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假肢及智能假肢的模式判断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470587发布日期:2020-12-29 13:13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智能假肢及智能假肢的模式判断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假肢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假肢及智能假肢的模式判断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的便利,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器创伤车祸等造成截肢的患者越来越多,截肢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失去了基本生活能力。因此研发一款能帮助截肢者实现基本生活能力的智能假肢也越来越紧迫。智能假肢需要具有帮助患者行走、骑车、走山地、防磕绊等功能,智能假肢要实现行走、骑车、走山地、防磕绊等功能,就必须具有识别行走、骑车、走山地、防磕绊等不同运动模式的能力,因此准确识别截肢者当前所处的运动模式对于提高智能假肢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运动模式识别方法主要有融合表面肌电和加速度信号的识别方法。融合表面肌电和加速度信号的具体实现方法是:首先,获取人体下肢表面肌电信号、加速度信号;之后,根据表面肌电信号用局部均值分解算法分解为多个乘积函数,根据表征不同动作分离性的平均欧氏距离,确定局部均值分解算法分解之后第一个乘积函数的多尺度排列熵,提取第一个乘积函数的多尺度排列熵作为表面肌电信号特征;最后,计算不同尺度熵的重要性,确定尺度熵组成4维特征向量,并和三轴加速度的排序熵组成7维特征向量,将7维特征向量输入根据类内平均欧氏距离和类间样本分布而改进的二叉树支持向量机进行下肢运动模式识别,实现行走、上楼、下楼、站到坐、坐到站、站到蹲和蹲到站等七个运动模式。

融合表面肌电和加速度信号的识别运动模式方法需要测量表面肌电信号和加速度信号。表面肌电信号需要将肌电传感器与人体皮肤表面完全接触,皮肤表面的干燥程度、清洁程度、出汗情况等都会影响肌电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强度,很容易出现测量结果不准确,判断失误等情况;而加速度信号的测试也容易受到不够清晰的运动信号影响而导致测量结构不准确。此外,融合表面肌电和加速度信号的识别运动模式方法需要经过复杂的计算,过程繁琐,不容易稳定实现。特别是对于走路-跑步的之间模式识别,在现有技术中较难以区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假肢及智能假肢的模式判断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智能假肢的走路-跑步的之间模式识别精确度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假肢,包括:假腿和安装在假腿下端的假脚,假脚的底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假脚的底部受到的最大压力,如果最大压力为体重的1.2~1.7倍,则判断智能假肢处于步行状态;如果最大压力为体重的1.9~3倍,则判断假肢处于跑步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假脚的底部的前脚掌处。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假腿包括大腿部和小腿部,大腿部和小腿部铰接连接。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智能假肢还包括姿态传感器,姿态传感器安装在大腿部和小腿部铰接点,姿态传感器用于检测大腿部和小腿部之间的角度值,角度值呈周期性变化,在步行状态下,如果角度值的变化周期小于第一预定值,则判断智能假肢处于快走状态,角度值的变化周期大于第二预定值,则判断智能假肢处于常规走状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假肢的模式判断方法,包括:检测脚底受到的最大压力;如果最大压力为体重的1.2~1.7倍,则判断智能假肢处于步行状态;如果最大压力为体重的1.9~3倍,则判断假肢处于跑步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包括:如果最大压力为体重的1.9~2.7倍,则判断假肢处于慢跑状态;如果最大压力为体重的2.8~3倍,则判断假肢处于快跑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包括:在步行状态下,检测假腿的大腿部和小腿部之间的角度值;如果角度值的变化周期小于第一预定值,则判断智能假肢处于快走状态;如果角度值的变化周期大于第二预定值,则判断智能假肢处于常规走状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预定值与第二预定值相等。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预定值和第二预定值为0.8~1.2s。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智能假肢的运动过程中,能够准确判断佩戴者当前所处的运动模式,控制智能假肢根据当前的运动模式调整运动状态,使得智能假肢可以与佩戴者的运动需求相匹配,提高生活水平。此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实现方式较为简单,克服了融合表面肌电和加速度信号的识别运动模式方法的测试结果易受皮肤表面的干燥程度,清洁程度,出汗情况等影响,也避免了计算过程过于复杂等缺陷。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智能假肢的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根据对于智能假肢的假脚20的底部压力与不同的运动模式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压力经常呈现出和装配智能假肢者的体重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基于该研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假肢,如图1所示,该智能假肢包括假腿10和安装在假腿10下端的假脚20。假脚20的底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30,压力传感器30用于检测假脚20的底部受到的最大压力。如果最大压力为体重的1.2~1.7倍,则判断智能假肢处于步行状态;如果最大压力为体重的1.9~3倍,则判断假肢处于跑步状态。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智能假肢的运动过程中,能够准确判断佩戴者当前所处的运动模式,控制智能假肢根据当前的运动模式调整运动状态,使得智能假肢可以与佩戴者的运动需求相匹配,提高生活水平。此外,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实现方式较为简单,克服了融合表面肌电和加速度信号的识别运动模式方法的测试结果易受皮肤表面的干燥程度,清洁程度,出汗情况等影响,也避免了计算过程过于复杂等缺陷。

更为优选的,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如图1所示,压力传感器30设置在假脚20的底部的前脚掌处。根据对于受试者佩戴智能假肢运动的进一步研究,前脚掌落地时带来的地面反作用力相较于足跟落地时更大,因此通过检测前脚掌落地时的最大压力可以更加准确。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假腿10包括大腿部11和小腿部12,大腿部11和小腿部12铰接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智能假肢还包括姿态传感器40,姿态传感器40安装在大腿部11和小腿部12铰接点,姿态传感器40用于检测大腿部11和小腿部12之间的角度值。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快走和慢走不同于跑步,对于假脚20的底部受到的最大压力的影响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化,因此检测大腿部11和小腿部12之间的角度值,再判断角度值的变化周期,就可以判断智能假肢的运动者是处于快走状态还是常规走状态。角度值呈周期性变化,在步行状态下,如果角度值的变化周期小于第一预定值,则判断智能假肢处于快走状态,角度值的变化周期大于第二预定值,则判断智能假肢处于常规走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智能假肢的模式判断方法,该模式判断方法包括:检测脚底受到的最大压力;如果最大压力为体重的1.2~1.7倍,则判断智能假肢处于步行状态;如果最大压力为体重的2.3~3倍,则判断假肢处于跑步状态。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智能假肢的运动过程中,能够准确判断佩戴者当前所处的运动模式,控制智能假肢根据当前的运动模式调整运动状态,使得智能假肢可以与佩戴者的运动需求相匹配,提高生活水平。

更为优选的,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如果最大压力为体重的1.9~2.7倍,则判断假肢处于慢跑状态;如果最大压力为体重的2.8~3倍,则判断假肢处于快跑状态。

在研究中,以受试者的体重为55公斤为例:步行时,假脚20的底部受到的最大压力为720牛顿,大约是1.3倍的体重;慢跑时,假脚20的底部受到的最大压力约为2.1倍的体重;快跑时,假脚20的底部受到的最大压力约为2.7倍体重。根据对于受试者佩戴智能假肢运动的进一步研究,前脚掌落地时带来的地面反作用力相较于足跟落地时更大,即步行时,假脚20的底部前脚掌受到的最大压力大约是1.5倍的体重;慢跑时,假脚20的底部前脚掌受到的最大压力约为2.5倍的体重;快跑时,假脚20的底部前脚掌受到的最大压力约为2.9倍体重。

一般情况下,快走和慢走不同于跑步,对于假脚20的底部受到的最大压力的影响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化,因此检测大腿部11和小腿部12之间的角度值,再判断角度值的变化周期,就可以判断智能假肢的运动者是处于快走状态还是常规走状态。因此,智能假肢的模式判断方法还包括:在步行状态下,检测假腿10的大腿部11和小腿部12之间的角度值;如果角度值的变化周期小于第一预定值,则判断智能假肢处于快走状态;如果角度值的变化周期大于第二预定值,则判断智能假肢处于常规走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预定值与第二预定值相等,可以取值0.8~1.2s中的任意值。作为其他的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预定值也可以大于第一预定值。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只需要压力传感器30和姿态传感器40,就能判断运动模式。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