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圆形皮肤牵张闭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9325发布日期:2021-01-26 19:31阅读:65来源:国知局
同心圆形皮肤牵张闭合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皮肤牵张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心圆形皮肤牵张闭合器。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针对创伤导致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除传统的游离植皮、皮瓣技术、组织工程、皮肤扩张术、干细胞移植治疗等技术外,皮肤牵张技术应用逐渐增多,并取得了良好疗效。皮肤牵张术应用原理是利用皮肤的机械性蠕变性能。然而,皮肤牵张术也存在较多局限性,如牵张程度有限、各部位牵张力的极限值不明确、过度牵张后皮缘坏死等。其中四肢大面积创面牵张更加困难,原因是创面分布于圆柱形的肢体上,不在一个水平面上且形状不规则,而目前的牵张设备仅为平面牵张,这是限制皮肤牵张术在四肢创面中应用的最大障碍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同心圆形皮肤牵张闭合器,解决现有的皮肤牵张器应用到弧形大创面的牵张较为困难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同心圆形皮肤牵张闭合器,包括:
[0006]
同心圆拉杆,所述同心圆拉杆为半环形结构;及
[0007]
滑行钩针,滑行钩针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行钩针可滑动的设置在同心圆拉杆上,所述滑行钩针包括滑行框和若干钩针,钩针的形状为c形结构,滑行框可滑动的套设在同心圆拉杆上,两个滑行钩针上的钩针的朝向相向设置。
[0008]
上述同心圆形皮肤牵张闭合器通过两个滑行钩针沿着同心圆拉杆行走反复牵拉皮肤,使得皮肤受力均匀,有力保护皮肤组织,同时能够适应不同肢体直径,可用于四肢弧形大创面的牵张,改善了目前牵张器的平面牵张弊端。
[0009]
进一步地,同心圆拉杆的侧面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卡槽,且卡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轴线方向平行,卡槽贯通同心圆拉杆的侧面,滑行钩针通过卡座组件插接在卡槽内固定设置在同心圆拉杆上。通过将卡座组件插入卡槽,将滑行钩针固定在同心圆拉杆上,防止了滑行钩针的滑动。
[0010]
进一步地,卡座组件包括两个卡座以及两个十字帽螺钉,卡座上开设有螺纹孔,同心圆拉杆的弧形顶面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螺纹固定孔,螺纹固定孔沿同心圆拉杆的径向方向穿过卡槽且延伸到同心圆拉杆的弧形底面,两个卡座分别插入滑行框两侧相邻的卡槽内,十字帽螺钉依次插入螺纹固定孔和螺纹孔将卡座固定在同心圆拉杆上。通过将两个卡座分别插入滑行框两侧相邻的卡槽内,使得两个卡座将设置在中间的滑行框固定,防止了滑行框在同心圆拉杆上的滑动。
[0011]
进一步地,卡座组件还包括两个卡片,卡片用于插入卡座和滑行框之间的间隙。当滑行框的位置处于卡槽上,两个卡座分别插入滑行框两侧相邻的卡槽内后,卡座与滑行框
之间还留有间隙,将两个卡片分别插入滑行框两侧留的间隙内,以此固定滑行框。
[0012]
进一步地,还包括桑氏针,桑氏针的数量为两枚,同心圆拉杆的弧形顶面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组桑氏针固定孔,桑氏针固定孔沿径向方向贯穿同心圆拉杆,且每组桑氏针固定孔设置在相邻螺纹固定孔之间,桑氏针用于穿过桑氏针固定孔钉在肢体骨骼上。通过将两枚桑氏针穿过桑氏针固定孔中钉肢体骨骼上,以此固定整个皮肤牵张闭合器。
[0013]
进一步地,每组桑氏针固定孔沿轴线方向设有两个。
[0014]
进一步地,同心圆拉杆的直径为12cm、14cm、16cm或20cm。针对患者创面所在部位周径的不同,从而选择不同直径的同心圆拉杆。
[0015]
进一步地,钩针的数量为2-5个,2-5个钩针并排设置在滑行框上。多个个钩针同时牵拉皮肤,增大牵拉面积,不会破坏皮下组织,更好的对皮肤全层牵张作用。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同心圆形皮肤牵张闭合器通过滑行钩针沿着同心圆拉杆行走牵拉皮肤,使得皮肤受力均匀,不会破坏皮下组织,对皮肤组织切割少,有力保护皮肤组织;而且同心圆拉杆形状类似于四肢形状,能够适应不同肢体直径,符合肢体形状,改善了目前牵张器的平面牵张弊端,可用于四肢弧形大创面的牵张;术中创面牵张后如果无张力,可及时缝合关闭;如果创面较大可保留该设备于创面上,术后创面换药时可再次、多次牵张,直至创面无张力关闭,减少手术次数。
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8]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爆炸图;
[0020]
附图标记:
[0021]
10-同心圆拉杆,11-卡槽,12-螺纹固定孔,13-桑氏针固定孔,20-滑行钩针,21-滑行框,22-钩针,30-卡座组件,31-卡座,32-十字帽螺钉,33-螺纹孔,34-卡片,40-桑氏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2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和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式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24]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5]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同心圆形皮肤牵张闭合器,包括同心圆拉杆10、滑行钩针20、卡座组件30和桑氏针40,同心圆拉杆10为半环形结构,滑行钩针2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行钩针20可滑动的设置在同心圆拉杆10上,使得两个滑行钩针20在同心圆拉杆10能够相向或相反方向运动。滑行钩针20通过卡座组件30能够固定在同心圆拉杆10上。桑氏针40用于从同心圆拉杆10的弧形顶面沿径向方向贯穿同心圆拉杆10插入固定在肢体骨骼上,以此固定整个皮肤牵张闭合器。其中,同心圆拉杆10的厚度为1cm,宽度为4cm。
[0026]
请一并参阅图2,滑行钩针20包括滑行框21和若干钩针22,钩针22的形状为c形结构,滑行框21可滑动的套设在同心圆拉杆10上,两个滑行钩针20上的钩针22的朝向相向设置。钩针22的数量为2-5个,2-5个钩针22并排设置在滑行框21上,使得多个钩针22同时牵拉皮肤,增大牵拉面积,不会破坏皮下组织,更好的对皮肤全层牵张作用,有力保护皮肤组织。其中,滑行框21内部空心结构的厚度为1.2cm,宽度为4.2cm。钩针22的直径为2mm。
[0027]
同心圆拉杆10的侧面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卡槽11,且卡槽11的长度延伸方向与轴线方向平行,卡槽11贯通同心圆拉杆10的侧面,卡槽11的厚度为0.6cm,宽度为4cm。同心圆拉杆10的弧形顶面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若干螺纹固定孔12,螺纹固定孔12沿同心圆拉杆10的径向方向穿过卡槽11且延伸到同心圆拉杆10的弧形底面,滑行钩针20通过卡座组件30插接在卡槽11内固定设置在同心圆拉杆10上。
[0028]
具体地,卡座组件30包括卡座31和十字帽螺钉32,卡座31和十字帽螺钉32的数量均为两个。卡座31上开设有螺纹孔33,两个卡座31能够分别插入滑行框21两侧相邻的卡槽11内,卡座31插入卡槽11后,卡座31上的螺纹孔33与卡槽11位置上的螺纹固定孔12相对应,十字帽螺钉32依次插入螺纹固定孔12和螺纹孔33将卡座31固定在同心圆拉杆10上。其中,卡座31的宽度为5cm,卡座31穿过卡槽11后每侧宽度宽于同心圆拉杆100.5cm。当滑行框21的位置处于两个相邻卡槽11之间时,将两个卡座31分别插入滑行框21两侧相邻的卡槽11内,使得两个卡座31将设置在中间的滑行框21固定,防止滑行框21在同心圆拉杆10上滑动。
[0029]
本实施例中,卡座组件30还包括两个卡片34,卡片34用于插入卡座31和滑行框21之间的间隙。当滑行框21的位置处于卡槽11上,两个卡座31分别插入滑行框21两侧相邻的卡槽11内后,卡座31与滑行框21之间还留有间隙,将两个卡片34分别插入滑行框21两侧留的间隙内,以此固定滑行框21。
[0030]
本实施例中,桑氏针40的数量为两枚,同心圆拉杆10的弧形顶面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开设有多组桑氏针固定孔13,桑氏针固定孔13沿径向方向贯穿同心圆拉杆10,且每组桑氏针固定孔13设置在相邻螺纹固定孔12之间,每组桑氏针固定孔13沿轴线方向设有两个,桑氏针40用于穿过桑氏针固定孔13钉在肢体骨骼上。选择好合适位置的桑氏针固定孔13,将两枚桑氏针40用于穿过桑氏针固定孔13插入肢体骨骼上,固定整个皮肤牵张闭合器。两枚桑氏针40从不同方向插入桑氏针固定孔13配合同心圆拉杆10可起到三角稳定作用,保留该牵张闭合器于创面上,术后创面换药时可再次、多次牵张,直至创面无张力关闭,减少手术次数。
[0031]
本实施例中,由于本皮肤牵张闭合器具有同心圆行结构,不单单用于四肢创面,例如人体躯干两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后,根据具体情况,可应用该装置进行牵张,可有效较少前期针对该解剖部位修复困难不便的问题。
[0032]
本实施例中,为了与患者的大腿、小腿、上臂和前臂的周径大小相匹配,同心圆拉
杆10的直径分别为12cm、14cm、16cm或20cm,使得使用时更加贴合。
[0033]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确定四肢创面大小,如果创面较大,则应用本皮肤牵张闭合器。根据肢体周径情况选择对应周径的同心圆形皮肤牵张闭合器。选择好对应直径同心圆拉杆10后,分别在距创面边缘外侧0.5-1cm将滑行钩针20垂直刺入皮肤全层,使滑行钩针20向创面中部滑行,持续牵张皮肤4min、松开牵张器1min为1个操作周期,术中根据皮瓣颜色判断牵引力量大小,反复循环30min-60min。
[0034]
如果创面牵引后可无张力关闭,则拆除本同心圆形皮肤牵张闭合器,缝线间断关闭创面;如果创面较大,可保留该皮肤牵张闭合器于创面上方。使用两个卡座31分别插入滑行钩针20两侧相邻的两个卡槽11内,接着使用十字帽螺钉32依次插入螺纹固定孔12和固定孔将卡座31固定在同心圆拉杆10上,如果滑行钩针20位置处于卡槽11位置上,则需要使用卡片34插入滑行框21和卡座31之间;滑行钩针20固定在同心圆拉杆10上后,选择合适位置桑氏针固定孔13,分别固定两枚桑氏针40于肢体骨骼上,以此固定整个牵张闭合器。术后根据皮肤张力情况,随时床旁牵张皮肤直至无张力关闭创面。
[003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同心圆形皮肤牵张闭合器通过滑行钩针20沿着同心圆拉杆10行走牵拉皮肤,不会破坏皮下组织,受力均匀,对皮肤组织切割少,有力保护皮肤组织;而且同心圆拉杆10形状类似于四肢形状,能够适应不同肢体直径,符合肢体形状,改善了目前牵张器的平面牵张弊端,可用于四肢弧形大创面的牵张;术中创面牵张后如果无张力,可及时缝合关闭;如果创面较大可保留该设备于创面上,术后创面换药时可再次、多次牵张,直至创面无张力关闭,减少手术次数。
[0036]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