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紧闭式麻醉机用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27468发布日期:2020-10-02 10:0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紧闭式麻醉机用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循环紧闭式麻醉机用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麻醉机是通过机械回路将麻醉药送入患者的肺泡,形成麻醉药气体分压,弥散到血液后,对中枢神经系统直接发生抑制作用,从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效果,其主要类型有空气麻醉机、直流式麻醉机、循环紧闭式麻醉机,其中循环紧闭式麻醉机以低流量的麻醉混合气体,经逸气活瓣单向流动供给病人,呼出的气体经呼气活瓣进入co2吸收器重复使用,其结构主要由供氧和氧化亚氮装置、气体流量计、蒸发器、co2吸收器、单向活瓣、呼吸管路、逸气活瓣、储气囊等组成。

现有循环紧闭式麻醉机用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又称为二氧化碳吸收系统,其是由1-2个co2吸收罐组成,罐内装有钠石灰或钡石灰,主要作用是清除病人呼出气体中的co2,一般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循环紧闭式麻醉机的侧面,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手动对罐内的钠石灰或钡石灰等进行每八小时一次的更换,理论上100g钠石灰吸收剂吸收co2的最大量为26l,由于吸收剂颗粒间存在的间隙可降低吸收效率,实际上吸收剂的吸收能力仅为10-20l,而成人静息状态下呼出co2的量约为200ml/min,按照一个钠石灰罐的容量是盛装2000g钠石灰算,可以连续使用16.5-33.3小时,其实术中co2的产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及新鲜气流量的大小也对co2吸收有很大的影响,单纯依靠时间来更换实有不妥,容易造成吸收剂的浪费和麻醉对象的不适,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循环紧闭式麻醉机用二氧化碳吸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循环紧闭式麻醉机用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又称为二氧化碳吸收系统,其是由1-2个co2吸收罐组成,罐内装有钠石灰或钡石灰,主要作用是清除病人呼出气体中的co2,一般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循环紧闭式麻醉机的侧面,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手动对罐内的钠石灰或钡石灰等进行每八小时一次的更换,理论上100g钠石灰吸收剂吸收co2的最大量为26l,由于吸收剂颗粒间存在的间隙可降低吸收效率,实际上吸收剂的吸收能力仅为10-20l,而成人静息状态下呼出co2的量约为200ml/min,按照一个钠石灰罐的容量是盛装2000g钠石灰算,可以连续使用16.5-33.3小时,其实术中co2的产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及新鲜气流量的大小也对co2吸收有很大的影响,单纯依靠时间来更换实有不妥,容易造成吸收剂的浪费和麻醉对象的不适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紧闭式麻醉机用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它可以很好的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循环紧闭式麻醉机用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包括隔离装置,所述隔离装置的内部设有进气路自动切换装置、出气路自动切换装置、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填充装置、蓄能装置。

优选的,所述隔离装置包括吸收筒,吸收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底面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套管,密封套管的内部活动穿插有升降触杆,升降触杆的顶端贯穿隔板,升降触杆的外部固定套接有挡板,升降触杆的外部活动套接有顶升弹簧,顶升弹簧的底端与隔板的顶面固定连接,顶升弹簧的顶端与挡板的底面接触连接,隔板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位于密封套管右侧的导向轮,吸收筒的内壁固上定连接有位于隔板下方的隔开板,吸收筒的右侧面上固定插接有呼出气进气管和y型出气管,吸收筒的右侧面上固定连接有l型限位条和联动装置,吸收筒的左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存储箱,存储箱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锥形隔离斗,锥形隔离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锥形隔离斗将存储箱的内腔分割形成第一暂存室、第二暂存室和储藏室,存储箱的左侧面上设有分别与第一暂存室、第二暂存室和储藏室相适配的三个密封门,存储箱的正面上固定嵌装有透视镜,透视镜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透视镜分别与第一暂存室和第二暂存室相对应,吸收筒的正面上固定插接有倾斜扁管,倾斜扁管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收集桶,收集桶左侧面的底端上活动插接有插板,收集桶的左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插板上方的固定板,固定板上活动插接有插销,插销的底端活动插接在插板的顶面上,吸收筒和存储箱的背面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件,固定件与麻醉机主体外壳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气路自动切换装置包括隔离管,隔离管的顶端与隔板的底面固定连接,隔离管的右侧面上设有应变控制装置,隔离管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隔离板,隔离板的上下两面均固定连接有位于其右端的凸块,凸块与隔离管内腔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隔离板的上下两面上均活动套接有旋转管,一个旋转管的另一端贯穿隔板,另一个旋转管的另一端贯穿隔开板,旋转管的外部固定套接有位于隔离管内部的第一飞盘,第一飞盘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缓冲腔,第一缓冲腔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锥形槽,第一缓冲腔的内壁通过第一缓冲弹簧传动连接有第一封堵塞,第一封堵塞与第一缓冲腔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封堵塞与第一锥形槽的内壁接触连接,第一飞盘上固定插接有第一导气管,第一导气管与第一锥形槽固定连通,第一导气管的顶端延伸至旋转管的内部,第一封堵塞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接触杆,第一接触杆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飞盘的外部,第一接触杆与凸块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应变控制装置包括应变块,应变块的左侧面与隔离管的右侧面固定连接,应变块的表面上开设有轨道槽,轨道槽的内部滑动套接有滚轮,滚轮上的中心轴延伸至轨道槽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传动块,传动块与应变块的表面滑动连接,应变块的右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板,定位板上活动插接有翻转轴,翻转轴的外部固定套接有翻转臂,翻转臂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翻转板,翻转板的顶面与升降触杆的底端接触连接,翻转板正面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通过应变弹簧与传动块传动连接,应变块的内部开设有定位腔,应变块的右侧面上开设有与定位腔固定连通的锥形开口,翻转臂的左端穿过锥形开口并延伸至定位腔的内部,翻转臂上开设有位于定位腔内部的传动孔,定位腔内腔的上下两面上均开设有插接槽,插接槽的内壁上开设有锥形封堵槽,应变块的上下两端上均横向固定插接有输气管,输气管与锥形封堵槽固定连通,输气管的一端与隔离管固定连通,插接槽的内部活动插接有传动柱,传动柱的端部设有封堵头,封堵头与锥形封堵槽相适配,传动柱的正面上固定连接有联动杆,联动杆的另一端活动插接在传动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出气路自动切换装置包括偏心弧形板和第二飞盘,偏心弧形板和第二飞盘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偏心弧形板分别固定连接在隔板和隔开板的顶面上,两个偏心弧形板分别固定套接在两个旋转管的外部,偏心弧形板与第二飞盘相适配,第二飞盘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缓冲腔,第二缓冲腔的内壁开设有第二锥形槽,第二飞盘上固定插接有第二导气管,第二导气管与第二锥形槽固定连通,第二缓冲腔的内壁通过第二缓冲弹簧传动连接有第二封堵塞,第二封堵塞与第二缓冲腔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二封堵塞活动插接在第二锥形槽的内部,第二封堵塞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接触杆,第二接触杆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飞盘的外部并与偏心弧形板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包括封堵圈,封堵圈固定连接在吸收筒的内壁上,倾斜扁管的一端与封堵圈固定连通,封堵圈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旋转柱,旋转柱固定套接在旋转管的外部,旋转柱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旋转柱的侧面开设有与安装腔固定连通的卸料孔和缓冲槽,卸料孔与倾斜扁管相适配,旋转柱的底面上开设有环形槽,升降触杆的顶端滑动插接在环形槽的内部,安装腔内腔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外部活动套接有称量弹簧,称量弹簧的底端与安装腔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容纳筒,称量弹簧的顶端与容纳筒的底面固定连接,容纳筒的底面固定连通有伸缩波纹管,第二导气管的一端延伸至安装腔的内部并与伸缩波纹管连通,容纳筒的侧面开设有贯穿孔,贯穿孔与卸料孔相适配,容纳筒的表面固定嵌装有与贯穿孔相适配的密封圈,密封圈与安装腔的内壁滑动连接,容纳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离网,隔离网与贯穿孔相适配,容纳筒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挡条,挡条的另一端穿过缓冲槽并延伸至安装腔的内部且与l型限位条相适配,容纳筒的顶面上固定连通有应变波纹管,应变波纹管的顶端固定连通有固定管,固定管固定插接在旋转柱的顶面上,固定管的顶端上固定套接有密封套,固定管的外部固定套接有梭型圈,梭型圈的底面与旋转柱的顶面固定连接,容纳筒的顶面上固定连通有透气波纹管,第一导气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安装腔的内部并与透气波纹管固定连通。

优选的,所述填充装置包括密封板,密封板与吸收筒的内壁固定连接,密封板的底面与密封套滑动连接,密封板活动套接在旋转管的外部,密封板上开设有位移槽,密封板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扁管,限位扁管上固定插接有补料管,补料管的底端固定插接在密封板上,补料管与限位扁管固定连通,补料管的顶端延伸至存储箱的内部并与锥形隔离斗的底端固定连通,补料管的底端与密封板的底面齐平,限位扁管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封口板,封口板的一端延伸至补料管的内部,封口板的另一端延伸至限位扁管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承力板,承力板的底端穿过位移槽并与梭型圈相适配,承力板与补料管之间固定连接有牵拉弹簧。

优选的,所述联动装置包括l型限位块,l型限位块与吸收筒的内壁固定连接,l型限位块与挡条相适配,l型限位块的内部开设有矩形腔,l型限位块的表面开设有与矩形腔固定连通的穿插槽,穿插槽的内部滑动插接有穿插杆,穿插杆的右端延伸至穿插槽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接触板,接触板与吸收筒的内壁和l型限位块的表面均滑动连接,穿插杆的左端延伸至矩形腔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矩形柱塞筒,矩形柱塞筒与矩形腔的内壁滑动连接,矩形柱塞筒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恢复弹簧,恢复弹簧的底端与矩形柱塞筒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恢复弹簧的顶端与矩形腔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矩形柱塞筒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牵拉绳,牵拉绳的另一端延伸至l型限位块的外部并绕过导向轮且与翻转板固定连接,牵拉绳贯穿密封板,牵拉绳的外部活动套接有弹性密封管,弹性密封管的顶端与密封板的底面固定连接,弹性密封管的另一端固定套接在牵拉绳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蓄能装置包括安装板和承载板,安装板固定连接在吸收筒的内壁上,安装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板分别位于吸收筒的上下两端,安装板与吸收筒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箱,限位箱内腔的底面上活动套接有传动轴,传动轴的顶端贯穿安装板,限位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止逆弹片,传动轴的外部固定套接有棘齿轮,棘齿轮与止逆弹片单向啮合,安装板的另一面上螺栓固定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套接有驱动锥齿轮,传动轴的外部固定套接有与驱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传动轴的顶端活动套接有蓄能箱,蓄能箱的顶面与旋转管的一端固定连接,传动轴的外部活动套接有位于蓄能箱内部的蓄能发条,蓄能发条的一端与传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蓄能发条的另一端与蓄能箱内腔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承载板固定连接在吸收筒内腔的右侧面上,承载板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绝缘检测筒,绝缘检测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断板,隔断板的左侧面通过检测弹簧传动连接有检测活塞,检测活塞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l型检测触杆,l型检测触杆的顶端延伸至蓄能箱的内部并与蓄能发条的表面滑动连接,检测活塞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顶杆,顶杆的右端贯穿隔断板,绝缘检测筒内腔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导电片,绝缘检测筒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与固定导电片相适配的l型导电弹片,l型导电弹片与顶杆的右端接触连接,承载板上开设有穿线孔。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通过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实时监控吸收剂的重量变化,依据吸收剂的重量变化来判断是否更换吸收剂,不需要人为监控,增加了吸收剂的使用率,不会因为吸收剂的过度使用而对麻醉对象造成不适,通过隔离装置、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填充装置、联动装置、蓄能装置的配合对吸收剂进行自动更换,不需要人为操作,省时省力,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通过隔离装置、进气路自动切换装置、应变控制装置、出气路自动切换装置、二氧化碳吸收装置、联动装置、蓄能装置的配合自动更换气路,使更换后的吸收剂自动接入使用中的气路中,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该循环紧闭式麻醉机用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的右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图3中进气路自动切换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4中第一飞盘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图4中凸块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图4中应变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图4中应变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图3中二氧化碳吸收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图9中出气路自动切换装置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图9中出气路自动切换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图9中旋转柱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图9中a-a处的剖面图;

图14为本发明图9中填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图9中l型限位条的左视图;

图16为本发明图3中联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图16的左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图3中蓄能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图18中棘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隔离装置;101、吸收筒;102、隔板;103、密封套管;104、升降触杆;105、挡板;106、顶升弹簧;107、导向轮;108、隔开板;109、呼出气进气管;110、y型出气管;111、l型限位条;112、存储箱;113、锥形隔离斗;114、第一暂存室;115、第二暂存室;116、储藏室;117、密封门;118、倾斜扁管;119、收集桶;120、插板;121、固定板;122、插销;123、固定件;2、进气路自动切换装置;201、隔离管;202、隔离板;203、凸块;204、旋转管;205、第一飞盘;206、第一缓冲腔;207、第一锥形槽;208、第一缓冲弹簧;209、第一封堵塞;210、第一导气管;211、第一接触杆;3、应变控制装置;301、应变块;302、轨道槽;303、滚轮;304、传动块;305、定位板;306、翻转轴;307、翻转臂;308、翻转板;309、固定杆;310、应变弹簧;311、定位腔;312、锥形开口;313、传动孔;314、插接槽;315、锥形封堵槽;316、输气管;317、传动柱;318、封堵头;319、联动杆;4、出气路自动切换装置;401、偏心弧形板;402、第二飞盘;403、第二缓冲腔;404、第二锥形槽;405、第二导气管;406、第二缓冲弹簧;407、第二封堵塞;408、第二接触杆;5、二氧化碳吸收装置;501、封堵圈;502、旋转柱;503、安装腔;504、卸料孔;505、缓冲槽;506、环形槽;507、伸缩杆;508、称量弹簧;509、容纳筒;510、伸缩波纹管;511、贯穿孔;512、密封圈;513、隔离网;514、挡条;515、应变波纹管;516、固定管;517、密封套;518、梭型圈;519、透气波纹管;6、填充装置;61、密封板;62、位移槽;63、限位扁管;64、补料管;65、封口板;66、承力板;67、牵拉弹簧;7、联动装置;71、l型限位块;72、矩形腔;73、穿插槽;74、穿插杆;75、接触板;76、矩形柱塞筒;77、恢复弹簧;78、牵拉绳;79、弹性密封管;8、蓄能装置;800、传动轴;801、安装板;802、限位箱;803、止逆弹片;804、棘齿轮;805、承载板;806、绝缘检测筒;807、隔断板;808、检测弹簧;809、检测活塞;810、l型检测触杆;811、顶杆;812、固定导电片;813、l型导电弹片;814、穿线孔;815、驱动电机;816、驱动锥齿轮;817、从动锥齿轮;818、蓄能箱;819、蓄能发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9,一种循环紧闭式麻醉机用二氧化碳吸收装置,包括隔离装置1,隔离装置1的内部设有进气路自动切换装置2、出气路自动切换装置4、二氧化碳吸收装置5、填充装置6、蓄能装置8。

隔离装置1包括吸收筒101,吸收筒1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板102,隔板102底面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套管103,密封套管103的内部活动穿插有升降触杆104,升降触杆104的顶端贯穿隔板102,升降触杆104的外部固定套接有挡板105,升降触杆104的外部活动套接有顶升弹簧106,顶升弹簧106的底端与隔板102的顶面固定连接,顶升弹簧106的顶端与挡板105的底面接触连接,隔板102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位于密封套管103右侧的导向轮107,吸收筒101的内壁固上定连接有位于隔板102下方的隔开板108,吸收筒101的右侧面上固定插接有呼出气进气管109和y型出气管110,呼出气进气管109与应变控制装置3的位置相对应,y型出气管110的端部与出气路自动切换装置4的位置相对应,吸收筒101的右侧面上固定连接有l型限位条111和联动装置7,吸收筒101的左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存储箱112,存储箱11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锥形隔离斗113,锥形隔离斗1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锥形隔离斗113将存储箱112的内腔分割形成第一暂存室114、第二暂存室115和储藏室116,存储箱112的左侧面上设有分别与第一暂存室114、第二暂存室115和储藏室116相适配的三个密封门117,存储箱112的正面上固定嵌装有透视镜,透视镜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透视镜分别与第一暂存室114和第二暂存室115相对应,吸收筒101的正面上固定插接有倾斜扁管118,倾斜扁管118的另一端固定连通有收集桶119,收集桶119左侧面的底端上活动插接有插板120,收集桶119的左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位于插板120上方的固定板121,固定板121上活动插接有插销122,插销122的底端活动插接在插板120的顶面上,吸收筒101和存储箱112的背面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件123,固定件123与麻醉机主体外壳固定连接。

进气路自动切换装置2包括隔离管201,隔离管201的顶端与隔板102的底面固定连接,隔离管201的右侧面上设有应变控制装置3,隔离管20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隔离板202,隔离板202的上下两面均固定连接有位于其右端的凸块203,凸块203与隔离管201内腔的右侧面固定连接,隔离板202的上下两面上均活动套接有旋转管204,一个旋转管204的另一端贯穿隔板102,另一个旋转管204的另一端贯穿隔开板108,旋转管204的外部固定套接有位于隔离管201内部的第一飞盘205,第一飞盘205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缓冲腔206,第一缓冲腔206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锥形槽207,第一缓冲腔206的内壁通过第一缓冲弹簧208传动连接有第一封堵塞209,第一封堵塞209与第一缓冲腔206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封堵塞209与第一锥形槽207的内壁接触连接,第一飞盘205上固定插接有第一导气管210,第一导气管210与第一锥形槽207固定连通,第一导气管210的顶端延伸至旋转管204的内部,第一封堵塞209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接触杆211,第一接触杆211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飞盘205的外部,第一接触杆211与凸块203相适配。

应变控制装置3包括应变块301,应变块301的左侧面与隔离管20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应变块301的表面上开设有轨道槽302,轨道槽302的内部滑动套接有滚轮303,滚轮303上的中心轴延伸至轨道槽302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传动块304,传动块304与应变块301的表面滑动连接,应变块301的右侧面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板305,定位板305上活动插接有翻转轴306,翻转轴306的外部固定套接有翻转臂307,翻转臂30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翻转板308,翻转板308的顶面与升降触杆104的底端接触连接,翻转板308正面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09,固定杆309通过应变弹簧310与传动块304传动连接,应变块301的内部开设有定位腔311,应变块301的右侧面上开设有与定位腔311固定连通的锥形开口312,翻转臂307的左端穿过锥形开口312并延伸至定位腔311的内部,翻转臂307上开设有位于定位腔311内部的传动孔313,定位腔311内腔的上下两面上均开设有插接槽314,插接槽314的内壁上开设有锥形封堵槽315,应变块301的上下两端上均横向固定插接有输气管316,输气管316与锥形封堵槽315固定连通,输气管316的一端与隔离管201固定连通,插接槽314的内部活动插接有传动柱317,传动柱317的端部设有封堵头318,封堵头318与锥形封堵槽315相适配,传动柱317的正面上固定连接有联动杆319,联动杆319的另一端活动插接在传动孔313的内部。

出气路自动切换装置4包括偏心弧形板401和第二飞盘402,偏心弧形板401和第二飞盘402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偏心弧形板401分别固定连接在隔板102和隔开板108的顶面上,两个偏心弧形板401分别固定套接在两个旋转管204的外部,偏心弧形板401与第二飞盘402相适配,第二飞盘402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缓冲腔403,第二缓冲腔403的内壁开设有第二锥形槽404,第二飞盘402上固定插接有第二导气管405,第二导气管405与第二锥形槽404固定连通,第二缓冲腔403的内壁通过第二缓冲弹簧406传动连接有第二封堵塞407,第二封堵塞407与第二缓冲腔403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二封堵塞407活动插接在第二锥形槽404的内部,第二封堵塞407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接触杆408,第二接触杆408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二飞盘402的外部并与偏心弧形板401相适配。

二氧化碳吸收装置5包括封堵圈501,封堵圈501固定连接在吸收筒101的内壁上,倾斜扁管118的一端与封堵圈501固定连通,封堵圈501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旋转柱502,旋转柱502固定套接在旋转管204的外部,旋转柱502的内部开设有安装腔503,旋转柱502的侧面开设有与安装腔503固定连通的卸料孔504和缓冲槽505,卸料孔504与倾斜扁管118相适配,旋转柱502的底面上开设有环形槽506,升降触杆104的顶端滑动插接在环形槽506的内部,安装腔503内腔的底面上固定连接有伸缩杆507,伸缩杆507的外部活动套接有称量弹簧508,称量弹簧508的底端与安装腔503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伸缩杆507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容纳筒509,容纳筒509的内部装填有吸收剂,称量弹簧508的顶端与容纳筒509的底面固定连接,容纳筒509的底面固定连通有伸缩波纹管510,第二导气管405的一端延伸至安装腔503的内部并与伸缩波纹管510连通,容纳筒509的侧面开设有贯穿孔511,贯穿孔511与卸料孔504相适配,容纳筒509的表面固定嵌装有与贯穿孔511相适配的密封圈512,密封圈512与安装腔503的内壁滑动连接,容纳筒50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离网513,隔离网513与贯穿孔511相适配,容纳筒509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挡条514,挡条514的另一端穿过缓冲槽505并延伸至安装腔503的内部且与l型限位条111相适配,容纳筒509的顶面上固定连通有应变波纹管515,应变波纹管515的顶端固定连通有固定管516,固定管516固定插接在旋转柱502的顶面上,固定管516的顶端上固定套接有密封套517,固定管516的外部固定套接有梭型圈518,梭型圈518的底面与旋转柱502的顶面固定连接,容纳筒509的顶面上固定连通有透气波纹管519,第一导气管210的另一端延伸至安装腔503的内部并与透气波纹管519固定连通。

填充装置6包括密封板61,密封板61与吸收筒101的内壁固定连接,密封板61的底面与密封套517滑动连接,密封板61活动套接在旋转管204的外部,密封板61上开设有位移槽62,密封板61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限位扁管63,限位扁管63上固定插接有补料管64,补料管64的底端固定插接在密封板61上,补料管64与限位扁管63固定连通,补料管64的顶端延伸至存储箱112的内部并与锥形隔离斗113的底端固定连通,补料管64的底端与密封板61的底面齐平,限位扁管63的内部活动插接有封口板65,封口板65的一端延伸至补料管64的内部,封口板65的另一端延伸至限位扁管63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承力板66,承力板66的底端穿过位移槽62并与梭型圈518相适配,承力板66与补料管64之间固定连接有牵拉弹簧67。

联动装置7包括l型限位块71,l型限位块71与吸收筒101的内壁固定连接,l型限位块71与挡条514相适配,l型限位块71的内部开设有矩形腔72,l型限位块71的表面开设有与矩形腔72固定连通的穿插槽73,穿插槽73的内部滑动插接有穿插杆74,穿插杆74的右端延伸至穿插槽73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接触板75,接触板75与吸收筒101的内壁和l型限位块71的表面均滑动连接,穿插杆74的左端延伸至矩形腔72的内部并固定连接有矩形柱塞筒76,矩形柱塞筒76与矩形腔72的内壁滑动连接,矩形柱塞筒76的内部活动套接有恢复弹簧77,恢复弹簧77的底端与矩形柱塞筒76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恢复弹簧77的顶端与矩形腔72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矩形柱塞筒76内腔的底面固定连接有牵拉绳78,牵拉绳78的另一端延伸至l型限位块71的外部并绕过导向轮107且与翻转板308固定连接,牵拉绳78贯穿密封板61,牵拉绳78的外部活动套接有弹性密封管79,弹性密封管79的顶端与密封板61的底面固定连接,弹性密封管79的另一端固定套接在牵拉绳78的外部。

蓄能装置8包括安装板801和承载板805,安装板801固定连接在吸收筒101的内壁上,安装板8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板801分别位于吸收筒101的上下两端,安装板801与吸收筒101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限位箱802,限位箱802内腔的底面上活动套接有传动轴800,传动轴800的顶端贯穿安装板801,限位箱80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止逆弹片803,传动轴800的外部固定套接有棘齿轮804,棘齿轮804与止逆弹片803单向啮合,安装板801的另一面上螺栓固定有驱动电机815,驱动电机815的输出轴上固定套接有驱动锥齿轮816,传动轴800的外部固定套接有与驱动锥齿轮816啮合的从动锥齿轮817,传动轴800的顶端活动套接有蓄能箱818,蓄能箱818的顶面与旋转管204的一端固定连接,传动轴800的外部活动套接有位于蓄能箱818内部的蓄能发条819,蓄能发条819的一端与传动轴800的表面固定连接,蓄能发条819的另一端与蓄能箱818内腔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承载板805固定连接在吸收筒101内腔的右侧面上,承载板805的顶面上固定连接有绝缘检测筒806,绝缘检测筒80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隔断板807,隔断板807的左侧面通过检测弹簧808传动连接有检测活塞809,检测活塞809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l型检测触杆810,l型检测触杆810的顶端延伸至蓄能箱818的内部并与蓄能发条819的表面滑动连接,检测活塞809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顶杆811,顶杆811的右端贯穿隔断板807,绝缘检测筒806内腔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导电片812,绝缘检测筒806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有与固定导电片812相适配的l型导电弹片813,l型导电弹片813与顶杆811的右端接触连接,承载板805上开设有穿线孔814,固定导电片812、l型导电弹片813、驱动电机815、电源组成串联电路。

工作原理:

首先呼出气通过呼出气进气管109、应变块301顶端的输气管316、接近凸块203的第一导气管210、透气波纹管519进入容纳筒509,然后呼出气穿过吸收剂内部的间隙,呼出气内部的二氧化碳被吸收剂吸收固定,使吸收剂的重量增加,接着除去二氧化碳的呼出气穿过隔离网513、伸缩波纹管510、接近偏心弧形板401的第二导气管405、y型出气管110排出并进入麻醉机,之后容纳筒509在吸收剂重量增加的作用下克服称量弹簧508的弹力并逐渐向下移动,且容纳筒509带着挡条514在l型限位条111的表面向下滑动,然后容纳筒509对升降触杆104施加压力,接着升降触杆104对翻转板308施加压力,之后翻转板308带着翻转臂307以翻转轴306为中心轴顺时针翻转,翻转板308通过固定杆309、应变弹簧310、传动块304牵拉滚轮303向下移动,然后翻转臂307通过传动孔313与联动杆319的配合作用带着传动柱317向上移动,接着传动柱317底端的封堵头318逐渐与相应的锥形封堵槽315分开,使应变块301底端的输气管316逐渐导通,之后挡条514与l型限位条111分开,此时翻转板308的右端在升降触杆104的作用下向下倾斜,且滚轮303向下位移至翻转轴306的下侧位置,然后滚轮303通过传动块304、应变弹簧310、固定杆309对翻转板308施加翻转力,之后翻转板308快速向下翻转,使传动柱317带着封堵头318快速向上移动,进而使应变块301底端的输气管316完全导通,且应变块301顶端的输气管316完全封堵住,然后进气路自动切换装置2上方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5与使用中的气路断开,且进气路自动切换装置2下方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5接入使用中的气路,接着对于进气路自动切换装置2上方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5来说,相应的蓄能箱818在蓄能发条819扭力的作用下带着旋转管204逆时针转动,然后蓄能发条819的扭力减小,直径变大,接着蓄能发条819对l型检测触杆810提供向右的推力,之后l型检测触杆810通过检测活塞809、顶杆811对l型导电弹片813施加压力,然后l型导电弹片813弹性弯曲并与固定导电片812接触,将驱动电机815的电源接通,接着驱动电机815通过驱动锥齿轮816与从动锥齿轮817的啮合作用带着传动轴800转动,传动轴800对蓄能发条819做功,使蓄能发条819的势能恢复至起始值,且直径变小,之后检测活塞809在检测弹簧808弹力的作用下带着顶杆811向左移动,然后l型导电弹片813弹性恢复并与固定导电片812分开,驱动电机815的电源被断开,与此同时旋转管204带着第一飞盘205、出气路自动切换装置4、二氧化碳吸收装置5逆时针转动,之后与先前导通的第一导气管210相对应的第一接触杆211与凸块203分开,第一封堵塞209在第一缓冲弹簧208弹力的作用下插入相应的第一锥形槽207,将该第一导气管210封堵住,同时与该第一导气管210顺时针方向上相邻的另一个第一导气管210逐渐向凸块203靠近,凸块203对相应的第一接触杆211施加推力,第一接触杆211推动第一封堵塞209移动,使相邻的第一导气管210导通,然后与先前导通的第二导气管405相对应的第二接触杆408与偏心弧形板401分开,第二封堵塞407在第二缓冲弹簧406弹力的作用下插入相应的第二锥形槽404,将该第二导气管405封堵住,同时与该第二导气管405顺时针方向上相邻的另一个第二导气管405逐渐向偏心弧形板401靠近,偏心弧形板401对相应的第二接触杆408施加推力,第二接触杆408推动第二封堵塞407移动,使相邻的第二导气管405导通,在顺时针方向上相邻的挡条514与l型限位条111接触时,对应的容纳筒509处于预使用位置,先前的容纳筒509位移至卸料位置,该容纳筒509上的贯穿孔511、卸料孔504、倾斜扁管118相互连通,使该容纳筒509内部的吸收剂在重力作用下穿过贯穿孔511、卸料孔504、倾斜扁管118进入收集桶119,收集桶119对使用过的吸收剂进行暂存,然后进气路自动切换装置2下方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5的内部处于使用中的容纳筒509在吸收剂重量增大的作用下对接触板75施加压力,接着接触板75通过穿插杆74、矩形柱塞筒76向下牵拉牵拉绳78,牵拉绳78向上牵拉翻转板308的右端,使翻转臂307逆时针翻转,之后传动柱317带着封堵头318向下移动,使应变块301底端的输气管316封堵住,且应变块301顶端的输气管316导通,然后相应的挡条514与l型限位块71、接触板75分开,接着进气路自动切换装置2下方的二氧化碳吸收装置5在蓄能装置8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使该容纳筒509处于卸料位置,顺时针方向上相邻的容纳筒509移动至预使用位置,之后进气路自动切换装置2上方二氧化碳吸收装置5内部处于预使用位置的容纳筒509接入使用中的气路,如此交替使用,该过程中,空的容纳筒509转动到补料管64的下方,承力板66在梭型圈518的作用下远离限位扁管63,然后承力板66带着封口板65远离补料管64,使补料管64导通,接着第一暂存室114、第二暂存室115内部的吸收剂通过锥形隔离斗113、补料管64、密封套517、固定管516、应变波纹管515进入容纳筒509,直至容纳筒509充满吸收剂,之后梭型圈518在二氧化碳吸收装置5转动的过程中与承力板66快速分离,然后承力板66在牵拉弹簧67弹力的作用下带着封口板65快速插入补料管64,将补料管64封堵住,实现自动装填的目的,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