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葫芦灸理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90337发布日期:2020-09-29 17:5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智能葫芦灸理疗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中医理疗仪,尤其是涉及智能葫芦灸理疗仪。



背景技术:

中医医学研究表明,人体既是一个红外辐射源,又是一个良好的红外线吸收体,艾柱明火燃烧辐射的红外线能被人体所吸收,为机体细胞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能量,同时艾柱燃烧所发放的近红外光量子能为机体所调控,从而达到某种生理、病理调节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新陈代谢能力,其实质是温热刺激的结果,通过刺激皮肤感受器,进而影响组织细胞的生化代谢以及神经系统功能,所以对风、寒、湿之证有祛风、散寒、除湿的功效;葫芦有很好的聚热特性,同时葫芦本身也是药材,葫芦味甘,性平滑五毒,其蔓、须、叶、花、子、壳均可入药,因此在施葫芦灸时,葫芦的药用价值也随之让患者身体吸收,更好的起到相互协调互补的作用。

葫芦灸的理疗对象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对人体的穴位和葫芦灸的手法、原理了解片面,不能够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完成葫芦灸理疗,因此往往需要专业的医师对患者进行辅助的葫芦灸的理疗。但是,理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需的重复工作量很大,如果采用专业人员进行人工辅助理疗,将耗费很大的人力和财力;更重要的是医师在对患者做葫芦灸理疗时,对葫芦灸理疗的强度与时间往往不能精确的掌控,并且无法对患者做葫芦灸时身体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测,也不能对每次葫芦灸结果进行量化的记录和评估,导致治疗效果的反馈不及时和重复的劳动,不利于医师根据患者身体情况有效调整葫芦灸的理疗强度和时长。

目前,葫芦灸的效果参差不齐,不尽人意,而且葫芦灸装置整体结构体积比较大,占用很大的空间,这使得葫芦灸很难普及,只能在中医会所中才能体验,非常的不方便。传统的葫芦灸需要专业的中医知识,不易在家中简单实用;同时,医师在对患者做葫芦灸时全凭借自身经验,不能对患者每次做葫芦灸的效果进行量化的记录,这使得传统的葫芦灸效率比较低;并且传统的葫芦灸只能实现悬灸和隔物灸的灸位手法,悬灸的位置不能改变,不能够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及时的调整灸位手法,失去了传统艾灸的核心所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葫芦灸理疗仪,实现悬灸、隔物灸、雀啄灸和回旋灸等传统艾灸功能,并且能够精确控制葫芦灸的温度、湿度和理疗时间,净化艾柱燃烧烟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智能葫芦灸理疗仪,包括葫芦,所述葫芦内腔设置有支撑机构、运动机构、空气净化模块和控制器;所述运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下方并通过连接件与支撑机构连接;支撑机构用于与葫芦内壁固定;运动机构用于固定艾柱,实现对患者穴位的雀啄灸、悬灸、隔物灸和回旋灸功能;所述空气净化模块用于对葫芦内的烟雾进行净化后自排烟口排出;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运动机构动作,对葫芦内腔的温度、湿度和烟雾浓度进行采集,并与云平台服务器和智能手机实现通信。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中心轴,固定在所述中心轴上端的摇杆固定块,滑动套装在中心轴上的移动块;所述摇杆固定块上沿周向铰接有至少两个摇杆,每个摇杆分别通过一个上连杆与所述移动块相铰接。

所述运动机构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一承载盘、第二承载盘和下开口结构的外壳;所述第一承载盘与所述外壳的顶壁柱销连接,第一承载盘通过连接法兰与所述中心轴下端连接,第一承载盘上设置有排风扇;外壳顶壁上设置有蓄电池、曲柄连杆机构和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二承载盘间隙设置在外壳内,第二承载盘与所述曲柄连杆机构的连杆下端相铰接,第二承载盘下表面用于固定艾柱。

所述外壳顶壁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曲柄连杆机构工作的第一舵机;所述第二承载盘通过舵机支架与所述曲柄连杆机构的连杆下端相铰接,第二舵机动力输出轴垂直向下与第二承载盘固定连接。

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第二舵机和所述排风扇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

所述空气净化模块为设置在所述葫芦内腔上部的活性碳。

所述葫芦由植物葫芦的壳体加工制成。

本发明优点在于实现多种灸位手法的组合功能,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通过精确控制葫芦灸部位的温度、湿度、气流和葫芦灸时间以及葫芦内烟雾浓度,实现葫芦灸的数字化与智能化,使得室内葫芦灸更加的方便。人机交互功能和语音系统可以辅助指导用户辨认穴位,便于用户的居家使用需求。葫芦内的控制器实时上传用户葫芦灸过程中的数据至云平台服务器,云平台服务器通过聚类分析,生成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医生也可以远程查看用户的数据,为用户提供更加专业的参数推荐,让葫芦灸理疗更加科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云平台服务器、智能手机组成的通信网络系统图。

图4是本发明工作原理流程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智能葫芦灸理疗仪,包括由植物葫芦壳体制成的葫芦1,葫芦1内腔设置有支撑机构、运动机构、活性炭层19和控制器14,从而组成葫芦灸理疗仪。支撑机构包括中心轴2,固定在中心轴2上端的摇杆固定块3,滑动套装在中心轴2上的移动块4;摇杆固定块3上沿周向均布铰接有六个摇杆5,每个摇杆5的下端分别固定有弧形结构的支撑爪6,每个摇杆5的中部分别通过一个上连杆7与移动块4相铰接。

移动块4的上、下移动带动摇杆5进行外展、内缩运动,使得支撑机构可以固定在不同直径的葫芦1内壁上,实现将运动机构支撑在葫芦1内部目的,达到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目的。

运动机构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一承载盘8、第二承载盘9和下开口结构的外壳10;第一承载盘8与外壳10的顶壁柱销连接,第一承载盘8与外壳10的顶壁上、下间隔设置以留出安装空间。

第一承载盘8通过连接法兰与中心轴2下端固定连接,第一承载盘8上设置有排风扇11;外壳10顶壁上设置有蓄电池12、曲柄连杆机构、用于驱动曲柄连杆机构工作的第一舵机13和控制器14。

第二承载盘9间隙设置在外壳10内,第二承载盘9通过舵机支架15与曲柄连杆机构的连杆16下端相铰接,第二舵机17动力输出轴垂直向下与第二承载盘9几何中心固定连接,第二承载盘9下表面用于固定艾柱18。

第一舵机13运行时驱动曲柄连杆机构工作,通过连杆16带动第二承载盘9和艾柱18做上、下有规律的运动,不断改变艾柱18与皮肤之间的距离,进而控制不同温度的刺激效果,实现雀啄灸效果;并可控制连杆16使艾柱18停留在人体皮肤上方指定的位置,实现悬灸和隔物灸的效果。

第二舵机17带动第二承载盘9做圆周运动,促使艾柱18随第二承载盘9完成回转运动,达到回旋灸效果,多种灸位手法也可以组合使用,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

需要排烟时排风扇11工作,使得葫芦1内部形成一个上升的气流,促使艾柱18燃烧生成的烟雾等刺激性物体通过气流向上运动,并经活性炭层19过滤后自排烟口20排出,达到过滤烟雾的效果,使得葫芦灸在室内使用也更加的方便清洁。

如图3、4所示,本发明工作时,控制器14的数据采集模块实时检测葫芦灸部位的温度、湿度和葫芦内部烟雾浓度的信息,如果偏离设定值,通过负反馈调整排风扇11的转速和艾柱18距离皮肤的距离来维持葫芦灸效果的稳定,使得葫芦灸更加的智能化。

控制器14用来接收采集温度、湿度、烟雾浓度数据和云平台服务器发送的数据以及智能手机微信小程序中的数据,并给出最优的葫芦灸方案指令来控制运动机构和排风扇11工作。同时每次用户使用结束之后,数据处理模块会将用户的使用数据上传至云平台服务器,并通过聚类分析生成个性化的参数推荐,微信小程序也可以通过数据处理模块获得患者使用过程中的实时数据,并将其显示在微信小程序端。用户也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端的语音交互模块,利用语音来控制智能葫芦灸理疗仪,同时微信小程序端内附有葫芦灸穴位的专业讲解视频和图片指导,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症状在微信小程序上查询相关的穴位,同时微信小程序会根据用户的数据推荐相关的葫芦灸的医疗时间以及葫芦灸手法。

用户可以通过人机交互模块和用户端微信小程序设置相应的参数,在数据处理模块接收到以上数据后,结合数据采集模块采集使用过程中的实时数据、云平台服务器提供的方案以及医生推荐的参数,生成最优方案指令,然后将最优方案指令发送给控制器14控制运动机构进行模式选择,实现雀啄灸、悬灸、隔物灸、回旋灸的功能,同时运动机构也可以结合排风扇11通过改变气流来实现温度、湿度以及烟雾浓度的控制,并进行时间控制。用户使用结束后,数据处理模块会自动将数据上传至云平台服务器,云平台服务器通过聚类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方案;医生也可以在医生端微信小程序查看用户的数据,并在微信小程序端为用户推荐葫芦灸时间、葫芦灸模式、葫芦灸温度、湿度等控制参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