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21471发布日期:2022-04-13 13:25阅读:48来源:国知局
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2.以往已知有使用通过含有亲水性油剂而提高了亲水性的亲水性无纺布的短裤型尿布。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构成尿布1的外装体3的外装片4,公开了一种涉及使用亲水性无纺布的一次性尿布的技术,该亲水性无纺布具有通过使用亲水化剂对疏水性合成纤维进行处理等手段而亲水化的纤维。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1318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7.在使用了这样的亲水性片材构件的尿布中,在穿着时能够容易地自穿着者的肌肤吸收汗等水分。然而,当在制造工序中将尿布形成为短裤型时,在将前身部分(前侧腰身部)与后身部分(后侧腰身部)接合的侧方接合部,由于亲水性油剂的影响,使得该侧方接合部的接合强度有时会降低。例如在利用热熔接、超声波熔接等接合手段形成侧方接合部的情况下,若在前侧腰身部和后侧腰身部的相对面彼此之间夹有亲水性油剂的覆膜,则有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接合强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当穿着者穿脱尿布时,由于对侧方接合部的下端部施加负荷等而使侧方接合部容易剥离,从而有可能无法维持短裤型形状。
8.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现有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具有含有亲水性油剂的亲水性片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抑制侧方接合部的下端部剥离。
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0.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具有相互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腰身构件和吸液性的吸收性主体,该腰身构件利用设于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两侧部的一对侧方接合部将前侧腰身部和后侧腰身部呈环状地接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腰身构件具有含有亲水性油剂的亲水性片部、以及每单位体积所含有的所述亲水性油剂的量比所述亲水性片部少的疏水性片部,在所述侧方接合部的下端部,所述前侧腰身部的最靠肌肤侧的面和所述后侧腰身部的最靠肌肤侧的面以彼此相对的状态接合,在所述前侧腰身部的最靠肌肤侧的面和所述后侧腰身部的最靠肌肤侧的面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所述疏水性片部。
11.本发明的其他特征通过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而明确。
12.发明的效果
13.根据本发明,在具有含有亲水性油剂的亲水性片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中,能够抑制侧方接合部的下端部剥离。
附图说明
14.图1是尿布1的概略立体图。
15.图2是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的俯视图。
16.图3是图2的a-a线处的概略剖视图。
17.图4a是吸收性主体10的俯视图,图4b是吸收性主体10的概略剖视图。
18.图5a~图5c是对在尿布1中吸收蒸腾水分时的基本原理进行说明的图。
19.图6是沿着上下方向观察将前侧腰身部30和后侧腰身部40接合的侧方接合部50时的截面示意图。
20.图7是表示前侧腰身部30的厚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的截面示意图。
21.图8是表示在侧方接合部50中前侧腰身部30的压缩部31e的位置与后侧腰身部40的压缩部41e的位置的关系的截面示意图。
22.图9a和图9b是对使用熔接部60将腰身弹性构件35安装于前侧腰身部30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23.图10a是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2的俯视图。图10b是图10a的b-b线处的概略剖视图。
24.图11a是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3的俯视图。图11b是图11a的c-c线处的概略剖视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尿布(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第1实施方式);2、尿布(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第2实施方式);3、尿布(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第3实施方式);10、吸收性主体;11、吸收性芯;11b、芯包片;11c、缩窄部;12、顶片;13、底片;13a、不透液性片;13b、外装片;15、防漏壁部;16、防漏壁弹性构件;17、腿围弹性构件;20、腰身构件;21、肌肤侧片(疏水性无纺布);22、非肌肤侧片(亲水性无纺布);30、前侧腰身部;30sw、侧部;31、肌肤侧片(疏水性无纺布);31e、压缩部;32、非肌肤侧片(亲水性无纺布);32f、折回部;32h、开孔部;35、腰身弹性构件;36、肌肤面片;36b、下端;40、后侧腰身部;40b、臀部罩;40sw、侧部;41、肌肤侧片(疏水性无纺布);41e、压缩部;42、非肌肤侧片(亲水性无纺布);42f、折回部;42h、开孔部;45、腰身弹性构件;46、肌肤面片;46b、下端;47、弯曲弹性构件;50、侧方接合部;60、熔接部;60s、熔接部对;bh、腰身开口;lh、腿围开口;cl、中央位置(纵向方向、长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27.根据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事项变得明确。
28.一种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其具有相互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腰身构件和吸液性的吸收性主体,该腰身构件利用设于所述左右方向上的两侧部的一对侧方接合部将前侧腰身部和后侧腰身部呈环状地接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腰身构件具有含有亲水性油剂的亲水性片部、以及每单位体积所含有的所述亲水性油剂的量比所述亲水性片部少的疏水性片部,在所述侧方接合部的下端部,所述前侧腰身部的最靠肌肤侧的面和所述后侧腰身部的最靠肌肤侧的面以彼此相对的状态接合,在所述前侧腰身部的最靠肌肤侧的面和所述后侧腰身部的最靠肌肤侧的面中的至少一者设有所述疏水性片部。
29.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由于在侧方接合部的下端部的沿厚度方向相对的片材构件中的至少一者设有亲水性油剂的含量较少的疏水性片部,因此与沿厚度方向相对的片材构件两者为亲水性片部的情况相比,侧方接合部处的亲水性油剂的影响较小。即,侧方接合部的下端部处的接合强度不易降低。由此,能够抑制在进行吸收性物品的穿着动作时侧方接合部的下端部剥离,从而容易维持短裤型形状。
30.对于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在所述侧方接合部的下端部,在所述前侧腰身部的最靠肌肤侧的面和所述后侧腰身部的最靠肌肤侧的面的任一者均设有所述疏水性片部。
31.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在侧方接合部的下端部,沿厚度方向相对的片材构件均为疏水性片部,由此,亲水性片部所含有的亲水性油剂的影响变得更小。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地抑制侧方接合部的接合强度的降低。
32.对于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在所述前侧腰身部的最靠非肌肤侧的面和所述后侧腰身部的最靠非肌肤侧的面的任一者均设有所述亲水性片部。
33.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能够使由设于肌肤侧的疏水性片部自穿着者的肌肤吸收的水分向设于非肌肤侧的亲水性片部转移,从而能够容易使所吸收的水分自该亲水性片部的非肌肤侧表面释放到大气中。由此,水分不易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从而能够抑制产生皮肤问题或使穿着者产生不适感。
34.对于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在所述疏水性片部设有多个将该疏水性片部自非肌肤侧向肌肤侧压缩的压缩部。
35.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由于压缩部的底部配置于在厚度方向上自非肌肤侧的亲水性片部分离预定距离的位置,因此在疏水性片部中的设有压缩部的部分,不易受到亲水性片部所含有的亲水性油剂的影响。由此,能够容易抑制侧方接合部的接合强度降低。
36.优选的是,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具有当从厚度方向观察所述侧方接合部时设于所述前侧腰身部的所述压缩部的位置和设于所述后侧腰身部的所述压缩部的位置不重叠的部分。
37.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由于刚度较高的压缩部的底部彼此配置于相互错开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侧方接合部的刚度变得过高,在进行吸收性物品的穿着时肌肤触感不易变差。另外,能够抑制由于刚度较高的压缩部的底部彼此重叠而在形成侧方接合部时产生熔接不良,从而使侧方接合部不易剥离。
38.对于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在所述腰身构件的所述两侧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与下端位置之间的最靠肌肤侧的位置设有两层以上的所述疏水性片部。
39.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通过在腰身构件的肌肤侧面设有两层以上的疏水性片部,由此,在侧方接合部的下端部,配置于非肌肤侧的亲水性片部所含有的亲水性油剂的影响变得更小,从而能够更加容易地抑制接合强度的降低。
40.对于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在所述腰身构件的最靠肌肤侧的面设有疏水性的肌肤面片,所述肌肤面片的下端在所述腰身构件的所述两侧部位于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与下端位置之间。
41.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当进行吸收性物品的穿着动作时,即使在侧方接
合部的下端部发生剥离并且该剥离向上下方向上的上侧传播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剥离的传播在肌肤面片的下端位置停止。由此,能够抑制侧方接合部的整体剥离,从而容易维持吸收性物品的短裤型形状。
42.对于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在所述侧方接合部的所述上下方向上的自上端至下端的整个区域中,在所述前侧腰身部和所述后侧腰身部的最靠肌肤侧的面设有所述疏水性片部。
43.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容易抑制在侧方接合部的整个区域中接合强度降低,能够易于稳定地维持吸收性物品的短裤型形状。
44.对于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在所述侧方接合部的上端部处每单位体积所含有的所述亲水性油剂的量比在所述侧方接合部的下端部处每单位体积所含有的所述亲水性油剂的量多。
45.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由于在侧方接合部的上端部,亲水性油剂的含量比下端部多,因此接合强度较弱。因此,在从穿着者的身体取下吸收性物品时,容易进行自上端部侧将侧方接合部撕破的动作。由此,使用者能够毫无压力地进行吸收性物品的穿脱动作。
46.对于该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优选的是,在所述侧方接合部的上端部设有两层以上的所述亲水性片部。
47.根据这样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能够在侧方接合部的上端部提高腰身构件的强度。因此,在进行吸收性物品的取下动作时,即使抓住侧方接合部的上端部地将前侧腰身部和后侧腰身部沿前后拉拽,构成前侧腰身部和后侧腰身部的片材构件也不易破损,另外,拉拽力容易发挥使侧方接合部剥离的作用。由此,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将侧方接合部自上端部侧向下侧剥离的动作。
48.===第1实施方式===
49.作为本发明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以短裤型一次性尿布(以下也称为“尿布1”)举例进行说明。不过,本发明的短裤型吸收性物品也包含短裤型卫生巾、其他短裤型吸收性物品。
50.<尿布1的结构>
51.图1是尿布1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1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a-a线处的概略剖视图。此外,尿布1的“伸长状态”是指使尿布1整体(产品整体)伸长至无褶皱的状态,具体而言是指伸长至构成尿布1的各构件(例如后述的吸收性主体10、腰身构件20等)的尺寸变成与该构件单体的尺寸一致或与之接近的尺寸的状态。
52.在图1所示的短裤型状态下,尿布1具有相互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具有腰身开口bh和一对腿围开口lh、lh。上下方向上的上侧与腰身开口bh侧对应,下侧与下裆侧对应。另外,前后方向上的前侧与穿着者的腹侧对应,后侧与穿着者的背侧对应。另外,在图2的展开状态下,尿布1具有相互交叉的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纵向方向是沿着图1中的上下方向的方向,其相当于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横向方向是沿着图1中的左右方向的方向。另外,如图3所示,将构成尿布1的材料所层叠的方向设为厚度方向。将在厚度方向上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一侧设为肌肤侧,将其相反侧设为非肌肤侧。
53.尿布1具有吸液性的吸收性主体10和配置在吸收性主体10的非肌肤侧的腰身构件
20。另外,腰身构件20具有相当于尿布1的前身部分的前侧腰身部30和相当于尿布1的后身部分的后侧腰身部40。即,第1实施方式的尿布1是所谓的三片式的短裤型尿布,作为第1部件,其具有紧贴于穿着者的胯裆部的吸收尿等排泄物的吸收性主体10,作为第2部件,其具有覆盖穿着者的腹侧部的前侧腰身部30,作为第3部件,其具有覆盖穿着者的背侧部的后侧腰身部40。
54.在图2的展开状态下,在前侧腰身部30和后侧腰身部40彼此沿纵向隔开间隔地平行排列的状态下,吸收性主体10架设在它们之间,同时该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纵向)上的各端部10ea、10eb分别接合固定于其附近的腰身部30、40的肌肤侧,尿布1的外观形状为俯视时呈大致h形状。另外,自该状态起将吸收性主体10以其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cl为折叠位置对折。在该对折状态下彼此相对的前侧腰身部30和后侧腰身部40在左右方向两侧的侧部30sw和侧部40sw彼此接合连结,从而形成一对侧方接合部50、50。即,由一对侧方接合部50、50使前侧腰身部30和后侧腰身部40成形为环状。由此成为图1所示的形成有腰身开口bh和一对腿围开口lh、lh的短裤型状态的尿布1。此外,侧方接合部50通过熔接、粘接等公知的接合手段来形成。
55.(吸收性主体10)
56.图4a是吸收性主体10的俯视图,图4b是吸收性主体10的概略剖视图。吸收性主体10具有吸收排泄液的吸收性芯11、配置在比吸收性芯11靠厚度方向上的肌肤侧的位置的顶片12、以及配置在比吸收性芯11靠非肌肤侧的位置的底片13。不过,吸收性主体10也可以具备除上述片材构件以外的片材构件。例如,吸收性主体10也可以沿厚度方向在顶片12与吸收性芯11之间具备第二片(未图示)。
57.吸收性芯11是吸收并保持尿等排泄液的构件,例如由混入有高吸收性聚合物(sap)的浆粕纤维等液体吸收性纤维形成。此外,吸收性芯11的外周面也可以由棉纸、无纺布等透液性的片材构件(芯包片11b)覆盖。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芯11在长度方向上的前侧端与后侧端之间具有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变窄的缩窄部11c,其具有如图4a所示的俯视时呈大致沙漏的形状。该缩窄部11c是穿着尿布1时夹在穿着者的双腿之间的部分,该部分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变短(宽度变窄),由此吸收性芯11容易贴合于穿着者的胯裆。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如图4b那样吸收性芯11在厚度方向上重叠两层的状态,但是吸收性芯11的形状不限于此。
58.顶片12为透液性的片材,例如使用亲水性的热风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b所示,将顶片12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部向非肌肤侧折回以将吸收性芯11卷入。
59.底片13为由不透液性片13a和配置在不透液性片13a的非肌肤侧的疏水性的外装片13b形成的两层构造。作为不透液性片13a,例如使用树脂膜等,作为外装片13b,例如使用具有柔软性的无纺布等。
60.在吸收性主体10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部沿着纵向方向(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设有一对防漏壁部15。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漏壁部15由上述的外装片13b形成。具体而言,在左右方向(横向方向)上,外装片13b的一部分比吸收性芯11的两端向外侧伸出,同时如图4b所示在多个部位向肌肤侧弯折,由此形成一对防漏壁部15。橡皮筋等防漏壁弹性构件16以沿着纵向方向(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伸长的状态安装于防漏壁部15的肌肤侧
端部(前端部)。在穿着尿布1时,基于该防漏壁弹性构件16所展现的伸缩性,防漏壁部15向穿着者的肌肤侧立起,而贴合于穿着者的胯裆部。
61.另外,橡皮筋等腿围弹性构件17以沿着纵向方向(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伸长的状态安装于吸收性主体10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部。在穿着尿布1时,基于该腿围弹性构件17所展现的伸缩性,吸收性主体10的两侧部收缩,而容易沿着穿着者的腿围贴合。
62.(前侧腰身部30)
63.如图3所示,前侧腰身部30具有配置在厚度方向上的最靠肌肤侧的位置的肌肤侧片31、与肌肤侧片31相邻地层叠于肌肤侧片31的非肌肤侧的非肌肤侧片32、以及沿厚度方向设于肌肤侧片31与非肌肤侧片32的之间的腰身弹性构件35。前侧腰身部30基本上为具有肌肤侧片31和非肌肤侧片32的两层构造,但是例如该前侧腰身部30也可以具有例如后述的肌肤面片36等处的局部三层以上的构造。
64.肌肤侧片31和非肌肤侧片32为如图2所示的俯视时呈长方形形状的片材构件,例如由sms无纺布等形成。此外,在尿布1中,构成非肌肤侧片32的片材构件(无纺布)的亲水性比构成肌肤侧片31的片材构件(无纺布)的亲水性高。即,肌肤侧片31由亲水性较低的无纺布(以下也称为“疏水性无纺布”)构成,非肌肤侧片32由亲水性比肌肤侧片31的亲水性高的无纺布(以下也称为“亲水性无纺布”)构成。关于各片31、32的亲水性以及基于亲水性的差异的功能的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65.另外,在非肌肤侧片32的表面设有多个如图2的局部放大图所示的开孔部32h。开孔部32h为沿厚度方向贯通非肌肤侧片32的贯通孔,通过设有该开孔部32h,能够提高前侧腰身部30的透气性。另外,通过开孔部32h可视觉辨认地配置于前侧腰身部30的非肌肤面侧,由此能够易于让使用者想起前侧腰身部30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各个开孔部32h例如可以设为直径1mm左右的圆形形状,但是开孔部32h的形状、配置(个数和图案)能够进行适当变更。此外,在尿布1中,在肌肤侧片31未设置相当于开孔部32h的贯通孔。
66.本实施方式的前侧腰身部30具有折回部32f,该折回部32f为非肌肤侧片32的上端部(纵向方向上的前侧端部)自非肌肤侧向肌肤侧且自纵向方向上的前侧向后侧折回而成的。利用该折回部32f覆盖肌肤侧片31的局部(上端部),由此来抑制肌肤侧片31的上端边缘卡入到穿着者的肌肤中。不过,也不一定必须设置折回部32f。
67.腰身弹性构件35在肌肤侧片31与非肌肤侧片32之间沿上下方向排列地配置有多个,并且以沿左右方向伸长的状态安装。利用该腰身弹性构件35所展现的伸缩性,使前侧腰身部30贴合于穿着者的腹侧腰身。
68.能够使用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进行腰身弹性构件35的安装。例如在腰身弹性构件35上涂敷热熔粘接剂,使其以预定的伸长倍率伸长,并且将其由肌肤侧片31和非肌肤侧片32夹持,由此能够安装腰身弹性构件35。即,利用粘接剂使肌肤侧片31和非肌肤侧片32经由腰身弹性构件35接合。另外,既可以通过在肌肤侧片31和非肌肤侧片32侧涂敷粘接剂来安装腰身弹性构件35,也可以通过使用后述的熔接部60的熔接手段来安装腰身弹性构件35。
69.另外,前侧腰身部30也可以具有肌肤面片36。如图3所示,肌肤面片36是配置为自肌肤侧覆盖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部(纵向方向上的前侧端部)的片材构件,具有作为覆盖片的功能。由此来抑制在穿着尿布1时吸收性主体10的上端边缘卡入到穿着者的肌肤中。优选的是,肌肤面片36例如由sms无纺布等形成,与肌肤侧片31同样为亲水性比非肌肤侧片32的
亲水性低的疏水性无纺布。不过,也不一定必须设置肌肤面片36。
70.在本实施方式的前侧腰身部30中,对于在比肌肤侧片31靠肌肤侧的位置或者比非肌肤侧片32靠非肌肤侧的位置设置片材构件的情况,各片材配置为仅覆盖肌肤侧片31和非肌肤侧片32的局部部分。例如,图3中的肌肤面片36设置为仅覆盖肌肤侧片31的肌肤侧的局部,肌肤侧片31的至少局部成为在穿着者的肌肤侧暴露的状态。
71.(后侧腰身部40)
72.后侧腰身部40具有与前侧腰身部30的结构大致相同的结构。即,后侧腰身部40具有配置在厚度方向上的最靠肌肤侧的位置的肌肤侧片41、与肌肤侧片41相邻地层叠于肌肤侧片41的非肌肤侧的非肌肤侧片42、以及沿厚度方向设于肌肤侧片41与非肌肤侧片42之间的腰身弹性构件45。另外,与前侧腰身部30同样地,该后侧腰身部40也可以具有开孔部42h、折回部42f、肌肤面片46等(参照图2、图3)。由于各构件的结构与前侧腰身部30的各构件的结构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73.另一方面,后侧腰身部40的外观形状与前侧腰身部30的外观形状不同。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后侧腰身部40具有在上下方向上比侧方接合部50(侧部40sw)靠下侧的部分成为大致梯形形状的臀部罩40b。在臀部罩40b中,横向宽度自上下方向上的下侧朝向上侧变宽,通过设有臀部罩40b,使得在穿着尿布1时后侧腰身部40能够覆盖穿着者的臀部。即,臀部罩40b具有作为臀部罩的功能。
74.另外,在臀部罩40b设有如图2所示的橡皮筋等弯曲弹性构件47。弯曲弹性构件47以沿着臀部罩40b的外缘伸长的状态安装于肌肤侧片41与非肌肤侧片42之间,利用该弯曲弹性构件47所展现的伸缩性,使得在穿着尿布1时后侧腰身部40的臀部罩40b容易贴合于穿着者的臀部,另外,该臀部罩40b不易自臀部卷起。
75.<关于片材构件的亲水性>
76.在此对片材构件的亲水性进行说明。在尿布1中,使用疏水性无纺布作为肌肤侧片31,使用亲水性比肌肤侧片31的亲水性高的亲水性无纺布作为非肌肤侧片32。本实施方式的亲水性无纺布为通过对疏水性无纺布进行处理(亲水处理)而提高了亲水性的无纺布,该处理为使预定的油剂(亲水性油剂)附着的处理。作为亲水处理所使用的油剂,例如能够使用阴离子型油剂、非离子型油剂及其混合物等具有作为纤维的防静电干扰剂的效果的市售的油剂。将这些油剂投入到油槽中并且使用给油辊等进行给油,由此能够提高疏水性无纺布的亲水性,从而获得亲水性无纺布。不过,也可以通过除此以外的方法形成亲水性无纺布。例如,也可以通过使用亲水性较高的纤维制造无纺布来获得亲水性无纺布。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构成非肌肤侧片32的无纺布整体进行亲水处理,来提高非肌肤侧片32整体的亲水性。
77.能够通过测量使离子交换水与该片材构件的表面接触时的接触角来对片材构件的亲水性进行评价。具体而言,若亲水性无纺布与离子交换水的接触角比疏水性无纺布与离子交换水的接触角小,则亲水性无纺布的亲水性比疏水性无纺布的亲水性高。作为本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亲水性无纺布(非肌肤侧片32),其与离子交换水的接触角优选小于90
°
,更优选为50
°
以下。另一方面,作为疏水性无纺布(肌肤侧片31),其与离子交换水的接触角优选为90
°
以上,更优选为120
°
以上。
78.另外,如后面说明的那样,也可以通过对无纺布所含有的每单位体积的亲水性油
剂的量进行比较,来对亲水性的大小进行比较。
79.例如能够使用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的接触角计mca-j并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接触角的测量。首先,在构成作为测量对象的片材构件(被测量片)的纤维的表面滴下离子交换水(约20皮升),然后立即使用所述接触角计进行接触角度的测量。测量在被测量片的表面的多个部位(例如5个部位以上)进行,并且将它们的平均值作为接触角。此外,测量环境温度设为22℃。
80.另外可以是,从被测量片的截面方向拍摄滴下了离子交换水的该被测量片,对拍摄到的图像进行分析,测量离子交换水的液滴和被测量片所成的角度,由此来测量接触角。
81.<关于水分的吸收和蒸腾>
82.对在具备亲水性无纺布的尿布1中从穿着者的肌肤吸收汗等水分并且使所吸收的水分向大气蒸腾的机理进行说明。图5a~图5c是对在尿布1中吸收并蒸腾水分时的基本原理进行说明的图。在该图5a~图5c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构成尿布1的构件中的前侧腰身部30的截面。
83.首先,如图5a所示,当穿着者穿着尿布1时,前侧腰身部30的配置在厚度方向上的肌肤侧的肌肤侧片31(疏水性无纺布)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肌肤侧片31由sms无纺布构成,含有纤维直径比纺粘纤维的直径细的熔喷纤维。因此,该肌肤侧片31具有较细的熔喷纤维紧密缠绕而使纤维间距离较窄的部分。根据这样的结构,使得在肌肤侧片31产生毛细现象,从而容易对附着于穿着者的肌肤的汗等水分进行吸收。
84.接着,如图5b所示,由肌肤侧片31吸收的水分向与该肌肤侧片31相邻地层叠于该肌肤侧片31的非肌肤侧的非肌肤侧片32(亲水性无纺布)转移。这是因为,由于肌肤侧片31为疏水性无纺布,而非肌肤侧片32与此相对为亲水性无纺布,因此在两片之间产生亲水性的大小差异(亲水梯度),水分容易自亲水性较低的肌肤侧片31侧向亲水性较高的非肌肤侧片32侧移动。因此,在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肌肤侧片31侧难以保持水分,在不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的非肌肤侧片32侧容易保持水分。
85.非肌肤侧片32中所保持的水分从非肌肤侧片32的非肌肤侧面蒸腾到大气中。如图5c所示,对于在非肌肤侧片32的非肌肤侧面未配置其他构件(片材构件)的情况,该非肌肤侧片32的非肌肤侧的表面整体成为面向大气的状态。即,非肌肤侧片32与大气的界面面积变大,从而容易产生水分的蒸腾。
86.这样,在尿布1的腰身构件20中,使由肌肤侧的疏水性无纺布自穿着者的肌肤吸收的水分向非肌肤侧的亲水性无纺布转移,并且自该亲水性无纺布的非肌肤侧表面释放到大气中。即,能够吸收水分并且使其高效地蒸腾到大气中。由此,水分不易与穿着者的肌肤接触,从而能够抑制穿着者的肌肤变得潮乎乎而产生斑疹等皮肤问题或使穿着者产生不适感。
87.<关于侧方接合部50>
88.这样,在尿布1中,通过在腰身构件20(30、40)的局部使用含有亲水性油剂的亲水性无纺布而提高了吸水性。另一方面,由于无纺布所含有的亲水性油剂的影响,使得在侧方接合部50中有可能产生以下问题。
89.图6是沿着上下方向观察将前侧腰身部30和后侧腰身部40接合的侧方接合部50时的截面示意图。如该图6所示,在腰身构件20的左右方向上的外侧端部,前侧腰身部30和后
侧腰身部40以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状态接合,从而形成侧方接合部50。另外,在侧方接合部50中,前侧腰身部30的肌肤侧片31和后侧腰身部40的肌肤侧片41在厚度方向上彼此相对地配置并接合。
90.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用超声波熔接等熔接手段来接合尿布1的侧方接合部50,因此,假设在侧方接合部50中沿厚度方向相对的表面彼此为亲水性无纺布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问题。具体而言,在前侧腰身部30的肌肤侧片31和后侧腰身部40的肌肤侧片41均为含有亲水性油剂的亲水性片部的情况下,有可能由于该亲水性油剂所形成的覆膜而使超声波熔接的熔接强度变得不充分。
91.对于这样的情况,存在当穿着尿布1时侧方接合部50的接合部位剥离而使尿布1无法维持图1所示的短裤型形状的情况。例如,在穿着者穿着短裤型的尿布1时,进行将腿穿过尿布1的腿围开口lh并将尿布1自脚尖侧向下裆侧上提的动作。此时,由于应力容易集中于侧方接合部50的下端部(腿围开口lh的上端部),因此,若侧方接合部50的接合强度不充分,则有可能其下端部成为剥离的起点而使侧方接合部50整体剥离。
92.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侧方接合部50中沿厚度方向相对的肌肤侧片31和肌肤侧片41均由不含亲水性油剂的疏水性无纺布形成。即,在前侧腰身部30和后侧腰身部40的最靠肌肤侧的面具有每单位体积的亲水性油剂的含量较少的疏水性片部。因此,和与亲水性油剂的含量较多的亲水性片部相对地配置的情况相比,侧方接合部50的接合强度不易降低。由此,能够抑制在进行尿布1的穿着动作时侧方接合部50的下端部剥离,从而容易维持短裤型形状。
93.此外,若沿厚度方向相对的肌肤侧片31和肌肤侧片41中的至少一者具有疏水性片部,则在侧方接合部50的相对面所形成的亲水性油剂的油膜的影响变小,因此能够容易抑制接合强度的降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配置于最靠肌肤侧的位置的肌肤侧片31和肌肤侧片41这两者为疏水性无纺布。换言之,在侧方接合部50的下端部,在前侧腰身部30的最靠肌肤侧的面和后侧腰身部40的最靠肌肤侧的面的任一者均设有疏水性片部。因此,侧方接合部50的下端部的亲水性油剂的影响变得更小,能够更加容易地抑制接合强度的降低。
94.能够如下所述地对各片材构件中的每单位体积的亲水性油剂的含量进行测量。首先,自片材构件萃取亲水性油剂。将作为测定对象的片材构件切出约5g而获得试样,求出绝对干燥质量,在不使用抽提套管地将试样轻轻地放入到jis r 3503所规定的索氏萃取器中之后,向附属烧瓶放入100ml~150ml的jis k 8102的特级乙醇与jis k 8858的特级苯的混合液(容量比1:2)(以下称为乙醇苯混合液。)。不过,当使用回收的乙醇苯混合液时,调制成水分为(1.7
±
0.5)%来使用。然后,置于水浴上,在将萃取液加热3个小时至较弱地保持沸腾的程度之后,将积存于试样部的溶液倒回到烧瓶中,在将烧瓶内容物浓缩至5ml之后(若需要,则用1g1或3g1的玻璃过滤器过滤),转移至预先在105
±
2℃下求出了恒量的称量瓶。利用约40℃的乙醇苯混合液对萃取烧瓶进行清洗,将清洗液加入到(在使用玻璃过滤器的情况下用所述玻璃过滤器进行过滤后)称量瓶中,在水浴上使溶剂挥发了之后,在105
±
2℃的恒温干燥机中放置1.5小时,在保干器(desiccator)中进行冷却,称量质量。萃取量以乙醇苯混合液萃取量相对于绝对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表示,并将两次的平均值按照jis z 8401的规则b(四舍五入法)舍入为小数点后两位。将如此萃取到的油剂的质量除以试样的
体积所得到的值作为片材构件中的每单位体积的亲水性油剂的含量。
95.另外,在尿布1的侧方接合部50的下端部的肌肤侧分别设有疏水性的肌肤面片36、46。在图2和图3中,在前侧腰身部30的侧部30sw(50)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与下端位置之间的最靠肌肤侧的位置设置有肌肤面片36,从而在该区域的至少局部重叠两层地设置了疎水片部。同样地,在后侧腰身部40的侧部40sw(50)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与下端位置之间的最靠肌肤侧的位置重叠两层地设置了疎水片部。此外,由于图3示出了左右方向上的中央的截面(a-a截面),因此该图3成为在肌肤面片36(46)与肌肤侧片31(41)之间配置有吸收性主体10的图。
96.通过在腰身构件20的肌肤侧面沿厚度方向重叠两层地设置疏水性片部,由此在侧方接合部50中,设于非肌肤侧的亲水性片部所含有的亲水性油剂的影响变得更小,从而更加容易抑制接合强度的降低。此外,也可以在腰身构件20的肌肤侧面重叠三层以上地设置疏水性片部。如此能够进一步减小非肌肤侧的亲水性片部的影响。
97.另外,如图2所示,肌肤面片36(46)的下端36b(46b)位于前侧腰身部30(40)的上下方向上的中央位置与下端位置之间。如上所述,由于在设有肌肤面片36的区域中亲水性油剂的影响变得更小,因此能够使侧方接合部50的接合强度比其他区域的接合强度强。因此,在进行尿布1的穿着动作时,即使在侧方接合部50的下端部发生剥离并且该剥离沿着侧方接合部50向上下方向上的上侧传播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肌肤面片36(46)的下端位置36b(46b)处阻止剥离的传播。即,肌肤面片36作为侧方接合部50的防裂部而发挥作用,由此能够抑制侧方接合部50的整体剥离。由此,尿布1容易维持短裤型形状。
98.另外也可以是,在尿布1的腰身构件20(30、40)中,在侧方接合部50的上下方向上的自上端至下端的整个区域中,在最靠肌肤侧的位置设有疏水性片部(肌肤侧片31、41)。若为这样的结构,则容易抑制作为侧方接合部50整体的接合强度降低,能够易于稳定地维持尿布1的短裤型形状。
99.另一方面,在尿布1中,如图3所示,有时在前侧腰身部30(40)的上下方向上的上端部设置将非肌肤侧片32(42)向肌肤侧折回而成的折回部32f(42f)。在该情况下,在侧方接合部50的上下方向上的上端部,在最靠肌肤侧的位置设有亲水性片部。即,在侧方接合部50的上下方向上的上端部,与下端部相比,每单位体积所含有的亲水性油剂的量较多。因此,尿布1的侧方接合部50的上端部的接合强度比下端部的接合强度低。
100.说明了以下内容:由于侧方接合部50的上端部在进行穿着尿布1的动作时容易受到负荷,因此使接合部不易剥离是重要的。另一方面,在使用尿布1之后,当从穿着者的身体取下该尿布1时进行以下动作:抓住侧方接合部50的上端部附近并沿前后拉拽,使由侧方接合部50连结着的前侧腰身部30和后侧腰身部40分离。即,进行将侧方接合部50自上端部侧向下侧撕破的动作。因此,期望在侧方接合部50的上端部在某种程度上减弱接合强度。
101.特别是在图3中,在侧方接合部50的上端部的最靠肌肤侧的位置配置有亲水性的折回部32f(42f)。即,在侧方接合部50的上端部的最靠肌肤侧的位置具有亲水性片部。因此,通过亲水性片部在该上端部彼此相对,能够进一步减弱侧方接合部50的接合强度。
102.不过,在侧方接合部50的上端部,折回部32f(42f)不需要在厚度方向上的最靠肌肤侧的位置暴露。即,折回部32f(42f)也可以比肌肤侧片31(41)向非肌肤侧折回。在该情况下,由于侧方接合部50的上端部处的每单位体积的亲水性油剂的量变多,因此也能够获得
如上所述的效果。另外,也可以在侧方接合部50的上端部另外设置与折回部32f(42f)不同的亲水性的片材构件(亲水性片部)。
103.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中,由于侧方接合部50的上端部处的亲水性油剂的含量较高,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将侧方接合部50自上端部侧撕破的动作。即,尿布1的侧方接合部50成为不易自下端部侧剥离而容易自上端部侧剥离的构造。由此,使用者能够毫无压力地进行尿布1的穿脱动作。
104.另外,在侧方接合部50的上端部沿厚度方向设有两层以上的亲水性片部,由此能够提高该区域中的腰身构件20自身的强度。因此,在进行尿布1的取下动作时,即使抓住侧方接合部50的上端部地将前侧腰身部30和后侧腰身部40沿前后拉拽,构成前侧腰身部30和后侧腰身部40的片材构件也不易破损。即,将腰身构件20沿前后拉拽的力并不发挥撕破该腰身构件20的布料的作用,而是容易发挥使侧方接合部50剥离的作用。另外,由于在层叠有两层以上的亲水性片部的部分中每单位体积的亲水性油剂的量较多,因此如上所述能够减弱侧方接合部50的接合强度。由此,能够更加容易地进行将侧方接合部50自上端部侧向下侧剥离的动作。
105.另外,也可以在构成腰身构件20(30、40)的肌肤侧片31、41设置压缩部。图7是表示前侧腰身部30的厚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的截面示意图。
106.在图7中,在肌肤侧片31(疏水性片部)设有在厚度方向上将该肌肤侧片31自非肌肤侧向肌肤侧压缩的多个压缩部31e。通过在肌肤侧片31的表面设有多个压缩部31e、31e
……
,由此能够提高肌肤侧片31的强度,从而不易破损。另外,在压缩部31e,被压缩后的底部(由图7斜线部表示)配置于沿厚度方向自非肌肤侧片32(亲水性片部)分离预定距离的位置。因此,在压缩部31e不易受到非肌肤侧片32(亲水性片部)所含有的亲水性油剂的影响,能够更加容易地抑制侧方接合部50的接合强度降低。由此能够抑制侧方接合部50自下端部剥离。
107.而且,优选的是,当沿厚度方向观察侧方接合部50时,尿布1具有设于前侧腰身部30的压缩部31e的位置和设于后侧腰身部40的压缩部41e的位置不重叠的部分。图8是表示在侧方接合部50中前侧腰身部30的压缩部31e的位置与后侧腰身部40的压缩部41e的位置的关系的截面示意图。
108.在该图8中,当沿厚度方向观察时,压缩部31e的位置和压缩部41e的位置相互错开地配置。即,刚度较高的压缩部31e、41e的底部(由图8的的斜线部表示的部分)彼此配置于相互错开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侧方接合部50处的刚度变得过高,从而穿着尿布1时的肌肤触感不易变差。另外,若刚度较高的压缩部31e、41e的底部彼此重叠,则有时会在形成侧方接合部50时产生熔接不良。针对于此,压缩部31e、41e的底部彼此的位置错开,由此能够不易产生熔接不良等。因此,能够容易抑制侧方接合部50的下端部剥离。
109.<腰身弹性构件35、45的安装方法的变形例>
11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使用热熔粘接剂等的粘接手段将腰身弹性构件35、45安装于腰身构件20,但是腰身弹性构件35、45的安装方法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超声波熔接等熔接手段将腰身弹性构件35、45安装于腰身构件20。此外,由于超声波熔接为公知技术,因此在本说明书中省略对超声波熔接的说明。
111.图9a和图9b是对使用熔接部60将腰身弹性构件35安装于前侧腰身部30的方法进
行说明的图。在本变形例中,利用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分散地配置的多个熔接部60、60
……
将腰身弹性构件35安装于前侧腰身部30。各个熔接部60通过超声波熔接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它们在厚度方向上将前侧腰身部30的肌肤侧片31和非肌肤侧片32接合。另外,利用由上下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熔接部60、60构成的一对熔接部对60s自上下方向上的两侧夹持腰身弹性构件35,由此将腰身弹性构件35安装于前侧腰身部30。
112.如图9a所示,构成熔接部对60s的一对熔接部60、60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gh60地排列。另外,间隔gh60的大小设定为与伸长至预定的伸长倍率的状态的腰身弹性构件35的直径d35t的尺寸相同或比该直径d35t大一些的尺寸(gh60≥d35t)。即,伸长状态的腰身弹性构件35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熔接部对60s之间。
113.接着,若腰身弹性构件35自伸长状态放松,则如图9b所示,腰身弹性构件35沿左右方向收缩同时沿上下方向扩大,自然状态下的直径d35变得比熔接部对60s的上下方向上的间隔gh60大(d35>gh60)。由此,腰身弹性构件35成为被熔接部60、60彼此在上下方向上夹压的状态。其结果将腰身弹性构件35安装于前侧腰身部30。
114.此外,在图1的短裤型状态的尿布1中,腰身弹性构件35(45)为自上述的伸长状态放松了的自然状态。另外,在短裤型状态的尿布1中,利用左右方向两侧部的侧方接合部50、50将腰身弹性构件35(45)接合于前侧腰身部30(后侧腰身部40)。因此,在穿着尿布1时,即使前侧腰身部30(后侧腰身部40)沿左右方向伸长,腰身弹性构件35(45)也不会从腰身构件20脱落。
115.===第2实施方式===
116.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结构的一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不同的短裤型尿布2(以下也称为“尿布2”)进行说明。图10a是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2的俯视图。图10b是图10a的b-b线处的概略剖视图。此外,图10a和图10b中的各方向(例如纵向方向、横向方向等)与第1实施方式中所定义的各方向相同。
117.第2实施方式的尿布2具有吸液性的吸收性主体10和配置在吸收性主体10的非肌肤侧的腰身构件20。不过,在尿布2中,前侧腰身部30和后侧腰身部40一体地构成。即,尿布2是由作为内装体的吸收性主体10和作为外装体的腰身构件20构成的所谓的两片式的一次性尿布。
118.在将图10a的展开状态的尿布2形成为短裤型时,将吸收性主体10和腰身构件20以纵向方向上的中央位置cl作为折叠位置进行对折。将该对折状态下彼此相对的前侧腰身部30和后侧腰身部40在左右方向两侧的侧部30sw和侧部40sw彼此接合连结,从而形成一对侧方接合部50、50。由此,与图1同样,成为具有腰身开口bh和一对腿围开口lh、lh的短裤型状态的尿布2。
119.在尿布2中,由于吸收性主体10的基本结构、功能与第1实施方式的尿布1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说明。此外,在图10a中,在包含纵向方向(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cl的下裆部具有吸收性主体10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比腰身构件20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宽的部分。因此,当穿着尿布2时,在穿着者的下裆部附近的区域中,吸收性主体10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缘部(边缘)与穿着者的两腿接触。
120.另外,在尿布2中,腰身构件20中的比纵向方向(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cl靠前侧的部分成为前侧腰身部30,比中央位置cl靠后侧的部分成为后侧腰身部
40。腰身构件20具有肌肤侧片21、与肌肤侧片21相邻地层叠于肌肤侧片21的非肌肤侧的非肌肤侧片22、以及沿厚度方向配置于肌肤侧片21与非肌肤侧片22之间的腰身弹性构件35、45(参照图10b)。
121.肌肤侧片21是与尿布1的肌肤侧片31相同的疏水性无纺布。非肌肤侧片22是与尿布1的非肌肤侧片32相同的亲水性无纺布。即,非肌肤侧片22由亲水性比肌肤侧片21的亲水性高的无纺布构成。另外,与尿布1同样,腰身弹性构件35、45由橡皮筋等构成,它们以沿左右方向伸长的状态安装于肌肤侧片21与非肌肤侧片22之间。
122.在第2实施方式的尿布2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尿布1同样,也能够容易抑制侧方接合部50的下端部剥离。即,在侧方接合部50的下端部,在前侧腰身部30和后侧腰身部40的最靠肌肤侧的面具有每单位体积的亲水性油剂的含量较少的疏水性片部,由此,与亲水性片部相对地配置的情况相比,侧方接合部50的接合强度不易降低。由此,能够抑制在进行尿布2的穿着动作时侧方接合部50的下端部剥离,从而容易维持短裤型形状。
123.===第3实施方式===
124.在第3实施方式中,对结构的一部分与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的结构不同的短裤型尿布3(以下也称为“尿布3”)进行说明。图11a是展开且伸长状态的尿布3的俯视图。图11b是图11a的c-c线处的概略剖视图。此外,图11a和图11b中的各方向(例如纵向方向、横向方向等)与第1实施方式中所定义的各方向相同。
125.第3实施方式的尿布3具有吸液性的吸收性主体10和配置在吸收性主体10的非肌肤侧的腰身构件20。不过,如图11b所示,在尿布3中,构成前侧腰身部30的构件的一部分(肌肤侧片21)和构成后侧腰身部40的构件的一部分(肌肤侧片21)一体地构成。在下文中也将这样的构造的尿布称为简易三片式的一次性尿布。
126.在将图11a的展开状态的尿布3形成为短裤型时,将吸收性主体10和腰身构件20以纵向方向上的中央位置cl作为折叠位置进行对折。将该对折状态下彼此相对的前侧腰身部30和后侧腰身部40在左右方向两侧的侧部30sw和侧部40sw彼此接合连结,从而形成一对侧方接合部50、50。由此,与图1同样,成为具有腰身开口bh和一对腿围开口lh、lh的短裤型状态的尿布3。
127.在尿布3中,由于吸收性主体10的基本结构、功能与第1实施方式的尿布1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128.另外,在尿布3中,腰身构件20中的比纵向方向(吸收性主体1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cl靠前侧的部分成为前侧腰身部30,比中央位置cl靠后侧的部分成为后侧腰身部40。前侧腰身部30具有:一片肌肤侧片21;其在厚度方向上的肌肤侧自纵向方向上的一端侧(腹侧)向另一端侧(背侧)延伸;非肌肤侧片32,其在纵向方向上的前侧(腹侧)与肌肤侧片21相邻地层叠于肌肤侧片21的非肌肤侧;以及腰身弹性构件35,其沿厚度方向配置于肌肤侧片21与非肌肤侧片32之间。后侧腰身部40具有与前侧腰身部30共用的肌肤侧片21、在纵向方向上的后侧(背侧)与肌肤侧片21相邻地层叠于肌肤侧片21的非肌肤侧的非肌肤侧片42、以及沿厚度方向配置于肌肤侧片21与非肌肤侧片42之间的腰身弹性构件45。
129.肌肤侧片21是与尿布1的肌肤侧片31相同的疏水性无纺布。非肌肤侧片32、42是与尿布1的非肌肤侧片32、42相同的亲水性无纺布。即,非肌肤侧片32、42由亲水性比肌肤侧片21的亲水性高的无纺布构成。另外,与尿布1同样,腰身弹性构件35、45由橡皮筋等构成,它
们以沿左右方向伸长的状态安装于肌肤侧片21与非肌肤侧片32、42之间。
130.在第3实施方式的尿布3中,与第1实施方式的尿布1同样,也能够容易抑制侧方接合部50的下端部剥离。即,在侧方接合部50的下端部,在前侧腰身部30和后侧腰身部40的最靠肌肤侧的面具有每单位体积的亲水性油剂的含量较少的疏水性片部,由此,与亲水性片部相对地配置的情况相比,侧方接合部50的接合强度不易降低。由此,能够抑制在进行尿布2的穿着动作时侧方接合部50的下端部剥离,从而容易维持短裤型形状。
131.===其他实施方式===
132.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用于使本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而非用于限定地解释本发明。另外,不言而喻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进行变更、改良,并且在本发明中包含其等同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