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543973发布日期:2020-10-17 02:09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上呼吸道感染,是指发生在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临床上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有普通感冒(急性鼻炎),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等。

近几年来,中医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其用药剂型有汤剂,胶囊,丸剂,喷雾剂,燃吸剂和滴鼻剂等等。临床上所述剂型有单独使用的也有联合使用的,其疗效大致相近,有效率都在80~90%之间。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也称肺心病,是由于慢性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厚、扩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临床上以后者多见。本病发展缓慢,临床上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

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由肺动脉主干或其主要分支突然栓塞,肺循环大部受阻,以致肺动脉压急剧增高、急性右心室扩张和右心室功能衰竭的心脏病。按其功能的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进行分述。1.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此期主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表现。慢性咳嗽、咳痰、气急,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耐力下降。体检可有明显肺气肿征,听诊呼吸音减弱,偶有干、湿性啰音,下肢轻微水肿,下午明显,次晨消失。心浊音界常因肺气肿而不易叩出。心音遥远,但肺动脉瓣区可有第二心音亢进,提示有肺动脉高压。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示心脏搏动,多提示有右心肥厚、扩大。部分病例因肺气肿使胸膜腔内压升高,阻碍腔静脉回流,可见颈静脉充盈。又因膈下降,使肝上界及下缘明显地下移。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本期临床主要表现以呼吸衰竭为主,有或无心力衰竭。

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指自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急性炎症的总称,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下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患,治疗时必须明确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选择有效的治疗方式。上呼吸道感染:90%左右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该病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常于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如受寒、劳累、淋雨等情况,原已存在或由外界侵入的病毒或/和细菌,迅速生长繁殖,导致感染。该病预后良好,有自限性,一般5-7天痊愈。常继发支气管炎、肺炎、副鼻窦炎,少数人可并发急性心肌炎、肾炎、风湿热等。下呼吸道感染:临床上供选择的抗生素日益增多,耐药菌株亦明显增多,由于大剂量头孢菌素的应用,导致院内感染特别是假单孢铜绿杆菌和肠球菌感染日益增多。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使人们对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或军团菌感染的认识有很大提高。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已引起人们重视。无论是下呼吸道感染还是上呼吸道感染,绝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称为: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鉴于慢性肺心病呼吸道感染较顽固,因此,提供一种疗效好的中药组合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有技术一,cn201110291232.3,虽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其所用中药组分单一,联合治疗作用不强,炮制手法笼统,辨证施治中医学理念不明确,使用病症治疗范围不广,疗效也不甚确切。

现有技术二,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口服汤剂,中药原料组分及各组分的重量是:桂枝9g、芍药9g、生姜9g、大枣6~15g、生甘草10~20g、川贝母5~10g、枇杷叶5~10g、灸桑白皮5~15g、灸百部3~9g、金银花10~30g、芦根5~30g、柴胡3~10g、黄岑5~15g、黄芪10~15g、防风5~10g、生石膏15~30g、麦冬10~20g、野菊花10~15g、紫苏3~9g、大青叶15~25g、荆芥穗3~9g、薄荷3~6g、蒲公英15~25g、鱼腥草15~25g、穿心莲9~15g、紫花地丁9~15g、白花蛇舌草15~30g、羌活3~10g、升麻3~9g、辛夷3~9g、白芷4~10g、射干3~9g、牛蒡子5~10g、午香草9~12g、桔梗10~20g、板蓝根15~30g、连翘15~25g、天花粉9~15g、诃子3~6g、灸麻黄3~9g、山豆根3~9g、灸款冬花10~20g。

现有技术三,一种中药组合物由如下质量份的原料制成: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1)有鉴于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但对其如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确当,常常会因并发多种疾病,而现有技术的中药组合物治疗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由牛蒡子10g、黄芩10g、黄连10g、甘草10g、桔梗10g、板蓝根10g、鱼腥草10g、荆芥10g、连翘10g、防风10g、升麻10g、柴胡10g、陈皮15g、细辛5g、薄荷10g、射干10g、枳壳10g和厚朴10g组成。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包括: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药物的剂型为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散剂、丸剂、口服液、糖浆剂、冲剂、滴丸剂或汤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对肺心病合并呼吸道感染均具有明显(p<0.05)的临床疗效,有效率达%;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细菌清除率达%;病例显示,针对顽固性的肺心病合并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下面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由牛蒡子10g、黄芩10g、黄连10g、甘草10g、桔梗10g、板蓝根10g、鱼腥草10g、荆芥10g、连翘10g、防风10g、升麻10g、柴胡10g、陈皮15g、细辛5g、薄荷10g、射干10g、枳壳10g和厚朴10g组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包括:

下面结合药理学分析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胆经。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降阳气。

黄岑: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

薄荷:辛,凉。入肺经、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鱼腥草:性微寒,味苦。归肺经、膀胱、大肠经。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

射干:苦,寒。入肺、肝经。清热解毒,利咽喉,消痰涎。

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润肠通便。

桔梗:味苦、辛,性微温。入肺经。祛痰止咳,宣肺排脓。

板蓝根:苦,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连翘:苦,微寒。入心、肺、小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有“疮家圣药”之称。

实施例12临床病例

病例1:男,94岁,数十年来肺心病反复合并呼吸道感染,住省级医院,经西医抗感染利尿强心、吸氧,病情未见缓解,血压180/100mmhg,心率130/分,呼吸急促,两肺满面干湿啰音,端坐呼吸,张口抬肩,t38.5度,下肢浮肿,病危通知,给予中药温心阳,止咳平喘,清热解毒,服用本发明提供的药物后2天病情稳定,心率90次/分律齐,两肺呼吸音少许湿啰音,呼吸平稳。

病例2:男,68岁,肺心病数年,近日天气冷呼吸道感染,咳嗽口唇紫绀,呼吸急促,张口抬肩,体温38.5,经西医吸氧抗感染治疗后,病情缓解不理想,给予实施例10制备的药物治疗,2天好转。

病例3:住苏州养船里。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数十年。每至秋天天气转冷咳嗽,咳痰稀白,略不注意,出现发热,咳嗽加重,痰多色黄,胸闷气喘,现象加重,x光摄片两肺透明度增加,两肺文理加深,心界扩大,t38度左右,经常议诊肺心病合并感染急诊室输液,抗感染治疗。住院半月余出院,后改中药在家服用,中医辩证肺气虚弱,分热犯肺,洽法以疏风清热,清肺止咳,补益肺气,服用本发明提供的药物,剂病症缓解,体温正常,感染控制。以后每年病情加重,上药治疗。

病例4:钱某,男64岁,老师,吸烟史30年,住辅导区。气管炎20多年,肺气肿,肺心病10多年,每次天气变化上课空气污染时,出现咳嗽现象,天气转冷咳嗽加剧,2014年10月30日天气转凉,咳嗽加剧,痰多色黄,发热38.9度,胸闷气喘,两肺呼吸音粗,有湿啰音,门诊给予抗感染治疗后,体温下降37.6度,仍有咳嗽痰黄,胸闷气喘,中医辩证肺气虚弱,风热犯肺,治法补益肺气,止咳平喘,清热化痰,服用本发明提供的药物,五剂症状平稳,每次病重,中药治疗。

病例5:曾某,72岁,男性教师,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十多年,平时经常咳嗽痰多稀白,胸闷气喘活动加重,天气转冷咳嗽加重胸闷气喘。2013年12月初来门诊咳嗽痰色发黄胸闷加重气喘t38.4度两肺呼吸音粗。伴湿啰音中医以外邪犯肺,肺气亏虚辩证治疗,肺气止咳化痰平喘,清热化痰,服用本发明提供的药物,五剂病症缓解。以后每年病情变化,中药治疗,病情稳定。

病例6:李某,男,68岁,工作住带城桥下,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9年余,平时气喘乏力,x光摄片显示肺透明度增加,心界扩大,两肺文理加深,天气转冷经常咳嗽发热,每次感染急诊室给予输液,抗感染治疗,12月1日病情又发,要求中医会诊,中医认为,外邪犯肺,肺气亏损以中药法止咳平喘,化痰清热,补肺益气,服用本发明提供的药物,5剂病症缓解。以后每年病情变化,中药服用。

以上病例,均为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合并感染病情加重,中药均以补肺气止咳平喘,清热化痰祛痰法收到满意疗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