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改善冠脉供血的血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56965发布日期:2020-10-31 09:54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于改善冠脉供血的血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于改善冠脉供血的血泵。



背景技术:

左心室辅助装置系统(leftventricularassistdevicessystem,简称lvads)主要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lvads是将血液从病人的左心室抽出,经血泵加压输送至主动脉的装置,以部分或完全代替心脏功能维持血液循环;目前,构建该系统的血泵主要安装在患者左心室心尖处,不仅手术复杂、手术创伤大、出血风险高,而且从血泵泵出的血液大部分流至远端,使得冠脉血流严重减小,导致患者心肌缺血,严重时甚至引发猝死事故。

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一种利于改善冠脉供血的血泵。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改善冠脉供血的血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于改善冠脉供血的血泵,包括人工血管和设在人工血管内用于泵送血液的第一泵体,所述人工血管的两端开口且一端为用于连接至主动脉根部的近端口部,所述人工血管上位于近端口部的上方依次设有用于与冠脉连接的冠脉连接部及用于阻挡血液流动的阻流体,且受所述阻流体阻挡的血流回流至冠脉连接部。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冠脉连接部包括两个分别开设在人工血管左右两侧的连接孔。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孔上连接有用于与人体冠脉吻合的冠脉人工吻合血管。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流体呈空心管状且其外壁固定在人工血管内壁,所述阻流体中设有与人工血管同轴的血流管道;所述阻流体的底部为斜面,且所述斜面由上而下朝向人工血管的中心轴倾斜。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斜面与阻流体内壁之间圆滑过渡连接。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人工血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呈球带结构,所述近端口部及冠脉连接部均设于第一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呈圆管结构且其下端与第一管体的上端对接,且所述第二管体的直径小于第一管体的直径。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近端口部的下端还连接有用于与主动脉瓣环相缝接的缝合环。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泵体固定在近端口部处并包括泵外壳及设在泵外壳中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中转动连接有与人工血管同轴的转轴,所述转轴上固定有叶轮,所述安装支架上安装有用于驱动转轴旋转的驱动器,所述驱动器通过导线连接位于人工血管外的控制器。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血流管道中设有第二泵体。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泵体包括设于血流管道内并与血流管道同轴设置的转子圆筒及固定在转子圆筒内壁的转子叶片,所述转子圆筒的外壁嵌有永磁体,所述阻流体的管壁中还安装有用于驱动转子圆筒旋转的电磁驱动线圈,所述电磁驱动线圈通过导线连接位于人工血管外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电磁驱动线圈内的电流大小和方向以产生与永磁体配合的交变磁场以驱动转子圆筒旋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第一,本发明的血泵为内置入人工血管的结构,手术时通过替换相应主动脉区域即可实现血泵的安装,降低了手术复杂度,减小了手术创伤,大大降低了患者痛苦;

第二,本发明的血泵由于在人工血管中增设了阻流体,泵体工作时泵送的血液在人工血管中流动时,部分血液受到阻流体的阻挡而回流,并通过冠脉连接部流入冠脉,大大改善了冠脉供血,从而为心肌提供充足的血液,有效防止了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的事故;

第三,本发明的血泵为双泵体的结构,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血液泵送效率,而且第一泵体与第二泵体还相互起到冗余作用,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四,在一些改善方案中,人工血管预制了与冠脉相连的连接孔及冠脉人工吻合血管,便于冠脉的快速吻合,有效提高手术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当然,附图为简化后的示意图,其比例大小并不构成对专利产品的限制。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中的箭头所示为使用时的血液流动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于改善冠脉供血的血泵,包括人工血管1和设在人工血管1内用于泵送血液的第一泵体,所述人工血管1的两端开口且一端为用于连接至主动脉根部的近端口部1a,所述人工血管1上位于近端口部1a的上方依次(由下至上)设有用于与冠脉连接的冠脉连接部及用于阻挡血液流动的阻流体2,且受所述阻流体2阻挡的血流回流至冠脉连接部。

所述人工血管1的材料与现有技术相同,例如可采用医用涤纶或聚四氟乙烯织物缝制而成;人工血管1在结构可类似于bentall手术使用的带瓣管道,只是不需要设置人工瓣,而是可以选择替换为第一泵体;血泵的整体安装方式也可以参考bentall手术,只要在术中切除患者无功能的主动脉瓣,留下主动脉瓣环,将人工血管1的近端口部1a安装在主动脉根部,远端口部则安装到主动脉断开的一端,再将人体冠脉吻合至冠脉连接部即可。第一泵体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泵结构,例如离心泵、轴流泵等,只要能起到泵送血液的作用即可,其在人工血管1中的位置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定。“上”“下”以图1所示方式为准。

本实施例的血泵为内置入人工血管1的结构,手术时通过替换相应主动脉区域即可实现血泵的安装,降低了手术复杂度,减小了手术创伤,大大降低了患者痛苦;此外,本实施例的血泵由于在人工血管1中增设了阻流体2,泵体工作时泵送的血液在人工血管1中流动时,部分血液受到阻流体2的阻挡而回流,并通过冠脉连接部流入冠脉,大大改善了冠脉供血,从而为心肌提供充足的血液,有效防止了患者出现心肌缺血的事故。

本实施例中,所述冠脉连接部包括两个分别开设在人工血管1左右两侧的连接孔3;“左”“右”以图1所示方向为准;连接孔3为可与人体冠脉缝接吻合的圆孔,可制成多种不同的孔径,以与特定的患者适配;预先设置连接孔3可方便手术操作,并保证连接孔3的成型度,提高手术效果;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孔3上还可以连接上用于与人体冠脉吻合的冠脉人工吻合血管4,手术时直接将人体冠脉与冠脉人工吻合血管4吻合即可,实现冠脉的快速吻合,进一步提高手术效率。当然,在不设置连接孔3及冠脉人工吻合血管4的情况下,手术时就需要术者在人工血管1的冠脉连接部开设与患者冠脉适配的通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阻流体2呈空心管状且其外壁固定在人工血管1内壁,所述阻流体2中设有与人工血管1同轴的血流管道2a;所述阻流体2的底部为斜面2b,且所述斜面2b由上而下朝向人工血管1的中心轴倾斜;阻流体2可使用医用塑料或者医用金属制成,可通过边沿缝接的方式固定在人工血管1内;血流管道2a的直径例如可为人工血管1直径的1/2-3/4;阻流体2整体为回转体结构,底部的斜面2b为由上至下且由外至内倾斜的结构,以形成对部分血流的阻挡,使该部分血液朝人工血管1侧壁的方向流动,并进入连接孔3中。同时,为减小对血液的破坏,所述斜面与阻流体2内壁之间圆滑过渡连接;阻流体2的上端也设置成圆滑的喇叭口状结构,以逐渐与人工血管1的孔道对接,防止产生血液滞留区域而引发血栓。由于人工血管1为可弯曲的结构,“同轴”均是相对其呈直管状态时而言的。

本实施例中,所述人工血管1包括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所述第一管体11呈球带结构,所述近端口部1a及冠脉连接部均设于第一管体11,所述第二管体12呈圆管结构且其下端与第一管体11的上端对接,且所述第二管体12的直径小于第一管体11的直径。球带结构即球面夹在两个平行截面间的部分,其直径为原球面的内径;采用该结构,便于与主动脉根部连接,增大人体冠脉连接时的操作区域,而且第一管体11与第二管体12过渡的位置天然形成了对血液的阻挡和引流,即可增加冠脉供血;第二管体12直径可为第一管体11直径的1/2-4/5;第一管体11和第二管体12可以一体式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近端口部1a的下端还连接有用于与主动脉瓣环相缝接的缝合环4;缝合环4可由人工血管1朝下延伸并朝外翻折形成;通过缝合环4实现人工血管1与主动脉根部的连接,可提高手术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泵体固定在近端口部1a处包括泵外壳51及设在泵外壳51中的安装支架52,所述安装支架52中转动连接有与人工血管1同轴的转轴53,所述转轴53上固定有叶轮54,所述安装支架52上安装有用于驱动转轴53旋转的驱动器55,所述驱动器55通过导线7连接位于人工血管1外的控制器8。泵外壳51可通过边沿缝接的方式固定在近端口部1a;安装支架52可由上、下支杆构成,呈“c”形,叶轮54即位于上、下支杆之间;驱动器55例如可以是微型电机,其输出轴与转轴53传动连接;导线7可引出至人体外,此时控制器8及电源9均可设于体外,当然也可以是现有的埋置于人体皮肤的结构;叶轮54旋转时产生负压,从而驱动血液流动,这一结构及原理与现有技术相同;第一泵体固定在近端口部1a,即位于冠脉连接部下方,从而为血液进入冠脉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血流管道2a中还设有第二泵体,使得本实施例的血泵构成双泵体的结构,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血液泵送效率,而且第一泵体与第二泵体还相互起到冗余作用,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中,第二泵体可以是与第一泵体相同的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二泵体包括设于血流管道2a内并与血流管道2a同轴设置的转子圆筒61及固定在转子圆筒61内壁的转子叶片62,所述转子圆筒61的外壁嵌有永磁体63,所述阻流体2的管壁中还安装有用于驱动转子圆筒61旋转的电磁驱动线圈64,所述电磁驱动线圈64通过导线7连接位于人工血管1外的控制器8,所述控制器8控制电磁驱动线圈64内的电流大小和方向以产生与永磁体63配合的交变磁场以驱动转子圆筒61旋转。此时,阻流体2的管壁设有转子安装槽和位于转子安装槽两端并与转子安装槽连通的轴承安装槽,转子圆筒61通过设于轴承65安装槽的转动轴承安装在转子安装槽中,且安装后所述转子圆筒61的内壁与阻流体2的管壁相平齐;阻流体2的管壁中还设有线圈安装槽和与线圈安装槽连通的过线孔道,电磁驱动线圈64固定在线圈安装槽中,导线7穿入过线孔道而与电磁驱动线圈64相连;电磁驱动线圈64与永磁体63构成磁耦合驱动的结构,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在控制器8的控制下,可根据需要调节转子圆筒61的转速及转动方向;与第一泵体一样,控制器8及电源9均可设于体外,当然也可以是现有的埋置于人体皮肤的结构,第二泵体与第一泵体可共用控制器8及电源9。转子叶片62优选为螺旋叶片式结构,且转子叶片62的侧壁与阻流体2的的内壁之间形成螺旋血液流道,转子叶片62旋转时,血液进入螺旋血液流道并在该流道中加速输送,有利于降低对血液的破坏并提高血液流速。

最后说明的是,本文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还可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