时带动水平导引杆组件3和竖直导引杆组件4在垂直方向y的运动,以使得水平导引杆组件3能够在骨的冠状面(即将骨沿骨的长度方向分成上下两部分的平面)的至少一个侧进行调整并定位以确定骨的中心冠状面c(即将骨沿骨的长度方向平均分成左右两部分的平面),在骨的力线确定装置100确定力线的状态下,力线孔21的轴线与中心冠状面d与中心矢状面c的交线o重合。

以下将结合图1-4对本发明的骨的力线确定装置100确定胫骨的力线的过程进行说明,其中以人体的胫骨为例:操作人员将患者的足部固定在固定基础5上,此时胫骨h的轴线(即力线)与固定基础5所在平面垂直,如图6所示,水平导引杆组件3位于胫骨h的矢状面(即图6所示的胫骨横截面e的水平方向x)的侧面,竖直导引杆组件4位于胫骨的冠状面(即图6所示的胫骨横截面e的垂直方向y)的侧面,此时操作人员可首先在水平导引杆组件3所在的侧面平视水平导引杆组件3,可以用肉眼观察水平导引杆组件3是否位于胫骨h的横截面e在垂直方向y上的中心,或者在该方位拍摄x光片等可以显影的方式观察水平导引杆组件3是否位于胫骨h的横截面e在垂直方向y上的中心;然后以同样的方式在竖直导引杆组件4所在的侧面平视竖直导引杆组件4,观察竖直导引杆组件4是否位于胫骨h的横截面e在水平方向x上的中心。

如果竖直导引杆组件4并未位于胫骨h的横截面e在水平方向x上的中心,则需要调节竖直导引杆组件4在水平方向x上的位置,具体地,可以对第二活动基板2施加作用力使得第二活动基板2相对于第一活动基板1水平滑动,以带动竖直导引杆组件4在水平方向x运动,直到竖直导引杆组件4位于胫骨h的横截面e在水平方向x上的中心,此时可定位该位置以确定竖直导引杆组件4所在平面f(图6所示的虚线)与骨的中心矢状面d(图6所示的实线)重合。如果水平导引杆组件3并未位于胫骨h的横截面e垂直方向y的中心,则需要调节水平导引杆组件3在垂直方向y上的位置,具体地,在由竖直导引杆组件4确定骨的中心矢状面d的基础上,可以对第一活动基板1施加作用力使得第一活动基板1相对于固定基础5沿垂直方向y竖直滑动,此时可同时带动水平导引杆组件3和竖直导引杆组件4在竖直方向y的运动,以使得水平导引杆组件3能够在骨的冠状面的至少一侧进行调整直到水平导引杆组件3位于胫骨h的横截面e在垂直方向y上的中心,此时可定位该位置以确定水平导引杆组件3所在平面g(图6所示的虚线)与骨的中心冠状面c(图6所示的实线)重合。

由此,当水平导引杆组件3所在平面g与骨的中心冠状面c重合,且竖直导引杆组件4所在平面f与骨的中心矢状面d重合时,由于力线孔21的轴线与中心冠状面d与中心矢状面c的交线o重合,因此力线孔21的轴线即为骨的力线,因此胫骨h的力线即被确定。

本发明实施例的骨的力线确定装置100分别在骨的两侧确定骨的中心矢状面d和骨的中心冠状面g的位置,二者的交线o可准确定位骨的力线,其所确定的力线位置更加精确。

结合图2-4,水平导引杆组件3可包括两个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骨的中心冠状面c的两侧的水平导引杆32,和连接两个水平导引杆32的第一连接梁31,各水平导引杆32可垂直穿过第一活动基板1的第一导引孔11。通过该设置使得水平导引杆32始终处于与固定基础5垂直的状态,从而使得确定胫骨力线所在位置的基准即水平导引杆32的角度准确,避免出现后续系统性的一系列误差,同时设置两个平行的水平导引杆32使得观察人员可以在两个水平导引杆32的两侧分别进行观察,使得两个水平导引杆32确定的平面g为水平平面,以精确地确定中心冠状面c的位置。

优选地,各水平导引杆32可设置成与第一导引孔11固定连接,也可以设置成能够沿第一导引孔11的轴向移动。当设置成各水平导引杆32与第一导引孔11固定连接时,整体的结构强度更高;当设置成各水平导引杆32沿第一导引孔11的轴向移动时,水平导引杆32伸出固定基础5的部分的长度可以调节,因此可以针对不同胫骨长度的患者将水平导引杆32伸出固定基础5的部分的长度调节到最合适的尺寸。

如图7、图8所示,两个水平导引杆32中的一个水平导引杆32的自由端可形成有第一对准部件321,另一个水平导引杆32的自由端可形成有与第一对准部件321相对的第一空腔322,其中,在水平导引杆组件4确定骨的中心冠状面c的状态下,第一对准部件321的正投影可完全容纳在第一空腔322中。由于在确定两个水平导引杆32所在平面g是否与冠状面c重合时为减少误差,需要从侧面观察两个水平导引杆32是否重合,如果在两个水平导引杆32的结构相同的情况下观察两者是否重合时,由于两个水平导引杆32的端部的相同结构,很容易将未完全重合的情况误认为已经完全重合。通过设置第一对准部件321和第一空腔322使得两个水平导引杆32的端部具有不同的结构,在观察两者是否重合时,可以只观察两者不同的结构,这里只要观察第一对准部件321的正投影是否完全容纳在第一空腔322中,并且第一对准部件321的正投影是否位于第一空腔322的中心位置即可判断两个水平导引杆32是否完全重合,即判断两个水平导引杆32是否完全重合的过程变得更加简单,判断的结果也相应更加准确。

优选地,第一空腔322可以为图8所示的开槽结构,第一对准部件321可以为如图7所示的板状。进一步优选地,该开槽结构可形成为如图8所示的具有阶梯状侧壁,开槽的中心区域用于与板状的第一对准部件321进行对准配合。该开槽结构的阶梯状侧壁有助于操作人员能够更清晰地通过第一对准部件321找到开槽的中心区域并与之对准,因此可更准确地确定中心冠状面c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骨的力线确定装置100,如图2-4所示,竖直导引杆组件4可包括两个平行设置且同时位于骨的中心矢状面d的一侧的竖直导引杆41,和连接两个竖直导引杆41的第二连接梁42,各竖直导引杆41可垂直穿过第二活动基板2的第二导引孔22。通过该设置使得竖直导引杆41始终处于与第二活动基板2垂直的状态,从而使得确定胫骨力线所在位置的基准即竖直导引杆41的角度准确,避免出现后续系统性的一系列误差,同时设置两个平行的竖直导引杆41使得观察人员可以在两个竖直导引杆41的两侧分别进行观察,使得两个竖直导引杆41确定的平面f尽量为竖直平面,以精确地确定中心矢状面d的位置。

同样地,各竖直导引杆41可设置成与第二导引孔22固定连接,也可以设置成能够沿第二导引孔22的轴向移动。当设置成各竖直导引杆41与第二导引孔22固定连接时,整体的结构强度更高;当设置成各竖直导引杆41沿第二导引孔22的轴向移动时,竖直导引杆41伸出第二活动基板2的部分的长度可以调节,因此可以针对不同胫骨长度的患者将竖直导引杆41伸出第二活动基板2的部分的长度调节到最合适的尺寸。

如图3所示,两个竖直导引杆41中的一个竖直导引杆41的自由端形成有第二对准部件411,另一个竖直导引杆41的自由端形成有与第二对准部件相对的第二空腔412,其中,在竖直导引杆组件4确定骨的中心矢状面d的状态下,第二对准部件411的正投影可完全容纳在第二空腔412中。第二对准部件411、第二空腔412的结构和作用可以与如图7和图8所示的第一对准部件321、第一空腔322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竖直导引杆41可以像如图3和图6所示的设置方式即设置在人体骨的冠状面的一侧(结合图3,即相对于固定基础5的下方一侧),此时人体骨的冠状面的另一侧空间(结合图3,即固定基础前侧5的空间)可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截骨等操作;当然也可以设置成一个竖直导引杆41在人体骨的冠状面的一侧,另一个竖直导引杆41在人体骨的冠状面的另一侧。

在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活动基板2和第一活动基板1二者中的一者上可形成有第一滑槽12,另一者上形成有与第一滑槽配合的第一滑轨23,第二活动基板2上形成有用于穿过第一活动基板1与第一活动基板1抵接,以将第二活动基板2压紧在第一活动基板1上的第一锁紧装置24。通过该设置使得第二活动基板2可相对于第一活动基板1沿水平方向x运动,同时当运动到竖直导引杆组件4在胫骨h横截面e的水平方向x的中心时,可以通过第一锁紧装置24定位并确定该位置,滑动的过程中第一滑轨23沿着预设的第一滑槽12运动,在第一滑槽12与第一滑轨23配合良好的情况下,沿水平方向x的运动更加准确。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活动基板1的顶边与底边分别形成有第一开槽(即第一滑槽12),第二活动基板2上形成有搭接在第一开槽内的第一滑轨23。通过该设置使得第二活动基板2在第一活动基板1的顶边与底边的共同限定下能够沿水平方向x平稳滑动,且使得第二活动基板2相对于第一活动基板1的安装和拆卸更为便利。

依然以图4为例,第一活动基板1和固定基础5二者中的一者上可形成有第二滑槽52,另一者上可形成有与第二滑槽52配合的第二滑轨14(如图1所示),第一活动基板1上可形成有用于穿过第一活动基板1与固定基础5抵接,以将第一活动基板1压紧在固定基础5上的第二锁紧装置15。通过该设置使得第一活动基板1可相对于固定基础5沿垂直方向y运动,同时当运动到水平导引杆组件3在胫骨h横截面e的垂直方向y的中心时,可以通过第二锁紧装置15定位并确定该位置,滑动的过程中第二滑轨14沿着预设的第二滑槽52运动,在第二滑槽52与第二滑轨配合良好的情况下,沿垂直方向y的运动更加准确。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固定基础5的两个侧边可分别形成有第二开槽(即第二滑槽52),第一活动基板1上可形成有搭接在第二开槽内的第二滑轨。通过该设置使得第一活动基板1在固定基础5的左右两侧边的共同限定下能够沿竖直方向y平稳滑动,且使得第一活动基板1相对于固定基础5的安装和拆卸更为便利。

如图9-10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关节手术牵引装置200,包括:用于对关节进行牵引固定的支撑架体组件6,支撑架体组件6包括用于定位关节的固定板61,和与固定板61相连的上述骨的力线确定装置100,其中,第一活动基板1与固定板61的一面竖直滑动连接,固定板61的另一面用于固定关节,固定板61的竖直方向上形成有导引槽611(如图9所示),水平导引杆组件3的水平导引杆32穿过导引槽611且能够沿导引槽611滑动定位。

下面以踝关节为例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关节手术牵引装置200的使用过程,操作人员将患者的足部固定在固定板61上,踝关节被支撑架体组件6支撑,由于本发明实施例的关节手术牵引装置200设置了骨的力线确定装置100因此可以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的关节手术牵引装置200通过前述方式准确地确定患者胫骨的力线所在位置。

结合图9、图10,支撑架体组件6还可包括底座62和能够相对于底座62水平转动的侧翻支架63,固定板61与侧翻支架63相连,以使得侧翻支架63相对于底座1水平转动时带动固定板61侧翻。由于患者的足部与固定板61固定连接,当患者的踝关节与正常的踝关节之间存在差异时,通过该设置使得在侧翻支架63相对于底座1水平转动时带动患者的踝关节侧翻(即踝关节在如图9所示的固定板61上左右方向发生翻转)以使得操作人员将患者的踝关节调节到正常的自然位置,方便后续确定胫骨的力线。

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底座1的底壁和侧翻支架63的底壁二者中的一者上可形成有第一环形导引槽637,另一者上可形成有与第一环形引导槽637配合的滑块613,滑块613可沿第一环形导引槽637滑动,以带动侧翻支架63相对于底座1水平转动。通过滑块613与第一环形导引槽637的配合可实现侧翻支架63相对于底座62的水平运动,同时第一环形导引槽637对滑块613的运动轨迹进行限位,使得滑块613在第一环形导引槽637内的运动更加平稳。

如图9所示,侧翻支架63的底壁上形成有用于穿过侧翻支架63的底壁与底座62的底壁抵接,以将侧翻支架63的底壁压紧在底座62的底壁上的第三锁紧装置634。通过该设置使得当侧翻支架63相对于底座62水平运动到适当位置时可以通过第三锁紧装置634进行定位。

结合图9、图10,侧翻支架63可包括与底座62水平转动连接的底架631(如图10所示)和连接在底架631的两侧的侧架632,侧架632可与固定板61的侧壁相连,其中,支撑架体组件6还可包括与固定板61相连的仰合支架64,仰合支架64可位于侧架632与所固定板61的侧壁之间,且仰合支架64与侧架632转动连接,以使得仰合支架64可相对于侧架632转动时带动固定板61仰合。通过该设置使得本实施例的手术牵引装置200不仅可以调节患者的踝关节侧翻(即踝关节在如图9所示的固定板61上左右方向发生翻转),还可调节患者的踝关节的仰合(即踝关节在如图9所示的的固定板61上的前后反向发生背伸或者跖屈)。在侧翻支架63和仰合支架64共同的作用下,可将患者的踝关节调节至与正常的踝关节的位置相同,以确保后续确定胫骨力线的位置的准确性。

根据本发明,如图10所示,侧架632上可形成有第二环形导引槽635,和用于穿过所述第二环形导引槽635与仰合支架64抵接,以将侧架632压紧在仰合支架64上的第四锁紧装置636。通过该设置使得当侧翻支架63仰合支架64相对于固定板61运动到合适的位置时可以通过第四锁紧装置636进行定位。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四锁紧装置636和上述所提及的锁紧装置均可以为锁紧螺杆。

结合图9和图10所示,支撑架体组件6还可包括沿朝向固定板61的方向依次设置的:与底座62的底壁固定连接的支撑座65、与侧翻支架64的底壁固定连接的辅助支撑座66,以及与固定板61相连的搭接座67。搭接座67可使患者的关节部位被固定在固定板61上,支撑座65和辅助支撑座66分别用于支撑患者的不同部位。以踝关节为例,支撑座65可支撑患者的小腿部,辅助支撑座66可支撑患者的踝关节部位,搭接座67可支撑患者的足跟部。优选地,搭接座67与固定板61的底部水平滑动连接,搭接座67可包括两个相对的搭接部671,两个搭接部671可水平相对彼此和远离彼此运动并定位,以调节两个搭接部671之间的水平距离。通过该设置可根据不同患者的足跟部的情况调节搭接部671之间的水平距离以适应不同的患者,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在如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固定板61的顶部还形成有夹持座68,夹持座68与固定板61水平滑动连接,夹持座68包括两个相对的夹持部681,两个夹持部681可水平相对彼此和远离彼此运动并定位,以调节两个夹持部681之间的水平距离。通过该设置可根据不同患者的足尖部及脚掌的情况调节夹持部681之间的水平距离以适应不同的患者,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