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内科智能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48203发布日期:2021-02-05 13:20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内科智能雾化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智能雾化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儿内科智能雾化器。


背景技术:

[0002]
雾化器是将试液雾化,雾化器是原子化系统的重要部件,其性能对测定的精密度和化学干扰等产生显著影响,因此要求雾化器喷雾稳定、雾滴细小、均匀和雾化效率高,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雾化器在医疗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利用,通过雾化系统将药液,进行雾化,在由儿童口部吸入,使得儿童的吸收效果更好,并且药性更佳,所以现有儿内科智能雾化器得到了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因此可知现在的儿内科智能雾化器基本满足人们需求,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0003]
雾化器在使用时,需要往雾化瓶内部添加药液,但是这些药液往往需要按一定的比例加入雾化瓶内部,并且药液不可加入过多,否则会影响雾化器的雾化效果,而现有的装置在添加药液时,往往直接将药液分次的倒出雾化瓶中,无法较好的判断两种药液加入的量,从而无法判断加入的比例,可能导致比例错误,同时也可能导致药液加入过多,使得雾化器无法正常工作,因此亟需一种儿内科智能雾化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儿内科智能雾化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而现有的装置在添加药液时,往往直接将药液分次的倒出雾化瓶中,无法较好的判断两种药液加入的量,从而无法判断加入的比例,可能导致比例错误,同时也可能导致药液加入过多,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内科智能雾化器,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右侧设置有雾化瓶,且雾化瓶内部上侧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槽口、第一活动板、第一活动板、限位块、限位槽、第一齿条板、第一固定板、弹簧、第一转动杆、第一齿轮、第一连接杆、限位滑槽、储液管、第二齿条板、第一防护垫、第二固定板、凸块、刻度标和引液槽,所述雾化瓶顶端开设有槽口,且槽口内部插设有第一活动板,所述槽口前后两端皆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且限位块延伸至第一活动板内部,所述第一活动板上开设有与限位块相互配合的限位槽,且第一活动板左右两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板,所述第一活动板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且第一活动板外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板底端和雾化瓶顶端上,且雾化瓶内部左右两侧皆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两组所述第一齿条板两侧的第一转动杆外部皆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两组所述第一齿轮分别与两组第一齿条板互相啮合,且雾化瓶内壁左右两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两组所述第一连接杆互相靠近的一侧皆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槽,两组所述限位滑槽内部皆插设有储液管,两组所述储液管互相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板,两组所述第二齿条板分别与两组第一齿轮互相啮合,且储液管底端皆胶粘有第一防护垫,两组所述第一连接杆下方的雾化瓶内壁上皆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顶端皆固定
连接有凸块,且升降机构下方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雾化瓶内部底端设置有搅拌机构,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为雾化瓶内部同时加入两种不同的药液。
[0006]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连接杆、第二活动板、第三连接杆、限位卡块和第三齿条板,左侧所述第二齿条板前端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且第二连接杆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动板,所述第二活动板右方的雾化瓶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且第三连接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卡块,所述第二活动板底端贯穿限位卡块,且第二活动板左端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齿条板,所述限位卡块内部开设有与第二活动板和第三齿条板相互配合的槽孔,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为装置提供传动机构。
[0007]
优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固定杆、传动杆、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齿轮、第二转动杆、第二锥形齿轮和转动叶,所述第二活动板左方的雾化瓶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且固定杆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远离第二活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锥形齿轮,且传动杆靠近第二活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与第三齿条板互相配合,所述固定杆后方的雾化瓶底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且第二转动杆外部中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互相啮合,且第二锥形齿轮上方的第二转动杆外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叶,采用这种设计便于对雾化瓶内部的药液进行搅拌。
[0008]
优选的,两组所述储液管外侧中部皆设置有刻度标,且刻度标皆为内嵌式设计,采用这种设计便于确定储液管内部药液的量。
[0009]
优选的,两组所述储液管顶端皆固定连接有引液槽,两组所述引液槽的正视截面皆为“滑坡式”设计,采用这种设计便于对药液进行引流。
[0010]
优选的,所述储液管上方的雾化瓶顶端皆开设有与储液管相互配合的槽孔,且槽孔内部皆胶粘有第二防护垫,两组所述第二防护垫和两组第一防护垫皆为设置为四组,且互相靠近的一侧皆紧紧贴合,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对雾化瓶进行防护。
[0011]
优选的,所述转动叶设置为四组,且呈对称式分布在第二转动杆两侧,四组所述转动叶的正视截面皆为“圆弧形”设计,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采用这种设计便于对药液进行搅拌。
[0012]
优选的,所述雾化瓶左端固定连接有握把,且握把靠近雾化瓶的一侧胶粘有橡胶垫,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对雾化瓶进行握持。
[0013]
优选的,所述雾化瓶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拉伸带,且第一拉伸带左端后侧固定连接有子魔术贴,所述雾化瓶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拉伸带,且第二拉伸带右端前侧固定连接有母魔术贴,采用这种设计便于将雾化瓶与儿童固定,从而便于儿童使用装置。
[0014]
优选的,所述握把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下方的装置主体上开设有与连接块相互配合的卡槽,采用这种设计便于对雾化瓶进行放置。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6]
该儿内科智能雾化器设置有第一固定板、第二齿条板、第一齿轮、储液管、凸块、第二活动板和转动叶,当使用装置需要向雾化瓶内部添加药液时,只需向下按动第一固定板,当向下按动第一固定板时,会带动两组第一齿轮同时转动,当两组第一齿轮同时转动时会带动两组第二齿条板向上运动,使得储液管从雾化瓶顶端移出,当第二齿条板向上运动的同时还会带动第二活动板向上运动,当第二活动板向上运动时会使得第三齿条板与第二齿
轮互相啮合,再向两组储液管内部添加药液,当添加完成后只需松开第一固定板使得第一活动板向上运动,当第一活动板向上运动时会使得两组储液管向下运动,当储液管到达底端时会使得凸块与第一防护垫抵接,从而将储液管内部的药液流出,当储液管向下运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二齿条板向下运动,当第二齿条板向下运动的同时会使得第二活动板向下运动,使得转动叶转动,完成药液的搅拌,采用这种设计避免了雾化器在使用时,需要往雾化瓶内部添加药液,但是这些药液往往需要按一定的比例加入雾化瓶内部,并且药液不可加入过多,否则会影响雾化器的雾化效果,而现有的装置在添加药液时,往往直接将药液分次的倒出雾化瓶中,无法较好的判断两种药液加入的量,从而无法判断加入的比例,可能导致比例错误,同时也可能导致药液加入过多,使得雾化器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带来了在添加药液时,可同时向两组储液管内部,添加不同的药液,使得两组药液进行分隔,同时加药的量便于观察,可确定每组药液的量,使得加药的量更加准确,同时当加药完成后可自动将两组药液同时倒入至雾化瓶内部,并对两组药液进行搅拌,使得药液混合更加充分,便于后续药液雾化和吸收,装置使用时方便快捷,具有联动性无需人们多次操作,只需单次操作即可;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的左侧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的右侧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发明图1中装置主体、第一拉伸带、子魔术贴、第二拉伸带和母魔术贴隐藏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本发明图4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0022]
图6为本发明图中雾化瓶局部隐藏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
图7为本发明图6中升降机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8为本发明图4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0025]
图9为本发明图6中传动机构和搅拌机构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
图10为本发明图6中a处的结构放大立体示意图。
[0027]
图中:1、装置主体;2、升降机构;211、槽口;212、第一活动板;213、限位块;214、限位槽;215、第一齿条板;216、第一固定板;217、弹簧;218、第一转动杆;219、第一齿轮;220、第一连接杆;221、限位滑槽;222、储液管;223、第二齿条板;224、第一防护垫;225、第二固定板;226、凸块;227、刻度标;228、引液槽;3、传动机构;311、第二连接杆;312、第二活动板;313、第三连接杆;314、限位卡块;315、第三齿条板;4、搅拌机构;411、固定杆;412、传动杆;413、第一锥形齿轮;414、第二齿轮;415、第二转动杆;416、第二锥形齿轮;417、转动叶;511、第二防护垫;512、握把;513、橡胶垫;514、第一拉伸带;515、子魔术贴;516、第二拉伸带;517、母魔术贴;518、连接块;519、卡槽;6、雾化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9]
请参阅图1-10,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儿内科智能雾化器,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右侧设置有雾化瓶6,且雾化瓶6内部上侧设置有升降机构2,升降机构2包括槽口211、第一活动板212、第一活动板212、限位块213、限位槽214、第一齿条板215、第一固定板216、弹簧217、第一转动杆218、第一齿轮219、第一连接杆220、限位滑槽221、储液管222、第二齿条板223、第一防护垫224、第二固定板225、凸块226、刻度标227和引液槽228,雾化瓶6顶端开设有槽口211,且槽口211内部插设有第一活动板212,槽口211前后两端皆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13,且限位块213延伸至第一活动板212内部,第一活动板212上开设有与限位块213相互配合的限位槽214,且第一活动板212左右两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条板215,第一活动板212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216,且第一活动板212外部套设有弹簧217,弹簧217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固定板216底端和雾化瓶6顶端上,且雾化瓶6内部左右两侧皆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218,两组第一齿条板215两侧的第一转动杆218外部皆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19,两组第一齿轮219分别与两组第一齿条板215互相啮合,且雾化瓶6内壁左右两端皆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220,两组第一连接杆220互相靠近的一侧皆固定连接有限位滑槽221,两组限位滑槽221内部皆插设有储液管222,两组储液管222互相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板223,两组第二齿条板223分别与两组第一齿轮219互相啮合,且储液管222底端皆胶粘有第一防护垫224,两组第一连接杆220下方的雾化瓶6内壁上皆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225,第二固定板225顶端皆固定连接有凸块226,且升降机构2下方设置有传动机构3,雾化瓶6内部底端设置有搅拌机构4,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为雾化瓶6内部同时加入两种不同的药液,并且药液的比例便于观察,使得加药的量更加准确。
[0030]
传动机构3包括第二连接杆311、第二活动板312、第三连接杆313、限位卡块314和第三齿条板315,左侧第二齿条板223前端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311,且第二连接杆311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动板312,第二活动板312右方的雾化瓶6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杆313,且第三连接杆313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卡块314,第二活动板312底端贯穿限位卡块314,且第二活动板312左端下侧固定连接有第三齿条板315,限位卡块314内部开设有与第二活动板312和第三齿条板315相互配合的槽孔,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为装置提供传动机构,使得装置的联动性更强。
[0031]
搅拌机构4包括固定杆411、传动杆412、第一锥形齿轮413、第二齿轮414、第二转动杆415、第二锥形齿轮416和转动叶417,第二活动板312左方的雾化瓶6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411,且固定杆411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传动杆412,传动杆412远离第二活动板31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锥形齿轮413,且传动杆412靠近第二活动板3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414,且第二齿轮414与第三齿条板315互相配合,固定杆411后方的雾化瓶6底端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415,且第二转动杆415外部中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416,第二锥形齿轮416与第一锥形齿轮413互相啮合,且第二锥形齿轮416上方的第二转动杆415外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叶417,采用这种设计便于对雾化瓶6内部的药液进行搅拌,使得雾化瓶6内部的药液混合充分,便于后续药液的雾化。
[0032]
两组储液管222外侧中部皆设置有刻度标227,且刻度标227皆为内嵌式设计,采用这种设计便于确定储液管222内部药液的量,并且内嵌式设计不会犹豫储液管222的上下移
动而摩擦消失,便于观察。
[0033]
两组储液管222顶端皆固定连接有引液槽228,两组引液槽228的正视截面皆为“滑坡式”设计,采用这种设计便于对药液进行引流,使得加液口更大便于药液的添加。
[0034]
储液管222上方的雾化瓶6顶端皆开设有与储液管222相互配合的槽孔,且槽孔内部皆胶粘有第二防护垫511,两组第二防护垫511和两组第一防护垫224皆为设置为四组,且互相靠近的一侧皆紧紧贴合,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对雾化瓶6进行防护,避免杂物落入至雾化瓶6内部,同时便于凸块226与第一防护垫224抵接时,储液管222药液的流出。
[0035]
转动叶417设置为四组,且呈对称式分布在第二转动杆415两侧,四组转动叶417的正视截面皆为“圆弧形”设计,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采用这种设计便于对药液进行搅拌。
[0036]
雾化瓶6左端固定连接有握把512,且握把512靠近雾化瓶6的一侧胶粘有橡胶垫513,采用这种设计便于使得对雾化瓶6进行握持,同时采用胶粘橡胶垫513使得人们握持时更加舒适。
[0037]
雾化瓶6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拉伸带514,且第一拉伸带514左端后侧固定连接有子魔术贴515,雾化瓶6前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拉伸带516,且第二拉伸带516右端前侧固定连接有母魔术贴517,采用这种设计便于将雾化瓶6与儿童固定,从而便于儿童使用装置,使得儿童使用装置时无需手持装置,并且固定的力度可跟随贴合的位置进行调节。
[0038]
握把512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18,连接块518下方的装置主体1上开设有与连接块518相互配合的卡槽519,采用这种设计便于对雾化瓶6进行放置,并且放置时较为稳定,雾化瓶6不易倒塌,有效的防止内部残留的药液流出。
[0039]
工作原理:当使用装置需要向雾化瓶6内部添加药液时,只需向下按动第一固定板216,当向下按动第一固定板216时,向下按动第一固定板216时会使得弹簧217发生形变,向下按动第一固定板216的同时还会使得第一活动板212向下运动,当第一活动板212向下运动时会带动两组第一齿条板215向下运动,当两组第一齿条板215向下运动时会带动时,会带动两组第一齿轮219同时转动,当两组第一齿轮219同时转动时会带动两组第二齿条板223向上运动,当两组第二齿条板223向上运动时会带动两组储液管222向上运动,当两组储液管222向上运动时会使得储液管222从雾化瓶6顶端移出,当第二齿条板223向上运动的同时还会带动第二活动板312向上运动,当第二活动板312向上运动时会使得第三齿条板315与第二齿轮414互相啮合,再向两组储液管222内部添加药液,通过观察两组储液管222上的刻度标227确定添加药液的量,当添加完成后只需松开第一固定板216,当松开第一固定板216使得会使得弹簧217恢复形变,从而带动第一固定板216向上运动,从而使得第一活动板212向上运动,当第一活动板212向上运动时会使得两组储液管222向下运动,当储液管222到达底端时会使得凸块226与第一防护垫224抵接,从而将储液管222内部的药液流出,倒落至雾化瓶6内部,当储液管222向下运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二齿条板223向下运动,当第二齿条板223向下运动的同时会使得第二活动板312向下运动,当第二活动板312向下运动时会使得第三齿条板315向下运动,当第三齿条板315向下运动的时会带动第二齿轮414转动,当第二齿轮414转动时会带动传动杆412一同转动,当传动杆412转动时会带动第一锥形齿轮413转动,当第一锥形齿轮413转动时会带动第二锥形齿轮416转动,当第二锥形齿轮416转动时会带动第二转动杆415转动,当第二转动杆415转动时会带动转动叶417转动,由于弹簧217恢复形变较快并且当第二活动板312到达底端后第二齿轮414会与第三齿条板315解除啮
合,但第二齿轮414在惯性的作用下会继续转动,从而使得转动叶417继续转动,当药液到达雾化瓶6内部后,对雾化瓶6内部的药液进行搅拌,最终药液的阻力下停止转动,完成药液的搅拌。
[0040]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